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业建筑业
根据晋城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截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982个,从业人员27.7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下降12.92%和增长5.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958个,占98.7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个,占0.35%;外商投资企业17个,占0.86%。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51个,占全部企业的2.57%;集体企业94个,占4.74%;私营企业1438个,占72.55%。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23.3万人,占84.2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1.36%,外商投资企业占4.36%。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2.86%,集体企业占0.94%,私营企业占23.08%。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313个,制造业1531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38个,分别占15.79%、77.25%和6.9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51.12%,制造业占44.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4%。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5位,分别占49.12%、11.59%、7.98%、7.4%和5.36%。
2013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368.1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83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总计2190.78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资产总计271.97亿元,煤层气开采业资产总计218.43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60.22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厂和后延加工业120.94亿元,位居前5位。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8.58%,比2008年下降2.0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68%,比2008年下降7.98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为12.81%,比2008年下降9.03个百分点;制造业为0.58%,比2008年下降7.1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14.31%,比2008年上升16.36个百分点。
2013年,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个,比2008年增长71.43%;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3348.5人年,比2008年下降10.8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78%。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研发经费支出12.36亿元,比2008年增长301.3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03%,比2008年提高0.63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量28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1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638.46%和363.64%;发明专利和申请所占比重为17.71%,低于2008年的28.21%。
全市工业30年发展情况分行业叙述如下:
一、煤炭与煤层气
(一)煤矿建设与资源整合
晋城市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总资源储量459亿吨,已探明无烟煤储量292.61亿吨,占全国1/4以上,全省1/2以上,主采2#、3#、9#、15#煤层。
晋城煤业集团
1986年,晋城市郊区对乡镇小煤矿实行联营改造,年产在10万吨以下的矿井不再审批,集中力量通过技术改造,建设了一批年产在10万吨以上的骨干矿井。至1995年,该区制定出台13个矿井联营改造方案,其中大东沟镇常坡煤矿股份制联营改造被列入全省11个重点改造矿之一。年产30万吨的王坡煤矿完成前期准备。高都镇泊村煤矿、周村镇西庄煤矿达到部级文明矿井标准,填补了山西省乡镇煤矿无部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的空白。大阳、泊南、中窑、西庄、段都、中村等20多个矿井达到省、市级文明矿井标准。
1986年7月,高平县马村煤矿3~15万吨/年矿井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于1991年12月竣工投产,概算投资400万元。同年10月,阳城县卧庄煤矿开始9~30万吨/年矿井改扩建,1992年12月竣工,概算投资955万元。1987年9月,陵川县北关煤矿9万吨/年矿井进行扩建,于1996年10月竣工,概算投资275万元。
1987年,晋城市煤矿基建和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142.92万元,高平牛山煤矿、郊区岳南煤矿等35个煤矿竣工投产,新增生产能力58万吨/年。1988年1月,阳城县屯城煤矿开工建设15万吨/年接替井,于1995年11月建成投产,概算投资1000万元。1989年5月,沁水县张马煤矿15万吨/年矿井开工建设,于1995年1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945万元。同年10月,沁水县永安煤矿30万吨/年矿井开始建设,概算投资1133万元。1990年1月,阳城县义城煤矿21万吨/年接替井开始建设,于1995年11月竣工投产,总投资1646万元。1990年7月,阳城县柏沟煤矿15万吨/年矿井开工建设,于1993年12月竣工,总投资820万元,1990年9月,沁水县侯村煤矿30万吨/年矿井动工兴建,于1995年11月竣工,总投资1899万元。
1991年,郊区大阳煤矿扩建规模为30~90万吨,一次设计分期建设,投资概算8800万元。
1992年,大阳煤矿进行30~60万吨扩建,投资概算384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该工程于1993年开工,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基本上处于停工状态。
1994年,全市煤矿建设投资计划8672万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500万元,市煤炭生产补贴款2150万元,县矿自筹2777万元,用于保障县营大矿、列入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项目、年度内可形成生产能力的煤矿、煤矿洗选加工、煤田地质勘探和铁路专用线煤站等建设需要。在全年安排的4000万元的生产补贴款中,拨出资金1245万元对望云、莒山等煤矿进行环节配套。
1995年,投入资金3771万元对具有规模优势的乡镇以上煤矿进行环节配套,实施项目40个。同年6月,南阳煤矿60万吨矿井开工建设,2002年12月竣工投产,共完成投资3135.96万元。
1996年,全市煤矿基本投资计划4188万元,重点保在建煤矿的单项工程建设。
1997年,煤矿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4650万元,其中生产补贴款1250万元,企业自筹3400万元,用于16个重点煤矿建设项目。泽州县采取外引内联、入股集资等手段,对6万吨以上乡镇重点、二轻和县营煤矿实施大规模改造。西庄煤矿投资602.5万元对年产30万吨矿井改扩建,建成样板化矿井。西山联营煤矿完成主斜井、井底车场和硐室工程。薛庄和西屯村两个煤矿进行了股份制联营改造。西庄和天户等20个煤矿生产环节配套工程。同年12月,陵川县关岭山煤矿实施21万吨/年矿井改造,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工程未能按期投产。
2001年,煤炭企业“关小改中建大”,实施“888”工程,即开始兴建东风、大宁等8个规模型矿井,扩建伯方、大阳、唐安等8个大型矿井,配套建设大宁、永红等8个洗煤厂。是年,沁水县永红煤矿、兰花科创大阳煤矿建成百万吨矿井,并投入运行。同年,全市下达省贷款续建调产项目工程3项,投入资金6301万元,对泽州县王坡煤矿洗煤厂、沁水县侯村煤矿洗煤厂、高平市南阳煤矿进行改造,其中王坡洗煤厂投资3643万元,侯村洗煤厂投入1433万元,南阳煤矿投入1225万元。全年共下达市补煤炭“改中建大”项目6项计2000万元,对王坡煤矿、竹林山煤矿、南阳煤矿等6矿生产系统进行改造。阳城县对37座重点骨干矿井投入资金8800余万元,进行采煤方法改革,延长矿井服务年限15年以上,并规划了竹林山、义城、山城等10座规模达30万吨以上的重点骨干矿井。沁水县建成永红、永安、侯村三个90万吨以上规模矿井。高平市煤矿建设立项64个,投入资金约2260万元,其中采煤方法改革250万元、地面筛分系统改造1100万元、瓦斯监控系统265万元、备用发电机组155万元、备用风机107万元、通风系统改造253万元。
2002年,全市对建成年产90万吨、60万吨、30万吨的矿井,分别扶持煤矿企业500万元、300万元、150万元;对建成长壁工作面的矿井,每个矿井扶持60万元。全市共投入资金6.8亿元,改造骨干矿井30座,新增生产能力630万吨,其中建成侯村煤矿、大阳煤矿、伯方煤矿3座90万吨/年矿井;竹林山、南阳煤矿两座60万吨/年矿井;建成屯城、天户、游仙山、关岭山、七岭等25座30万吨矿井。在骨干矿井建设中,借鉴兰花上市和大宁合资的发展模式,引导煤炭企业走联合建大、股份建大、引资建大的路子,加快骨干矿井建设和采煤方法改革。沁水县将永红、侯村、永安3个煤矿和嘉峰煤炭集运站联合组建成立沁和煤业有限公司,探索出“沁和模式”。泽州县王坡煤矿与煤科总院“联姻”,总投资3.7亿元,其中,引进资金7000万元,建设矿井规模150万吨/年,创出“王坡模式”。
2003年3月,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150万吨/年矿井改扩建工程动工兴建。矿井建设工程概算投资30110.39万元。于2005年10月竣工。同年4月,陵川县北关、司家河、南营河3座煤矿实施15万吨/年矿井改造,总计投入1750万元。
2004年12月,陵川县关岭山煤矿3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开始建设,2005年8月竣工,共投资6000万元。2005年6月,苏村煤矿30万吨/年矿井改扩建工程动工,至2006年投资完成8000万元。
2005年,晋城市共有各类煤矿578座,其中地方国有41座,乡镇煤矿537座。从区域上划分,兰花集团7座,晋城市城镇工业集体联合社1座,城区39座,泽州县174座,高平市170座,阳城县93座,沁水县50座,陵川县44座。2006年全市进行煤炭资源整合以后,保有各类地方煤矿429矿440井。2006年,晋城市30万吨以上矿井共有48座。其中市直7座,泽州县7座,高平市13座,阳城县10座,沁水县10座,陵川县1座。地方煤矿重组整合后保留矿井129座,产能规模11230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87万吨/年,其中晋煤集团重组整合35座煤矿已移交省煤炭厅监管。
山西省最大的单井单面地方矿井——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
2006年,王坡煤矿年产150万吨矿井建成投产,共计投资74074.47万元,其中矿井建设投资49448.41万元,150万吨选煤厂投资16544.82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8081.24万元。是年,全市煤矿建设项目共24个,建设规模为1630万吨/年,总投资465649万元,其中有17个矿井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7819万元。改扩建矿井项目6个,建设规模366~780万吨/年,总投资5564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2302万元。唐安和大阳煤矿150万吨/年矿井竣工,伯方煤矿180万吨/年矿井和望云煤矿延伸工程开始联合试运行。
兰花集团干净漂亮的煤矿井下候车室
2009年,省级重点工程兰花玉溪煤矿开工建设;阳城山城、史山、泰晟,高平龙顶山、新庄5座矿井竣工,新增产能180万吨/年;机械化改造项目开工24座,建设规模928万吨/年,竣工投产13座,产能525万吨/年。地方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规划保留矿井129座,数量压减比例为50.8%,产能规模11230万吨/年,增加2834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87.05万吨/年,增加55万吨/年。其中,单独保留矿井63座,整合保留矿井66座;年产120万吨以上矿井29座,年产90万吨以上矿井73座,保留矿井数量和产能规模均居全省各市之首。
2010年,兼并重组整合改造项目68个,建设规模6330万吨/年。沁和南凹寺30万吨/年、陵川苏村90万吨/年、兰花百盛30万吨/年建设项目竣工投产。
2011年,全市重组整合建设项目68个,批准开工63个,开工率94%。新竣工和联合试运转矿井10座,分别为泽州坤达、高平前和、高平裕兴、高平游仙山、高平南河、阳城伏岩、阳城大西、阳城大桥、沁和中村、沁水沁裕,新增产能810万吨/年,累计验收竣工矿井13座,有效产能达1080万吨。建成省级质量标准化矿井39座,其中,一级11座(含国家质量标准化矿井5座),二级28座。重组整合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是年4月18日,全省煤炭基本建设暨重组整合项目建设现场会在晋城召开。
2012年,除大宁金海煤矿外,全市68个重组整合矿井全部开工,建设规模6030万吨/年。年度新增投资71.46亿元,新转产验收矿井7座,竣工验收矿井1座,联合试运转矿井6座。
经过几年煤炭资源整合,至2014年底,地方监管煤矿94座,产能规模8845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94万吨/年。按能力划分为:400万吨/年1座,300万吨/年2座,240万吨/年1座,180万吨/年1座,150万吨/年2座,120万吨/年19座,90万吨/年35座,60万吨/年14座,45万吨/年19座。按县(市)划分为:市直10座,产能1525万吨/年;泽州9座,产能960万吨/年;高平29座,产能2700万吨/年;阳城25座,产能2160万吨/年;陵川7座,产能375万吨/年;沁水14座,产能1125万吨/年。按主体企业划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26座,产能2445万吨/年;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1座,产能60万吨/年;地方煤炭主体企业为7个,分别是兰花集团(煤矿14座,产能1530万吨/年)、高平科兴能源(煤矿13座,产能1215万吨/年)、阳城阳泰煤业(煤矿12座,产能930万吨/年)、沁水沁和能源(煤矿8座,产能675万吨/年)、泽州天泰煤业(煤矿5座,产能420万吨/年)、陵川崇安能源(煤矿7座,产能375万吨/年)、阳城皇城相府(煤矿4座,产能315万吨/年);控股经营企业4个,分别是中国华润集团(亚美大宁)1座,产能400万吨/年;山西天地王坡煤业1座,产能300万吨/年;中国保利集团(平山煤业)1座,产能90万吨/年;太原青龙实业集团(同昌煤业)1座,产能90万吨/年。
(二)煤炭生产方式与技术改进
综采工作面
20世纪70年代,境内二轻、社办和村办煤矿大多采取房柱式采煤方法,少数煤矿采用残柱高落式和短壁刀柱法。县营和地营煤矿主要采用短壁刀柱、普采和长壁分层开采。阳城县沟底煤矿采用短壁刀柱采煤方法提高回采率的经验在全省小煤矿中推广。同时,长壁分层、金属网架顶、全部跨落采煤法在地营和县营煤矿开始普及推广。20世纪80年代,高档普采在县营以上煤矿全面推广,煤炭回采率达到65%。1985年,伯方煤矿普采面采用长壁分层采煤方法,主要设备采用单滚筒采煤机,SGW-75刮板输送机,DZ22型单体液压支柱和SDJ-80型皮带运输。望云煤矿45万吨矿井采用长壁分层开采,工作面长140~150米,采高2.2~2.3米,采用DY-150采煤机和MQ-100型采煤机采煤,SGW-150型煤溜和SGW-75型煤溜运输,顺槽配SGW-40型煤溜及SP-800吊挂皮带,采区设200立方米煤仓,电磁振动给煤机给煤,支护采用DZ-22型单体液压支柱和HDJA-1000绞接顶梁支护,最高月产27510吨,平均工效6.44吨。大阳煤矿30万吨矿井生产分3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金属网假顶为主的采煤方式,金属支柱支护,SGW-40T刮板运输机运输,工作面长80米,其余为高落式回采。
1989年11月,阳城县沟底煤矿在3#厚煤层改革巷道布置,采用倾斜分层长壁式采煤方法布置采区巷道,采取分层、分掘、分采的方法,运输、回风顺槽沿走向布置180~200米,工作面长度布置在80~100米之间。至1990年12月建成阳城县第一个走向长壁式分层回采工作面,一次投产试产成功。此后,阳城县上伏、陕庄、西沟等煤矿相继在3#煤层中,布置长壁式采煤巷道,推广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1986—1995年间,晋城市郊区先后对60多个重点矿的采、掘、运等环节采用新工艺进行系统改造,对160多个煤矿进行环节配套工程改造。
1990年7月,莒山煤矿率先在全省地方煤矿中装备了一个轻型综采工作面,使用MSL3PH-2×170型采煤机组,QY200-14/31型掩护式支架,SGD-630/180刮板运输机,KBSGZY-630/6移动变电站,3#煤三层开采改为两层回采,分两层采出煤层的全厚,分层采高为2.80~2.82米,循环进度0.6米,采区回采率达到70%,由此,晋城市地方煤矿采煤方法进入综采阶段。
晶鑫公司60万吨洗煤厂
1991年,唐安煤矿装备了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150型机组采煤,生产工效由1.57吨/工提高到2.62吨/工。1993年11月,伯方煤矿使用MG-200采煤机、SGB-630/110×2运输机、ZY200014/31掩护式支架装备一个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同年,阳城县沟底煤矿采用缓倾斜厚煤层滑移顶梁液压支架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新工艺,爆破落煤,循环进尺0.7米,采高2米,放顶煤4米,有效解决了分层开采时巷道掘进量大,维护时间长和顶板漏矸问题,工作面单产达到13125吨/月,回采工效达7.3吨/工,采区回采率达到85%。1994年,唐安煤矿改革采煤方法新上轻型综采工作面,采用“采下放顶一次性采全高”的采煤新工艺。1994年4月,阳城县史山煤矿采改后,在3 #煤层布置成走向长壁式采煤工作面,采用X-1型悬移支架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爆破落煤,循环进尺0.8米,采高2.2米,放顶煤高3.8米,工作面平均日产563吨,回采工效13.78吨/工,采区回采率达到85%。1996年3月,阳城县陕庄煤矿在长壁式下分层采区,布置对拉工作面进行采煤,左右两翼工作面长度分别为70米和40米,40米工作面采高2.4米,70米工作面采高2.1米,两工作面前后相隔一个循环。40米工作面超前,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循环方式为“两采两准”,实行“2×7+2×5”作业制,采煤工作面平均月进度52米,月产量18850吨,回采工效为6.7吨/工。同年6月,史山煤矿采区巷道也布置了对拉工作面,回采方式采用高落式扩帮放顶采煤方法,工作面安装了扒斗装煤机,工作面生产能力达到6600吨/月,回采工效达11.2吨/工。至1996年底,全县95个生产矿井中,8个矿井布置长壁式工作面10个,23个矿井布置正规短壁刀柱工作面38个,其余矿井布置正规巷柱式工作面139个,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的矿井有14个。1996年底,全市共有轻型综采工作面4个,滑移悬移支架工作面4个,高档普采工作面6个,单体炮采工作面6个。市营矿回采率达到70%,县营、二轻煤矿回采率达到48%,乡镇煤矿回采率达到30%。
东峰煤矿调度指挥中心
1997年,泽州县大阳、三八等4个煤矿普遍使用金属摩擦支柱,推广长壁工作面,开始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在乡镇重点煤矿背荫、薛庄等矿推广使用了刀柱式采煤方法。2000年,又以天户和周村西庄煤矿为试点,在全县重点煤矿和15万吨以上煤矿开始推行长壁分层采煤方法改革,资源回收率由不足25%提高到28%。1999年,阳城县开始大规模采煤方法改革,至2005年改采矿井252座,在原来的单一长壁采煤方法基础上,相继出现了综采工作面一次采全高、悬移支架一次采全高、组合顶梁一次采全高、采上采下放中层、利用原有旧巷改造壁式工作面等多种形式采煤方法,矿井资源回收率进一步提高。2000年,晋城市仅有18座煤矿实现壁式开采,全部为国有煤矿。从2001年开始,全市地方煤矿开始大规模的采煤方法改革。先在“三河两区”(沁水沁河、阳城芦苇河、泽州下河、高平西部、泽州南村)等资源好、瓦斯高的煤矿试点推行,对实行采改矿井补贴60万元。之后对井田内有300米×300米以上实体煤块段的矿井明确规定必须实行长壁开采,不能推行长壁开采的矿井,根据情况实行短壁开采。市政府每年拿出60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引导,提高煤矿采改的积极性。1998—2001年,全市共安排采煤方法改革项目26个,投资3473万元,技术改革工程项目投资160万元。2001年11月,兰花集团北岩煤矿投资979万元,在北部开始扩区,实施9#煤与3#煤配采,设计了独立系统开采方案,采用一对立井罐笼提升,大巷采用皮带运输,采掘面采用分层长壁开采。
山西兰花汉斯瓦斯抑爆设备
2001年10月,陵川县苏村煤矿开始实行采改,由巷柱式采煤法改为长壁式采煤法,工作面及集中运输顺槽采用SGB/4OT、SGB/3OB刮板运输机,大巷采用TW-1200/60型无极绳绞车牵引0.75T矿车,工作面支护采用DZ2.5型单体液压柱与2.4米型钢梁配合控制顶板,至2004年采改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采改后单班产量达到300吨,工作面工效达到7.5吨/工。
2002年,兰花集团大阳煤矿矿井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和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回采工艺,高2.8米,采放比0.9~0.7米,工作面装备ZE330-17/28放顶煤液压支架,MG-160/375-W采煤机1台,SGZ-630/220可弯曲刮板输送机2台,SSJ1000/2×110可伸缩胶输送带机1台,PCM110破碎机1台, SZZ-730/110转截机1台。巷道布置采用一进两回,进风巷断面10.64平方米,回风巷断面9.3平方米,排瓦斯巷断面4.2平方米,工作面长度140米,工作面推进速度为900米/a,回采方式采用采区前进式,工作面后退式的回采方式,相邻区段采用跳采。是年底,晋城市累计改采85矿110面,累计完成投资16361万元。其中,市营采改3矿3面,泽州县7矿7面,高平市8矿8面,阳城县改采36矿36面,陵川县改采4矿4面,煤炭资源回收率平均为30%,实现壁式开采煤炭企业资源回收率60%以上。
2003年,各类地方煤矿共实现采改140矿。泽州县投资1828.47万元,在全县县营煤矿和乡镇煤矿推广壁式采改,完成9矿11面,采改矿井资源回收率提高到70%。同年底,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开始装备第一个综合机械化倾斜长壁采煤工作面,引进一台XX型采煤机,由原来的高落式回采法跨越式变革为现在的综采放顶煤一次全新高自行垮落采煤法,井下布置了两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都配备有MG300/700-WD电牵引采煤机一台, ZF600/17/32H型放顶煤支架113架,ZFG6400/18/32型过度放顶煤支架6架,SGZ764/630中双链铸焊封底式前、后部刮板运输机各一台。运输巷采用SZZ830/250型转截机和PLMI500型破碎机配合SSJ1200/2×250型带式输送机运煤,整个工作面采用TK200控制台控,基本实现自动化。
职工入井安全宣誓
2004年,全市开展采改年活动,推行“专家会诊”,组织专家组为煤矿企业制定采改方案,科学合理推进采改,当年采改矿井达到327座。2005年实施采改攻坚,至年底,全市有480座矿井实行了壁式开采,其中长度在80米以上的长壁工作面达到158座,长度在30~70米的短壁工作面322座。采改以后,采区回采率由2001年的23%提高到2005年的50%,实现长壁开采的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有110座矿井实现了井下皮带运输,16座矿井实现了机械化采煤,8座矿井实现了综合机械化掘进,采区机械化程度从2001年的7%提高到20%。
2001—2005年,全市有近百座煤矿开采9#煤和15#煤。2005年,投入146万元,以泽州县薛庄煤矿、泊村煤矿等6矿为试点,市煤炭工业协会采掘专业委员会与太原理工大学矿山设计研究所开展15 #煤层巷道与支护合理形式的研究和15#煤层坚硬顶板下长壁回采工艺研究。当年,全市有35座煤矿实现产煤机械化。
大阳煤矿职工宾馆
2006年,全市地方煤矿资源整合以后共保有矿井440座,除31座矿井基建、改扩建、整合技改之外,有409个生产矿井全部实行了采煤方法改革,实现壁式开采,其中综采14矿,普采2矿,悬移滑移支架开采186矿,单体柱炮采206矿。机械化开采矿井煤炭产量占到全市煤炭产量的20%。
2009年,地方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47%,超目标2个百分点。矿井采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68%。建成安全高效矿井8座,新建标准化矿井24座,其中,一级8座,二级16座。累计建成标准化矿井69座,
2010年,地方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超目标45个百分点。完成23座生产矿井能力核定工作,新增生产能力692万吨/年。
2011年,全市煤矿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80%,矿井采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70%。
2012年,在全市煤矿积极推行采煤方法改革,沁水端氏和阳城竹林山两座煤矿实施一次采全高工艺改造,全市10余座建设矿井变更初步设计方案,调整为一次采全高工艺。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7%。
至2014年底,全市地方煤矿机械化生产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率达100%,掘进机械化率达92.7%,采区资源回采率达78%。全市地方煤矿共有45座生产矿井进行了生产能力等相关生产要素信息公告。
(三)原煤产值产量
1985年,全市原煤产量2248万吨,其中,市及以下产量1568吨,增幅大于全市的增幅。
1990年,全市原煤产量3099万吨,比1985年增长37.9%;现价工业总产值63989万元,比1985年增长88.2%;实现利税总额9211万元,比1985年下降5.1%;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23799万元,比1985年增长1倍多。
1995年,全市原煤产量3549万吨,比1990年增长14.5%,其中,市及以下原煤产量2501万吨,比1990年增长25.6%,增幅大于全市增幅11.1个百分点。1995年全市煤炭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156273万元,比1990年增长1.4倍,比1985年至1990年5年间的增幅快了5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3182万元,比1990年增长2.6倍,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7.0%。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达293610万元,比1990年增长1.4倍,比1985年至1990年五年间增幅快40个百分点。
2000年,全市原煤产量3807万吨,比1995年增长7.3%,其中,市及以下原煤产量2571万吨,比1995年增长2.8%,增幅低于全市增幅4.5个百分点。煤炭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317189万元,比1995年增长1.1倍,比1990年至1995年5年间增幅慢了30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3253万元,比1995年增长60.5%,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6.1%,比1995年所占比重低10.9个百分点。年末固定资产原值752821万元,比1995年增长1.6倍,比1990年至1995年5年间增幅快了20个百分点。
2005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7628万吨,较2000年增长1倍多。其中,市及以下煤炭产量占2005年全市总产量的59.44%,统配矿占40.56%。煤炭企业实现利税581734万元,较2000年增长9.9倍,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94.3%,比2000年所占比重增加10.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完成1199813万元,较2000年增长6.9倍。
2008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8611万吨,其中市及以下煤炭产量占总产量的56.6%,统配矿占43.4%。现价工业总产值达3740267万元,占全市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为62.01%。煤炭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达3419463万元,总资产贡献率达22.46%,超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4.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160000万元,占全市第二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97%。实现利税总额1499798万元,人均实现利税122036元,占2008年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的0.24%。此后,受市场因素影响,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
2009年,全市煤矿完成原煤产量4432.35万吨,同比减少353.46万吨,减幅7.39%;煤炭现价工业总产值完成202.72亿元,同比减少20.43亿元,减幅为9.15%。
2010年,全市煤矿完成原煤产量4625.10万吨,同比增加192.75万吨,增幅为4.35%;实现现价工业产值286.23亿元,同比增加83.52亿元,增幅为41.2%;实现工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幅为39.15%;实现现价销售产值266.86亿元,增幅为37.73%。
2011年,全市煤矿完成原煤产量5119.25万吨,同比增加494.15万吨,增幅为10.68%;实现现价工业产值376.56亿元,同比增加90.33亿元,增幅为31.56%;实现现价销售产值343.40亿元,增幅为28.68%。
2012年,全市地方煤矿完成原煤产量4479.09万吨,煤炭现价工业总产值完成256.69亿元,同比减少119.87亿元,减幅为31.83%。2013年,全市原煤产量为8143万吨,产量较上年虽然大幅增长,但产值却一路下滑。煤炭现价工业产值1788569.09万元,较上年减少778339.13万元,减幅为30.32%。2014年,全市原煤产量为8612万吨,完成煤炭现价工业产值354.5亿元。
(四)煤炭运销
境内煤炭运销机构组建于1985年,全称为晋城市煤炭运销分公司,隶属于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是一家经省、市政府授权的大型地方煤炭销售和管理企业,对全市地方煤炭销售资源实行统一全面经销和统一行业管理。主要负责铁路、公路、地销煤炭运销的煤源组织,签订供需合同,编制运销计划,经营销售煤炭,统一结算煤款以及专项基金。公司下辖6个县(市、区)公司,11个股份制实体公司,18个直属管理单位,14个职能科、室,共有员工4000余人。市煤炭运销公司成立后,每年统计各县煤矿生产任务,统一办理可外运煤炭计划。1992年后,国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培育煤炭市场,煤炭运销由过去全部自上而下的计划分配转向供需双方协商自愿签订购销合同。每年由煤炭运销公司参加全国订货会,根据可供煤炭量和煤炭质量标准,与用户签订煤炭供货合同。通过全国订货会,将合同计划报送铁路部门,经过批准后,随同铁路货运任务一并下达煤炭运销计划。该公司连续19年被评为省总公司和市政府优秀或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山西省最佳企业”,1999年、2000年和2002年被评为“山西省五一表彰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为“中国经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被授予“晋城市五一劳动奖状”。该公司于1997年10月在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兰花”牌优质无烟煤商标,为晋城市知名商标和山西省著名商标。
煤炭运输主要分公路和铁路运输。1985年公路外运煤炭484万吨,1990年达729万吨,较1985年增长50.6%;1995年达872万吨,较1990年增长19.61%;2000年达1128万吨,较1995年增长29.36%;2005年达2021万吨,较2000年增长79.16%;2008年达2876万吨,较2005年增长42.31%。2009年达到2140.27万吨,同比减少9.53%。2010年公路煤炭外运1327.73万吨,同比减少812.54万吨。2012年,煤炭公路外运量为1220.88万吨,同比增长9.59%。2013年,公路煤炭外运量为1035.59万吨。
20世纪80年代,境内由铁路外运煤炭只有太焦一条线。1984年共外销1330万吨,经铁路外运1034.6万吨,占当年总运量比重77.79%。1994年侯(马)月(山)线开通,境内煤炭铁路外运量大增。2004年9月,铁道部启动侯月亿吨煤运通道建设工程,对铁路接触网线路进行大幅改造,山西省地方投资2亿元对煤炭集运站进行扩建,满足了5000吨重载列车通行。2005年,仅侯月线完成总运量1.01亿吨,成为山西省继大秦铁路之后的又一条亿吨运煤大通道。2009年全市铁路煤炭外运量1533.17万吨,同比减少11.1%,2010年达到1622.68万吨,同比增加110.84万吨。2012年铁路外运量1457.46万吨,同比降低6.20%。2013年,铁路煤炭外运量为1504.17万吨。
2014年,全市煤炭共销售5416.2万吨,较上年增长4.8%,其中,销往省内2146.4万吨,销往外省3269.8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10.6%和1.3%,年末库存176.6万吨。
(五)煤层气产销
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过科学勘探后,确认沁水盆地含煤层气总面积达1768平方公里,资源储量在4000亿立方米以上,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煤层气田。此后,晋城煤业集团、中联煤层气公司、中石油、亚美大陆煤层气公司等10家企业开始在境内进行煤层气开采。
2001—2005年,在全市所有符合抽放条件的42座高瓦斯煤矿装备了60套瓦斯抽放系统,年抽放瓦斯6.18亿立方米。在许多煤矿建立了瓦斯储气罐,煤矿职工和乡村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用上了煤层气。至2005年,全市高瓦斯矿井全部实现采改,共建立45个瓦斯抽放站,年抽放量约1.2亿方(折纯量)。在18个矿建立了坑口瓦斯发电站,装机总容量达到35兆瓦,年总发电量8000万千瓦小时,年利用矿井瓦斯约3000万方(折纯量),利用率为25%。
抽采井
2006年,全市已建成地面煤层抽采井1764口,地面煤层气抽采能力达12亿立方米以上,居全国首位。全市瓦斯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50千瓦以上。在地方煤矿中,建成瓦斯抽放系统60套,瓦斯发电站16座,装机容量2.99万千瓦,抽采瓦斯6.2亿立方米,利用瓦斯9030万立方米。煤层气资源已广泛利用到居民生活、城市出租车和瓦斯发电等领域,并实现资源化开采。
压缩站
2008年,全市煤层气抽采5527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81倍。煤层气行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完成90970万元,万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创造工业总产值16459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达12004万元,全部从业年平均人数1030人,实现利税总额5206万元,万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创造利税942万元,人均拥有固定资产116544元,人均实现利税50543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83203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高578862元/人。
2013年,煤层气开采投资25亿元,累计钻井7182口,投入运行4932口,完成抽采量23.5亿立方米。2014年,建成一级加压站共28座,累计钻井数共7395口,累计投运数5119口,煤层气抽采量达到23亿立方米,液化量达到24万吨。
二、装备制造业
