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女人:女人唯有修心,才能得到幸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慈悲的力量:善有善果

舒展的心灵,为生命留出自由的空间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头没有执着,没有挂碍,也就不会有恐怖和痛苦,于是就能够从颠倒混乱的心念中走出来,最终达到真正平和清净、永无热恼的生命状态。

只有明白了空性的道理,才不至于被现实人生中的一些障碍所困。通达了空性的智慧后,生活中就不会再有所谓的障碍,我们的心灵就会日益变得舒展宽松起来。于是,我们的生命空间也便能得到不断地扩展。

这个世界是什么呢?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只是一个过程。它不断地成为过去,然后前面是无穷尽的未来。它死去却又再生,因为这个世界,不过是一个物质存有的现象。就像我们人体一样,有着新陈代谢,每一秒都处于变化之中,不论是情感关系,还是财富权势。《心经》告诉我们的空性智慧就是:放弃对那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吧。世间果真有哪一个事物是属于“我”的吗?没有。

先来看看,哪一个是“我”。人体由地、水、火、风这四大要素构成,其分别对应着骨骼、水分、热量、呼吸等。如果有人不小心割破了手指,滴落了两滴血,他就说:“我把自己给流出去了。”别人就会感觉很奇怪。如果他继续说,那滴落的血液里就有自己,那么估计大家就会笑他是个神经病。再或者,一位女士瘦身成功之后,如果说减肥减去了多余的自己,那么人们也不会理解。可见,这四大要素之中,没有哪一个可以代表整体之“我”。这也说明,人体是由各个元素互相依赖而构成的,离开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正常的人体,但并没有哪一个元素能够代表“我”。

那么,什么叫作颠倒梦想呢?便是以为无常变化的事物是恒久存在,因而勾起贪爱执着,又因为贪执而生出许多烦恼。心上都被烦恼的、颠倒的念头挤占了,生命哪里还得自在?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占有那不停变化的事物,哪里还能感觉到享受生命、创造生命的乐趣?

【静心禅语】

不明白空性的智慧,

便只能徒生烦恼。

把变化无常的现象当作永恒,

便只能生活在贪执和痛苦中。

心念不同,人生就会有差别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觉悟者,都是依照般若波罗蜜多的修行方法,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品,而心念,便是这件艺术品的作者。人的心念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人生境遇便因此有了不同的显现;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同一个人自心的念头随时变化,所以,当她心念美好,充满善意时,她的生命能量和生活状态便不会太差。

心头常生欢喜、不容易动气也比较关注自我成长的女人,她或许并不是很漂亮,但因为心念中带着芳香,因而使得人们都愿意亲近她,因为她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给大家一种正向的能量。而反观长期哀怨满腹的女人,必然容易小题大做,看不到生活中那微小的幸福,却无限地放大人生中的不如意之处。经常怒火丛生的女人,纵然原本美貌无双,但心中的嗔恨会慢慢地刻印在脸上,最初的美丽不再,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张对人生满带恨意的脸。

这就是心念的力量。

每一种心念都带着能量,但可悲的是,我们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念。比如,当我们生气时,想的就是一些不好的念头。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不善的念头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诸多障碍。所以,只有先修好了心念,能够随时随地对心念产生察觉,才能及时刹住那些不善的心念。

心念有时候也带着“惯性”。长期生气的人,很可能在最初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的冲动,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按照那些觉悟者实践过的修行途径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这也是为何《心经》中会强调:精进不懈地修行六波罗蜜,才有可能从烦恼痛苦中走出来,再不生起那不善的心念,而代之以美善的心念。

【静心禅语】

真正能够让我们永远痛苦的,

只有那些不善的心念。

每个人的人生走向,

都与各自的心念密不可分。

愿此心常处清净欢喜,

收获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生。

成全别人便是成就自己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般若波罗蜜多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力,能够给人们带来智慧,破除心底的愚痴无明,依照这种方法来修行,便能获得无上的智慧,帮助人们觉悟到自性的光芒,所以它是无上的,具有威力的,是一切智慧的自然流露。

佛法提倡的是自他两利,我们成全别人,便是成就自己。般若波罗蜜多有如此大的威力,能够给人们带来智慧和光明,就在于它提醒人们要觉察到自身的空性和世界的空性,如此,我们就不必将自己局限于自身之中,更不必深陷在对欲望的贪执中。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贪婪、悭吝、冷漠等劣性筑起的围墙中走出来。当我们把自己释放出来,开始像爱自己那般地去爱着别人,想着的是如何帮助别人、成全别人,我们哪里还能轻易发火?又怎么会经常掉进嗔恨的泥潭中而无法脱身?

