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网络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一 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互动一直是教育情境和过程中的典型要素和关键要素。在英语中,经常以“Interaction”“Communication”或“Interplay”表示。最早对“互动”这一概念进行解释的是米德,他在“符号互动”思想中提出,互动是一种“基于符号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1]。西方学者赖斯(Reis)与韦勒(Wheeler)认为互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之间的行为互相影响的过程”[2]。瓦格纳(Wagner)将互动界定为“一种至少需要两个目标和两个行为的互惠活动,当这些目标和活动互相影响时,互动才会发生”[3]。麦克伊萨克(McIsaac)等主张互动就是某一特定环境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4]

在中文词源上,互动的主要释义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强调人际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强调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5]周晓虹认为,“当个体把行动指向他人,和他人发生关系时,这种行动就是社会行动,此相互的社会行动即互动”[6]。佐斌认为,互动指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存在于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环境)之间。心理学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际互动)和人与环境的互动。[7]

二 网络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目前,关于网络互动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互动进行了描述与解释。

互联网络空间是一种人类心理过程与心理社会性发展的新型空间,发生在互联网空间内的“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沟通”(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人际沟通”(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FTF)。[8]在网络互动研究中,也有用“计算机媒介沟通(CMC)”、“计算机媒介互动”(Computer-Mediated Interaction)、“网络社会交互”(Social Interaction on the Internet)、“互联网交流”(Internet Communication)、网络交往等来表示网络交流或互动。

詹尼森(Jenison)等认为网络互动是现实互动在虚拟空间的一种延伸。与现实互动比较而言,在网络互动中,个体更关注私下的自我意识。[9]在教育情境中,穆尔(Moore)基于交流框架,提出远程教育中的三种重要形式: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10]瓦格纳(Wagner)认为网络互动是相互作用的活动,每个活动中至少包括两个目标和两个行为。当这些目标和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互动才会发生。希尔曼(Hillman)、威利斯(Willis)和古纳瓦德纳(Gunawardena)认为所有的互动是通过媒介来进行的[11]。综合已有定义,缪尔黑德(Muirhead)等将网络互动描述为两个或更多人与目标之间同步或异步发生的对话或事件,它受到对方反应或反馈的调节,并以技术作为交互的界面。[12]

在国内研究中,孟威从传播学角度,提出“网络互动是指处在信息传递两端的行为主体(个人或组织)借助于网络符号及其意义实现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信息交流过程和方式”[13]。祝建华从社会学角度,将网络互动界定为信息化网络社会,即人与人之间以计算机为载体,借助虚拟空间相互作用的网上交往行为与方式。[14]谢宝婷也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网络互动是指在网络社区中网络个体及网络群体之间的人格交互、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15]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网络互动侧重于从人的情感与心理活动交流方面去理解,又称为网络沟通。它是指人们使用文本化的信息及副语言(Paralinguistic)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一种人际沟通方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