1986年,城区钟家庄农机厂从成都402厂引进工程师、技师各一名,用半年时间试制成功电冰箱铝管接头,获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两项奖。
1987年,晋城市摩擦材料厂生产的汽车用半金属制动片,城区东关防爆电器厂生产的防爆变压器、隔爆磁力起动器和多功能锅炉自动控制仪,晋城振华玻璃厂生产的玻璃钢钠离子交换器,晋城燎原煤气灶厂生产的家用煤气灶,晋城西巷机械厂生产的低铬钼白口铁铰刀,晋城市玛钢厂生产的美制玛钢管件,阳城通用机械厂生产的BCD4-16型和GH-16型防爆开关,陵川东关自行车零件厂开发生产的汽车防滑链、防盗、防爆器和BD-1.2安全箱,晋城西巷机电厂开发生产的TCB-1.5-2型农用挂车,阳城建材机械厂生产的云蒙山JZ350型挤砖机,陵川东关自行车零件厂生产的飞鹿牌自行车前后轴,均获省优。高平链条厂生产的08B-1-16B-1传动用精密滚子链条,被山西省经委授予优质产品称号。
1989年,城区钟家庄农机厂、郊区浪井机械厂等企业生产的TX29E-0.03型空压机、汽车制动鼓、矿用防爆变压器、防滑链、家用煤气灶、金矛牌活顶尖、农用挂车、通用橡胶软电缆、美制玛钢管件、TXX-2.5型卷扬机、BCD4-16矿用防爆插销、多功能锅炉自动控制仪、ST-50型半复式脱粒机等17种产品获省优称号。高平变压器厂的KS7矿山低耗电力变压器获市科技成果奖,ND9农用单相超低耗电力变压器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省优秀新产品奖,SL7-80/10、S7-30/315/10、S9-100/10三个系列13个规格电力变压器为省优产品。高平县农机厂生产农用水泵60台,并批量生产离心式清水泵。高平链条厂16A-1滚子链条被机电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证书。晋城汽车配件厂的CA10B发动机曲轴、EQ140发动机曲轴多次获省优、部优,晋城气门厂的195、140进排气门均获省优。
1991年,城区西关电线厂开始规模生产橡皮线、铝塑线、被复线,三种产品填补了晋城市一项空白。在当年乡镇工业企业中,开发的新产品还有电器开关柜,密码保险锁,5T-50型半复式脱粒机, TGB-2T农用挂车,2B-6施肥、平播、沟播三用机,15-40毫米旋翼式冷水表等。沁水潜水泵厂先后开发出QY-15、QY25-30、QY40-21型潜水泵,在北京召开的首届排灌机械用户评议会上捧回“九龙杯”奖,成为全国10家小型水泵厂获奖企业之一。沁水仪表厂生产的仪器仪表适用于机械、冶金、化工、石油、电力及科研等部门气体、液体、蒸汽等测量。防溅式铑—铂热电荣获机电部优质产品称号,是境内第一个部优产品。除供应本省各地市外,还远销河北、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省。沁水嘉峰工具厂生产的工具锤,投资173万元建成第3条工具锤生产线,最高年产量为101万把,新增产品有石工锤、胶(木)柄羊角锤等。低锤铝铸锻钢球通过兰州外贸销往澳大利亚,连体胶柄羊角锤通过省外贸出口到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
1992年,江淮机械厂第六分厂投资120万元,利用原有设备,采用洛阳蓝鹰80型摩托车发动机,自制车架、车头,自行组装、试验、检测,是年4月试制成功三轮摩托车,为IY80型,当即投入生产,年产500辆。该车每辆成本5000元,销售价5300元,投放市场后,生产、销售情况良好。历年产量为:1993年1000辆,1994年1500辆,1995年1500辆,1996年1—6月份1500辆。该车除在当地销售外,还销往河北石家庄等地。是年城区东关防爆电器厂生产的防爆变压器和防爆磁力起动器、西巷机械厂生产的低铬钼白口铁铰刀、西巷机电厂生产的TCB-2T农用挂车获省优。是年,高平县农业机械厂农用水泵产品退出市场,停止生产。乡村两级机械工业主要产品还有:挤砖机、双模瓦机、切纸机、印刷机、反应炉、固定顶尖、防爆开关、机制管、园压园、活尖顶、热风管、汽配件、焊管、拖车、水泵、焊条和矿车等。
1993年,晋城市磨擦材料总厂与香港合资成立晋辉半金属汽车刹车片有限公司,生产的半金属汽车刹车片,通过美国机动车辆管理者协会认可,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暨专利技术展销洽谈会银奖,产品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西巷机电厂生产的TCB-1.5T农用挂车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铜质奖。高平变压器厂生产的变压器年产量达到75000千伏安。高平农业机械厂生产三轮车、粉条机。沁水潜水泵厂试制出无机电采暖锅炉,经测试合格后,批量生产,为沁水县第一个专利产品。1996年,高平镰刀厂生产的“太行牌”镰刀质量合格率达95%。
1993年9月9日,晋城制造出第一辆小轿车。轿车名为轻艇牌轿车,也称QTC7100型轿车,由晋城轻艇汽车厂生产。该厂聘请山西客车修造厂高级工程师赵育德为技术负责人,采用嘉陵牌402型35马力发动机,于当年9月9日试制成功。11月11日通过山西省经委、公安厅、交通厅、机械厅等单位鉴定,正式颁发生产许可证,证号为“晋经鉴207号”。该车1993年生产15辆,1994年生产36辆。每辆车成本5.1万元,销售价为6.85万元。1994年后半年停产。同年8月,晋城市第二印刷机器厂附属汽车分厂开始制造鲁滨牌小汽车。该厂投资40万元,其中支付技术转让费10万元,购买山东鲁滨汽车厂100辆生产权,挂鲁滨汽车厂晋城分厂牌子,生产该品种汽车。1994年12月,试产出6辆。该车采用哈尔滨375型和462型35马力发动机,车外型仿照上海桑塔纳轿车样式。车分为两类,其中,带空调装置者每辆成本费用52748元,销售价为64500元;不带空调装置者每辆成本费用49483元,销售价格为58500元。
1994年初,5716厂投资500万元,组建摩托车分厂,从广州、浙江、上海等地购进骊飒CG-125型摩托车部件,进行加工组装。1995年7月,生产400辆。每辆成本11700元,曾先后以15000元、12000元、10000元价格销售,1996年4月停产。1994年,江淮机械厂第二分厂自制车架、车厢、齿轮、弹簧、变速箱等部件,采用江苏常州8.8千瓦(11马力)柴油发动机生产奔牛牌农用三轮车,型号为PY-750型,是年投入批量生产。该车投放市场后,设计载重量大,适合于农村山区运输,受到农民欢迎。
1996年,晋城轻艇汽车厂与国内8大汽车厂家建立业务关系,改用天津内燃机厂生产的376型51.5马力发动机,增加空调装置,制动系统采用顺回路真空刹车,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设计、工艺、机械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年5月28日,试产出新型车5辆,每辆成本费9.1万元,销售价为10.8万元。
1998年,陵川县工具公司从事金属切削工具制造生产,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刃具的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锯片铣刀、切口铣刀、三面刃铣刀、手用丝锥、机用丝锥、管螺纹丝锥、雕花钻等刃具10多种500多个规格。是年,高平县镰刀厂转制、转产,“太行牌”镰刀停止生产。
1999年,陵川县机床厂试制成功“陵朋牌多功能微耕机”,经省通用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鉴定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新产品。是年高平链条厂生产的10A、12A、16A-1滚子链条、农用链条产量达185吨。
2000年,城区植保厂坚持新老产品并重,积极对踏板喷雾器进行改型及二缸泵的开发,为巩固老产品,改造烤漆生产线,新建喷塑生产线,改进柱塞镀铬新工艺,使产品的外观和耐久性得以改善,该厂生产的3WT-4型喷雾器获省优。城区西巷机电厂研制成功5JTE-45型装袋式地头脱粒机。城区大张村机械厂研制成功新型离心铸管机,采用数控装置,是当时省内比较先进的一种小型离心铸造机,并获得国家专利。城区东大冷轧线材厂建成了冷轧带肋钢筋生产线。城区晋辉公司生产的汽车制动件获省优和农业部部优,并成为一汽集团汽车系列制动件配套生产厂家。城区西巷机电厂研制的5JTE-45型装袋式脱粒机通过山西省科技成果鉴定,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开始大批量生产,装袋式地头脱粒机被国家农机场上作业中心选为特别推荐产品。高平变压器厂成功研制开发出隔离变压器、矿用节能变压器、干式变压器,以及11万伏电压等级变压器。高平链条厂、高平标准件厂受市场影响,均停止生产。乡镇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有建筑机械、交通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中小农具等5大类。
2002年,民营淮沁水泵厂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潜水电泵。陵川机床厂在继续生产机床的同时,当年启动了1万吨机床铸件项目。陵川工具公司完成80万片锯片全铣技改项目,通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了工效。晋城通安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以生产起重设备、煤机设备、轻钢结构为主导产品,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中国特种设备制造和安装维修改造许可证。高平市矿山机械制造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液压升降器、皮带运输机及六种健身器配件等。
富士康晋城科技园区一角
2004年,陵川机床厂生产机床43台。陵川工具公司在原材料高速钢大幅涨价的不利情况下,完成刃具80.7万件。2005年,晋城通安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起重设备35台,生产轻钢结构280吨,生产煤机设备20台;是年9月,该公司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筹建挂牌成立“太原重工焊接基地”,成立了“起重设备配件厂”筹建组。
2006年,全市有机械制造企业17家,2007年增加到23家,2008年为19家。截至2008年底,全市机械制造业主要产品有空压机、工具锤、矿车、播种三用机、收割机、脱粒机、离心铸管机、多功能微耕机、皮带运输机、挤砖机、卷扬机、潜水泵、防爆变压器、防爆磁力起动器、防滑链、隔离变压器、节能变压器、干式变压器、液压升降器、喷雾器、钻床、石工锤、胶柄羊角锤、锯片铣刀、切口铣刀、三面刃铣刀、手用丝锥、农用挂车、发动机曲轴、汽车制动件、自行车零件、玛钢管件、治顶尖、自动控制仪、制动鼓、防爆插销、钢球、机制管、家用煤气灶、电器开关、仪器仪表和健身器配件等。
2012年,晋城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5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2.4%,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已形成高档球墨铸管、精密铸件、煤机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光电设备五大产业集群,生产上百个系列成千个品种的现代化装备制造工业体系,涌现出了以金鼎煤机、路宝铝轮毂、兰花瓦斯抑爆设备、福川制铁、清慧汽配等为主的一批现代制造企业,初步建成了山西重要的高精铸造产业集群以及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冶炼铸造—机械配套—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税20.4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利润4.82亿元,同比增长115%。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47家,产能400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19%。装备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142.4亿元,实现利税4.9亿元,实现利润3.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1.9%、2.8%、4%。2014年,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32.1亿元,增长19.5%。
重点企业简介
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创建于2005年3月,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高新技术出口生产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80亩,总资产692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4872万元,注册资金6000万元,现有员工13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2人。拥有机械化铸造生产线7条,加工中心、数控机床164台,研发、检测、化验设备55台,清理设备11台(套)。
晋城市路宝汽车铝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位于晋城市东南金村工业园区,公司占地86537平方米,固定资产15000万元,年产能100万件,是中国专业生产汽车铝合金轮毂的高新技术企业。路宝产品定位为生产符合世界标准的名优高档轿车和商务车,销往欧美、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并与国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研发合作,先后完成了ISO/TS16949认证,通过VIA试验室认证。
山西晋煤集团金鼎煤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属晋煤集团全资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全国最具特色的集研发、制造、安装、租赁、维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煤机制造企业。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拥有资产51.2亿元,下辖34个煤机修造子分公司,5个煤炭装备试验基地。2012年实现生产经营总额28.05亿元,位列中国煤机行业50强第6位,是中国唯一能够进行理论、工艺、技术、装备创新的高端成套煤机制造企业。
晋城市金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位于泽州县北义城镇西张村,是由北义城镇西张村村委、刘轩窑村委、泽州县天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公司固定资产达1.28亿元,有职工428人。拥有年产5万吨汽车配件和12万吨优质铸造生铁能力。2009年3月通过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2011年导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11—2015年,该公司投资2.1亿元,占地200亩,该宗地已列入泽州县国土资源部门企业规划,新增用电负荷15000KVA,新增环保精密汽车配件铸造加工生产线一条项目总投资2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00万元,流动资金6000万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0万元,利税9800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000人。
三、冶铸
(一)冶炼
1984—1985年间,先后在郊区大阳、西下村、东沟,高平马村,沁水中村、土沃,陵川附城、沙河等地建起200多座小土炉,当地人称“一脚蹬”。在郊区东沟镇、大阳镇,城区东关村,高平城关镇,沁水苏庄乡、柿庄乡等地建起7个小轧材厂、16个铸造厂,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7.4万人。到1985年底,全市有冶金企业232个,拥有固定资产18923万元,职工42080人。其中,有钢铁联合企业2个、炼铁铸造联合企业7个、单一炼铁企业117个(包括社队企业)、小轧材厂7个、铸造厂21个、铁矿厂1个、系统外兼办炼铁的企业约11个、专业采矿队6个。全市共有高炉270座,容积2454立方米;投产的有233座,容积1991立方米。有2.5吨空气侧吹转炉2座、1.5吨电炉1座、450轧机1架、400轧机1架、250轧机15架、200轧机5架、铸造设备64台(套)。年产生铁75万吨、钢2.1万吨、钢材2.5万吨、铸管、铸件6.9万吨。另外有507个群众采矿点,年产200万吨。全市有小冶金企业590家,拥有固定资产7.5亿元,从业人员7.4万余人;拥有大小高炉1494座,总容积11780立方米。其中13立方米以上高炉195座,容积2898立方米;8立方米以上高炉749座,容积5992立方米;6立方米以下及土炉550座,容积2900立方米。期间,晋城钢铁厂、史村河铁厂、中村铁厂、附城铁厂先后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增高炉8座,容积87立方米。
1986—1989年,晋钢完成炼钢改造工程及配套制氧工程,将原来的2座2.5吨空气侧吹转炉改造为2座3吨氧气顶吹转炉,使钢锭生产能力扩大到5万吨。沁水县钢铁厂(原沁水县中村铁厂)建成3吨空气侧吹转炉2座、1.5吨电炉一座,成为晋城市第二家全民所有制钢铁联合企业。
1995年,全市小高炉(4~8立方米)发展到2354座,生铁产量突破400万吨,消耗近800万吨炭块,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6~8立方米小高炉占主导地位,是全市小冶炼的大发展阶段。1996年,境内主要冶金产品产量分别为:钢3.87万吨,钢材3.44万吨,生铁338.37万吨,铁矿石914.49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2.34亿元。小高炉利用系数由1986年的1.11吨/立方米,提高到1.15吨/立方米;铁综合能耗由1986年的1890吨/公斤降到1489吨/公斤。晋城钢铁厂投资2351万元完成年产线材10万吨的生产线改造项目,而后又将原40立方米高炉扩容为55立方米。
1996—1999年,境内冶炼业进入“关小改中建大”整治改造阶段。改造8立方米以上高炉371座,新增高炉容积4535立方米,生产能力保持400万吨。1999年,全市生铁产量309万吨。
2000年,实施“上规模”“上档次”的调产思路,重点建设100立方米以上高炉,工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泽州东方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微机控制、自动上料、矿粉烧结、尾气发电等新技术、新装备。陵川鑫源冶炼有限公司,完成高炉喷煤技术改造后,2004年年生产生铁4.5万吨,实现产值9659万元,上交税金286万元。
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福盛钢铁公司
2006年,经市计委和市经委批复的共有27座高炉,10座高炉正常生产,全年共生产生铁90.4万吨,占全部生铁产量的53.5%。2007年,生铁产量149万吨,较2006年下降12.4%,实现利税3241.4万元,同比增长45.7%。2008年,生铁产量跌至87万吨,较2007年下降41.61%,完成工业总产值395768.1万元,同比增长5.2倍,实现利税总额56588.3万元,同比增长16.45%。2014年,全市生铁产量372万吨。
(二)铸造
1986年,阳城应朝铁厂建成2万吨生产能力的机制铸管分厂。陵川县附城铁厂建成1万吨铸管车间。高平马村铁厂建成1万吨铸管、1万吨管件生产能力的铸造分厂,陵川县沙河铁厂建成1万吨煤气管铸造车间。
1996年,全市共生产各种铸管(件)116.6万吨,产值11.66亿元。铸造以铸铁管为主体,以散热器、机器铸件及铸铁件等产品衔接,品种较为齐全。全市铸铁管产量占到全省的88.7%,铸铁件产量占到全省的50%,生铁加工转化率达到53%。铸造业产值达到25.5亿元,占到全市乡镇工业产值的15%,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5%。
在铸造产品中,2~8寸铸铁管是晋城市的拳头产品,产量突破100万吨,且规格全,质量好。1996年开发的CP-3000离心铸管,比传统方法生产的砂芯铸管管皮薄,组织致密,能耗低,效益好,是国家科委推广项目和出口创汇产品。其中:2寸离心铸管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大60、813、760型散热器也是全市的优势产品,获得过省优产品称号,特别是新开发的单面对流散热器,外型、循环方式都突破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观念,达到了高效、节能、防污、低廉、新颖的要求,获97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览银奖和大会优质产品奖。衡器铸件产品轮子、底座、长杠杆、短杠杆、面板、立柱、顶板、开关直销全国18个省、市,并在30多家衡器制造厂享受免检。美制、英制黑白玛钢管件,奥氏体、贝氏体球系列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小型电机壳、砂轮机底座、柴油机缸头罩、铸管水箱、拖拉机配重等十几种机器铸件产品曾获省、市优质产品称号和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
泫氏离心铸管车间
山西省名牌产品——“晨晖牌”铸铁管
1996年,全市有年产万吨以上的铸造龙头企业和铸造集团36个,其中有3个企业产值或营业收入超亿元,分别是山西阳城县阳通离心铸管集团、山西高平市三甲散热器集团、泽州铸造集团。山西高平市三甲散热器集团通过联合、兼并进行资产重组重新组建成立的股份合作制集团公司,下设1个总厂、4个分厂和1个炼铁厂,职工800余名,注册资金1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集团从河北廊坊新世纪散热器研究所引进专利产品,生产单面对流散热器,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片,是晋城市10个亿元企业之一。山西阳通离心铸管集团公司亦系股份制集团公司,员工1000名,固定资产200万元,有41条生产线投入生产,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又新上10条生产线,调试后的生产线累计达到71条,年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创利润1000万元。生产的2~8寸CP-3000离心铸铁直管出口美国、韩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此外,全市还有5个产值或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铸造企业。
2000年,围绕建设200万吨铸造基地,全市冶铸业进行“关小改中建大”和“关小改中上档次”,至2006年,100立方米以上高炉建成17座,形成以高平泫氏、泽州晨晖、阳城阳通为龙头的离心球墨铸管和铸铁管,以高平三甲为龙头的散热器,以开发区小笠原、泽州金工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以开发区汉通为龙头的机械配件,以开发区金宝特为龙头的建筑构件,以高平银鹰为龙头的体育用品铸件等九大类2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铸造工业体系。其中,高平泫氏铸管有限公司现居全国铸管十强,其产品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KS韩国质量体系认证,拥有产品自营出口权,产品出口率达40%以上,产品荣获建设部推荐使用产品。高平三甲散热器有限公司的产品,2002年获“中国建材行业百家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称号,2003年被建设部采暖散热品委员会指定为“定点企业”。
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铸造企业200余家,其中年生产能力在万吨以上的企业25家,年生产能力在3000吨以上的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全市铸件产量87万吨,其中中高档铸件45万吨,占铸件总产量的51.7%。
2013—2014年,全市钢材产量分别为273.4万吨和298.9万吨。
四、电力
(一)火力发电
1985年9月1日,阳城县北留镇电厂动工,依靠集资、集体筹资、贷款三种渠道共投资430万元, 1986年12月—1988年4月该厂3台1500千瓦机组先后并网发电,成为当时全省最大的乡镇火电厂。《山西日报》在1988年6月13日以《北留办起全国乡镇最大的火电厂》为题,报道了北留的经验,并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大家动手办电》。
1988—1996年,全市主要新建和扩建的小火电项目有:阳城县发电厂扩建2台6000千瓦机组(1988年5月),晋城市发电厂扩建1台1500千瓦机组(1989年11月)和1台6000千瓦机组(1992年),阳城县上伏发电厂新建2台1500千瓦机组(1990年),阳城县南关发电厂新建2台3000千瓦机组(1991年),晋城西关电厂新建4台3000千瓦机组(1991年2台、1994年2台),高都发电厂新建2台3000千瓦机组(1992年),晋城矿务局集资电厂1991—1992年新建2台12000千瓦机组,巴公发电厂职工集资于1990年5月安装2台1500千瓦机组,金村发电厂于1991年投产2台1500千瓦机组。
1996年3月28日,国家第一座大型跨省区坑口发电项目—阳城电厂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建设。该电厂位于阳城县北留镇,第1台35万千瓦机组于1999年并网发电,2001年6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通过长达755公里的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送往江苏省,实现变输煤为煤电并输。
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
1996年底,全市共有火电厂12座,发电机39台,总装机容量170100千瓦,年发电量106023.77万千瓦时。其中:省营火电厂(巴公发电厂)1座,发电机4台,装机容量48000千瓦,年发电量33327.51万千瓦时;企业自备火电厂(山西金驹煤电化股份有限公司煤矸石电厂)1座,发电机3台,装机容量30000千瓦,年发电量21295.7万千瓦时;市、县营火电厂3座,发电机14台,装机容量53100千瓦,年发电量30378.84万千瓦时。乡镇(村)办火电厂7座,发电机18台,装机容量39000千瓦,年发电量20610.72万千瓦时。
1997年,发电量达10.7亿千瓦时,比1985年增长1.02倍。1999年,国务院将晋城金村发电厂、阳城南关电厂、阳城上伏电厂列入关停范围,将晋城西关发电厂3#机组和高都发电厂列入缓停范围。2000年发电量为9.7亿千瓦时,比1997年下降10.7%。2001年西关电厂改为股份制企业后,易名晋城市恒光热电有限公司。
1985—2008年,全市火力发电量年均增速28.14%。其中1985—1990年,从53232万千瓦时增加到65274万千瓦时,年均增速仅为4.2%;1991—1995年,火力发电年均速度为4.13%;1996—2000年,年均增速为4.89%;2001—2005年,年均增速高达82.63%。2006—2008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4.15%。2007年火力发电量为1460630万千瓦时,2008年,达到1950055万千瓦时。
2008年底,市、县、镇(乡)、村办的小火电厂共有9座,装机29台,总装机容量8.5万千瓦;在运行的小火电厂8座,在运发电机组27台,在运行机组总容量8.2万千瓦。其中较大的有阳城县发电厂装机6台,总容量1.75万千瓦;沁水发电厂装机4台,总容量2.4万千瓦。这两座发电厂均为县属企业。
2014年底,晋城市主要燃煤发电企业有3户,分别为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阳城电厂、国投晋城热电厂。总装机容量390万千瓦,占到全市火力发电的87%,其中,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装机容量为6×35万千瓦,大唐阳城电厂装机容量为2×60万千瓦。
附:晋城市火力发电企业简介
阳城电厂集控室
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位于阳城县北留镇境内,东距晋城市25公里,西距阳城县10公里,晋韩公路和晋阳高速公路从该厂旁通过。截至2012年上半年,阳城电厂总装机容量为3300MW,以专厂、专线、专供的方式送至相距760公里的江苏淮安,每年可向江苏送电170亿千瓦时。阳城电厂开“西电东送”的先河,是全国第一个变输煤为输电的示范性工程;是全国第一个跨大区远距离超高压交流发输电工程;是第一个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直接调度的电厂。
国家计委于1993年3月3日批准项目建议书,国务院于1996年3月28日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6年12月13日批准工程开工报告。工程总投资132.5亿元人民币(折合157738万美元)。工程采用延河泉作为电厂供水水源,可满足电厂用水2.1立方米/秒的需要。采用柳河山沟作为灰场,可满足电厂210万千瓦容量储灰20年。工程装机年需燃煤约400万吨,煤矿均在电厂附近。公司由中外6家公司共同组建,6方合作公司投入的注册资本金占总投资的25%,即39286万美元。各方注册资本金出资额和所占比例为:中国华北电力集团公司9822万美元,占25%;江苏省投资公司7857万美元,占20%;山西能源产业集团公司6286万美元,占16%;山西省电力公司3229万美元,占10%;江苏省电力公司1570万美元,占4%;美国AES中国发电有限公司9822万美元,占25%。中国合作5方以人民币现金出资,以美元计价。美国AES中国发电有限公司以美元现金出资。
阳电一期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建设规模为2100MW,安装六台350MW进口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129亿元,1997年8月1日开工建设,2002年7月27日全部投入商业运营。阳城国际各股东方和股比分别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29%、新加坡胜科集团25%、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0%、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16%、山西省电力公司代管10%。
阳电二期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建设规模为1200MW,安装两台600MW国产燃煤发电机组,工程总投资47亿元。2005年5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9月20日两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营。大唐阳城各股东方和股比分别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41%、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30%、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29%。
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汽轮机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锅炉设备为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制造,风烟系统配有丹麦HOWDEN公司生产的2台50%容量的动叶可调式轴流送风机、两台50%容量的动叶调式轴流引风机,法国ABB公司生产的2台50%容量的单吸式离心式一次风机和美国ABB公司生产的2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工控制主要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分散控制系统。发电机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THDD108/44型全氢冷方式、静态励磁发电机。山西省电力公司为机组专门增设500/220千伏联络系统。
2002年7月27日,6台机组全部建成并移交营业运营。阳城电厂机组投入商业运营后运行稳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为缓解经济高速发展的江苏省用电的紧张局面、带动山西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1年1月15日#1机组投产发电至2013年底累计向江苏送电1692亿千瓦时,上缴税金51.86亿元;所输送电量相当于向江苏省运输原煤7460万吨。(其中:2014年向江苏送电162亿千瓦时)。
在取得良好的生产经营业绩的同时,阳城电厂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加大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陆续开展了机组脱硫、脱硝、干除灰、中水处理、高压电机变频等大量环保节能改造,促进了机组能耗指标的持续优化。
公司先后获得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工业经济30强、山西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山西省节能先进集体、山西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突出贡献单位、大唐集团先进单位、大唐集团一流企业、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火电机组300MW级竞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并获评山西省企业环境行为“绿色”最高等级;李红、武旭升两名员工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巴公发电厂 曾是晋东南地区的主力发电厂,年最高发电量达3.9亿千瓦时。20世纪80年代,漳泽发电厂和东沟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后,晋城市被220千伏和110千伏供电网络覆盖,巴公发电厂成为山西省电网的调峰电厂。发电厂分两期建设,分别安装2台单机容量为12000千瓦的纯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48000千瓦。4台锅炉均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生产,发电机为额定容量为15000千伏安的TQC5674/2型发电机,分别为上海电机厂和北京重型电机厂生产。4台机组分别于1968年9月10日、1969年4月21日、1970年12月29日、1971年9月30日投产发电。2000年,1、2号机组被关停。
晋城春光热电有限公司1989年12月31日由原晋城市发电厂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是全市唯一的预算内热电联产经营企业。原晋城发电厂于1955年8月筹建,1958年建成投产,是当时境内建设的第一座火力发电厂。1号机组容量2600千瓦,于1959年3月投产,2000年1月被关停。2号机组容量1500千瓦,1989年11月投运;3号机组容量1500千瓦,1960年12月投运;4号机组为容量6000千瓦的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于1993年5月投产发电;5号机组为容量6000千瓦的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于1998年6月投产发电;6号和7号机组容量均为3000千瓦的后置式汽轮发电机组,分别于1998年4月和1997年11月投产发电。2003年,晋城春光热电有限公司共装有7台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2.36万千瓦;在运行6台机组,装机总容量2.1万千瓦。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年供热能力1829631.6吉焦,所发电力与山西省电网并网送出,供热担负着晋城市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居民生活和冬季采暖用汽。2012年,国投晋城热点电厂投运后,替换热源,春光热电最后两台机组关停。
国投晋城热电有限公司08汽轮机厂房
晋煤集团煤矸石电厂 一期工程于1989年动工兴建,安装4台35吨/时链条锅炉和2台单机容量12000千瓦的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于1992年正式投产发电。二期工程扩建1台75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台12000千瓦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于1996年5月正式移交生产。2009年,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企业经改造采用瓦斯气为燃料进行发电。截至2014年底,煤矸石电厂总装机容量36000千瓦,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
晋煤集团成庄煤矿热电联供车间1993年开工兴建,总设计规模为3×6000千瓦。一期工程安装35吨/时链条锅炉3台,6000千瓦单缸中温中压单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2台,于1998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1999年10月4日35吨/时链条锅炉建成投运。该车间服务于矿山生产和生活供热、供电。2009年,企业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改用瓦斯气为燃料发电,截至2014年底,成庄煤矿热电联供车间总装机容量180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年平均供热440593吉焦。
寺河煤矿煤层气电站
晋煤集团寺河煤矿煤层气电站 一期工程安装单机容量2000千瓦的燃气轮机2台,于2000年3月开工,2000年9月竣工。二期工程装机容量4 × 2000千瓦+1 ×3000千瓦蒸汽轮机,于2002年2月投入运行。2014年,电站总装机容量15000千瓦。
(二)水力发电
晋城市水能储量2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9万千瓦,水力发电发展较快。1957年境内建成第一座小水电站。1985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为2.23万千瓦,2014年发展到7.2万千瓦,增长了近3倍;年均发电量由0.15亿千瓦时提高到1.5亿千瓦时,增长了10倍。30年水电累计发电量达25.6亿千瓦时。
