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女人:女人唯有修心,才能得到幸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心如地,当常清扫

女人,其实你可以不生气

在《楞严经》中有这样一句经文:“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提醒着我们,当下的每一种经历、体验、感觉、情绪等,都会成为一个个飞逝而过的瞬间。这就好比,我们在梦中体验到了喜怒哀乐,但梦醒之后,就什么都不存在了。而人生,确实就如同梦境一般,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虽然已经过去的心念、经历等会对未来的人生产生影响,但它毕竟也只是一个瞬间。

因此《心经》中说,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不过都是一种假名称谓,并不是实际的存在。我们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举例吧。

因为一点生活琐事,小L与人争吵起来。对方说话咄咄逼人,小L便针锋相对;对方态度蛮横不讲理,小L便得理不饶人。这时有人过来劝解,小L便说对方的那些恶言恶语都是针对她的,她是被对方的言行点燃了怒火,才进行的反击。

其实这件事中,没有谁最无辜,也没有谁做得最过分。只是两个执着于自己心念和情绪的人在白白浪费时间而已。

现实生活中难免有人对我们看不顺眼,但我们也没必要做一个刻意讨别人欢喜的人。别人对我们是诋毁还是赞美,那不过是最短暂不过的存在。一句话说出来不过几十秒的时间,说完后也不留丝毫痕迹。倒是我们自己,非要执着于他人的评断和言论。女人啊,其实可以不生气。任何一种事物都是转瞬即逝的存在,那么我们眼中所谓的“他人的冒犯”,无非就是太过重视自我衍生出的烦恼罢了。

生活中的矛盾,应当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当它发生时,就已经成为了过去;而它过去,就应当彻底过去。不要把负面情绪诸如仇恨、焦虑、愤怒等延续到未来的生命中。和这些转瞬即逝的事物闹情绪,那是对未来生命的辜负。

【静心禅语】

世间的矛盾,需要静心看待,

满心的嗔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做一个不生气的女人,

在任何境况下都保持平定安静,

让智慧的清泉浇灌身心,

以真实的喜悦替代嗔恨。

习惯于包容,便是一种觉悟

《神会语录》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某日,神会向人们说:“不著相即是真如。何谓真如呢?真如即指无念。何谓无念呢?无念是不思有无;不思善恶;不思有限无限;不思计量或非计量;不思觉悟,也不思被悟;不思涅槃,也不思得涅槃:这就是无念。”

这是说,不对一切事物、现象、存有关系等产生执着,这便是真如;而真如便是不生出多余的杂念妄想,不去思考事物的有无、善恶、有限无限等分别计较,也不去想过去未来等事,不考虑觉悟者和被觉悟者,也不思考能不能得到最终的圆满解脱。这样的身心状态,就是无念。

当然,这样的生命体验于你我来说实在颇有难度,但至少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些更接地气的生命觉悟的体验。比如,练习着如何更包容。不仅是包容他人对自己的恶言恶行,也要包容自己生命中发生的让人不够欢喜的事情,还要包容并接纳进入自己生命中的其他人。

真正的包容是内心对缘起性空的法则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之后,对进入自己生命中的事物采取的一种态度。因为内因外缘的作用,有些人事物才会与我们发生某种关联,而这种关系并不会长久存在或者保持着最初时的状态。

当然,如果只是明白缘起性空、因缘相续的道理并不能有助于我们减少丝毫的烦恼。我们要做的是,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观察到事物和关系存在的生灭变化过程。比如,当有人与我们发生小摩擦、小纠纷时,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回击,而是要想到不去反复地执着、思量这些令人不快的感受,它就是一种随时生起又旋即过去的现象。这短暂的存在,与我们未来的人生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想想这些,我们的心胸就能很容易地打开了。当我们把这种对生命中的一切关系的观察演变为一种习惯,才能够真的做到包容。包容是一种渐次的修行,先从对小事的包容做起,慢慢地心量就会逐渐打开,生命的高度也便随之渐次提升。

【静心禅语】

习惯包容,是一种对人生的觉悟。

包容并非是毫无底线的容忍,

而是对进入生命中的事物先行接纳。

唯有接纳,才有解决的可能。

而唯有包容,才能减少无益的争端。

修行是为了活得更有质量

有一位在殡仪馆工作的美国女孩,她在根据自己经历的真实事件改写而成的新书《烟雾弥漫你的眼》中这样写道:“直面死亡并非易事。为了逃避它的存在,我们选择被蒙上双眼,对死亡和临终的真实性视而不见。”

其实,别说直面死亡了,在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身上的缺点毛病都无法直接面对。比如,当有人出于善意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时,我们可能就火冒三丈。即使别人说得也并没有错,但我们内心就横放着一个大大的“我”。我们会觉得,有人说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这就是不给自己面子的表现。

