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师生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一 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关于师生互动的界定,学者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进行了阐释。马维娜和陈振中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师生互动进行了分析。马维娜从师生的角色分析入手,指出“互动是角色的互动,角色是通过互动表现出来的”[17]。陈振中直接指出师生互动的研究对象是师生角色互动。[18]袁维新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9]。叶子和庞丽娟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0]。王芳认为,“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而且这种交互作用既可以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非正式的课外活动中;其内容既有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情感教育、行为指导、生活能力培养等,也有学生向教师的提问或阐述观点等”。[21]刘尧和戴海燕从师生互动的本质上,提出“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由于教与学的关系所形成的一切相互影响和作用”[22]。李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互动进行了阐释,他认为“社会互动指在共同的活动背景中人们在心理与行为上的相互影响、依赖、作用和制约。在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语境中,社会互动是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加以阐释的”[23]。佐斌认为“师生互动具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广义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发生在师生群体还是师生个体之间,无论它是发生在教学情境之中还是教育情境之外。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4]

从以上界定我们看出,社会学角度强调角色的互动,教育学强调师生相互之间的行为过程,心理学强调师生在心理与行为上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二 师生互动的类型与模式

师生互动类型反映了师生间互动的总体特征,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进行了类型划分。国外学者主要根据以下标准对师生互动类型进行划分:一是根据师生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来划分,以艾雪黎(B.J.Assley)等人为代表人物。他们依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互动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与知识中心式三种。二是根据师生行为来划分,以利比特(R.Lippitt)、怀特(G.White)和弗兰德斯(N.A.Flanders)为代表人物。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为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三种,由此形成了教师命令式、民主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师生互动类型。弗兰德斯的“课堂社会互动模型”把师生的行为概括为10 类,其中教师7类,分别为接纳学生感受、表扬、延伸学生想法、提问、发出命令、讲解、批评与维持纪律;学生有两类,即回答问题、主动提问;最后一类为师生共有的,即沉默。三是根据师生之间的不同情感和态度以及教师的行为作风来划分,以勒温(K.Lewin)为代表人物。他把师生互动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25]也有学者依据师生互动的内部因素进行分类,如皮安塔(Pianta)根据亲密、依赖和矛盾三个维度,将师生互动分为积极参与型、正常型、依赖型、依赖—矛盾型、互不参与型和不良型 6种。前两种为积极互动,后四种为困难或消极互动,需要予以矫正。[26]利恩奇(Lynch)等人从儿童心理接近渴求程度和情感质量这两个维度,将师生互动划分为理想型、一般型、不参与型、矛盾型和消极型 5类。前两种为积极、安全的师生互动,后三种则为消极、不安全的师生互动。[27]豪威斯(Howes)等人从情感的安全性、依赖性和社会性指导等角度将师生互动划分为三种,即安全型、躲避型和矛盾型。[28]

国内学者对师生互动类型进行划分的标准有:一是根据教师行为对象来划分,如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众多,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可分为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和师班互动三种类型。[29]如李宁玉也将师生互动类型划分为师个互动与师群互动,但他又以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期待与角色为标准,将师个互动与师群互动进行了细分:其中师个互动又分为公务型互动和人际型互动,师群互动又分为谋同型互动和求助型互动。[30]二是根据师生行为属性来划分,如吴康宁将师生互动分为控制—服从型、控制—反控制型和相互磋商型。三是根据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划分。如有学者将师生互动分为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师生互动四类,其中又将强硬专断型和仁慈专断型归结为“教师中心”的师生互动,将放任自流型归结为“学生中心”的师生互动,并且提倡民主型的师生互动。[31]

傅维利、张恬恬为了改进师生互动类型划分在探讨学生的情感、人格、道德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以师生互动中表现出权威主导地位和转移特征为主要判别标准的新的分类方式。他们认为,因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互动经常表现出权威的特征,即教师或学生中的一个方面决定或控制着互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进程。那么根据权威的主导地位这一分类标准,可以将师生互动类型划分为师权型师生互动、生权型师生互动和平等型师生互动三种基本类型。师权型师生互动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表现出高度的权威性,始终把握着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权,决定着师生交往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时间;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扮演着服从和依赖的角色。“命令”是师权型师生互动类型的核心话语方式。生权型师生互动的特点是:学生把握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权,学生自主决定师生互动的目的、方式与内容、时间。“要求”是生权型师生互动类型的核心话语方式。平等型师生互动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对相互间的平等关系都有清晰的认同,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教师不依赖自己的优势地位武断地决定事务,而是依靠自己的人格与道德的魅力以及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处理事务的公正性和恰适性来赢得学生的信服与尊敬;学生也不凭借着人多势众来要挟教师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教师与学生主要采取协商、讨论的方式决定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协商”“民主”是平等型师生互动类型的核心话语方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