目前全省水头最高电站——陵川双底电站水头237米;全省单站最大装机——拴驴泉电站装机17500千瓦;全省自动化程度最高、环境最优美的电站—东焦河电站、拴驴泉电站均在晋城市。(水电具体情况见本书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农业综合开发”目)
重点水电企业简介
东双脑水电站 该水电站位于晋豫两省交界之处的陵川县六泉乡东双脑村,座落在海河流域卫河支流的香磨河上,控制流域面积94平方公里,是一座集防洪、发电为一体的水电站。电站于1975年底动工兴建,1980年12月并网投产发电,主要工程设施有:一座高56米的枢纽大坝,总库容220万M3;4000米引水渠道;设计水头206米,总装机容量2520KW。电站上网电价0.27元,供电收入作为电站主要经济收入。站内下设办公室,运行班,检修班等机构,共有职工56人。该电站运行至今已30余年,由于运行时间长,设备老化,维修费用高,加上近年来,气候干旱,有效降雨量少,电站出力降低,导致电站经营亏损严重。2007年,该站列入“十一五”重点电源更新改造工程后。2012年,先后对4台机组进行了更新改造,年平均发电量达到850万千瓦时,有效缓解了陵川县东部山区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紧张状况。
晋城市东焦河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该水电站于2004年8月在泽州县注册成立。东焦河水电站是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确定的全国首批26个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项目,也是山西省35座应急水源工程之一,同时是山西省实施以水电代水源工程的典型代表。东焦河水电站工程主要包括:枢纽工程、引水系统、厂房工程及移民安置工程等,工程总投资8644.75万元。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寺北庄村南的丹河干流上,大坝形式为浆砌石重力溢流坝,坝长194.5米,其中溢流坝段66米;设两孔冲砂闸,闸室长10.5米;最大坝高55.1米,水库总库容2288万立方米,坝顶高程612米,正常蓄水位高程605米,正常蓄水位库容1630万立方米,水库正常回水9.2公里,形成水面2000余亩,属中型水库,是晋城市目前地面以上最高的浆砌石重力坝。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359平方公里,区间流域面积934平方公里。枢纽工程采用50年一遇洪水设计,最大下泄流量973立方米/秒,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下泄流量2536立方米/秒。
引水系统包括:进水塔、引水隧洞和压力钢管。进水塔位于枢纽大坝上游右岸1.2公里处;引水隧洞为有压隧洞,长435米;压力钢管长72米,管径1.2米。
发电厂房位于枢纽大坝下游右岸800米处,电站装机3×500千瓦,设计水头52米,引水流量3.45立方米/秒。
东焦河水电站工程于2004年11月开工建设,2007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2008年5月水库下闸蓄水验收,2009年3月水库正式下闸蓄水,2011年7月16日发电机组开始试运行,2011年7月20日水库首次蓄水到正常蓄水位,水电站投入正常运行。2012年12月27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佛圪嘴水电站 该水电站是沁水县初级电气化县建设骨干电源工程之一,是沁河沁水段梯级开发第四级水电站,位于沁水县郑庄镇郑庄村东,是一座有坝引水式径流电站。于1994年动工兴建, 2002年建成投产,电站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079平方公里,设计水头21.9米,设计引水流量12.6立方米/秒,总装机3台,容量24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320万千瓦时,年利用小时5000小时。
电站引水渠道总长4.88公里,其中:隧洞3个长2.73公里,渡槽两个长1.37公里,明渠长0.78公里。35千伏升压站由河北变电站并入水电网络,拥有35千伏升压变2台,容量3000千伏安,电站运行以来,为缓解水电供区供电压力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及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晋城市沁河拴驴泉水电站 该水电站是山西规模较大的中型低坝引水式径流电站。地处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座落在黄河支流沁河干流之上,位于晋豫两省交汇之处,西与阳城搭界,南与济源接壤,位于泽州县山河镇拴驴泉村山脚下。近邻207国道18公里,相距市区50公里。
拴驴泉水电站1986年8月28日经批复正式建设,电站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8750千瓦径流发电站。电站1992年3月20日正式投产发电,并网点位于泽州县南村浪井110千伏变电站。
阳城县北留水轮泵水电站 该水电站位于沁河流域中部的阳城县润城镇西坡村虎泊沟,成立于1967年11月10日,1967年12月动工,1973年4月开始发电单供,1975年12月全部建成,在八甲口变电站并网,于2001年3月在北留变电站并网,总装机5台,总容量4000千瓦,其中:专用上水机组1台,容量800千瓦;专用发电机组2台,容量1600千瓦;上水发电两用机组2台,容量1600千瓦。2014年3月,该水电站对4台水轮发电机进行更新改造,现总装机5台,其中:上水机组1台,容量800千瓦;发电机组4台,容量3200千瓦。
杜河水电站 该水电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九五”期间建设泽州、阳城两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一个骨干电源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1324万元。1997年6月开工建设,坝址位于沁河干流左岸的马安村,电站厂房位于沁河干流左岸的杜河村,总装机容量为4×3200千瓦,于2002年6月开始试发电。至2014年底,该电站由于没有并网线路等诸多问题没能并网发电,发电仅供周边乡镇及企业使用。
曲堤水轮泵水力发电管理处 该水电站位于沁水县魏山西麓沁河东岸。地处端氏嘉峰两镇交界之处,沁河干流中部的曲堤村南,该站是引、堤、蓄、灌溉结合,集灌溉兼发电为一体的县办水利工程。电站为引水式水电站,引水渠长6.3公里,于1968年2月动工,1971年5月25日第一次通水发电。1972年12月20日正式并网发电。并网点在沁水县供电支公司端氏变电所,线路编号为曲泵站10KV819线路。2008年,电站对原水轮发电机组及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改造后电站装机为4×500千瓦。年设计发电量为1000千瓦。2012年12月10日通过山西省发改委、水利厅联合验收。2013年6月,取得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书。2014年,在职职工40人,其中技师3人,高级工3人,中级工26人,初级工8人。
(三)煤气发电
1985年建市初,境内一些地方用煤气机发电,将煤炭装入煤气发生炉产生煤气,利用煤气机将煤气燃烧时放出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煤气机功率一般都较小,大都在30~90马力(1马力=0.7355千瓦),小的仅有15马力。使用煤气机发电以阳城县最具代表性。
1986年5月,山西省科技开发中心和四川红岩机械厂联合在阳城县化肥厂试验安装煤气发电机。化肥厂投资5万元,四川红岩机械厂提供18万元的200千瓦煤气发电机于1987年5月试运,6月发电,但机组运行不稳定,原辅材料消耗量大。7月,市煤气公司将该机组调走。1988年7月,阳城县西河乡集资筹建煤气综合动力厂。该厂由山西省科技交流中心技术开发部设计,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装机2700千瓦,二期工程计划装机1700千瓦,设计投产后年发电800千瓦时,为附近7000平方米冬菜温室供暖,向本乡食品罐头厂供蒸气1.2吨/时。1989年12月31日,土建工程全部完成,由于所定设备技术不成熟,不能使用而未能投产。
20世纪90年代,沁水、阳城两县境内纷纷建起煤层气发电站,至2003年底,仅沁水县就有8座煤矿利用煤层气发电,总装机容量18930千瓦/26台,发电量5260万千瓦时。
2010年,世界单机装机容量最大(单机4000千瓦)的山西兰花大宁发电有限公司3.3万千瓦瓦斯发电项目投入运营。到“十一五”末,全市瓦斯发电站从2005年底的18座总装机4.3万千瓦增长到28座总装机29万千瓦。
截至2014年,已建成投运33座瓦斯气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近35万千瓦,总装机增长了8.1倍。
煤层气发电主要企业有:
寺河矿煤层气电厂 该电厂工程建设共分三期。一期工程由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设计,阳泉建筑三处和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负责施工,安装WJ6GL、容量为2000千瓦内燃机组2台,配套2台6.5吨/时余热私用锅炉,于2000年3月开工建设,同年9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安装4台2000千瓦和1台3000千瓦蒸汽轮机,于2002年2月竣工投运。三期工程于2003年12月8日奠基,总容量为105600千瓦,共安装96台燃气发电机组,16台余热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发电机组。每6台燃气发动机配置1台余热锅炉,每4台余热锅炉配置1台蒸汽发电机组,每个循环装置单元厂房安装24台燃气发动机组。全厂共设4个联合循环单元厂房,电厂建设期5年。
阳城新源公司煤层气发电厂2001年7月,由晋城供电局阳城新能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在阳城县芹池镇芹池煤矿和润城镇西冯街煤矿开始筹建煤层气发电站。芹池电站占地200平方米左右,2001年12月17日投产,装机1台400千瓦,机组采用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动力机械厂生产的400GF-7T型产品;西冯街电站位于沁水县嘉峰镇武安煤矿,占地150平方米,2002年3月投产,装机1台400千瓦,机组采用产品同芹池电站。两站各自通过S9-400/10型升压变压器分别并入芹池煤矿10千伏送电线路和西冯街煤矿10千伏送电线路。2002年至2014年,芹池煤矿电站发电量150万千瓦时,西冯街煤矿电站发电量100万千瓦时。
沁水五里庙实业开发中心煤层气发电站2000年5月,由沁水县嘉峰镇五里庙实业开发中心和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动力机械厂共同开发。发电设备、安装和投产后的运行和管理费用均由胜利石油管理局动力机械厂负责投资,五里庙煤矿负责提供场地、瓦斯供气管道安装、配套线路施工,所发电量由胜利石油管理局动力机械厂以每千瓦时0.26元的价格售给五里庙煤矿,供煤矿用电。同年7月12日开始施工,安装1台400GF-T型燃气发电机组,于9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这是沁水县第一座利用煤层气发电的电站。
沁水新源公司煤层气发电站2001年11月—2002年1月,晋城供电局沁水新能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在沁水武安煤矿的嘉峰煤矿建成煤层气电站2座。嘉峰电站占地4.5亩,2001年11月17日建成投产2台400千瓦发电机组,2002年4月又投产1台500千瓦机组,总装机3台1300千瓦,机组均采用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动力机械厂12V190系列产品;武安电站占地6亩,2001年12月14日投产,总装机4台2400千瓦,其中2台400千瓦机组采用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动力机械厂12V190系列产品,2台800千瓦机组采用江苏南通宝驹动力机械厂12V190系列产品。2003年9月,沁水新能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在沁水县郑村镇侯村枣坡沟煤矿建成投产枣坡沟电站,该站占地6亩,安装4台500千瓦机组,总容量2000千瓦,机组均采用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动力机械工厂12V190系列产品。
沁水县永安煤矿煤层气电站2001年9月,沁水县永安煤矿建成1座装有1台400千瓦机组的煤层气电站。
沁水永昌隆公司煤层气电站2002年1月,沁水县永昌隆发电有限公司在沁水武安煤矿安装800千瓦煤层气发电机组1台。同年12月,该公司在沁水永安煤矿建设1×800千瓦煤层气电站1座。2003年9月,在沁水永安煤矿安装470千瓦煤层气机组3台。同年11月,在沁水五里庙煤矿建设2×400千瓦煤层气电站1座。
(四)风力发电
1986—1996年间,在沁水县的大尖山林场、大尖山气象站、舜王坪风景区和陵川县的西河底乡王庄村、夺火乡双泉头村,先后由集体或个人投资购置风力发电设备,建起容量为0.1~0.2千瓦的风力发电站,供生活照明、工作通信和收看电视等用电。至2003年底,因电网电源接通或设备损坏等原因,全部停运。
(五)其他发电
1..化肥热源综合利用发电
2003年,晋城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泽州县巴公开工建设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化肥装置。该工程生产工艺过程需要0.6~3.82兆帕蒸汽225吨/时,建设75吨/时锅炉4台供热,并配套安装1.2万千瓦抽汽式机组1台。同年,经批准开工建设,2004年初投产发电。截至2014年底,化工余压发电企业有3户企业:天脊中化余热发电厂,装机容量2.5万千瓦;煤气化公司自备电厂,装机容量1.2万千瓦;天泽煤化工余热电厂,装机容量1.2万千瓦。
2..高炉尾气发电
2003年,晋城东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179立方米高炉尾气,投资建设1台6000千瓦燃气发电机组,同时实现热电联产。至2005年,全市已建成179立方米以上高炉26座,高炉尾气全部综合利用,达到15万千瓦的发电能力。截至2014年底,高炉尾气发电2户企业:晋城市东方实业有限公司余热电厂,装机容量0.6万千瓦;陵川县鑫源电厂,装机容量0.3万千瓦。
3..焦炉废气发电
2002年,高平兴高焦化有限公司开始利用炼焦废气燃烧发电,形成3万千瓦时的发电能力。高平市三甲炼焦有限公司建成120万吨无烟煤配煤炼焦技改项目,形成6万千瓦时的发电能力。兴高电厂2004年投产发电。截至2014年底,焦炉余热发电3户企业:东沁余热电厂,装机容量1.2万千瓦;三甲炼焦余热电厂,装机容量2.4万千瓦;兴高焦化余热电厂,装机容量1.5万千瓦。
(六)输变电
1985年底,境内计有35千伏变电站21座,变压器111台,总容量达1055587千伏安。
1986—1990年,新建阳城城西、上黄,高平杨家庄、浩庄、沁水中村、潘庄,晋城下村等35千伏公用变电站7座,主变压器8台,容量32000千伏安。高平陈庄和晋城新房洼站增容改建,新增主变压器2台,容量8750千伏安;新建35千伏用户变电站18座,主变压器26台,容量47040千伏安,3座用户站增容改建,新增主变压器3台,容量3800千伏安。期间,高平110千伏变电站于1986年8月新增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陵川、礼义、阳城3座110千伏变电站先后于1988年11月、1989年7月和1990年10月建成投运,新增主变压器3台,容量57100千伏安。1986年4月开工建设的东沟220千伏变电站,同年12月竣工投运,装设1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90年1月该站又新增1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这是境内第1座220千伏等级变电站。到1990年底,境内累计有35千伏安以上变电站达52座,较1985年底新增31座;有主变压器111台,其中新增35台;总容量达1248277千伏安,其中新增加192690千伏安。
1991—1995年,新建阳城润城、北留、东冶,高平悬南、王庄等35千伏公用变电站5座,主变压器6台,容量35450千伏安。沁水潘庄、中村、端氏,阳城城西、次营、上黄,高平浩庄,陵川附城、泽州柳泉等9座35千伏站增容改建,新增主变压器11台,容量47950千伏安。新建35千伏用户变电站20座,主变压器23台,容量56300千伏安。对8座用户站增容改造,新增主变压器9台,容量22350千伏安。期间,晋矿成庄、椿树头、侯月电铁阳城牵引站、沁水牵引站等5座110千伏站新建,新增主变压器6台,容量257500千伏安。1992年5月在阳城开工建设的芹池220千伏变电站,1994年12月竣工投运,主变压器2台,容量240000千伏安。1995年底,全市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6座,较1990年底新增46座;主变压器161台,其中新增50台;总容量1379822千伏安,其中新增131545千伏安。
1996—2000年,新建丹河220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容量150000千伏安。新建北庄、五柳庄、高都、南村等5座110千伏公用站,主变6台,容量220500千伏安。新建一化110千伏用户站1座,主变3台,容量40000千伏安。新建平城、次营、河北、东周、郑村等6座35千伏公用站,主变6台,容量27900千伏安。新建巴公电石厂、丰泰电石厂、陵川电石厂、王坡等7座用户35千伏站,主变13台,容量70020千伏安。2000年底,全市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7座,较1995年底新增21座;主变压器184台,新增23台;总容量1922692千伏安,新增542870千伏安。
2001—2005年,新建珏山220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2台,容量240兆伏安。新建天脊、晋丰220千伏用户站2座,主变4台,容量226兆伏安。增容丹河220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1台,容量150兆伏安。新建下村、马村、李村、润城、上庄、吕匠、尹庄、川底、武甲、郭北110千伏公用变电站10座,主变12台,容量429兆伏安。增容城南、陵川、南村、北庄、礼义、高都6座110千伏公用站,主变8台,容量294.5兆伏安。新建二化、寺河、天化、煤化、巴化、丹峰110千伏用户站6座,主变8台,容量216.5兆伏安。增容成庄、一化110千伏用户站2座,主变3台,容量72兆伏安。新建河西、羊泉、大阳、周村、柳泉、晋庙铺、白桑、35千伏公用站7座,主变7台,容量28.75兆伏安。增容次营、端氏、中村、上黄、平城、五柳庄、卧庄35千伏公用站7座,主变8台,容量41.35兆伏安。新建丰泰电石二厂、福盛、强化、犍牛、大阳煤矿、竹林山35千伏用户站6座,主变10台,容量75.8兆伏安。增容北板桥、阳化、陵化、三八煤矿35千伏用户站4座,主变5台,容量16.75兆伏安。2005年底,全市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7座,较2000年底新增40座,主变压器250台,其中新增96台;总容量4081600千伏安;其中新增2158908千伏安。
2006—2010年,新建晋城500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2台,容量1500兆伏安。新建北义城、神农、曲堤、风城、秦川5座220千伏公用站,主变10台,容量1620兆伏安。增容珏山、北义城2座220千伏公用站,主变3台,容量540兆伏安。新建赵庄、金峰、台头、沁河、棋源、杨寨6座110千伏公用站,主变9台,容量410兆伏安。增容高平、马村、阳城、陵川、李村、吕匠、礼义、郭北、台头、润城、武甲、尹庄12座110千伏公用站,主变14台,容量530兆伏安。新建二甲醚、福胜、天坤、天溪、天泽煤气化、天泽永丰、田悦、寺河110千伏用户站9座,主变19台,容量630.65兆伏安。增容巴化、成庄、一化110千伏用户站3座,主变3台,容量83兆伏安。新建和增容北石店、陈庄、胡底、杨庄、安阳等35千伏公用站11座,主变44台。新增容量175.5兆伏安。新建和增容长平矿、港华站、犍牛工贸、沁城煤矿、小岭等35千伏用户站6座,主变25台,容量337.05兆伏安。2010年底,全市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92座,较2005年底新增35座;主变压器364台,其中新增114台;总容量9527150千伏安;其中新增5445550千伏安。
2011—2013年,新建海会500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2台,容量3500兆伏安。新建泽州东220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2台,容量360兆伏安。增容风城220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1台,容量180兆伏安。增容天脊220千伏用户站1座,主变1台,容量63兆伏安。新建沃泉、王台、水北、迎宾、候匠、町店、米山、香山8座110千伏公用站,主变17台,容量830兆伏安。增容下村110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1台,容量50兆伏安。新建顺盛、金象、东岳3座110千伏用户站,主变6台,容量216兆伏安。增容天泽煤气化110千伏用户站1座,主变1台,容量40兆伏安。新建横河35千伏公用站1座,主变6.3兆伏安。增容新房凹、中村、悬南、东冶、上黄、北留35千伏公用站6座,主变9台,容量90兆伏安。新建和增容蓝焰、常顺、皇联、平山煤业、坡底、珏山旅游等35千伏用户站8座,主变25台,新增容量90.07兆伏安。2013年底,全市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04座,较2010年底新增12座;主变压器398台,其中新增34台;总容量12267070千伏安,其中新增2739920千伏安。
境内主要输变电工程有:
1..东沟220千伏变电站
位于泽州县大东沟镇西约1.5公里的辛壁村南。该工程是为适应太焦(太原—河南焦作)铁路电气化改造而兴建。工程主要项目包括新建东沟220千伏变电站1座、建设长治220千伏变电站至晋城东沟变电站220千伏线路、建设长治经高平至晋城110千伏线路以及长治、晋城、高平3个110千伏牵引站的110千伏引接线等。
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压器2×120000千伏安,一期工程先安装1台,土建一次建成;220千伏进出线4回,一期先建1回,土建一次建成,留有扩建余地;110千伏进出线8回,一期先建5回,土建一次建成;10千伏出线8至10回,电气土建一次建成。无功补偿21600千乏;220千伏、110千伏母线均采用双母带旁路接线式。工程由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长治郊区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土建施工,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电气安装,晋城市区供电局(县级局)负责10千伏改线,晋城市邮电局负责晋城市至东沟站的通讯工程,晋东南电力公司负责远动通讯工程。
长治220千伏变电站至东沟变电站220千伏线路全长90.3公里,导线采用2×LGJ—240型,工程概算1228万元。工程由晋东南电力公司设计室设计,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
长治110千伏变电站至高平牵引站再到东沟变电站110千伏线路全长96.6公里,导线采用2× LGJ—240型;东沟变电站至晋城城南变电站110千伏线路全长17.4公里,导线LGJ—240型、双回路(其中1回至晋城牵引站);晋城城南站至晋城牵引站110千伏线路全长4.1公里,导线LGJ—150型、双回路;高平牵引站外T接2公里110千伏线路进高平110千伏变电站。上述工程均由晋东南电力公司设计室设计,分别由晋东南电力公司送变电工程处、晋东南电力公司劳动服务公司、52927部队施工。1986年全部竣工。
1989年,作为漳泽电厂二期配套工程,东沟变电站进行二期扩建。
长治220千伏变电站至东沟变电站第二回220千伏输电工程由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东沟变电站扩建2号主变工程由原晋东南电力公司设计室设计。东沟变电站扩建2号主变,安装1台120000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220千伏配套装置将现有线路变压器组带旁母接线过渡到双母带旁母(旁母开关兼母联开关)的接线形式,新装3组220千伏间隔,110千伏、10千伏均装设分段及其他相应设施;长治变电站至东沟变电站二回输电线路导线选型2×LGJ—240钢芯铝绞线、双分裂导线,垂直排列,路径走一回以西方案,线路全长92公里。
长治220千伏变电站至东沟变电站二回输电线路部分由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施工,东沟变电站扩建部分由晋东南电力公司变电工区负责施工,分别于1989年3月和1989年8月开工,于1990年12月和1990年1月竣工。
1997年阳城电厂正式开工建设后,同时启动阳城电厂220千伏启动/备用电源工程。该工程在东沟220千伏变电站原220千伏配电装置南侧扩建两个出线间隔,在原配电装置跨条间隔装设专用母联设备,改原旁路兼母联为专用旁路,并增设相应的二次设备。东沟220千伏变电站至阳城电厂送电线路工程长度为2×16.5公里,按山西省Ⅱ级气象条件,导线选用2×LGJ—185/30型,地线选用LSGJ—50型,全线等级为Ⅱ级,工程总投资500万元,于1999年6月竣工投产。
2..芹池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原称阳城220千伏变电站,位于阳城县芹池乡西河村户门口村北河边的高地上,距芹池乡政府所在地和晋韩公路约1000米,占地面积41.2亩。
1989年12月,国家能源部同意新建阳城变电站、建设晋城东沟至阳城经翼城至新绛220千伏输电线路约170公里,作为漳泽电厂二期的配套工程。
阳城220千伏变电站建设规模为:主变容量为安装两台120000千伏安变压器,选用SFPSZ7—120000/220型三相三卷有载调压变压器,容量比为100/100/50,电压选用220±8×1.5%│121│38.5千伏,一次建成;220千伏进出线4回,土建一次建成,本期安装两回;110千伏出线10回,土建一次建成,本期安装1回;35千伏出线8回,土建一次建成,本期安装3回;无功补偿安装两组2.8万千伏安电容器。主接线方式为220千伏配电装置采用双母带旁母接线,本期装设旁路兼母联断路器过渡;110千伏配电装置采用双母带旁母接线,本期装设旁路兼母联断路器过渡;35千伏室内配电装置采用单母分段接线。220千伏向西出线,采用中型悬吊管母配电装置;110千伏线北出线,采用中型支瓶管母配电装置;35千伏向东出线,采用室内成套高压开关柜配电装置。站用电源选用2台站用变压器,一台接于35千伏母线上,另一台接于35千伏次营出线侧。直流系统为站内装设防爆型铅酸蓄电池一组直流电源,并配备主充浮充硅整流器各一台。防误闭锁装置采用隔离开关选用电动机构,便于隔离开关实现防误闭锁的要求。系统保护220千伏线路采用双高频集成电路保护,220千伏旁母选用微机保护, 110千伏线路和旁母均选用晶体管“四统一”保护。工程1993年4月1日正式开工,由山西省供电承装公司负责施工,1994年5月15日竣工,12月21日12时并网带电。工程总投资5653.89万元。
东沟至翼城22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由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和山西省供电承装公司负责施工。线路全长约108公里,其中东沟至芹池段220千伏送电线路(东芹线)长42公里,全线铁塔总基数98基(直线塔76基,转角、终端塔22基),气象条件采用Ⅱ级气象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30℃);芹池至翼城郑庄段220千伏送电线路(芹郑线)长60.627公里,全线杆塔164基(其中直线杆塔135基,直线转角塔2基,耐张塔25基,换位杆2基),气象条件采用Ⅰ级气象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0℃)。全线导线均选用2×LGJ—240型双分裂钢芯铝绞线,分裂导线采用垂直排列方式,导线分裂间距为400毫米;全线避雷线选用GJ—50镀锌钢绞线;导线和地线均采用加装防震锤作为防震措施,导线防震锤采用FD—4型,地线防震锤采用FG—50型。全部工程于1990年12月开工,1991年9月竣工。
3..丹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建设期间称高平220千伏变电站。位于高平市南约9公里的河西镇与巩村之间、长治至洛阳二级公路(即太洛路)北侧350米、许河南侧100米处。站址地面标高811米,围墙内占地面积34.05亩,站区总占地面积40.1亩。
丹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万象寨水电厂配套工程。土建工程由山西省电力基础工程公司施工,于2000年3月24日开工,8月15日竣工;变电站电气安装由山西省电网工程公司施工,于2000年8月23日正式开工,12月18日正式竣工;长东Ⅰ回π入高平220千伏变电站线路由山西省供电承装公司施工,全线铁塔47基,其中直线塔38基,耐张塔9基,工程于2000年9月1日开工,12月20日竣工。全部工程由山西省建通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理,经省电力局组织的验收组考评,达标投产。
2002年,丹河220千伏输变电进行扩建,在原2号主变的位置上,新建土建基础,安装本期1台SF-PSZ8—150000/220型/三相三线圈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比为220±8×1.25/121/36.75千伏;在原预留间隔内新建设备支架,安装220千伏、110千伏主变进线间隔设备;220千伏断路器选用SF6开关,2500安40千安;110千伏断路器选用SF6开关,1600安31.5千安;其他设备与一期工程一致;本期安装3×7200千伏安密集型电容器组,选型与一期工程一致;35千伏配电室至电容器的电缆改为单相电缆;2号主变按双重化配置,增加保护屏2面,故障录波器1面;将原长丹线集成型线路保护更换为双微机纵联保护;配备微机保护试验仪1台。扩建工程由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山西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施工,山西省建通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监理。工程自2002年10月3日开工,于同年10月24日竣工。本次扩建工程220千伏主变压器在晋城电网内首次选用了应用国际领先水平的ABB全密封变压器,使晋城供电局的供电设备装备水平得到提升。
4..珏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建设期间称晋城东220千伏变电站。位于晋城市东南8公里泽州县金村镇李家鄢村,距乡间公路东侧约150米,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26.39亩,总占地面积30.03亩。
该工程由山西省供电承装公司施工,于2001年5月10日开工,12月20日竣工,2002年1月8日投产带电。其主要设施为:
晋城东220千伏变电站至高平220千伏变电站线路工程架线长度29.375公里,杆塔79基,其中双回路终端塔2基,耐张转角塔11基,直线塔66基,导地线压接采用爆压压接,防震措施采用装防振锤,接地形式采用φ10圆钢方环及放射线。
晋城东220千伏变电站至东沟220千伏变电站线路架线全长29.371公里,新建铁塔74基,其中自立式直线塔59基,单回路耐张、转角塔15基,导线采用LGJ—300/25型钢芯铅绞线垂直双分裂排列方式,地线采用GJX—50型铅锌合金镀层钢绞线,接地采用φ10圆钢逐基接地。
5..220千伏康丹线工程
该工程是由长治康庄220千伏变电站至晋城丹河220千伏变电站的输电线路,线路全长83公里。
工程概算动态总投资为5762.84万元,其中静态投资5623.22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39.62万元。由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和电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于2000年7月开工,2001年1月竣工投运。
6..高平北(神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工程总投资11144.91万元。2005年12月20日开工,2006年10月12日投产。由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山西祥和建通电力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山西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承建,其中110千伏、35千伏接续线由山西和祥建通晋城电网工程项目监理部监理,由晋城市巨能电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7..北义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该工程主变最终规模为3×180兆伏安三相有载调压变压器,本期2台;220千伏进出线8回,本期三回(丹河Ⅰ、Ⅱ回,珏山Ⅰ回);110千伏出线12回,本期四回(李村、高都、巴化、陵川各1回);35千伏出线12回,本期无出线,装设无功补偿4×10兆乏。电气主接线型式为:220千伏、110千伏均采用双母线接线,35千伏采用单母分段接线。配电装置形式为:220千伏采用分相GIS设备,110千伏采用三相共体GIS设备,35千伏采用室内布置的常规开关柜设备。220千伏线路16.5公里,110千伏线路21.1公里,工程总投资14097.72万元。该工程于2007年3月10日开工建设,2007年11月22日送电投运。变电站由山西省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承建,通信远动施工由山西益通电网保护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线路施工由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晋城市巨能电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8..曲堤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该工程建设期间称端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容量2×15万千伏安,220千伏进出线3回,线路长94.6公里,110千伏进出线1回,线路长2.75公里,35千伏进出线2回,线路长16.8公里;无功补偿4×10兆乏,以及相应的保护、自动化、远动和通讯等。工程总投资19037.66万元。该工程于2007年4月15日开工建设,2007年12月底竣工投运。变电站土建工程由省电建三公司一处承建,变电站电气工程由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线路施工由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同方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晋城市巨能电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通信远动施工由山西益通电网保护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9..凤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该工程建设期间称北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容量2×18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67.8公里,110千伏线路16.2公里,35千伏线路7.6公里,于2007年12月土建进场施工,2008年11月25日送电投运。工程投资19206.13万元。变电站施工由山西省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承建,线路施工由山西省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晋城市巨能电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10..秦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该工程建设期间称陵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3×180兆伏安,本期建成2×120兆伏安;220千伏双母接线,本期进出线6回;110千伏双母线接线,本期出线6回;35千伏单母分段接线,本期出线1回;35千伏电容器4组,容量4×1万千乏。新建苏店——丹河220千伏线路π接陵川站线路,线路长2×19.7+0.6公里;新建陵川220千伏站——陵川110千伏站和陵川220千伏站——棋源110千伏站两回线路,线路长2×13.7+2.1公里;新建陵川220千伏站——礼义110千伏站双回线路2×2.1+0.3公里;礼义——秦家庄35千伏线路改接入陵川站2公里;工程总投资16346万元。该工程于2009年2月19日开工建设,2010年6月5日投运。变电站土建由山西电建四公司承建,电气安装由山西省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承建,线路施工由晋城市巨能电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11..泽州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该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3×180兆伏安,本期2×180兆伏安,220千伏进出线8回,本期4回(北义城、珏山各2回),110千伏进出线12回,本期8回,35千伏出线4回,每台主变35千伏侧装设3组10兆乏电容器。本工程采用山西省电力公司通用设计实施方案A-8。220千伏远期本期均采用双母线接线,本期安装7台断路器;110千伏远期本期均采用双母线接线,本期安装11台断路器;35千伏远期采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本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安装15面带断路器的开关柜。工程总投资13795万元。工程于2010年10月18日开工,于2012年6月28日建成投运。变电站土建由晋城市巨能电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电气安装由山西省送变电公司承建,线路施工由山西省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承建。