有一个姑娘向别人传授自己的生活心得,她说,她生活得这么开心,就是因为她在放下自我的同时开始去接纳他人,进而去帮助、成全他人。这个过程要坚持下来确实很难。我们可能听过“一定要对自己好,一定要爱自己”这样的话。但我们对自己的爱,却是固执又偏激,甚至把不断地满足自己的贪欲也当作了对自己的爱。可欲望是填不满的。这就如同人在口渴时喝海水,不仅不解渴,反而会越发地口干。

同时,放纵自己的脾气也不是对自己应有的爱。真正爱自己的女人,绝不会不爱惜自己,绝不会放纵着心头的火气。一切烦恼,皆是过于执着自我。所以说,我们要把目光从自己身上转向他人,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烦恼时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烦恼,当我们愿意伸出援手尽量地帮助他人时,我们就是在远离对自我的执着、远离不如己意时而生起的嗔恨。

成全他人带给我们的成就或许不是在物质层面,但如果能因此而收获内心的平静欢喜,这种成就,岂不是比单纯的物质所得更为丰盛吗?

【静心禅语】

带着善意成全别人,

其实是在种下善缘。

每一个善念都如清泉,

洗涤我们过分的私欲。

爱,也是一种修行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一切苦恼的感受,都是由自心制造出的,因此也只有自己才能破除,而依照正法修行的人,便具有这样的本领,能够随时随地破除烦恼,将自己从痛苦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心经》讲的是空性道理,但是它说的也是慈悲,而慈悲便是对众生的大爱,这也是一种修行。一位朋友说,不必计较站在街角的乞丐是真还是假,从他们走上街头去乞讨的那刻起,他们已经是真的乞丐了,而如果他们因为路人施舍的善款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而大动肝火,那么他们便不仅是乞丐,更是一个可怜人了。同样的道理,当有些人被自己的坏情绪左右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时,他们也是可怜的。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应该被他们的坏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是尽可能地去包容他们。毕竟,当人们被坏情绪缠裹了自心时,就好比病人身上的病痛,他们都是痛苦的,我们又怎么忍心再让他们陷入更痛苦的境地呢?

然而,这样说来确实容易,口头上的爱与宽恕远比实际行动来得更轻松。况且,我们每一天、每个时刻,也有可能被自己的坏情绪抓住身心,从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来。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地观察自己的心念,当心中闪过不善的念头时及时掐灭,当坏情绪产生时,至少能尽量地控制住。

嘴巴上挂着的修行和慈悲谁不会说?难的是行动,并且还要坚持数十年。当我们明白,所有人的愤怒,都是出于对自我的执念,那么我们便能够体会到他人的痛苦了。因为我们时常因为对自己过于关注,才会对他人的言行做出激烈的反应。当我们把对自己的爱,分出一部分给他人时,我们也就能少生一些闲气,多生出一些欢喜。这样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无碍自在。

【静心禅语】

燃烧的情绪,其根源在于强烈的我执。

有意识地控制心念,

便不会一再地陷入情绪的深渊。

不被情绪拖着走,

便是真正智慧的自在人。

别让脾气毁了自己的人生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具有将人们觉悟到人生和宇宙的真相,了悟到空性智慧,帮助人们拔除苦难的力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便是这功德圆满的真言。

能够刺痛我们的,必然是我们所在乎的人事物,这种巨大而坚固的“在乎”,代表了我们的执着,而这种刺痛感,实际上是戳中了我们的贪欲。欲望是无法消灭的,实际上也无须消灭,诸如吃饭、休息等正常的欲望,何必要消灭呢?需要消除的是多余而无益的欲望,比如,我们都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心性平和、人人喜爱的姑娘,这是一种良性的欲望,我们就不必消除。但如果我们每天想的都是如何驱使他人、如何征服他人、如何与人争强斗狠,那么这样的欲望便应当去除。因为这些不合理的欲望是无法实现的,而无法实现的欲望,必然会点燃我们的怒火,使我们沦为坏脾气的奴仆。

也许有些人觉得,自己发脾气不过就是当时心情不好,小小地宣泄一下,不会给他人造成什么影响。但我们都应该明白,没有谁能够包容我们一辈子,更何况宣泄坏情绪的途径有许多,为什么偏偏要选最是百害无一利的途径呢?

【静心禅语】

对生命充满爱,才能感受到爱。

创造有大爱的人生,

应成为我们时刻当有的心念。

充满爱的心念里,没有恐惧和嗔怒,

让我们用充满爱的声音对这个世界说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