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人在安享生活,有人在辛勤工作,但往往那些被愤怒和烦恼裹挟着身心的人最不得平静。很明显,如果我们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那么生活质量一定会降低。对于你我而言,人生中的每一天都珍贵非常。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让生活更有质量,而不是每天都在负面情绪之中艰难度日。正因为我们对未来的生活还抱有希望,所以我们需要走上修行之路。常人对修行有所误解,以为修行就是舍弃工作和家庭,寻求来世的幸福。其实,修行就是修整身心,它不应该是远离生活、远离社会的。修行就是要在社会的一切关系及生活现实中对自身进行修整。

每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都会生气、抑郁、烦闷。而这些负面情绪正是我们要注意的。法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说:“情绪,是一种流动的能量,每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都是因情绪堵塞而致。”

修行,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虽然这两点并不足以囊括修行的全部,但这对女性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心理状态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而情绪则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只有把自己的内在修整到位,爱情、事业、幸福生活才会成为可能。

【静心禅语】

修行带给我们静美怡然的心态,

修行帮助我们修整身心的状态,

修行并非为占有的更多,

而是要提升自己与众生的生命质量。

不要压抑你的情绪和烦恼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些不堪回首的经历,总是有些挫折无法躲过。有人说,人生无处不磨难,在磨难中,我们修炼出的不一定是勇气,也可能是无尽的烦恼。在烦恼生起时,我们总喜欢怨天尤人,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悲观情绪。这时候的滋味不好受,这种痛苦也无人能够替我们分担。

这些人生中的痛苦是别人给我们的吗?仔细想想,好像是。伴侣也好,朋友也罢,正是因为他们的某些言行给自己造成了痛苦。可再仔细去观察一下,这痛苦好像又不是别人给的。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态足够良好,那么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麻烦的事情和复杂的关系,都只会当作一种人生经历,而不会纠结其中,即便偶有烦恼生起也能淡然对待,而不是压制或者选择彻底无视。

压制烦恼,就等于是给了烦恼再次折磨自己的机会,也等于是再次把痛苦强加在自己的身上。因此,我们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和烦恼,而要静静地面对它们,却并不怀恐惧之心。

《心经》里面说,物质存在以及各种关系、现象都是根据外在内在的诸多条件而发生的。构成这些事物、现象和关系的诸多条件发生变化时,它们也会随之变化。但是,我们偏就容易被眼前的事情遮蔽了双眼而不得觉悟。生活中所有的挫折、痛苦、烦恼、欲望以及种种情绪,都是分分秒秒在变化着的,因此,这些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情绪和烦恼之所以会对我们的生活制造障碍,那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它们了,以致忘记了生命中还有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好比当有人用手挡着月亮时,我们只是看到了那只手,并且还在心里埋怨:“它怎么遮挡了我的视线,我眼前只能看到这只手。”其实,这时候我们只需要把目光投向远方,调整一下自己的视线,就能看到空中那轮皎洁明亮的圆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不肯正视自己的烦恼和情绪,当被人指出时会很难为情。或者只是看到了烦恼和情绪,却不愿意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疏导、化解。这两种做法,无论是哪一个,都算不上是智慧的。

【静心禅语】

越是不断有烦恼生起,

越是提醒我们要沉静平和。

我们要学会专注,

专注于正知正念和正觉上。

不要压制一切烦恼,

也不要对烦恼心怀恐惧。

所谓善良,就是懂得好好说话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文章里说,女孩子最好能够时刻心怀善意,带着善意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那么善意是什么呢?善意就是让众生能够生活得更美好。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小善举,在给别人带来帮助和温暖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带来幸福感。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过一项调查研究,当人们被烦恼、压力困扰时,如果能够做一些有助于他人的事情,就能有效地缓解身心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焦虑和烦恼。负面情绪减少后,正向的感受便会随之生起。

在日常生活里,还要做一项带着善意却很不起眼的举动,这就是“好好说话”。每天我们都要与人打交道,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请求等。真正的心怀善意,并不是要做个样子给别人看,而是要把善意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项习惯。

因此,能够好好说话,说和气的话,用和气的态度说话,用慈柔悲悯的心来与人沟通,就能帮助自己和他人减少诸多烦恼。

有些女性朋友与人发生矛盾时,说话的声音和语气也开始变得激烈、生硬起来。要控制怒火,倒也不必马上去静坐诵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有个非常简便易行的做法,能够有效地控制愤怒的情绪,这就是“好好说话”。当我们再生气时,先把自己的说话音调降低,语速变慢,然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对方也会降低自己的说话声音。

“好好说话”真的是一项很寻常的善意举动。而正是因为它太寻常了,以至于我们经常忽视掉。但也正是这种很微小寻常的举动,才最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心的善意。所以,做一个不容易被怒火点燃的女人,先从好好说话做起。

【静心禅语】

真正的善意,是平和温暖的,

它不事雕琢,也不哗众取宠。

让善意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让善意成为滋养众生的涓涓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