12..坪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该工程建设期间称沁水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2×180兆伏安,选用三相三卷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220/110/35千伏。220千伏进出线8回,本期3回(阳城北2回、曲堤1回)。110千伏进出线14回,本期5回出线(城东2回、五柳庄1回、龙港西1回、沁河1回),本期新建3回出线间隔设备(西部园区、园区Ⅲ回、园区Ⅳ回)。35千伏进出线12回。无功补偿最终按照12×10兆乏设计,本期8×10兆乏。工程总投资23510万元。该工程于2012年5月26日开工建设,2013年12月投运。变电站土建由山西多源电力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电气安装由山西省送变电公司承建,线路施工由山西省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晋城市巨能电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13..阳城电厂500千伏输变电线路
山西阳城电厂至江苏淮阴的500千伏输电线路是经晋城境内的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路。全长760公里,晋城境内约占70公里,是阳城电厂至东明开关站500千伏输电线路间的一部分。线路为Ⅲ回路,其中2回在晋城境内双回路同杆架设21.474公里,其后分开为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度48.954公里。双回路塔48基(终端塔1基,耐张转角塔10基,直线塔37基),单回路塔98基(耐张转角塔15基,直线塔83基),由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第二分公司承建。另外一条单回线路由山西省供电承装公司承建。线路导线型号为4×LGJ—300/40;地线为OPGW复合光缆,型号LHAGD—95/55;杆塔型号为SDJ(3)、SJT3(3)、SJT1(3)、SJT2(3)、SZT5(3)、SZT3(3)、SZT4(3)、ZT3(3)、ZT4(3)、ZT5(3)、JT2(3)。线路与阳城电厂同时开工建设,2000年阳城电厂第一台机组建成投产时,投入运行。
14..晋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该工程由省电力公司为业主筹集资金,组织建设,总投资14.28亿元。是山西省从南到北的双回500千伏环网的组成部分。输电线路北起晋中,南至侯马,全长342公里,晋城境内线路长90.8公里,主要穿越晋城市的高平市和沁水县,沿线经过高平市的寺庄镇、野川镇、原村乡和沁水县的固县乡、郑庄乡、龙港镇等6个乡镇。该线路导线型号为LGI—300/25,全线铁塔787基,平均2.3基/公里。其中:直线塔709基,占铁塔总数的90.1%;转角兼耐张、终端塔78基,占铁塔总数的9.9%。2005年10月13日开工,2006年10月21日投产。变电站站址位于晋城高平市大野川村附近,站区总占地面积102.51亩,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2×750兆伏安,500千伏进出线10回,220千伏进出线12回,35千伏屋外配电装置,无功补偿2×60120千乏,工程总投资34647.91万元。由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山西祥和建通电力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土建部分由山西多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线路部分由山西省供电工程承装公司、山西华青电力公司、长治电网工程公司承建,电气部分由山西省送变电公司承建。
(七)电网
1986年12月,220千伏长东线(长治—东沟)架通,使漳泽电厂所发电力直接输送至晋城,联络了长治、晋城2个110千伏环网。1994年6月,220千伏芹池变电站和东沟—芹池、芹池—翼城郑庄线路投产,晋城电网在北联长治电网的基础上,实现了与晋南电网的连接。
1989年,组建晋城供电局,电网建设步伐加快。1998年起,对城乡电网进行改造,概算总投资104762万元,其中:省投资22848万元,银行贷款81914万元。至2006年全部完工。整个工程包括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总容量5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变电站7座,总容量277.5兆伏安;新建35千伏变电站22座,总容量114.35兆伏安;改造35千伏以上变电站49座次,新增容量263.1兆伏安;新建220千伏线路127.07公里、110千伏线路168.07公里;改造35千伏线路356.37公里;中低压部分共新建10千伏开闭所13座,改造7座,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143.69公里(其中电缆45公里),新建城市电缆管沟15.8公里,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2603台,总容量180.05兆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1509公里,改造行政村1930个,改造户数45万户。
2006年,晋城电网东沟、丹河、珏山3个220千伏变电站实现环网运行分区供电。110千伏枢纽变电站实现N—1目标。35千伏站基本达到大负荷乡(镇)—乡—站。
2013年,晋城电网通过2回500千伏线路(长晋Ⅰ、Ⅱ线)和3回220千伏线路(城堡线、苏神线、苏秦线)与长治电网联结,通过2回500千伏线路(临会Ⅰ、Ⅱ线)和1回220千伏线路(芹郑线)与临汾电网联结,与长治、临汾电网构成500/220千伏电磁环网。境内东沟、丹河、北义城、珏山、曲堤、凤城6座220千伏变电站通过220千伏线路,形成以晋城、海会2座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的“8”字型220千伏环网,芹池220千伏变电站分别接入海会500千伏变电站和临汾郑庄220千伏变电站,神农220千伏变电站分别接入晋城500千伏变电站和长治苏店220千伏变电站,秦川220千伏变电站分别接入丹河和长治苏店220千伏变电站,各220千伏变电站分别呈辐射状供相联的110千伏变电站。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110千伏、35千伏辐射性的供电网。
截至2014年底,晋城电网输变电设备及线路总体情况如下:
500千伏:公用变电站2座,变压器12台,容量3500兆伏安,线路6条,418.51公里。
220千伏:公用变电站10座,变压器22台,容量3420兆伏安,线路28条,663.38公里;用户变电站2座,变压器4台,容量239兆伏安,线路7条,84.28公里。
110千伏:公用变电站34座,变压器68台,容量2794兆伏安,线路61条,766.66公里;用户变电站21座,变压器48台,容量1575兆伏安,线路32条,286.12公里。
35千伏:公用变电站43座,变压器80台,容量528.15兆伏安,线路74条,717.82公里;用户变电站103座,变压器196台,容量1315.42兆伏安,线路119条,941.11公里。
10千伏:公用变压器4194台680.61兆伏安,配电线路长度6412.27公里;用户变压器7868台2136.87兆伏安,配电线路长度2993.06公里。
(八)供电
1985年至1995年,境内相继形成110千伏、220千伏网络,城区、高平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1996年泽州县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至2013年,晋城电网主要通过晋城、海会(阳城北)两座500千伏变电站由省网供电,通过4回500千伏线路和4回220千伏线路与长治、临汾电网联结,网内形成220千伏环网运行、辐射状供电的格局,供电营业户数达到580045户,总容量734.41万千伏安,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1..供电服务与管理机构
(1)市级供电机构
1985—1990年,境内供电归晋东南电力局管理。1990年7月,晋城供电局成立,晋城城区和泽州县的用电管理由新成立的晋城供电局用电处管理。1991年10月1日,晋城供电局正式接管晋城市范围内的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区)电业局后,于1992年3月成立用电科,晋城市区供电所原用电处撤销。用电科设科长、报装、营业、监察等岗位,负责全市范围内的用电管理工作,这是晋城第一个市级用电管理机构。用电科下设计量室,负责晋城全市范围内电能计量管理工作。1993年,用电科改称用电处,业务工作归口省电力局用电处管理。岗位设置为:主任、业扩报装、电费电价、统计报表、“三电”管理、电费会计等。主要职责为负责晋城市范围内的用电报装、业务扩充、用电营业管理、计量管理及直管户的用电管理。
1993年2月,晋城供电局计量室成立,内设计量负责人、校验等岗位。由用电处管理,其职责为:负责晋城市范围内计量制度标准的制定、量值传递网的组建、计量器具设备的管理、计量人员的培训考核及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审查、施工检查、竣工验收等。1996年8月,晋城供电局计量室更名为晋城供电局计量测试所。1997年,晋城供电局成立大客户营业组,1998年4月改为大用户营业所,管辖晋城全境10千伏及以上专线客户的用电管理业务。2000年后,乡镇电力管理站陆续改制为晋城供电局的基层营业机构。改制后的供电所,在用电管理业务上,受县电业局用电所领导。
2002年,晋城供电局用电处改称市场营销部,设业扩报装、电价电费、用电检查、计算机、负荷管理、负荷预测、线损、客房服务中心等岗位。计量中心、大客户所挂靠市场营销部。
2005年,晋城供电局改为晋城供电分公司,原来的21个职能部门精简为“15处1室1委”。
2012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机构改革要求,市场营销部改称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客户服务中心),下设农电技术组、营业与电费技术组、稽查信息组、市场及大客户服务技术组、计量技术组。
2013年,晋城供电分公司改称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截至2014年底,全公司有员工1298人,下设(办公室、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安全监察质量部、建设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监察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运营监测(控)中心11个职能机构,运维检修部(检修公司)、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客户服务中心)、经济技术研究所、信息通信公司、物资供应中心、培训中心、综合服务中心7个业务支撑单位,泽州县供电公司、高平市供电公司、阳城县供电公司、陵川县供电公司、沁水县供电公司5个县(市)公司,供电所53个。其中,晋城市客服中心营业区营业户数117户,客户用电设备容量364.4万千伏安,年售电量102.42亿千瓦时。
(2)县级供电机构
国网泽州县供电公司 原称晋城市区供电局,1990年改称晋城供电局用电处。1992年3月,改称晋城市区供电所和用电科。1993年2月20日更名为城郊电业局,1997年更名为晋城城郊供电支公司,2011年更名为晋城城郊供电公司,2012年9月更名为晋城泽州供电公司,2013年10月更名为国网泽州县供电公司。下设客户服务中心、计量班、电监班、黄华街营业站、南环营业站、泽北营业站等机构,设主任、业扩报装、线损专职、抄收工、校验工等岗位,负责晋城市城区、泽州县、晋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用电营业管理。供电营业区域为晋城市城区、泽州县和开发区行政区域,营业方式为直供,营业面积2170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营业户数户180399户(包含二级用户),客户报装容量62.46万千伏安,年售电量16.86亿千瓦时。
国网高平市供电公司 成立于1972年4月,之前称高平供电所。1986年,各乡镇电管站成立后,农村各乡镇用电管理由所属乡镇电管站负责,城镇用电由城镇抄收班负责。1995年,高平电业局用电所设主任、抄收、仪表、报装、电费核算、线损专责等岗位,负责全县用电营销管理工作。2000年,农村低压客户由各供电所在县用电所的业务领导下负责管理,城镇及大工业客户由用电所直接管理。2003年,高平电业局用电所下设仪表班、抄收班等班组,设有主任、业扩报装、线损、电费核算、电费会计、出纳、“三电”管理等岗位。2013年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方案,高平供电支公司营销科更名为国网高平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设有主任、业扩报装、低压线损、营销综合技术管理等岗位。供电营业区域为高平市行政区域,营业方式为直供,营业面积946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营业户数159934户,客户报装容量67万千伏安,年售电量6.16亿千瓦时。
国网阳城县供电公司1972年4月成立。设立用电组、运行组、服务组管理用电。1986年,乡镇电管站成立,农村客户用电报装、电费抄、核、收开始由电管站管理。1993年,设立用电所,下设计量班、抄表班、营业班、电监班、城市低压班等机构,负责城乡用电管理。1999年,营销科电力客户服务中心成立。2000年全县17个供电所完成改制。2004年6月,阳城供电将营业班调整为账务中心,负责对支公司直接核算客户的电费账务进行管理;将计量班调整为装表接电班,计量装置校验工作划归分公司计量检测中心。2007年低压一班,低压二班合并成立城镇营业厅。2011年根据电力体制改革城镇营业厅改为凤阳供电所,由乡镇电力管理部管理。2010年12月,阳城供电支公司营销科下设班组4个,分别为计量班、检查班、大户营业站、客户服务中心。2013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方案,阳城供电支公司营销科更名为国网阳城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设有主任、业扩报装、低压线损、营销综合技术管理等岗位。供电营业区域为阳城县行政区域,营业方式为直供,营业面积1968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营业户数113851户,客户报装容量75.88万千伏安,年售电量8.33亿千瓦时。
国网陵川县供电公司1972年3月成立。1981年,陵川成立水电公司,县境东部9个公社的用电管理划归水电公司管理。电业局内设用电所,下设电费会计、出纳、电费抄、核、收、校表等岗位,负责全县用电管理,同时履行“三电”办公室职能。1987年,乡镇电管站成立,农村用电管理开始由电管站管理。2000年,乡镇电管站改制为乡镇供电所,农村用电管理改由供电所负责。2011年底,用电所改为营销部,下设四个专业技术岗和营业班、计量班两个班组。2013年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方案,陵川供电支公司营销科更名为国网陵川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设有主任、业扩报装、低压线损、营销综合技术管理等岗位。供电营业区域为陵川县行政区域,营业方式为直供,营业面积1751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营业户数65537户,客户报装容量28.43万千伏安,年售电量3.63亿千瓦时。
国网沁水县供电公司1971年8月成立。1986年,乡镇电管站成立,农村用电管理由电管站负责。电管站隶属农电股管理。2001年,全县共成立7个供电所,农村用电管理开始由供电所管理。2003年,电业局用电所设有计量班、营业班、检查班、城镇供电站等机构,并设线损、电费会计、出纳、报装、核算、校表、检查、抄收等岗位,负责全县的用电管理。2013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方案,沁水供电支公司营销科更名为国网沁水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设有主任、业扩报装、低压线损、营销综合技术管理等岗位。供电营业区域为沁水县行政区域,营业方式为直供,营业面积2655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营业户数57482户,客户报装容量85.32万千伏安,年售电量4.87亿千瓦时。
截至2014年底,5个区营业户数共580045户,累计客户报装容量为734.41万千伏安,年售电量39.84亿千瓦时。
除国网供电外,晋城市还有4个小水电自供区,供电范围为电厂(站)所在地区的沁水、陵川山区和泽州、阳城的个别偏远区域,年售电量0.79亿千瓦时。4个小水电自供区分别为:
泽州水电自供区1991年,拴驴泉水电站一期工程投运,装机2×8750千瓦,为周边土河、衙道、追山3个乡镇村提供电源。至2014年底,泽州境内在运行的小水电7座,总装机17台3356.8千瓦,代供大箕乡2个村、南岭东片17个村、李寨乡以及山河镇61个村用电,总供面积450平方公里,客户13165户,总容量8870千伏安,年售电量0.13亿千瓦时。
阳城水电自供区 至2014年底,阳城县共有2个小水电公司代管区,装机容量为2100千瓦,东冶水电公司下属延河水电站由于阳城大电厂修建水源工程,而停止发电。东冶水电公司供电范围为东冶镇14个行政村、阳城水电公司供电范围横河镇19个行政村,自供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用电设备容量7600千伏安,年售电量0.19亿千瓦时。
陵川水电自供区2014年底,陵川县共有7个乡镇的163个行政村以及城关、平城的12个村由陵川水电公司自供,发电设备7060千瓦,供电面积1020平方公里,客户用电设备总容量24710千伏安,年售电量0.22亿千瓦时。
沁水水电自供区2014年底,沁水县各小水电站和县水电公司所辖12个小水电站,自供用电有郑庄、苏庄、十里3个乡镇以及端氏、固县、嘉峰3个乡镇的部分行政村,发电设备14604.5千瓦,供电面积1058平方公里,客户用电设备总容量1.78千伏安,年售电量0.25亿千瓦时。
2..用电构成
1986年,境内用电构成分为农、林、牧、渔、水,工业,地质普查、勘探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物资,城乡居民生活和其它事业8类。
1986—1990年,全市用电量由69180.16万千瓦时增至104310.61万千瓦时,年递增10.9%,其中:农林牧渔水业用电量由5284.5万千瓦时增至6851万千瓦时,年递增6.9%,占全市用电量的6.6%;工业用电量由55716.66万千瓦时增至82123.61万千瓦时,年递增10.2%,占全市用电量的78.9%;交通运输业用电量2594万千瓦时增至7812万千瓦时,年递增35.5%,占全社会用电比例6.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由3970万千瓦时减少为3647万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3.95%。
1991—1995年,全市用电量由115528.95万千瓦时增至176739.14万千瓦时,年递增11.2%。其中:农林牧渔水业用电量由7215万千瓦时增至11859.83万千瓦时,年递增15.7%,占全市用电量的6.7%;工业用电量由89967.95万千瓦时增至129881.73万千瓦时,年递增9.6%,占全市用电量的74.4%;交通运输业用电量7768万千瓦时增至9058.34万千瓦时,年递增4.01%,占全社会用电比例5.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由4959万千瓦时增至15088.66万千瓦时,年递增46.2%,占全市用电量的6.5%。
1996—2000年,全市用电量由191281.99万千瓦时增至224814.84万千瓦时,年递增4.3%。其中:农林牧渔水业用电量由10403.9万千瓦时增至13266.99万千瓦时,年递增15.7%。占全市用电量的6.7%;工业用电量由141725.82万千瓦时增至169745.04万千瓦时,年递增7.03%,占全市用电量的75.6%;交通运输业用电量9233.18万千瓦时增至14945.98万千瓦时,年递增4.7%,占全社会用电比例6.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由17691.32万千瓦时减少为14404.75万千瓦时,前三年为正增长,后两年出现负增长,占全市用电量的8.3%。
2001—2005年,全市用电量由247808.87万千瓦时增至572862万千瓦时,年递增26.23%。其中,农林牧渔水业用电量由16195.88万千瓦时降至8268万千瓦时,同比下降48.95%,占全市用电量的1.44%;工业用电量由184110.03万千瓦时增至473546万千瓦时,年递增31.44%,占全市用电量的82.66%;交通运输业用电量16897.39万千瓦时增至38052万千瓦时,年递增25.04%,占全社会用电比例6.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由16306.83万千瓦时增加为21301万千瓦时,年递增6.13%,占全市用电量的3.72%。
2006—2010年,全市用电量由696626万千瓦时增至1107555万千瓦时,年递增11.80%。其中,农林牧渔水业用电量由8994万千瓦时增至13460万千瓦时,同比增加49.66%,占全市用电量的1.22%;工业用电量由586390万千瓦时增至952368万千瓦时,年递增15.46%,占全市用电量的85.99%。交通运输邮电业用电量由42083万千瓦时增至44623万千瓦时,年递增1.21%,占全市用电量的4.03%。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中,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由30844万千瓦时增至51438万千瓦时,年递增13.35%。
2011—2014年,全市用电量由1224962万千瓦时增至1509360万千瓦时,年递增7.74%。其中,农林牧渔水业用电量由13198万千瓦时增至13379.00万千瓦时,年递增1.37%,占全市用电量的0.89%;工业用电量由1058165万千瓦时增至1322915.74万千瓦时,年递增8.34%,占全市用电量的87.65%。交通运输邮电业用电量由44595万千瓦时降至34849.88万千瓦时,年递减7.28%,占全市用电量的2.31%。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中,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由60692万千瓦时增至37666.84万千瓦时,年递增12.81%。
3..用电户数
1980—1990年,境内增加的用电户主要为工业客户。1995年,全市用电户17539户,主要行业农业客户3190户,工业客户3064户。工业客户中,煤炭业781户,化工业78户,冶炼业707户。
1996—2000年,全市用电户增至23872户。居民客户增加4546户,工业客户减少1807户,非居民客户减少1722户。1997年开始实行商业电价,到2000年全市商业客户达到817户。2000年,主要行业农业客户3452户,工业客户4719户,其中煤炭业1138户,化工业90户,冶炼业809户。
2002年12月10日,境内城乡同网同价。是年,全市用电户达到421844户,居民客户为411389户,其中城市居民客户27384户,农村居民客户384005户。截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用电户527765户,主要行业农业客户3319户,工业客户3555户,其中煤炭业1049户,化工业89户,冶炼业733户。
2008年,全市用电户数增至540638户。在用电总户数中,主要行业农业用户5505户,工业客户8833户,商业客户6341户,在工业客户中,煤炭业885户,化工业511户,冶炼业440户。
2009—2014年,全市用电户增至572282户。居民客户增加5608户,工业客户增加4924户,非居民客户增加3671户,商业客户增加4661户。2013年,主要行业农业客户11113户,工业客户13757户,其中煤炭业1004户,化工业567户,冶炼业339户。
4..设备容量
1995年,全市农业用电容量113895千伏安,工业用电容量534825千伏安,其中,煤炭业用电容量178997千伏安,化肥行业用电容量92660千伏安,冶炼业用电容量108614千伏安。
1997—1998年,由于关停五小企业,电力出现供过于求,用电容量大幅下降,两年内减少189725千伏安。1998年净增加用电容量仅有9821千伏安,为20世纪90年代最少的一年。1996—2000年,晋城市网内用电设备接装总容量由1084896千伏安增至1321118千伏安,5年净增加用电容量543219千伏安,年均增加108644千伏安。2000年,主要行业农业用电容量145580千伏安,工业用电容量629375千伏安,其中煤炭业用电容量197499千伏安,化肥行业122269千伏安,冶炼业111392千伏安。
2001年,煤炭、化工、冶炼等传统工业用电较为平衡,网内用电设备接装总容量达1372480千伏安。净增加用电容量51362千伏安。2002年,净增加用电容量213293千伏安,是上年净增容量的4.2倍,为增长最多的一年,仅煤炭、化肥两大行业增加用电容量114000千伏安,网内用电设备接装总容量达1585773千伏安。2003年,主要行业农业用电容量134342千伏安,工业用电容量719487千伏安,其中,煤炭业用电容量267853千伏安,化肥行业用电容量179169千伏安,冶炼业用电容量94475千伏安。
2004—2013年,晋城市网内用电设备接装总容量增至7202519千伏安,10年净增加用电容量5321271千伏安,年均增加532127.1千伏安。
2013年,主要行业农业用电容量125046千伏安,工业用电容量4661036千伏安,其中煤炭业用电容量1240572千伏安,化工行业1075452千伏安,冶炼业422982千伏安。
5..用电负荷
境内用电负荷主要特点是以煤炭、化工、冶炼、建材、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电力负荷比重较大,其中煤炭采掘用电负荷比重最大,而且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农电负荷比重不大。
1986—1990年,全市用电负荷由11.5万千瓦增至17.4万千瓦,年递增10.9%。1990年,农业用电负荷3.4万千瓦,工业用电负荷10.2万千瓦,交通运输业用电负荷2万千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负荷1.8万千瓦。晋城城郊两区用电负荷达8.8万千瓦,高平市用电负荷3.3万千瓦,阳城县用电负荷2.9万千瓦,陵川县用电负荷1.3万千瓦,沁水县用电负荷1.1万千瓦。
1991—1995年,全市用电负荷由19.3万千瓦增至29.7万千瓦,年递增11.62%,比1986—1990年间增长70.6%。1995年,农业用电负荷5.9万千瓦,工业用电负荷13.9万千瓦,交通运输业用电负荷2.3万千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负荷7.5万千瓦。晋城城郊两区共用电负荷14.1万千瓦,高平市用电负荷5.9万千瓦,阳城县用电负荷6.3万千瓦,陵川县用电负荷1.6万千瓦,沁水县用电负荷1.7万千瓦。
1996—2000年,全市用电负荷由30.1万千瓦增至38.7万千瓦,年递增6.54%,比1990—1995年间增长30.3%。2000年,农业用电负荷6.6万千瓦,工业用电负荷21.1万千瓦,交通运输业用电负荷3.7万千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负荷7.2万千瓦。晋城城区和泽州县用电负荷20.2万千瓦,高平市用电负荷6.3万千瓦,阳城县用电负荷7.2万千瓦,陵川县用电负荷3.1万千瓦,沁水县用电负荷1.9万千瓦。
2001—2005年,全市用电负荷由42.8万千瓦增至80.1万千瓦,年递增16.96%,比1996—2000年间增长107%。2005年,农业用电负荷1.2万千瓦,工业用电负荷66.6万千瓦,交通运输业用电负荷5.2万千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负荷3.8万千瓦。晋城城区和泽州县用电负荷18.6万千瓦,高平市用电负荷7.3万千瓦,阳城县用电负荷9.2万千瓦,陵川县用电负荷4.2万千瓦,沁水县用电负荷3万千瓦,大用户用电负荷40.1万千瓦。
2006—2010年,全市用电负荷由101.9万千瓦增至156.2万千瓦,年递增11.27%,比2006—2010年间增长95.00%。2010年,农业用电负荷1.9万千瓦,工业用电负荷135.6万千瓦,交通运输业用电负荷18.2万千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负荷7.3万千瓦。晋城城区和泽州县用电负荷18.6万千瓦,高平市用电负荷9.8万千瓦,阳城县用电负荷13.1万千瓦,陵川县用电负荷6.1万千瓦,沁水县用电负荷6.2万千瓦,大用户用电负荷109.3万千瓦。
2011—2013年,全市用电负荷由159.4万千瓦增至204.1万千瓦,年递增13.16%,2012年全市高峰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97.6兆瓦,同比增长23.96%。
截至2013年底,农业用电负荷2.1万千瓦,工业用电负荷176.1万千瓦,交通运输业用电负荷4.8万千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负荷14.5万千瓦。
五、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生产厂区
1985年,全市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65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3个,集体所有制企业52个;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下同)4612.39万元,其中,全民3946.06万元,集体666.33万元;化肥总产量32890吨,其中,氮肥31069吨,磷肥1821吨;年末固定资产净值5889.3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143.82万元;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化学工业增加值2002.59万元;利税总额209.64万元。1997年,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51个,比1985年减少14个;工业总产值48676.4万元,比1985年增长9.6倍;化肥总产量98823吨,比1985年增长2倍,其中,氮肥95217吨,比1985年增长2.1倍,磷肥3606吨,比1985年增长38.02%;年末固定资产净值21710.8万元,比1985年增长2.69倍;产品销售收入34837.1万元,比1985年增长10.1倍;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化学工业增加值20617.8万元,比1985年增长9.3倍,利税总额1708.4万元,比1985年增长7.15倍。
1998年,全市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下同)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16个;工业总产值38861.6万元;化肥总产量121312吨,其中,氮肥117571吨,磷肥3741吨,合成氨174037吨;年末固定资产净值21636.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4403万元;工业增加值10712.1万元;利税总额1513.6万元。
2006年,企业单位数11个,比1998年减少5个;工业总产值182065.3万元,比1998年增长3.69倍;化肥总产量1160566吨,比1998年增长8.57倍,其中,氨肥1160566吨,比1998年增长8.87倍,合成氨1567212吨,1998年增长8倍;年末固定资产净值3840.1万元,比1998年下降82.2%;产品销售收入174475.5万元,比1998年增长4.07倍;工业增加值50073.3万元,比1998年增长3.68倍;利税总额140.6万元,比1998年下降90.7%。
2008年,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22个,比2006年增加1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694497.1万元,比2006年增长2.8倍;化肥总产量(折纯)1910264吨,同比增长64.59%。其中氮肥增长64.59%;固定资产净值691777.6万元,同比增长179倍;产品销售收入670336.1万元,同比增长2.8倍;利税总额72676.5万元,同比增长515倍。形成大颗粒尿素生产能力338万吨、甲醇81万吨、二甲醚10万吨的生产能力。
2009年,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2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765624.7万元,化肥总产量(折纯) 2101073吨,固定资产净值826994.3万元,工业销售产值785017.7万元,利税总额-3489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的年末生产能力201万吨。
2010年,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2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692724.2万元,化肥总产量(折纯) 1720598吨,固定资产净值826994.3万元,工业销售产值785017.7万元,利税总额-68145.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的年末生产能力215万吨。
2011年,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20个,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860977.8万元,化肥总产量(折纯) 2017365吨;固定资产合计746861.4万元,工业销售产值882102.3万元,利税总额-14863.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的年末生产能力210万吨。
2012年,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2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78883.3万元,化肥总产量(折纯) 2359324吨,固定资产合计913372.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189452.5万元,利税总额40142.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的年末生产能力231万吨。
2013年,化学工业企业单位数23个,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103551万元,化肥总产量(折纯) 2706365吨,固定资产合计16307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094273.1万元,利税总额-746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的年末生产能力256万吨。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企业22家,从业人员1.22万人,化肥总产量(折纯)2613779吨,工业总产值11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1亿元,利润总额-3797万元。
(一)化肥
晋城市化肥工业主要生产氮肥和磷肥。
20世纪80年代,境内氮肥工业基本为小规模、高能耗、生产不稳定、经济效益差。1985年,全市合成氨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其中晋城第一化肥厂和晋城第二化肥厂合成氨年生产能力均为5000吨。当年,一化完成合成氨4760吨,二化完成4959吨。1986年,沁水嘉峰化肥厂生产合成氨13000吨。1987年,晋城一化、二化同时改造了沸腾炉。1988年又分别完成了两个万吨合成氨的配套改造项目,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当年,晋城第二化肥厂生产的碳酸氢铵获市优。是年,沁水嘉峰化肥厂年产量达到20300吨,工业总产值35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453万元,实现利润92万元。1989年,一化完成3万吨合成氨技改扩建项目,二化通过了无泄露工厂验收,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1990年,高平化肥厂生产碳酸氢铵6万吨,产品除供应本市外,还远销湖南、湖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等省。
1995年开始煤转肥生产,当年全市合成氨产量达到9.4万吨。化肥产品以碳酸氨铵为主,生产规模小,产品含氮量低,企业年产合成氨能力仅在0.5~1.5万吨之间。1996年,晋城市被确定为全国三大氮肥基地之一。此后实施“改小建大”发展战略,走上以煤制尿素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之路。
1997年,晋城市化肥产量达到近10万吨。其间,沁水化肥厂、高平化肥厂、高平磷肥厂、6013厂、陵川化肥厂等一批旧企业被淘汰。原晋城一化、二化进行尿素改造项目,晋城煤化工1830项目以及兰花集团、天泽化工、晋丰化工、天脊4060等一批尿素生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以氮肥为主的晋城煤化工产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1998年,兰花集团投巨资对晋城一化进行了改造升级,建成境内第一座1830尿素生产项目。晋城煤气化有限公司进行813改产尿素后,收购兼并了6013工厂,开始大化肥项目建设。到2000年,晋城化肥年产量达到14.9万吨,比建市前的1984年增长2.7倍。
清洁环保的现代化生产区
2001—2008年,晋城煤化工1830、晋丰高平3652一期、中化高平4060、天泽永丰1830、兰花巴公813、兰花阳化813等一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陆续投产,全市化肥产量由不足15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91.06万吨,增长11.8倍。2000年以前,晋城化肥产量占全国化肥总产量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五,2008年已占到5%,成为全国化肥重要产地。
境内磷肥生产规模、产量较小。198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磷肥产量1821吨,境内仅有高平县磷肥厂一家生产。1987年,一些乡镇企业开始生产磷肥,当年产量为1900吨,1989年达到3000吨。1989年,高平县生产磷肥23950吨。1990年,陵川县西河底乡焦会村办起一座年产4000吨的磷肥厂,产品质量基本稳定,1992年该县生产磷肥3500吨。1995年后,全市乡镇企业磷肥生产全部停歇。1997年,全市磷肥产量达3606吨,比1985年增长98.02%。1998年,全市(规模以上)磷肥产量3741吨。2000年,高平市生产磷肥1449吨,2001年至2003年,高平市磷肥厂投资500万元,建设50000吨复混肥项目,生产出了复混肥、颗粒肥等多种磷肥。但由于科技、管理、体制以及市场等因素,企业严重亏损。2004年高平磷肥厂停止生产。2004年,全市磷肥产量达9100吨,比1998年增长1.43倍。2005年后停止生产。
从2009年开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晋城市依托资源优势,制定了“改小建大”的发展方针,先后淘汰技术落后的七套碳铵和一套硝酸铵化肥生产装置,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上马一批以生产大颗粒尿素为主的煤化工项目,氮肥生产逐步实现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由小化肥向大化肥的跨越。2013年,全市共生产尿素588万吨,占到全省总产量的67%,占全国总产量的8.7%。从装置能力上看,14套尿素装置中有12套年产达到或超过30万吨,初步建成600万吨高浓度氮肥生产基地。
重点企业简介
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7年,1998年以主要经营性资产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已形成一家集煤炭、煤化工、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消费品生产五大板块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集团旗下核心控股企业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公司地处全国最大的煤田沁水煤田腹地,资源优势突出,被列为全国化肥原料基地大型企业之一。公司所产“兰花”牌无烟煤久负盛名,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具有“三高两低一适中”(发热量高、机械强度高、含炭量高、低灰、低硫、可磨指数适中)的显著特点,备受国内外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用户的青睐。煤炭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远销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兰花集团凭借优质的煤炭资源,不断延伸煤炭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拥有尿素、二甲醚、甲醇、液氨等丰富的煤化工产品线。在做强煤炭、煤化工两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公司还大力发展了以煤层气、纳米材料、光伏太阳能为主导产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旅游业、现代物流、房地产、酒店等非周期性现代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以丝麻产品为龙头,兼顾酿造、医药等其它产业的消费品生产板块也是公司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商品与服务。
兰花集团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稳健快速的发展,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跻身“全国煤炭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全国煤炭工业企业50强”、“全国化工企业500强”、“全国化肥企业100强”、“山西省工业企业30强”。兰花科创股票入选上证180、沪深300指数样本股,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价值上市公司,获得“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上市公司纳税百强”、“中国证券市场年会金鼎奖”等荣誉。
截至2014年底,公司主导产品煤炭年生产能力达1875万吨,尿素年生产能力86万吨,甲醇年生产能力40万吨,二甲醚年生产能力20万吨。公司总资产由组建初的7.42亿元增至348亿元,增长47倍;净资产由3.47亿元增至128亿元,增长37倍;国有资产保值增长率年平均达122.65%。年销售收入由3.19亿元增至68.1亿元,增长21倍;年实现利税由8100万元增至11.37亿元,增长14倍;2014年实现利润1315万元;年上交税金由4000万元增至11.92亿元,增长30倍。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 前身为晋城市第二化肥厂,始建于1978年,原建规模为年产3000吨合成氨、1.2万吨碳酸氢铵,资产300万元,员工300余人。
山西天泽集团煤气化厂
经过逐年改革改制、并购重组、新建扩建,2014年已发展成为由12个股东组成的股权多元化的煤化工企业集团,形成年产130万吨合成氨、210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3万吨甲醛、1.5万吨三聚氰胺和18MW余热发电装机容量的综合生产能力,拥有总资产40.14亿元,净资产18.90亿元,年产值近40亿元,在岗员工3200余人,下设巴公、北留-周村两个生产基地(当前重点发展北留-周村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大颗粒尿素生产企业。自1987年以来该公司连续28年无亏损。公司“泽州”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以7.05亿元的产品品牌价值荣登2014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曾获“全国合成氨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等称号。
2012年,公司共生产合成氨100.1万吨,尿素172.1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4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实现利润6.1亿元,吨尿素利润353.48元;实现利税6.34亿元。人均产值15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达32.7%,资产负债率57.85%。
2013年,共生产合成氨111.6万吨,尿素189.5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8.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吨尿素利润221.64元;实现利税4.52亿元。人均产值131万元;净资产收益率达19.26%;资产负债率53.47%。
2011年度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石化联合会)
2014年,共生产合成氨122.6万吨,尿素210.3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6.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在全国九成以上氮肥企业亏损的情况下,实现利润3.4亿元,吨尿素利润163.77元;实现利税3.7亿元。人均产值122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3.64%;资产负债率52.70%。吨氨综合能耗1100千克标煤,位列全国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企业第二名。
(二)硫磺
境内硫磺生产以阳城为盛。1985年,全市有县办硫磺厂8个,其中阳城县有5个,陵川县有3个。乡镇办硫磺厂只有陵川县一家。是年,全市产硫磺11280吨,1987年为14024吨,1989年为10766吨。20世纪80年代末,境内磺矿渐趋枯竭,产量逐年下降。1990年全市产磺10492吨,1991年为10228吨, 1993年为10903吨,1995年为9792吨,1997年为1895吨,2000年仅有泽州县生产255吨。2000年后,因各磺厂矿井老化,生产工艺落后,成本高,加之环境污染严重而被迫停产或转产。至此,硫磺生产全部歇业。
(三)氰化钠
氰化钠俗称砒霜。陵川化工总厂是全省仅有的一家定点生产企业,年产氰化钠7000吨,其含氰废水处理后,形成年产400吨黄血盐钠,150吨氰化亚铜的副产品。1996年生产氰化钠3014吨,黄血盐钠286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019万元。1998年生产氰化钠2162.35吨。1999年,陵川化工总厂裁减员工382人,吨氰化钠降低生产成本2000多元,完成销售收入2500万元,上缴税金110多万元。2000年,产量比1999年增长36.1%,销售收入增长59.0%。氰化钠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优势,企业进行了产品延伸开发和扩大生产规模等技术改造。2001年,对氰化钠系列(氰化钠、黄血盐钠、黄血盐钾、苯乙腈、苯乙酸)新产品进行了环保评价。2002年,氰化钠产量比2001年增长11.6%。2003年,陵川化工总厂2000吨优质氰化钠产品改造项目开工,全年完成氰化钠系列产品总产量4902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430.2万元,完成销售收入3118.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1万元。2004年,2000吨优等氰化钠项目试产成功,全年总产量达5957.14吨,比2003年增长21.52%;完成工业总产值3782.2万元,比2003年增长10.26%;销售收入3535.4万元,比2003年增长13.38%;实现利税总额195.3万元,比2003年增长20.46%。2005年,氰化钠总产量7604.85吨,比2004年增长27.66%;完成工业总产值4458万元,比2004年增长17.87%;销售收入4759.3万元,比2004年增长34.62%;实现利税总额175.9万元,比2004年下降10.03%。2006年,陵川化工总厂拥有固定资产总值8957.4万元,职工人数282人。2008年,由于污染严重,化工总厂关闭。
(四)染料
境内主要化工染料产品有普鲁士兰、酞青兰,均由陵川化肥厂生产,1988年4月,年产70吨普鲁士兰生产线投产。1997年,年产70吨酞青兰装置投产。
(五)糠醛 糠醇
1988年,高平冶化公司建立了年产1000吨的糠醇生产线,是境内最大的糠醛、糠醇生产企业,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法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家。1988年至1990年,生产糠醛2299吨,累计创利税472.3万元,创汇371万美元。1989年,高平冶化公司更名为山西省高平城关糠醛厂,当年投资40万元,新建了一个年生产能力为4500吨的呋喃树脂车间,成为以糠醛为母系的化工产品系列化生产企业。是年生产糠醛834吨。1991年糠醛产量完成1221吨,比1989年增长46.4%。1993年生产糠醛718吨,糠醇749吨。1994年,高平市城关镇分为东城、南城、北城三个街道办事处,高平城关糠醛厂更名为高平市化工公司,归属东城街道办事处。1995年,该公司投资230多万元,扩建了糠醛、树脂、醋酸钠生产线,改造了粉碎、除尘、锅炉、精制、装锅工艺,产量增加,生产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是年,投资350万元,建成第二糠醛厂。1995年生产糠醛3000吨,比1993年增长3.18倍,生产糠醇2067吨,比1993年增长1.76倍。1996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478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50万元。1997年生产糠醛2539吨,比1995年下降16%,生产糠醇4749吨,比1995年增长1.3倍。1998年6月,该公司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公司名称变更为山西省高平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建成了甲醇制氮,改造了糠醇精制和糠醛精制,完成了醋酸系列工程建设,租赁了襄垣糠醛厂,新建了建宁糠醛厂和原平糠醛厂。2000年,生产糠醛4553吨,比1997年增长79.32%,生产糠醇7981吨,比1997年增长68.06%。
(六)电石
境内电石生产企业均为二轻和乡村办集体企业。1985年,乡及乡以上电石生产企业只有晋城树脂厂,当年生产电石(实物量,下同)1686吨。1988年,电石产量13859吨,比1985年增长7.2倍,其中,城区产电石3669吨,占当年全市产量的26.47%;泽州县6357吨,占45.87%;阳城县375吨,占2.71%;高平市3458吨,占24.95%。1989年,全市电石产量13894吨,比上年增长0.25%,其中,乡村工业电石产量10727吨,占当年全市产量的77.21%。1990年,全市有电石厂20多个,产量8379吨,比1989年下降21.8%。1991年,全市产电石16323吨,比1990年增长94.81%,其中,县营电石厂1588吨,占全市总产量的9.73%,乡村工业产量10164吨,占62.27%,是年,个体企业(仅沁水县)产电石4571吨,占28%。1992年,晋城树脂厂电石生产停产,全市(仅乡村)电石产量4424吨,比1991年下降82.9%,其中,泽州县乡村产电石1452吨,占当年全市总产量的32.82%;高平市2159吨,占48.8%;阳城县813吨,占18.38%。1995年至2000年,全市电石产量分别为11565吨、8647吨、10700吨、7500吨、6500吨、7750吨。之后,由于市场因素和电石工业能耗过高,多数企业停止生产。2001—2002年,晋城丰泰电石厂新上6万吨电石生产线,两台1300KVA电石炉,设备比较先进,产量高,能耗低,稳定性好。全厂形成4台电石炉,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年,产品除供应本市外,还远销江苏、广州、上海、河南等地,产品供不应求。2003年,晋城丰泰电石厂生产电石43013吨,产值达7000万元。之后,由于耗电量大,污染严重,电石厂停业。
(七)炸药
建市初,境内有晋城东沟水利化工厂和阳城化工厂生产矿用安全炸药和84#、85#火、电雷管理配套使用的导火线,年生产炸药1000吨,雷管500万发。20世纪90年代,阳城化工厂主要生产2#岩石, 3#煤矿铵梯炸药,由国家包销,年生产能力在1万吨以上,成为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定点生产铵梯炸药的专业化工厂。2000年生产炸药5119吨;2001年生产炸药5015吨,2002年生产炸药6957吨。城区环秀花炮厂连续进行三次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主要生产鞭炮、高空礼花、框架礼花、大型组合、家用礼花、手持烟花、高空火箭、地面喷花、旋转开花等9大类型141个品种,年工业总产值达100多万元。
(八)塑料
境内塑料工业均为塑料制品业,且多属二轻、乡镇企业。1985年,高平常庄塑料厂、化壁塑料厂分别建成,生产编织袋。是年,全市塑料制品总产量为284吨,其中,晋城塑料厂199吨,占全市总产量的70.07%;沁水塑料厂68吨,占23.94%,阳城制鞋厂17吨,占5.99%。1986年,全市塑料制品业有9家,从业人员319人,工业总产值126.8万元,总产量462吨。1989年,全市塑料制品总产量693吨,比1986年增长50%。1990年,全市塑料制品业有21家,工业总产值599.1万元,总产量592吨。1992年,总产量715吨。1995年,总产量893吨。1996年,总产量1302吨。1999年,总产量下降至1018吨。2000年,晋城司徒编织袋厂建成投产,年产塑料编织袋300万条,是晋城市第一化肥厂编织袋定点生产厂家。是年,全市塑料制品总产量200吨。2002年,总产量168吨。2002年后,全市塑料制品业基本停产。
(九)橡胶
境内橡胶产业集中于晋城市城区、泽州县、高平市,均属于二轻、乡镇企业。主要生产再生胶、轮胎、橡胶密封圈、刹车皮腕、胶粉、三角带、翻新胎、物理发泡铜轴电缆、生胶、地埋线、铜轴电视电缆、程控电话线缆、防老化矿用电线、氧气管、电缆线、纯胶管、平车外胎、异型制品、塑料电线等。生产企业有:
晋城橡胶厂 山西省翻新轮胎和再生胶的重点企业,1985年翻新轮胎3000条,生产再生胶500吨。1988年,7.5~16翻新轮胎获市优。1989年,翻新轮胎QC小组获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1990年,再生胶产品质量在全省行业检查中名列第二,并开发了三角带新产品。1992年,又投资50万元,对厂房进行了整改,更新了设备,翻新轮胎年生产能力达6000条,再生胶年生产能力达1000吨。1999年,该企业被市一化收购。
晋城兴化橡胶厂 生产橡胶密封圈、刹车皮腕、胶粉、翻新轮胎等产品,其中,汽车刹车皮腕获省优秀产品称号,年产值达100万元。2002年,因产品滞销,停止生产。
高平橡胶厂 主要生产平车外胎、胶管、异型制品、塑料电线、电缆等。1985年,生胶试产成功。1986年,地埋线、塑料电线的质量达部颁标准,完成产值73.8万元。1987年,该厂与山西电材料厂合作,挂牌成立了高平县电线电缆有限公司。1990年,生产再生橡胶200吨,各种型号电线、电缆260万米,完成产值100万元。1994年,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开发出了铜轴电视电缆、程控电话线缆等新品种。1997年,生产的铜轴电缆、防老化矿用电线等产品,在山西、华北市场成为销量最好的品牌产品。2000年,该公司又投资30多万元,完善配套生产线,增加了10多个品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98万元,销售收入789万元,上缴国家税金55.5万元。2001年,该公司又开发出物理发泡铜轴电缆,年生产能力达10000千米。2005年,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624万元,销售收入577万元,实现利税110万元。
高平市丹阳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医用橡胶器械、化学玻璃产品,是山西省独家专业生产医用橡胶制品企业。
(十)其他化工产品
境内其他化工产品主要有氧化镁、轻质碳酸镁、乙基麦芽酚、碳酸钙、甲醇、二硫化碳、硫氰酸铵、电极糊、速因腻子、甲醛托布津、吩噻嗪、丙二酸二乙酯、硫酸铵、三聚铵、氧化锌、石墨等。
树脂及其聚物 主要由晋城树脂厂生产。1985—1990年产树脂及其聚物7275吨。
氧化镁、轻质碳酸镁 主要由城区钟家庄塑料编织厂生产。该厂1998年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600吨,1999年完成产量200吨,产值132万元,2000年氧化镁通过改造,年产量达1000吨,工业总产值500万元。之后,由于工艺落后,产品滞销,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乙基麦芽酚 主要生产企业是晋城市凤凰化工厂。该厂1993年建成投产,产品设计能力4吨/年,注册商标“晋香”。1996年,“晋香”牌乙基麦芽酚获省优产品称号,2000年,通过技改生产能力达50吨,年产值达750万元。2000年后,由于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年产量逐年减少。
碳酸钙 由晋城市白马化工厂和晋城市太行钙品有限公司生产。白马化工厂1995年5月建成投产,总投资600万元,设计年生产能力1万吨,主要设备有碳化塔、烘干机、压缩机、检测设备和包装机等。主产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灰钙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涂料、橡胶、塑料、建材等行业。2001年,该厂又投资160万元新上一条碳酸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并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使碳酸钙更加超细、超白,使之实用于造纸业。2002年,晋城市太行钙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主要系列碳酸钙,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其中,造纸钙3000吨,活性钙3000吨,轻质碳酸钙9000吨,实际年生产8000~10000吨,产值在300~400万元。碳酸钙总的生产能力达到了3.5万吨,年实际生产2.5万吨。碳酸钙系列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前景良好。
甲醇 主要由山西丹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晋丰煤化、天脊中化三家生产。丹峰化工是2004年由高平米山煤业有限公司、高平古寨煤矿、高平马村煤矿、高平民营企业家李民炉共同出资组建的。该公司开工建设30万吨甲醇项目,一期工程年产10万吨甲醇,投资2.5亿元。2005年12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在丹峰化工建成的同时,晋丰煤化、天脊中化也相继建成,形成年产40万吨甲醇的生产规模。
二硫化碳 由陵川崇文镇二硫化碳集团总公司和陵川达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01年,年生产能力达1500吨,2002年产量有所上升,2003年二硫化碳产量11740吨,2004年产量10558.4吨,2005年产量17470吨。
丙二酸二乙酯、三聚铵 分别由陵川三化、巴公化肥厂生产,分别年产400吨、2000吨。硫酸铵是重要的硫氨产品,年生产能力达1200吨,其中,南汇化工厂阳城分厂年产1000吨,高平化肥厂年产200吨。氧化锌年产600吨,阳城腾达化工厂生产,1993年投产。
电极糊、石墨及其他炭素产品 由阳城县东方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000年产石墨电极2000吨,电极糊1000吨,其他炭素产品18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利税450万元,是晋东南地区唯一的炭素产品生产厂家。1990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1992年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中西部转移暨内蒙古洽谈会”金奖,1993年被中国科技信托投资公司山西分公司授予“百强企业”称号。
己内酰胺 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生产过程为以苯作原料配制环己酮(简称环己酮装置)、以环己酮为原料配制己内酰胺(简称己内酰胺装置),原材料主要为煤,并可部分循环利用,科技含量高,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是生产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包装、运动休闲及日用品等方面。2014年,全国年产量仅有180万吨,进口依存度较高,市场前景广阔。
兰花科创2014年确立了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目标。该项目主体工程位于巴公工业园区内,2015年初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整体建设进入扫尾阶段,预计2015年6月30日机械竣工,9月底可投料试车。
兰花科创己内酰胺项目占地500余亩,分两期实施,一期总投资25.6亿元,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年利税3.6亿元,年利润2.8亿元。
大颗粒尿素生产基地
尿素1999年3月,兰花集团6万吨尿素项目建成投产,结束了晋城地处全国化工原料煤基地却不能生产尿素的历史。2000年至2007年各化肥企业先后完成技改和新建项目,一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陆续投产。2009年后,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上马一批以生产大颗粒尿素为主的煤化工项目,到2013年,全厂共生产尿素588万吨。产品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兰花”牌大颗粒、小颗粒尿素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南美地区。
六、丝麻棉纺业
(一)丝麻
1985年建市初,境内主要有端氏缫丝厂、唐安缫丝厂、阳城缫丝厂和一些小手工作坊,年产约200吨。1989年,成立晋城市丝绸进出口公司。该公司集全市茧丝行业贸工农、产供销于一体,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外向型经济实体,受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山西省分公司的委托,对全市蚕茧缫丝实行专营出口业务,直接与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联系,对全市蚕茧、丝绸的生产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缫丝企业主要有阳城缫丝厂、唐安丝纺厂和端氏缫丝针织厂。1989年,全市蚕茧生产量占全省的85%,白厂丝产量占全省的95%,白厂丝出口达700万美元,厂丝产量达323吨。1991年,全市有缫丝机836台。阳城缫丝厂生产的“梅花牌”SE白厂丝以其色泽洁白、丝份均匀、抱合力好等特点分别于1979年、1983年、1988年三次获国家优质产品金牌奖。唐安丝纺厂生产的“海鸥牌”(今为珍珠牌)桑棉条(球)获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端氏缫丝针织厂生产的丝类产品在天津口岸免检。远销日本、苏联、美国、德国、波兰、意大利、印度、瑞士、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下半年,缫丝业陷入低谷。1995年,唐安缫丝厂投资376万元,建成纺丝二车间,形成了4600铤绢丝生产规模,共产桑蚕绢丝150吨。1999年“珍珠牌”桑蚕绢丝被评为“山西省优秀产品”。2000年企业改制后淘汰缫丝生产线。2003年,端氏双宫丝厂有双宫丝、白厂丝、床上系列用品3条生产线,缫丝机116台,复摇机组90窗,生产设备成型配套,检验检测器具完善,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年产双宫丝40吨,白厂丝20吨,床上系列用品2万条。1986年至2003年,生产各类蚕丝1280吨。产品远销印度、日本等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年实现利税100万元,创汇100万美元。
纺织品
1989年,境内丝织生产企业主要有高平丝织印染厂、沁水县丝织厂、阳城西池丝织厂、高平城关丝绸厂、高平铁西丝绸厂等9家市营、县和乡镇企业,丝织品产量占全省的60%。1991年晋城市丝绸工业产值达到6300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丝织品产量达到419万米,比1978年增长1.2倍,真丝服装13万件(套),填补了北方地区无丝绸服装生产的空白。1996年,沁水丝织厂年产丝织品由1989年的154万米跌至47万米,因资不抵债,依法宣告破产。随之组建的沁水丝织有限责任公司,部分恢复生产,实行撤点直销,以销定产,但仍未能恢复元气。2000年,产量56万米,与1995年相比年递减10.95%。1986—2003年,共生产各种丝织品1419.6万米。2003年,境内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产丝120吨,2004年丝产量下降到101吨,较2003年下降16%;2005年丝产量达123吨,较上年增长21.8%;2006年丝产量又下降至94吨。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全国纺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有效整合全市纺织产业资源,理顺纺织行业管理体制,市政府多次对全市纺织行业进行整合。1989年3月,由原阳城缫丝厂、端氏缫丝厂、唐安丝纺厂、高平丝织印染厂及晋城市丝绸进出口公司五家国有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共同出资,组建工贸一体的以生产经营丝绸为主的专业性集团——山西梅花丝绸集团公司。1998年5月,又将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同山西梅花丝绸集团公司进行整合,组建山西梅花丝麻集团有限公司。至此,全省唯一一家以生产、开发真丝绸及大麻产品为主的丝麻集团正式成立。
国外客商了解大麻产品情况
山西梅花丝麻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集大麻纺织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能性麻纺企业,是全国大麻纺品生产龙头和山西省丝绸生产龙头企业,山西省34户重点企业之一,也是山西唯一一家国有控股的纺织企业。控股子公司有:山西绿洲纺织有限公司、凤凰织品有限公司、阳城制丝有限公司、端氏制丝针织有限公司。参股子公司有:山西森鹅服装有限公司、盛唐丝纺有限公司。公司资产总额32991万元,其中负债164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9.7%,实收资本16615万元,所有者权益17590万元。集团拥有纱锭29168枚,其中:麻纺纱锭8972枚,麻棉混纺纱锭18696枚,绢纺5000枚,转杯纺1800头;织机855台,其中:进口剑杆织机74台。国产剑杆织机116台,丝织机661台;服装加工设备1087台(套);印染设备89台(套);飞宇牌自动缫丝机5200绪;绢纺圆梳机16台;针织大园机18台,小园机10台;大麻脱胶、梳理、精梳、浆纱等设备160台(套)。年产麻及混纺纱线5800吨,各种面料2200万米,各类服装400万件(套),床品20万件(套),白厂丝300吨,绢纺产品320吨,印染加工能力:梭织面料1252万米,针织面料600吨。产品共有十大类400余个品种。累计投资1.6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其中:技改投资1.4亿元,完成项目12项;新产品开发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项目26个。全市丝麻产业形成从缫丝、纺纱、织造(麻、丝)印染、服装、家纺加工一条龙生产线,拥有大麻脱胶、梳理、纺纱、织造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拥有8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有8种产品被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等五部委授予“国家级新产品”称号,新品种面料入围“中国流行面料”。先后承担实施了多项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技术改革项目,起草制定了“大麻本色纱、布、大麻混纺纱、布”7个国家标准。一批品牌产品也相继问世,“绿洲大麻”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国家麻纺协会认定为“中国麻纺知名品牌”,“森鹅”“吉利尔”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大麻纱及面料80%出口到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装、床品30%出口,70%内销至全国十几个省、市,在国际国内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晋城丝麻文化节
2001年,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授予“全国大麻纺织产品开发基地”;2002年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大麻系列纺织品项目被国家经贸委授予“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新产品奖;2004年,大麻纺织品生产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列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同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纺织科学技术贡献奖”。2007年大麻系列产品被中国名牌战略委员会评选为“中国名牌”产品,填补了晋城市没有中国名牌产品的空白。先后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十大品种文化企业”荣誉称号,被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工业产品开发贡献奖”。2007年,产值达到2774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5940万元,利税1500万元,出口交货值850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250万美元。
2008年至2014年底,丝麻集团先后对所属10家企业中的9家进行了改制,其中列入破产的企业6家,分别为:阳城制丝有限公司、端氏制丝针织有限公司、盛唐丝纺有限公司、晋城市梅花物贸公司、晋城市丝绸试验厂、沁水丝绸分公司;列入民营化改制的企业1家:晋城市凤凰织品有限公司;列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1家:阳城丝绸分公司;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经营的1家:山西森鹅服装有限公司。集团所属10家企业,只有山西绿洲纺织有限公司尚未改制。到2013年底该企业资产总额为2.26亿,负债10048万元,资产负债44.45%,在册员工1680人。
根据丝麻集团2012年对全市纺织企业调查摸底,截止2012年底,全市纺织服装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5786人,注册资本21624万元,工业总产值87555万元,销售收入88774万元,利税9395万元,总户数81户,其中正常经营的45户,按隶属行业划分:麻纺1户,缫丝3户,服装23户,家纺9户,手套、织袜、制鞋9户;按销售收入划分:1000万元以内17户,1000万元~2000万元3户,2000万元以上12户;按区域划分:城区9户,高平12户,沁水5户,阳城19户。
(二)棉纺
建市初,境内棉纺织企业主要有晋城县色织厂、高平县棉织厂、阳城县棉织厂、晋东南地区纺织厂(晋城市纺织厂前身);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3个。
20世纪90年代,境内中小型棉织厂及乡镇企业举步艰难。1996年底,转产的有阳城县棉织厂,停产的有高平棉织厂,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有晋城色织厂、针织厂,能够正常进行生产的只有晋城市纺织厂。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6923.79万元(现价),年产棉布1026.86万米、棉纱2114.56吨、纯麻纱112.83吨、麻棉混纺纱192.62吨、纯棉布1003.09万米、纯麻布7.32万米、混纺布15.09万米,实现利税12万元。拥有设备:棉麻纺锭23272锭(56台),汽流纺400锭(2台),包括1293K细纱机20台8320锭, FA502E细纱机6台2448锭,FA60/A汽流纺2台400头。布机578台,包括自动布机522台,普通布机30台,其他布机26台,其中1511-44布机280台,1511-56布机128台,GA615-280布机32台,GA615-75布机34台,1515-70布机8台,1515A-75布机8台,1515-M52布机40台,1515-44布机2台,1511-52布机20台,其他布机26台。
1997年,晋城市有纺织企业14家,产棉布1091万米,比1996年增长6.3%;产棉纱2361吨,比1996年增长11.7%;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20087万元,比1996年增长1.9倍;产品销售收入17019万元,比1996年增长18.4%;实现利税985万元。
1998年,晋城市纺织企业仅为3家,产棉布1068万米,产棉纱2460吨,分别比1997年下降2.1%、增长4.2%;现价工业总产值为17024万元,比1997年下降15.2%;产品销售收入10518万元,比1997年下降38.2%;实现利税331万元,比1997年下降66.4%。
1999年,晋城市纺织企业仍为3家,产棉布1005万米,产棉纱2345吨,分别比1998年下降5.9%、4.7%;现价工业总产值完成14482万元,比1997年下降14.9%;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3536万元,比1998年增长28.7%;实现利税25万元,比1998年下降92.4%。
2000年,晋城市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纺织企业保持为3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0872万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8331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173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6386人,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7759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199万元。全社会棉纱产量为3330吨,全社会棉布产量为1189万米。到2002年,晋城市纺织企业各项指标都在下降。企业单位数下降为2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3775万元,比2000年下降3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799万元,比2000年下降35.6%;实现工业增加值4529万元,比2000年下降36.9%;年平均从业人员5779人,比2000年下降10.5%;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0542万元,比2000年下降40.6%;实现利税总额1036万元,比2000年下降13.6%。棉纱产量为3076吨,比2000年下降17.6%,棉布产量为1282万米,仅比2000年增长2.2%。
2003年,晋城市纺织企业只有1家,当年价工业总产值完成15165万元,工业增加值5264万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3479人,完成销售收入1478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105万元,其中利润总额405万元。棉纱产量3795吨,棉布产量1166万米。
2004年,晋城市纺织企业增至2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1265万元,比上年增长40.2%;完成工业增加值5969万元,比上年增加705万元,增长13.4%;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增至4399人,增加920人,增长26.4%;实现利润总额288万元,比上年下降71.1%;完成棉纱4090吨,比上年增长7.8%,完成棉布782万米,比上年下降32.9%。
2006年,晋城市纺织企业仍为2家,完成当年工业总产值22129万元,比2004年增加864万元,增长4.1%;完成工业增加值6892万元,比2004年增加923万元,增长15.5%,工业增加值率达31.14%;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3805人,比2004年减少594人,减幅为13.5%;人均创造工业总产值58158元,比2004年(48341元)增长20.3%,人均创造工业增加值18113元,比2004年的13569元增长33.5%;实现利税总额149.2万元。其中利润总额62万元,利润总额比2004年下降78.5%。完成棉纱4166吨,比2004年增长1.9%,完成棉布809万米,比2004年增长3.5%。
2008年,晋城市纺织企业增至3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8137.7万元,较2006年减少4054.3万元,下降18.04%;实现利税总额929.8万元,较2006年增长5.23倍;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3039人,同比减少766人,减幅为20.14%;人均创造工业总产值59683元,同比增长2.62%;人均实现利税3059元,同比增长5.3倍。完成棉纱3752吨,同比下降9.94%。全年全市纺织企业总资产贡献率16.59%,较2006年(1.93%)增长14.6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4.12次/年,较2006年(1.50次/年)快了2.62次/年;产品销售率98.68%,较2006年(101.57%)下降2.89个百分点。
2014年,全市列入规模以上的纺织生产企业3户,主要涉及床上用品、棉纺纱加工、服装制造等,产品销售收入29843万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利润51万元,同比下降74.64%。
重点企业简介
山西吉利尔潞绸集团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系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龙头企业之一,始建于1958年,原名高平丝织厂,是当时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丝绸织造印染企业。2008年9月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有员工560余人。公司以高档丝绸、大麻为主要原料,形成以面料织造、印染加工到成品市场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年产丝麻特色面料350万米,加工印染丝织品500万米,生产服装家纺产品、特色工艺品40万件(套)。2013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0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7.1%,已形成以太原为中心覆盖全省、以北京为前沿延伸华北,辐射全国的销售格局。
山西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是国内惟一一家从大麻原麻脱胶至成品加工销售的全能性麻纺织企业。企业主营大麻及混纺纱、大麻面料及服装、大麻床上系列用品,是国家大麻产品开发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山西省百强潜力企业。公司占地面积211900平方米,注册资本7941万元,有员工2136人。拥有大麻纺织8项专利、9个国家重点新产品,参与制定行业(国家)标准4项。年产纱线5000吨,坯布1000万米,服装、家纺50万件(套),部分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2233.90万元,增幅为14.34%。完成纱产量3762.17吨,增幅为10.86%。完成布产量777.32万米,增幅为16.26%。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462.3万元,增幅为16.16%。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3838.01万元,增幅为15.86%。累计实现税利1325.84万元,增幅为29.77%。其中:实现利润万31.46元,增幅32.07%。
绿洲丝麻公司车间一角
山西森鹅服装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集织造、染整、制衣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2654万元。主要设备有:德国迈耶牌、日本福原牌、台湾佰龙牌针织大圆机,德国第斯溢流染色机、香港立信染色机以及日本全套成衣缝制及整烫设备。年产针织面料500吨,针织服装300万件(套)。公司开发有高档真丝床品系列、家居服系列、针织内衣系列以及针织休闲服等系列产品,产品面料涉及桑蚕丝、纯棉、汉麻、莫代尔、竹纤维、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竹炭纤维等纯纺或混纺纤维,销售网络遍布北方各大城市和地区。2001年,“森鹅”商标被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2年,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森鹅”产品被评为山西省用户满意产品。2005年,“森鹅”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2014年,主营业务524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9%,利润总额12.3万,比上年同期下降36.4%。利税总额32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98%。
泡沫陶瓷过滤器产品
七、陶瓷琉璃玻璃
(一)陶瓷
1985年,日用陶瓷工业以晋城市陶瓷厂规模最大,该厂始建于1954年,1985年以前,主要生产小型日用陶瓷。1986年开始生产细瓷,产量为103万件,产值60万元。1992年转为租赁经营。其次为高平陶瓷厂, 1985年生产陶瓷制品268.02万件,总产值53.76万元。1987年,高平东宅村创办黑陶厂,主要生产各种陶制品,产品畅销国内外。1990年,高平县陶瓷厂亏损严重,长期停产,1997年破产拍卖。
境内日用陶瓷生产情况为:1985年全社会产量1389万件,1990年2333万件,1995年规模以上(下同)产量为5766万件,2000年为5358万件,2001年为5762万件,2002年为5418万件;2003年为4147万件,2004年为3870万件,2005年为2003万件。
建筑陶瓷生产线
2006年,全市陶瓷企业有4个,即阳城县陶瓷厂、阳城县晶岗陶瓷有限公司、阳城县新天地陶瓷有限公司、阳城县大自然陶瓷有限公司。日用陶瓷产品产量(全社会)达到13700万件。2006年,日用陶瓷制品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953.7万元,完成当年价工业增加值169.8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486.4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31.6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612人。
2008年,陶瓷企业单位数增至7家,其中建筑陶瓷制品企业6家,日用陶瓷制品企业1家。日用陶瓷产量达12190万件,较2006年下降11.02%;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071万元,较2006年增长12.3%;完成当年价工业增加值372.9万元,较2006年增长1.2倍。
2013年,全市陶瓷生产企业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6家。生产线35条,年生产能力1亿平方米、1亿件,年产值26亿元,利税2.6亿元,直接安置就业12000余人,拉动就业8000余人。其中,建筑陶瓷生产规模占到陶瓷规模的96%。到“十二五”末,预计投资规模将达120亿元,产能3亿平方米,产值150亿元,就业3万人。
(二)琉璃
琉璃即绿瓷,俗称绿货。境内琉璃生产可追溯至宋代。建市前,境内用于建筑方面的有琉璃瓦、琉璃屋脊、琉璃兽头、琉璃影壁等,釉色达10多种,陶胎由粗瓷变细瓷,产品销往香港、新加坡等地。
1985年,仿古建筑增多,琉璃制品得以发展。原料开始购入外地品种,陶胎开始变细,釉色品种由黄、蓝、绿三种发展为翡翠绿、孔雀蓝、紫晶、黑色等。创办于1989年的高平县悬南琉璃厂,主要生产建筑用琉璃制品。产品有瓦、兽头、屋脊等20多个品种。1996年全市琉璃产量达50万件,产值200多万元。2000年,阳城县几个原来生产日用陶瓷的厂家也开始转产各种建筑用琉璃制品。琉璃瓦普遍采用机器挤压成型,产品产量大增。2004年,仅阳城县生产建筑用琉璃制品达2510吨。主要生产厂家有:阳城县晶达琉璃瓦厂、阳城县晶锋琉璃厂、阳城县晶岗陶瓷有限公司。虽然发展多年,但均未形成规模,到2014年,全市无规模以上琉璃企业。
(三)玻璃
境内玻璃制品业早在唐朝就有—种儿童玩具玻璃工艺品——“玻璃圪蹦”热销于市。
1985年9月,晋城市城区玻璃厂试制成功高档明料直筒气泡花瓶,受到美国公司的好评,并签订了出口合同,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伊朗、伊拉克、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太原“两会一节”上,城区玻璃厂仅用96小时就为省外贸试制成功6种异型花瓶。当年开发新产品80余种,创汇150万元人民币。1988年,城区玻璃厂的K型系列酒具和直筒明料气泡花瓶获省“优质产品奖”,产品出口获得出口免检权,被轻工部授予“全国轻工产品出口创汇先进集体”。1990年后,建成半自动化滚动式退火窑。1993年9月,晋城市玻璃厂同城区北石店乡小张村白马王玻璃厂改组成立晋城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同年11月又以该公司为龙头,以产品为纽带组建了“晋城东方玻璃制品集团”,到1996年集团成员发展到20家,自营出口达到30%。在深圳、海口、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澳大利亚悉尼等地设立了经销商口。1996年集团完成产值7000万元,利税16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此外,20世纪80年代末,境内相继成立了一些小型玻璃制品企业,大都集中在城区、高平。1988年,沁水县在原端氏五金厂基础上成立医药玻璃厂,1989年完成投资463.7万元,建成15立方米熔炉和年产2.5亿支安瓿生产线。1990年转入批量生产,产量为1.05亿支。1991年生产能力达2.5亿支,实现工业总产值271.3万元,产品销往全省15个大中型药厂,是年10月正式列入国家计划。1993年因经营不善停产。1995年后,晋城市镀膜玻璃厂建成,并试制出真空镀膜装潢玻璃;晋城九州玻璃制品厂建成,试制出成套出口系列玻璃工艺品;陵川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建成,试制出电热膜玻璃煮锅。1998年,九州玻璃制品厂形成三盘圆炉生产规模,年产量达1800吨,产值900万元,利税17万元,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租赁西关预制厂场地新扩建一盘圆炉,形成了五盘圆炉生产规模,新上一条烤花退火全自动生产线,开发出了描金、抛光、彩绘、烤花等系列产品,并取得了自主经营出口权,产品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晋城市城区玻璃制品业年产量达50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736万元,实现利税400万元。2001年,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租赁北阎庄村场地,发展圆炉生产基地,先后扩建了两盘圆炉,生产规模达到6条普通玻璃制品生产线,并投资1000万元,新建日产10吨全电熔炉生产线。九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在2000年完成9条普通玻璃制品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资1000余万元分别建成日产8吨电熔炉生产线和日产13吨铅晶质—钠钙玻璃全电熔炉生产线。到2003年,晋城市城区生产玻璃制品1.26万吨,比1985年增长74倍,完成工业总产值6549万元,比1985年增长37.11倍,实现利税778万元,比1985年增长817倍。完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2287万美元的43.73%,比1985年增长32.3倍。
2008年,规模以上玻璃制品企业有2个,即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和九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共生产玻璃制品15317吨。另有民营玻璃制品企业1个,即神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2005年完成出口创汇9400美元。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晋城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3334.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91.6万元,出口交货值完成3254.1万元。山西晋城九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629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500万元。
重点企业简介
晋城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4年,生产经营日用玻璃制品,曾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被轻工部授予“全国轻工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1994年进行股份制改造,1999年获得国家外经贸部赋予的自营进出口权,2003年12月完成产权和职工身份双置换改制,2004年元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公司投资1300万元实施全电熔炉生产线项目技术改造。是山西省日用玻璃制品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和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公司拥有资产1700万元,职工1200人,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万元,年销售收入6200万元,年自营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年创利税600万元。
晋城市九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位于晋城市城区北二环路,始建于1995年9月,1996年3月正式投产,为集手工玻璃制品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省级民营科技股份制企业,占地面积18106平方米,拥有总资产3340万元,九条普通玻璃制品生产线和8吨、13吨两条全电熔炉生产线。1999年实行股份制改革。2003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有九大系列、2200余个品种,远销欧、美、日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完成工业总值4827.2万元,实现利税400余万元。拥有4个分厂,职工总数达1800多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晋城神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为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制品的专业生产制造服务商,2003年9月创建。公司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下设两个分厂,四个生产车间,有职工400余人。其中大中专生5名,工程师2名,专业技术人才120余名。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年生产能力3000吨,所生产的玻璃制品100%出口,年出口创汇达150万美元,具有自营出口权。
阳城县晶岗陶瓷有限公司 为村办集体企业,地址在阳城县凤城镇后则腰村,始建于1996年,主要生产经营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琉璃陶瓷、耐火材料及其它陶瓷制品。公司下设八个分厂,总资产5600万元,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职工950人,其中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63名。年产建筑陶瓷420万平方米,各类日用陶瓷2300万件,琉璃陶瓷500万件。是晋城市规模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被农业部命名为“乡企中二型企业”,先后获“省优产品”、晋城市“名牌产品”“科技型企业”“质量计量信得过单位”等称号。生产的“晶岗牌”“京都牌”内外墙砖,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晋城市潜力产品。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500万元,销售收入8400万元,实现利税850万元。
建瓷园区产品展示厅
阳城县通达陶瓷厂 属集体企业,地址在县城新阳西街,是一个新建的日用陶瓷生产厂家,固定资产850万元,职工360多人。主要产品有普釉、高白釉、16厘米花三碗、14厘米花棱碗等二大系列十多个规格品种的日用陶瓷。2000年产量1000万件,产值500万元,收入400万元,实现利税30余万元,产品远销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陕西、甘肃等省。
八、食品饮料加工业
境内食品加工业起步较早,但初期多是分散经营,规模较小。2013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0家,主要涉及果蔬汁、乳品饮料、面粉加工、肉类加工、土特产加工等,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家,集体控股企业1家,私人控股企业8家。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计121300万元,占消费品(248437万元)比重为48.83%,占全市工业(11984918万元)比重为1.01%(消费品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07%);实现利税总额6554万元,占全市利税总额比重为0.37%;实现利润总额3801万元,占全市利润总额比重为0.39%。亏损企业2家,亏损总额1816万元。全行业从业平均人数1619人,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比重为0.9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5家,分别为高平新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晋城市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丰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陵川县山城雪面粉食品有限公司、山西九康食品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45498万元,利税亏损总额1064万元,利润亏损总额1418万元。食品制造业2家,分别为山西源源醋业有限公司、晋城市晋大农牧产业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1108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076万元,实现利润总额841万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家,分别为山西厦普赛尔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晋城市伊健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64718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43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378万元。
2014年,全市列入规模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11户,主要涉及谷物磨制、乳制品制造、果蔬汁饮料等,产品销售收入99513万元,同比下降19.65%,实现利润2441万元,同比下降33.52%。
(一)粮油加工
1985年,全市粮食系统共有粮油加工厂6家,分别是:市粮食局直属市粮油加工厂和高平、阳城、沁水城关、沁水端氏和陵川等县属的粮油加工厂。1990年,市粮食局接收原145厂,组建晋城市淀粉厂。1993年,沁水端氏粮油加工厂划归市粮食局直管,更名为晋城市油脂化工厂。1996年,市油脂化工厂兼并沁水端氏纸厂后,由市油脂化工厂与职工合股组建晋城市晋龙油脂蛋白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引进大豆蛋白生产线,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年转化大豆1万吨。从建市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粮油加工主要以粮食部门的国营粮油加工企业为主。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小麦粉(包括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玉米面、小米、玉米淀粉、大豆食用油、大豆蛋白等。1985年至1992年,全市粮食系统年粮油工业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年产量在3.5~5.5万吨,职工人数在400人左右;1993年至1997年,全市粮食系统年粮油工业产值700~900万元,年产量在1.5万吨左右,职工人数在700人左右。
1996年,市粮食局直属的晋城市面粉厂因经营不善停产停业。是年,市晋龙油脂蛋白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年出口创汇260多万美元。该企业于2005年划归市国资委直管。
1998年,晋城市面粉厂更名为晋城市粮油食品工业公司,于2001年经过改制组建晋城市吐月面粉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技改生产的“吐月”牌面粉深受消费者青睐,主要生产标准粉、特一粉、特二粉、精特一粉、饺子粉、馒头粉、面包粉等各种专用面粉。2002年和2003年,先后被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面”生产企业。2005年,该企业划归市国资委直管。晋城市粮食局所属高平国家粮食储备库与职工合股组建高平九康面业有限公司,日加工小麦达80吨。泽州县粮食局所属粮站先后建成日加工小麦40~80吨的面粉加工企业10多个。陵川县对所属面粉厂进行技改,并组建陵川县山城雪面粉有限公司,日加工小麦达60吨。此外,陵川“鸿生淀粉”、泽州县巴公“另一面”、高平“绿是金”等一批社会粮食加工企业也趁势组建和发展。
重点企业简介
晋城市鸿生淀粉实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金500万元。2005年,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28人,总资产达688万元,农行信用等级为AAA级,发行信用登记为AA级。2001年被评为晋城市“十佳私营企业”,2002年被评为“晋城市先进企业“”青年文明号”,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同年“鸿生”牌玉米淀粉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和“畅销产品奖”称号,并通过ISO9000认证。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玉米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及下游产品的有序开发。先后完成5000吨、15000吨玉米淀粉深加工项目的扩建。2005年,投资5300万元兴建6万吨淀粉生产线,年转化玉米10万吨,解决400人就业,带动从业人员1000人,实现订单生产20万亩,累计带动农户20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近亿元,成为晋城市第一个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礼义、杨村两镇10余个村建立了高淀粉玉米基地,直接与农户签订了高淀粉专用玉米种植合同。并成立“玉米研究所”,对农户实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其中和公司签订合同种植高淀粉玉米的农户达到5642户。按高淀粉玉米收购价格比普通玉米价格每公斤高0.04元计算,种植高淀粉玉米比种植普通玉米每亩增收60元。按每户5亩地计算,5642户农户增收170万元。还投资5300万元兴建1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2006年9月,开始实施下游产品开发,在1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基础上,再扩建一条十万吨淀粉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已申报并被确定为山西省“两区”开发产业项目,总投资1.452亿元,全部达产达效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8亿元,新增利税8281万元。
(二)食品加工
1985年,市粮食局对各县(市、区)下达食品经营利润计划。食品经营的花色品种,向适销对路的多样化发展,实行主食与副食结合,大众化食品与中高档食品结合,传统食品与节日食品结合,名特食品与地方风味结合的“四结合”品种加工。生产经营能力日趋增大。1986年底,全市生产经营网点116户,联营网点78个,食品厂1个。
1985—1987年,全市粮油食品的经营量和利润水平列全省第一名。1988年,粮油食品经营和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主要经营的大众化熟食品有蒸馍、饼子、麻花、面包及传统名吃等;糕点、饼干类,复制品类有挂面、方便面、切面等;豆制品类,有豆腐、豆芽等;酿造类有酱油、醋等30多种;小食品类有用油脂、豆类加工成的各种小食品。1990—1994年,全市粮食食品年均产量为282万公斤,年均创利润为200.7万元。
1998年以后,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全部停产停业。
(三)副食品加工
肉制品1985年,晋城市肉联厂正式投产,内设1500吨低温库和熟肉、屠宰车间,屠宰生猪实现机械化流水作业,开始生产熟肉制品。高平肉联厂和阳城肉类加工厂也先后建成。1991年,市肉联厂贷款引进火腿肠流水线和速冻系列流水线,建成全封闭无菌肉制品厂,熟肉制品和速冻水饺成为该厂的主要产品。1996年,全市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市肉联厂当年屠宰生猪4万余头,检出病猪120头。
糖果糕点 商办糖果糕点主要产品有糕点、糖果、饼干、糖制小食品等。1985年,糖果业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1988年以后,高糖高油糖果糕点不再受欢迎,生产严重滑坡。1996年底,全市共有糖果糕点厂6个,职工589人。1998年,境内糖果业全部停产。
调味品 境内调味品主要产品有酱油、食醋、酱类、酱腌菜、豆制品等。1985年至1995年,调味品的批发和零售价格迟迟没有放开,企业经济效益下降。1996年,全市国有调味品加工企业2个,职工120人,年产醋8320吨,年产酱油1488吨。1998年以后,境内调味品加工企业多数停产,一些民营企业仍有生产。
重点企业简介
高平新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高平新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高平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亿元,占地200亩,建筑面积5.01万平方米,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加工冷鲜肉15万吨,产值20亿元,利税约8000万元,可安排就业岗位1200个,于2010年5月8日正式投产,现日屠宰量可达2000头以上。
(四)饮品加工
白马王啤酒 由晋城市白马王啤酒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白马王系列啤酒分高、中、低三个档次十多个品种。2008年,开发出白马王金纯啤酒,选用澳大利亚优质大麦,采用独特的酿造工艺精心酿制而成,啤酒色泽金亮,泡沫洁白细腻,酒体浓香醇厚,堪称啤酒中的精品。2001年,白马王啤酒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6月,白马王啤酒有限公司和白马王系列产品双双通过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认证,通过ISO9000∶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企业资信度第五次获得AAA级称号。2005年,“白马王”商标被命名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6年,企业获得QS生产许可证。
厦普赛尔饮料 由山西厦普赛尔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厦普赛尔”牌系列饮品为国家级星火科技项目。产品形成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保健饮料、乳(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纯净水6大系列30多个不同规格的产品。通过了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并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组验收,公司被评为AAAA级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公司连续十多年被省农行评为“AAA级信用度企业”,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山西省标志性名牌”“绿色食品”。厦普赛尔黄梨汁系列饮料被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厦普赛尔”连续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
干净整洁的罐装流水线
钙果汁系列饮料 由山西厦普赛尔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与山西农大合作开发。钙果系我国独有野生果种,经“神舟四号”飞船太空育种培育成功,通过省科委专家组鉴定,居国际领先水平。鲜果钙含量可达60毫克/100克,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的天然活性补钙佳品。亩产量可达4000斤,是农民种植的新型经济作物。2008年,高平市已发展钙果基地1000亩。
重点企业简介
晋城市白马王啤酒有限公司 位于白马寺山脚下,前身是晋城市啤酒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1982年转产啤酒生产,最初的设计规模是1200吨/年,自1994年起,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技术改造, 1998年完成50000吨/年啤酒生产线的改造工程。2008年,生产规模为啤酒50000吨/年,饮用水及饮料10000吨/年。该公司占地40亩,拥有固定资产近6000万元,在职职工380人。拥有完整的啤酒设计、研制、开发、生产体系,生产设备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山西省啤酒企业的骨干企业之一。集啤酒、饮料、饮用水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有完整的啤酒设计、研制、开发、生产体系及具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年综合生产能力为60000吨,是山西省啤酒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该啤酒系列连续三届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白马王”商标获“山西省著名商标”,公司连续多年荣膺晋城市纳税百强企业。2010年后,该公司停产。
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 该公司于2007年建址,2009年投入生产,经过几年技术研发、改进,山楂红酒的发酵和陈酿阶段,于2013年底上市销售。产品品种为山楂红酒。山楂红酒采用控温发酵工艺,并经橡木桶陈酿,形成口感独特的干红山楂红酒。公司被评为山西省质量信誉AA级企业。
晋城市强民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主要从事乳及乳制品生产销售。2009年6月,经营场地由西上庄乡王谷坨村搬迁至北石店镇七岭店村。2011年4月转型为以饮料生产销售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采用国内先进的PET瓶生产线和先进的无罐盒灌装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5万吨软饮料。产品品种为蛋白、果蔬饮料。中性核桃露饮料、山楂饮料、乳饮料等特色产品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强民”商标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山西丰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为中沃泉果品加工厂,2000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名山西丰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搬迁至五柳庄沟门口,生产品种为山菊茶。2006年搬迁至北坛粮站,转产为农副产品加工。2008年再次搬迁到龙港镇梅苑社区。产品品种主要为小米、豆类、玉米、七须黄花菜、核桃、木耳、花菇、猴头菇等,重点产品为沁水野生黑木耳、沁水黄小米。2005年被国务院扶贫领导组列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同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省、市、县工商局“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黑木耳、黄小米荣获“山西名牌农产品”“质量信得过产品”“顾客最受欢迎产品”。2010年参加由农业部组织的德国国际有机博览会,多次参展世博会、农展会、中博会,黑木耳、黄小米产品荣获“金奖”。2013年,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百家评选中,名列前十名。
山西九康食品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3年11月,是集小麦与粗杂粮加工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有职工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研发人员8人。属晋城市、高平市政府应急加工企业。承担着晋城市、高平市二级政府应急加工和救灾粮、两节供应粮及成品粮应急储备等任务。产品品种为面粉、馍片,重点产品有“九康”牌特一、特二粉,“九康”牌功夫馍片。公司先后被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晋城市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面”称号;被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安全放心合格食品;生产的“九康”牌面粉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生产的“九康”牌功夫馍片被山西省名牌产品推荐委员会认定为“山西省名牌产品”。
九、制药业
1985年建市前,境内仅生产些中药饮片,化学制药是空白。1989年,“晋城制药厂”和“沁水县制药厂”两个化学制药全民企业建成投产,境内始有化学制药。此后境内制药业发展迅速。1992年,晋城制药厂西马匠制药分厂建成投产。1993年,中晋药业建成投产。1995年,山西泽圣堂药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1996年以后相继建成七佛山制药有限公司、爱德制药有限公司、福瑞制药有限公司、诺克制药有限公司等。至201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共有4家,制药工业产值达到40251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5958万元,实现利税4080万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一)中成药
1985年,高平县兽药厂有职工46名,中成药的产值29万元。1986年,沁水县药材系统有切药机3台,场地80平方米,药材加工人员4名。沁水端氏药材站购置旋转式圆盘切药机1台。
1989年,沁水县端氏制药厂建成投产,占地1.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从业人员56人,年生产中药片剂4.5亿片,胶囊1.5亿粒,冲剂30万袋。先后研制生产“益母康颗粒”“三七伤药片”“六味地黄胶囊”“板兰根颗粒”“三黄片”等20多种中药制品。其中,“益母康颗粒”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年,高平兽药厂有职工86名,炮制中草药年产值83万元。同年,晋城市城区第一家制药企业——山西省晋城制药厂筹建,1990年建成投产,有4条药品生产线。主要产品有中药片剂、胶囊和冲剂,年产值达130万元。
1995年,山西泽圣堂制药有限公司建成投产,由鑫圣工贸总公司和香港辉力工业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新上中药提取生产线,年提取中药60~80吨,生产片剂6亿片,栓剂1000万粒,冲剂2000万袋,胶囊2亿粒。到1995年,全市中药制造企业有5个,年平均人数45人,当年价工业总产值486.0万元,销售收入166.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7.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72.6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6.2万元。是年,有动物药品制造企业2个,从业人员88人,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39.7万元,销售收入139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2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2.7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0.7万元。是年,中成药产品产量达47吨,其中,蜜丸34吨,水丸7吨,其他中成药6吨。在中成药产品产量中,银翘解毒丸21万丸,牛黄解毒丸31万丸,羚翘解毒丸11万丸,藿香正气丸38万丸,六味地黄丸20万丸,婴儿素1万袋。
1996年,中药制药业得到快速发展。年平均人数达到522人,固定资产1677.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800.2万元。生产企业有晋城中药厂、晋城制药厂、山西泽圣堂制药有限公司、晋城市制药化工厂、沁水县药用制品厂、高平兽医中药厂、高平兽药厂、亨泰药业集团高平制药分厂。中成药产品产量53吨,其中蜜丸36吨,水丸8吨,其他中成药9吨。畜用药品产值达110万元。1997年,中成药产品产量38吨,其中蜜丸31吨,水丸5吨,其他中成药2吨。畜用药品产值557.4万元。1998年,中成药产品产量28吨。2002年3月,山西崇安堂药业有限公司建成,可生产胶囊剂、丸剂、片剂、散剂(颗粒剂)4种类型,共72个纯中药品种,年生产能力为胶囊剂2亿粒、丸剂250吨、散剂800万袋、片剂3000万片,颗粒剂200万袋。
2003年,晋城制药厂被七岭煤矿买断,改名为山西诺克制药有限公司。2004年,山西九天制药有限公司迁厂于晋城市开发区内,是一家兼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制药公司,其前身为山西省偏关中药厂。占地面积3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拥有2座符合GMP要求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及国内外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有职工110人,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员占20%,拥有蜜丸、水丸、片剂、胶囊四条生产线,产品产量胶囊3亿粒,片剂4亿片,蜜丸、水丸计150吨。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晋城市城区王台,厂区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五个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其中生物制剂车间年设计生产能力5000万粒;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年设计生产能力胶囊1.5亿粒,片剂3亿片,颗粒剂500万袋;注射剂车间年设计生产能力3000万支;原料车间(中药提取和化学合成)年设计生产能力25吨;制水车间年设计生产能力25000吨。主要产品有双歧三联活菌肠溶型胶囊、注射用苦参碱、注射用磷酸川芎嗪、注射用葛根素等120余个品种。是年,境内规模以上中药制药企业有2家,有兽用药品制造的县属企业高平市兽药厂,有中成药制造的乡镇企业山西崇安堂药业有限公司。兽用药品制造企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61.4万元,工业增加值15.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72.9万元,年平均人数40人,实现利润总额-8万元。中成药制造企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524万元,工业增加值54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898.7万元,年平均人数142人,实现利润总额61.9万元。2005年,高平兽药厂停产关闭,报请破产。
2006年,陵川县中药材产业化开发项目入选山西省“两区”开发项目。该项目建设一座年产量为1500吨的中药加工厂。是年5月,陵川县西闸水林场与山西瑞丰制药集团合作,组建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企业。
(二)化学药品
1989年,境内开始生产化学药品,主要有青霉素C钾、安乃近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板兰根注射液、左旋咪唑片、酵母片等31个品种。1992年,晋城制药厂西马匠制药分厂建成投产。主要产品有右旋布洛芬栓、甲抗哌氟沙星、超维沙星、扑热息痛片、速效抗伤风胶囊、康必得、康泰克、严迪和扑热息痛原料、对氨基酚。1993年8月,中晋药业建成投产,主要产品为山楂黄酮,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原料药,同时还生产有薯蓣皂素。1995年,化学药品制造企业生产化学原料药101吨,化学药品制剂1047.07万支(粒、片、瓶)。1996年,生产化学药品制剂675.55万支(粒、片、瓶),其中,缓释控释片剂441.76万片、胶囊233.79万粒。是年,高平市七佛山制药有限公司成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3条生产线,生产36个品种。年生产能力片剂8.6亿粒、胶囊剂3亿粒、颗粒剂5000万袋。佛力系列产品,被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授予2001年“3·15”消费指导品牌,被晋城市人民政府授予“晋城市知名品牌”,并入选为国家OTC乙类药物。1997年,化学药品制剂产量达1053.94万支(粒、片、瓶),其中,缓释控释片剂675.9万片,胶囊366.2万粒,颗粒剂11.84万袋(包)。1999年,西马匠制药厂投资20万元,增加2台稀化罐,1套外循环增加器,形成年产500吨生产能力。
2000年,中晋药业在稳定山楂黄酮产品的基础上,重点抓了薯蓣皂素35吨生产线的达产达效工作,新增工业总产值500万元。2001年,中晋药业有限公司新上一条山楂黄酮生产线,并利用山楂黄酮原料深加工,研制出“好脂润”胶囊。该产品有降血脂、延缓衰老之功效。
2003年,西马匠制药厂通过技改,投资1500万元按GMP标准新上一条年产4000吨扑热息痛生产线项目。是年,皇城相府山西爱德制药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化学制药企业,年生产能力5亿片(粒)。该公司开发了婴幼儿专用感冒药——爱德尔康,填补了国内小儿感冒用药的空白。还生产爱德尔宁(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爱德尔贝(小儿复方磺胺甲口恶唑颗粒)等小儿系列产品,爱德欣康(救尔心胶囊)、消渴降糖片、复方降压胶囊等中老年用药,及复方氨酚烷胺片、阿昔洛韦片、萘普生钠片、磷酸苯丙哌啉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氨苄胶囊等。山西福瑞制药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生产医药原料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唯一厂家。
2005—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学药品制造业有2家,即皇城相府山西爱德制药有限公司(开发区)、晋城市灵宝制药化工厂(城区乡镇企业)。2006年,灵宝制药化工厂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061万元,比2004年增长1.06倍;完成工业增加值755万元,比2004年增长1.1倍;工业销售产值2019万元,比2004年增长1.44倍。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学药品制造企业发展至4家,亏损企业2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6331.1万元,资产总计达15227.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达6076.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0.5万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421人。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学药品制造企业有4家,1家亏损。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5176.9万元,资产总计达77854.4万元,营业收入达54143.3万元,上缴税金524.0万元,营业利润3656.5万元,从业人员886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
重点企业简介
山西皇城相府药业有限公司 位于市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皇城相府集团下属的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制药企业。公司占地面积50000余平米,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建设,有固体制剂、中药前处理及提取、抗生素、口腔速溶膜剂、保健食品和纯净水五大生产系列。固定资产分期投资约4.6亿余元,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QS认证,安全、消防、环境评估设施全面达标。2014年有国药准字号产品17个,健字号食品2个。主打产品小儿专用感冒药双扑伪麻分散片为国内独家生产,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单品种销售达8000余万元,属“山西省名牌产品”及“AA级质量信得过产品”。坎地沙坦酯片是国内新型的抗高血压一线用药。最新开发的口腔速溶条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膜剂生产技术,具有薄如蝉翼,无需水服,易于吸收的特点,深受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欢迎。年生产能力制剂30亿片/粒,口腔速溶膜剂3亿片,原料药2000公斤,中药材1000公斤。现有员工300余人,拥有自己的科研队伍,中、高层技术人员达到企业总人数的35%。
山西兰花药业有限公司 系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公司控股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制药企业。现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三个剂型两个车间四条生产线,拥有独立的青霉素类固体口服制剂车间,于2009年4月份通过国家GMP再认证。生产的止咳祛痰新药“佛力得”牌愈美片曾被山西消费者协会授予“3·15消费者指导品牌”,并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入选国家OTC乙类用药目录,成为化学药品呼吸系统仅有的三个药品之一。2011年10月,兰花·华润药业新建项目奠基,该项目属于晋城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是全球500强之一的华润集团在晋城落地的重要项目。一期占地面积约133352平方米,投资总额10亿元。具体建设项目包括:科研技术中心、综合制剂、中药前处理、中药提取、生物发酵、青霉素专用和保健品等车间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片剂20亿片,颗粒剂1亿袋,胶囊剂40亿粒,中药提取500吨/年,生物发酵500公斤/年。预计达产后年产值20亿元人民币,利润4亿元。
山西天九制药有限公司 是兼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制药公司,其前身为山西省偏关中药厂,于2004年迁厂址于晋城市,位于晋城市水北开发区内,占地面积3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拥有2座符合GMP要求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及国内外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2004年,投资5000万元对生产、办公、仓储、动力等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建成符合GMP要求的软硬件。2014年有职工110人,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员占20%,拥有蜜丸、水丸、片剂、胶囊四条生产线,可年生产胶囊3亿粒,片剂4亿片,蜜丸、水丸150吨。主要产品“斑秃丸”是该公司独家研制的名牌产品,主治斑秃、全秃、普秃、脂溢性脱发、血虚脱发、病后产后脱发,是国内治疗斑秃、全秃、普秃的精选良药,在全国三十几个省市区及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销售。
山西康立生药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3年,位于晋城市城区西关新村157号,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资产总额5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300万元,流动资产800万元,公司员工9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5名,中级职称20名。该公司现有一条年生产能力30吨的植物提取生产线,主要生产山楂叶(果)提取物(总黄酮),是目前全国研发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和技术水平最高、规格最齐全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公司参与了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版《中国药典》关于山楂叶提取物标准及生产工艺的制定。山楂叶提取物产品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医药保健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林博会金奖、银奖,中国贸促会全国城镇集体成果奖等。该公司还有六条固体制剂生产线,主要生产:益心酮胶囊(益心酮胶囊被认定为2007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银黄胶囊、治带片、头孢拉丁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50多个品种。2010年9月,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北京成立北京康立生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技术团队拥有科研人员20余人,90%以上人员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50%以上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 是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公司,现有资产总额1.53亿元。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注册资本5243.37万元,现有从业人员351人。公司占地约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现有五个生产车间,包括生物制剂车间、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制水车间、原料药车间、口服固体制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车间,均通过国家GMP认证。同时还建有与生产配套的检验楼、动物实验楼和仓储楼等基础设施。新品研发方面,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为技术依托,已取得130余个药品批准文号,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产品发展格局;营销管理方面,组建了26个省级办事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质量管理方面,秉承三重质量安全理念,严格执行国家GMP标准,建立各类标准及标准操作规程1100余个,实现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监控,赢得了同行和客户的认可,先后获得“山西省质量信誉AA级企业”和“诚信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是晋城地区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
山西恒泰制药有限公司 创建于1989年10月,前身系原沁水县制药厂,由沁水县民政局投资兴建,2003年6月正式改制重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占地面积12326平方米,建筑面积10380平方米,注册资本500万元。现拥有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固体制剂车间两大生产车间。注册生产的品种有中成药、化学药两大类,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三个剂型,二十余个品种。其中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的甲类非处方药为6个,乙类非处方药6个。公司主导产品为三七伤药片、益母康颗粒、六味地黄胶囊、板蓝根颗粒、氨咖黄敏胶囊等。其中益母康颗粒为全国独家生产品种。
晋城市华草药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3年10月,是一个专业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和药品经营的有限公司。具备《药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了GMP认证。2014年,公司总资产达1000余万元,现有职工50余人,其中医学博士1名,农学硕士1名,执业中药师4名,药学技术人员7名。拥有普通中药饮片和毒性中药饮片两条生产线,有一流的质量检测系统,年可生产中药饮片2000吨。
山西福瑞制药有限公司 是山西省生产医药原料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唯一厂家,2004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技改企业。同年投资2000万元进行异地扩建和技术改造,2005年经改制注册而成,产品经检验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一期工程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公司位于晋城市城区西马匠工业区,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有职工8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人。
西马匠制药化工厂 为村办集体企业,位于西马匠村。始建于1992年,是山西省唯一生产医药原料扑热息痛及医药中间体对氨基酚的专业厂家。主要产品为扑热息痛,注册商标为“西马”牌,主要用于解热镇痛类药物。扑热息痛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年。2003年,完成年产量741吨,产值完成1140万元,销售收入1080万元,利税总额70万元。
山西泽圣堂药业有限公司 由城区南街街道办事处鑫圣总公司与香港辉力工业有限公司于1995年合资设立的医药生产企业,总投资1360万元,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位于南环街中段。主要报批产品有接骨胶囊、替硝唑栓、金银花冲剂、复方消痔栓、龙胆泻肝颗粒、清热感冒冲剂、右旋布洛芬栓、甲抗哌氟沙星、超维沙星等9种。2003年,完成产值400万元。
晋城晋华药业有限公司 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始建于1993年8月。公司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医药原料及医药中间体。2000年度生产山楂叶总黄酮2吨,薯蓣皂素10吨,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销售收入900多万元,实现利税200余万元。为国内最大的山楂叶总黄酮(山楂叶提取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并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
十、造纸印刷业
(一)造纸
1985年,全市共有造纸及纸制品企业34个,其中,乡镇及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有9个,完成当年工业总产值745.85万元,全部职工平均人数843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6643元/人,产品销售收入818.2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852.3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0.7万元。村办造纸及纸制品企业有25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05.49万元,年末全部从业人员459人,产品销售收入248.71万元,拥有固定资产87.7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3.8万元。全社会造纸及纸制品产量为6243吨,其中,县营企业的晋城造纸厂为500吨,沁水端氏造纸厂为359吨,阳城造纸厂为729吨,高平造纸厂为2826吨;乡镇企业郊区(今泽州县)为165吨,阳城县为87吨,高平县为1177吨;村办企业阳城县为400吨,陵川县为300吨。是年,沁水县樊庄乡老坟沟全村70多户,就有70%农户造纸;河北、坡根两个小庄27户,就有21户造纸,群众自筹资金1.2万元,办起了半机械化造纸厂,年产纸25万刀,产值达11.7万元,利润4.6万元。境内机制纸及纸板品种与生产厂家是高平造纸厂、沁水端氏造纸厂、阳城造纸厂3个国营造纸厂生产有光纸;高平造纸厂生产凸板纸和书写纸;晋城集体所有制及乡镇造纸厂主要生产包装纸、纸板和油毡纸。
1986年,全市机制纸产量6796吨,1987年9813吨,1988年12070吨,1989年13501吨,其中乡镇企业造纸产量达7016.6吨(郊区925吨、高平1850吨,阳城2966吨、陵川1070吨、沁水205.6吨),占到全市当年产量的52%。1987年,高平造纸厂生产的70克书写纸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新产品。1988年高平造纸厂生产的40克粘贴纸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65克米黄色书写纸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新产品, 1989年该厂投资200万元,采用“电渗析”方法治理污染。
1990年,全市共有造纸及纸制品企业48个,其中,乡镇及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18个,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066.9万元,比1985年增长1.8倍,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1838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1245元/人,产品销售收入2245.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165.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45万元。村办造纸及纸制品企业30个,当年价工业总产值完成782万元,年末全部从业人员1171人,产品销售收入591.81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38.2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31.25万元。
1991年,全市机制纸产量为14174吨,创历史最高记录。1992年为12821吨,比1991年下降10.5%;1993年13917吨,1994年跌至8810吨,1995年11075吨。从主要经济指标看,1991年,全市共有造纸及纸制品企业46个,其中县营企业7个,乡镇企业12个,村办企业27个。在乡镇及以上企业中,年平均职工人数1320人,比1990年减少518人;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163.5万元,比1990年增长4.67%;完成工业增加值566万元,比1990年(649万元)下降12.8%;拥有固定资产2508万元,同比增长15.8%;产品销售收入1795万元,同比下降12%;实现利税总额-168万元,同比增亏123万元。1994年,高平造纸厂引进专利技术,开发PVA、PPM新型环保产品。是年8月,企业改制为高平市造纸总公司。1995年,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减至36个,其中县营企业减至6个,乡镇企业减至6个,村办企业减至23个。在乡镇及以上企业中,年平均职工人数为793人,比1991年减少527人;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761.8万元,比1991年下降18.6%;完成工业增加值360.9万元,同比下降36.2%;拥有固定资产2192.6万元,同比下降12.6%;产品销售收入1692.5万元,同比下降5.7%;实现利税120.3万元。
1996—2000年,境内对小型造纸污染企业一律实施关闭。如沁水县端氏造纸厂1997年由晋城市油脂化工厂整体兼并;阳城县取缔5家;1999年,高平造纸厂宣告破产。1996年全市机制纸产量为2963吨,比1995年下降73.2%;1997年为2859吨,1998年为2448吨,1999年为2165吨,2000年为2748吨。机制纸及纸板的产品主要有书写纸、有光纸、牛皮纸、卫生纸、包装纸及纸板。效益方面,1996年,全市共有机制纸及纸板生产企业28家,其中县营企业5家,乡镇企业5家,村办企业18家。在乡镇及以上企业中,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977.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89万元,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681人,拥有固定资产216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818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0万元。1997年,共有机制纸及纸板生产企业19家,其中县营企业5家,乡镇企业5家,村办企业9家。在乡镇及以上企业中,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675.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17.5万元;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636人,拥有固定资产1815.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367.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1.3万元。1998年,机制纸及纸板生产企业有13家,其中规模以上1家,乡村集体12家。高平市造纸工业总公司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70.5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4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250人,产品销售收入173.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84.9万元,实现利税总额-80.1万元。2000年,该企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384.7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0.2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26人,拥有固定资产418.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84.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44万元。
2001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企业仅保留高平造纸工业总公司1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495.2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60.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42.3万元,产品销售收入409.8万元,实现利税总额7.6万元。2002年,高平市造纸工业总公司变更为高平市今辰纸业有限公司,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66.3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8.8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30.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34.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8.2万元。2002年后,境内所有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全部关闭。
(二)印刷
1985年,全市有印刷企业15家,其中有中央企业1家,市属企业1家,县属企业6家,乡镇企业7家。全市印刷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60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3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32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1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6万元。主要印刷企业有国营145厂(印币厂)、晋东南印刷厂、城区造纸印刷厂和红星印刷厂、沁水县印刷厂、阳城县印刷厂、高平县印刷厂、陵川县印刷厂、乡镇印刷厂7家。1987年,乡镇及以上印刷企业有11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41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427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24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26万元,印刷企业主要承印报纸、账表单据、会议材料、中小学课本、民用墙纸、年画、学生用品、广告单、税务发票、稿纸、信纸、台历、图书、画册等。1990年,乡镇及以上印刷企业有12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84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3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09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4万元,同比下降76.1%。1988年,国营145厂迁往石家庄。
1990—1995年,境内印刷业工业增加值基本保持在400~600万元之间,工业总产值基本保持在1000~1200万元之间。1991年,乡镇及以上印刷企业有11家,从业人员1626人,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224万元,销售收入完成715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2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96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6万元。1995年,沁水县新华书店办起了新华印刷厂。是年,乡镇及以上印刷企业有12家,从业人员1353人,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199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33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850万元,销售收入完成94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71万元。
1996—2000年,个体印刷厂、打印、复印门市部网点、机关电脑打字迅速增加,国营印刷企业经营困难、职工纷纷下岗。1996年,乡镇及以上印刷企业16家,从业人员1263人,实现利税105万元。2000年,企业减至2家,职工降至245人,亏损额4万元。
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印刷企业有3家:晋东南印刷厂、沁水县印刷厂、陵川县印刷厂。这些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由逐年亏损转向扭亏为盈,同时新增彩色电脑制版生产线,全自动激光拍照、扫描仪、双面胶印机、6盘热熔胶订机、四色印刷机、自动复膜机、数码短版印刷机、压力机、电脑控制全开裁刀、编排出版最新软件系统等大型现代化印刷设备,基本上淘汰了落后的铅印。可承印各种高精尖大型图书、画报、画册、台历、挂历、商标装潢、产品说明、宣传广告、文件材料、报刊、账簿表格、信纸、稿纸、发票单据等。同年,晋城市景潮办公用品印制有限公司、陵川县四通彩印公司、阳城县晋立彩印厂建成投产。2002年,沁水县印刷厂被作为体制改革试点,企业关闭。2003年,陵川县新起点印务有限公司建成投产。高平印刷厂重组为昶盛印刷厂,企业内部实行联产承包。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沁水县有集体、民营印刷企业38家,打字、复印门市部达52家。2004年,晋城市市区(含城区)有印刷企业41家,其中区属企业6家,乡镇企业11家,村以下(含个体)24家。2005年,泽州县有印刷企业4家,高平市有印刷企业10家,其中民营企业9家。2006年,阳城县有印刷企业7家,陵川县有印刷企业4家,其中县属企业2家,民营企业2家。
2006年,规模以上印刷企业有2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30.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8.5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38人,产品销售收入106.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74.2万元。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只有1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3106.6万元,资产总计15227.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106.6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8.8万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70人。
2009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印刷企业总共91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3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8家,其他类印刷企业70家。登记在册的打字复印企业158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663人,资产总额17060.1万元,年工业总产值12621万元,利润总额649.4万元,年用纸量0.57万吨。
2010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印刷企业总共9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8家,内资印刷企业6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0家,其他类印刷企业66家。行业从业人员为1758人,资产总额17542.1万元,年工业总产值13028万元,利润总额722.4万元,年用纸量0.64万吨。
2011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印刷企业总共97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7家,内资印刷企业11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0家,其他类印刷企业69家。行业从业人员为1745人,资产总额26315.15万元,年工业总产值18218.6万元,利润总额464.13万元,年用纸量1.43万吨。
2012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印刷企业总共99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7家,内资印刷企业11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0家,其他类印刷企业71家。行业从业人员为1419人,资产总额28717.42万元,年工业总产值19481.9万元,利润总额164.44万元,年用纸量1.77万吨。
2013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印刷企业总共98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7家,内资印刷企业11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0家,其他类印刷企业70家。行业从业人员为1588人,资产总额32932.46万元,年工业总产值20056.1万元,利润总额93.84万元,年用纸量1.24万吨。
2014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印刷企业总共103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7家,内资印刷企业11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3家,其他类印刷企业72家。行业从业人员为1565人,资产总额34905.88万元,年工业总产值15811.88万元,利润总额587.84万元,年用纸量1.2万吨。
重点企业简介
晋城市景潮办公用品印制有限公司2001年6月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固定资本4000余万元,年产值达45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人,大中专毕业生占67%。业务范围涉及书籍杂志、报刊文件、出版物印刷、商标、广告宣传、展览展示、室内外装潢设计及药盒、服装、农产品包装等。2002年,购进国内居于领先水平的四开四色酒精润版印刷机、四开单色胶印机、电脑数控全开裁刀等多台印刷和装订设备。2006年,又引进海德堡SM74、CD102、SM52彩色印刷机。2013年9月起,又陆续引进瑞士博斯特全自动包装设备,形成了包装生产流水线作业规模。2014年,发展成为全市印刷业和IT业界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在晋城及周边地区享有盛誉。被省包装协会、报业协会、印刷行业协会评为“山西省诚信印刷企业”,被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评为“重管理讲诚信企业”和“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市政府授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被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首届全省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被山西省委宣传部评为“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新浪印业 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201万元,属于股份制民营企业。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00余万元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万;人员由原来的2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人,员工60%是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拥有海德堡印霸PM52彩色胶印机、利优比920大对开彩色胶印机、柯达全胜800CTP直接制版机、德国MBO全自动折页机、瑞士马天尼圆盘胶装机,世界顶级彩色数字印刷机HP Indgo5500、奥西Oce Vario Print6250黑白数字双面印刷机等一系列先进的印刷设备。是一个集创意设计、商务印刷、数字快印、文化策划、印后加工、包装印刷等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2013年,公司在长治设立长治印美新浪印业有限公司,为实现晋东南一流印企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被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山西省优质高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西省诚信印刷企业”“晋城市百姓最喜欢的行业品牌”等荣誉称号。
阳城县晋立彩色印业有限公司 创办于2000年初,位于阳城县凤城镇,是阳城县唯一一家包含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它印刷品印刷的大型彩色印刷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专业技术人员达40余名,累计投资1100余万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脑设计制作设备、四色彩印机、激光照排机等印前、印后加工设备,承印着40多家企业和单位的报刊杂志,拥有200多家优质客户。曾多次获得阳城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高平市红三甲包装印业有限公司 前身为高平市厦普彩印,2002年5月成立,位于三甲镇底池村晋长二级路东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员工85名,设有印刷、包装两条生产线。企业以印制饮料、副食、蔬菜、果品、医药、鞋帽、服装、机械配件等包装为主。2007年,实现产值364万元,营业收入210万元,利税106万元。
十一、建材工业
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建材原材料,同时还有大量建材工业可利用的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工业固体废渣,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晋城建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市三十年来,建材工业在晋城工业经济中已成为继煤炭、电力、化工之后,位居第四的主导产业。截止2013年底,全市建材工业总产值完成52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拥有建材企业1400余家,全部完成改制,形成了集股份、民营、私营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产业群体;累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50多项,引进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几十余种。目前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建筑陶瓷、新型墙体材料、商品混凝土、精制矿砂、铝型材、塑钢型材、塑钢门窗、耐火材料等一大批新型建材产品,逐渐成为全市建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水泥
建市以前,晋城水泥企业都是一些投资小、建设工期短的蛋窑和土立窑,1985年建市后,经过整顿改造,留下了比较大的水泥厂8家,水泥年产量117791吨,产值969.3万元。建市以后,由于基本建设大量增加,需求大量的建筑材料,晋城市几家上规模的水泥企业更新了设备,改进了工艺,扩大了规模,改善了厂容厂貌。晋城市水泥厂是晋城市第一家国营水泥企业,1986年扩建为年产8.8万吨规模, 1989年填平补齐平衡12万吨生产线。与此同时全市又新建了一批水泥企业,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机立窑。到八十年代末,水泥企业已迅猛发展到61家,产量增加到38万吨。
20世纪90年代,由于先进与落后的各种生产工艺并行发展,建材工业的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发展和能源承受力的矛盾不断加深,因此,推进产业升级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199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49号文件精神和国家经贸委第6号令《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晋城市对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和窑径2.2米以下(含2.2米)的水泥企业实施了取缔、关闭和淘汰。1999年关闭、淘汰水泥厂36家,削减生产能力28万吨,2000年关闭窑径2.2米以下(含2.2米)的水泥企业9家,削减生产能力20万吨。
1996年至2000年,全市4.4万吨/年以上水泥企业陆续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装备提升,使全市水泥生产能力提高25%,大部分水泥厂推广应用了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使用了电子皮带秤、进相机、角螺旋衬板、高细磨等先进设备,并运用了预加水成球、晶种法、复合矿化剂、微机电脑控制等新技术,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水泥企业16家,主要产品品种有:32.5#矿渣硅酸盐水泥、42.5#矿渣硅酸盐水泥、42.5#R矿渣水泥等。水泥产量达99万吨,总产值达到1.29亿元,质量稳定率达到95%。
进入21世纪,晋城市水泥企业通过规范管理,科学发展,优化结构,全市90%的水泥企业通过ISO9000和ISO2000质量体系认证,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大,水泥工业实现“低投资、国产化”,新型干法工艺得到迅速推广。2003年,晋城市第一条日产16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阳城县西城水泥厂落成投产。之后,晋城市康达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河南孟电陵川水泥有限公司(后改制更名为陵川金隅水泥有限公司)日产3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相继建成投产;2010年高平维高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泽州康盛达水泥有限公司建设投产,阳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工建设,这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的建成与投产,使晋城市水泥企业的生产结构调整迈出了历史性的进步。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水泥企业22家,年设计生产能力650万吨,产量达到155万吨,产值达到38亿元。
2011年以后,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优化建材工业的要求,控制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2012年底,全市立窑水泥全部关闭,退出市场,共关闭水泥企业8家,减少水泥产能120万吨,淘汰小型水泥粉磨站2家,减少产能20万吨,全市水泥产能减少140万吨。2013年关闭淘汰小型水泥粉磨站2家,减少产能40万吨,同时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日产5000吨以上熟料生产线的建设。2012年沁水70万吨粉磨站建成投产,2013年晋城山水合聚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竣工,并于2013年3月正式投产,同时晋城市佳鑫和工贸有限公司(前身是晋城长征水泥厂)建成,并于2013年3月正式生产运行,这是全市第一座高水平、高质量的水泥干混砂浆站,填补了晋城市无干混砂浆的空白。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水泥生产企业12家,职工人数1900余人,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6家,小型回转窑特种水泥企业1家,水泥粉磨站4家,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生产水泥236万吨。2014年,生产水泥253万吨,比上年增长7.2%。2011—2014年平均增长达15.3%。
(二)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的“新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的一个相对概念。许多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如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产品等在国内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晋城市新型墙体材料只有到了二十世纪末,才得以大力发展。建市初期,全市墙材企业都是生产实心粘土砖,1996年,全市拥有乡镇、村办、个体砖瓦企业2289家,其中轮窑企业占46%,土窑企业占54%,全市生产实心粘土砖共50亿块,产值4.5亿元,从业人数2.5万余人。但是生产实心粘土砖毁田、占地、能耗高、污染环境,据调查,按生产1000万块砖需土2.2亩计,年毁田近千亩。按万块砖耗煤2吨计,年耗煤百万吨,而且排放大量粉尘,污染环境。1998年至2000年根据国家墙改政策和省政府84号令,加大“禁实”工作力度,全市关闭、取缔小型粘土砖企业500余家,同时新上了一批年产3000~6000万块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其中晋城康厦建材有限公司建成年产1.3亿块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2005年山西兰花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年产6000万标块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晋城市钻石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也于2008年投入生产;还有泽州县年产1亿块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高平原村新型墙体材料厂年产6000万块煤矸砖项目、环利达新型墙体材料厂年产6000万块煤矸砖技改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截至2013年,全市拥有新型墙材生产企业38家,年产量达到19亿块(折标砖)。
(三)建筑陶瓷
晋城陶瓷工业起源于明清时期,阳城、高平一带的琉璃瓦生产历史悠久,那时的陶瓷产品主要是用蒙古窑烧制而成。建市初期晋城市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缓慢,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建筑陶瓷工业才有了突破性发展,拥有了六条土隧道窑生产线,年产量达到180万平方米。2003年,晋城市在阳城县规划了第一家建筑陶瓷园区,一期工程占地564亩,投资5亿元,建成陶瓷生产线16条,二期工程占地1099亩,建成陶瓷生产线7条。
2006年,建筑陶瓷产品产量(全社会)为3297万平方米,较2005年的1650万平方米增长99.8%。建筑陶瓷制品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6384.6万元,完成当年价工业增加值6388.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1704.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265.7万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746人。2008年建筑陶瓷产量达3519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6.73%;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7586.2万元,同比增长68.4%;完成当年价工业增加值13368.9万元,同比增长1.09倍。
2012年,阳城县建筑陶瓷园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阳城芦苇河工业园区以晋陶高档日用瓷、舒耐奇纯天然陶瓷、三英精细材料为代表,形成一个以高档陶瓷为主的陶瓷产业基地。2013年,阳城县建筑陶瓷园区已入驻企业13户,生产能力达到8000万平方米,园区在建的主要项目有山溪公司年产200万吨干法制粉及年产2000万平方米陶瓷仿古抛晶墙地砖生产线项目、金玉公司年产3000万平方米高档内墙砖项目。项目建成后,建筑陶瓷工业园区生产规模将达到1.3亿平方米。
截至2013年底,全市建筑陶瓷年产量达到9500万平方米,产品远销湖北、陕西、新疆等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四)新型建材
新型建筑材料是指除传统建筑材料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具有节能、节土、利废、环保特点,提高建筑水平并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建材产品。晋城市新型建材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新型建材产品品种有化学建材、新型采暖材料、新型建筑涂料、塑钢型材、装饰装潢材料、铝型材、新型耐火材料等。在化学建材方面,晋城市有高密度交联聚乙烯管材、PPR管材、铝塑管材等,年生产能力200吨。截至2013年底,主要产品产量:塑钢型材4200吨,水暖器材3.4万吨,精制矿砂30万立方米。
重点企业简介
晋城康厦建材工程有限公司 位于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晋煤集团凤凰山矿,成立于2004年9月8日,是晋城煤业集团为响应国家、省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环保企业的号召,充分利用集团范围内煤矸石、电厂粉煤灰、锅炉炉渣等工业废料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建材而成立的一个建材公司。公司由晋城金驹实业有限公司、晋城凤凰实业有限公司、晋城古书院工贸有限公司、晋城宏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投资人组建,现注册资本金16910万元,其中晋城金驹实业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公司主营范围为煤矸石、粉煤灰砖瓦等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的生产销售,是山西省内大型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之一,2012年入选全国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名单。现有在册职工311人。公司下设两个生产厂。首条煤矸石砖生产线——凤飞建材厂,设计生产能力为6500万标块/年,厂址建在凤凰山矿北风井矸石山旁,2005年4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开始试生产,占地面积约50亩,总投资3341万元,是晋城市首家利用新型真空硬塑挤压成型技术,生产环保节能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的企业。项目每年可消化煤矸石20余万吨,节约标准煤0.8万吨,节约土地(相比较粘土砖)20亩,符合国家墙材改革发展方向,实现了“制砖不用土,晾砖不靠天,烧砖不用煤”,做到了环保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显著。龙翔建材厂是康厦公司投资1.17亿元,于2008年6月在赵庄矿建成的又一个特大环保项目。该项目设备选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斯蒂尔公司硬塑制砖真空挤压机和德国凯乐公司的全自动切码运系统,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工艺优良、产品性能优良,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1.3亿标块。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康厦公司成为我省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煤矸石砖生产企业。康厦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近2亿标块,每年可以消化煤矸石60余万吨,节约标煤2.5万吨,相比较粘土砖每年可节约土地60余亩,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公司成立以来,连续两年被山西省建材协会授予“优秀单位”“十佳企业”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晋城市建材协会授予“优秀企业”“十佳企业”荣誉称号;2011年7月,该公司产品在山西省城镇生态建设成果暨绿色建筑科技产品博览会上,荣获“优秀产品奖”;同年11月14日,在第十四届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博览会上,公司荣获“全国十大优秀制品企业”荣誉称号;2012年分别被山西省建材协会、晋城市建材协会授予“产业结构调整功臣企业”“十大标杆企业”荣誉称号;2013年被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和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授予“2013年度中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产品质量信誉模范企业”称号,并荣获煤矸石烧结多孔砖“一级”达标企业称号。
晋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位于阳城县蟒河镇风门村,2010年4月成立,由山东山水集团和阳城县太岳水泥厂合资组建。公司现有职工277人,本科以上学历21人,专科61人,中技53人,其他142人。该公司新上的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及年产142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工程,是由山水集团技术中心与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院联合设计、经山西省发改委核准批复的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具有技术先进、环保节能、装备可靠的特点。项目占地面积330亩,约投资5亿元人民币。项目投产后直接安排就业350人,带动运输、服务业500余人就业,每年可消化粉煤灰、矿渣、钢渣、炉渣、硫酸渣、脱硫石膏等各类工业废渣废料30万吨,将有效缓解社会资源和环境压力。工程于2010年4月份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正式投产并完成当年利润指标,实现了山水集团进入山西整合水泥企业项目建设第一个动工,第一个投产,第一个当年达标完成利润指标的企业。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晋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已成为山水集团在山西的第一个样板工程和节能环保工程。公司化验室荣获“山西省水泥企业四星级化验室”称号;在全省建材行业“山水杯”建材质量控制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该公司职工分别获第三名、第五名、第六名的好成绩。
山西兰花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位于高平市马村镇唐西村西,成立于2005年3月,由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晋城市安达科工贸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000余万元组建而成。公司现有职工15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约50余人。企业设立的宗旨是实现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公司年产6000万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是由西安墙体材料设计院设计、山西大学进行环境评价、晋城市环保局评审和晋城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立项后开始兴建的煤炭转型重点项目。产品煤矸石烧结砖主要以废弃的煤矸石为原料,充分利用煤矸石自身残留的热量烧结而成,完全达到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是国家推广使用的新型环保墙体材料,可广泛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产品通过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筑工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耐压是普通粘土砖的两倍,强度等级达20Mpa,各项技术指标符合G13544-2011或GB13545-2003标准。近年来,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采用本地优质陶土配煤矸石制成的烧结路面砖,具有多个规格,除红、黄、咖啡、青灰等基本色彩外,还开发了全国首创的粉红、浅白等色彩,该产品具有缓解热岛效应、减少噪声、防止水灾和保护水资源等优点,广泛适用于城市广场和路面建设。这一独创的循环经济模式,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陵川金隅水泥有限公司 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平城镇北召村,成立于2010年9月。是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2.5亿元,总资产4.8亿元。现有职工323人。公司占地17.8公顷。拥有一条Φ4.2×60m的3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4.5MW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两台带辊压机的Φ3.2×13m水泥磨,熟料年生产能力100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75万吨。熟料及水泥的生产过程全部采用大型计算机中央控制,装备精良,工艺先进。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粉煤灰、脱硫石膏、石屑等工业废弃物,每年的利用量超过40万吨,公司自备的矿山多年来一直坚持科学开采,合理搭配,实现废石“零排放、零污染”为保护当地的环境作出了贡献。公司产品以“金隅”牌注册,享有“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主要品种有P.O42.5R、P.O42.5、P.C32.5和PII52.5。产品销售覆盖晋城、长治等晋东南及豫北市场,被用于高陵高速、长晋高速、嘉南铁路等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和好评。公司先后荣获山西省建材行业“质量管理优秀企业”、晋城市“十强企业”、“守信用重合同单位”、“五一劳动奖状”、陵川县“企业红旗单位”和“项目建设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二、其他工业
(一)服装
20世纪80年代,境内服装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服装业开始为自产自销,由生产加工型变为生产经营型,生产量和工艺水平较之前有很大提高。1985年9月,城区服装厂进行技术改造,新增平缝机14台,包缝机10台,蒸汽熨烫4套及其辅助设备16台,在江苏、上海等地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始生产高档毛料西服,长短大衣,各种外套,各种时装。1987年,城区服装厂放弃民品服装生产,专门加工生产军服。1989年,乡镇及以上服装制品企业有城区服装厂、城区制革厂(当年生产服装0.18万件),城区塑料厂(当年生产服装2.4万件),沁水城关工艺社(当年生产服装0.05万件)、沁水端氏针织厂(当年生产服装12.63万件),沁水端氏工艺社(当年生产服装0.5万件)、沁水鞋帽服装厂(当年生产服装3万件),阳城服装厂,高平服装厂,陵川服装厂,当年服装产量达61.97万件,其中乡村工业产量达8.26万件,个体工业产量达1.8万件。
1990年,全市服装企业增加1家,即高平丝织厂(生产服装0.97万件)。全市服装产量达112.22万件,其中乡村产量完成76.45万件,个体产量完成0.6万件,城区服装厂由于军服样式变化,又重新转向民品服装生产。此时服装产品主要有劳保产品、中山服、西服、军干服。
1992年,服装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1万元,1993年完成274万元。1994年,高平山丹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下设两个分公司,同时在乡镇设立有十家制衣连锁店。主要生产多系列多品种“杉丹”牌中、高档西服、工作服、企业服等,年生产服饰5万套,并通过了国家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1995年,全市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企业有19家(含村办),从业人员1319人,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951.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008.2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45.2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6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84万元。
1995年,县及以上服装企业主要有阳城县服装厂、沁水县服装厂、高平市服装厂、陵川县服装厂、晋城市服装厂。是年,服装产量达326.86万件,较1990年增长1.9倍,其中,乡镇及以上产量为76.61万件。1996年,乡镇及以上服装企业为1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40万元,1998年下降为-35万元,1999年回升为92万元。1996年服装产量达354.65万件,其中,乡镇及以上产量为40.64万件,1997年,陵川服装厂生产服装8.12万件。1998年,陵川县服装厂关闭;陵川盛世服装厂建成投产,主要缝制加工各种服装,拥有固定资产353万元,服装产量当年完成1.62万件,工业总产值达149.7万元。
1999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有山西省梅花丝麻集团有限公司,晋城市针织内衣厂、沁水丝织有限公司。2000年,市针织内衣厂开发出高档大麻内衣系列产品。
2001年,高平市红萍服饰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建设有四条生产流水线和CAD工作系统,主要生产“红萍”牌男女西服、衬衫、真丝服装、休闲装、职业装、真丝手工绣品、真丝手工毯、韵兰花蚕丝家纺等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80万套(件)。2001年9月,“红萍”牌男女西服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2002年,该企业取得外贸进出口自营权,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太原、郑州等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同年12月,市针织内衣厂完成针织内衣生产线扩建项目,总投资600万元,生产能力达32万件/年。是年,城区服装厂重新恢复生产,到2003年,生产服装2.84万件,产值达80万元,实现利税0.5万元。2003年,服装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当年价工业总产值达181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达2127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02万元。
2004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有高平市红萍服饰有限公司、山西森鹅服饰有限公司、山西丝麻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泽州县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服装14.68万件。2005年,陵川县盛世服装厂停产;泽州县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服装23.5万件,比2004年增长60%。2006年,服装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76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7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797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86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49万元。
2008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由2007年的3家减至2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3713.4万元,较2006年增长3.8倍;产品销售收入达2886.1万元,同比增长3.1倍,实现利税总额346.5万元,同比增长1.3倍。
企业选介
晋城市城区针织内衣厂 为私营企业,位于晋韩路与太洛路交会处。始建于1981年,有织造、染整、印花、成衣一条龙生产全套先进设备400余台件,主营生产全棉针织汗衫背心、棉毛衫裤、T恤衫。大麻棉T恤,大麻衬衣,年产量100万件。产品出口俄罗斯、匈牙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0年产值502万元,其中出口值500万元,年创利税70万元。
高平市红萍服饰有限公司1999年组建,2001年3月投产,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10.2亩,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先后引进日本重机、美国力是及德国、意大利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和上海威士服装整烫设备,建有4条生产流水线和CAD工作系统,聘请一批苏、浙、沪极有名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研制开发生产“红萍”牌男女西服、衬衫、真丝服装、休闲装、职业装、真丝手工绣品、真丝手工毯、韵兰花蚕丝家纺等八大系列产品,共有员工400余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8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8名,年生产能力达80万套(件)。2002年公司取得外贸进出口自营权。2003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红萍”牌男女西服、衬衫、真丝睡衣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红萍”品牌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公司连续5年被金融部门评为“AAA”级信用度企业。2005年入选国家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行列。公司产品出口韩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国家。2005年,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推出了手工刺绣产品和真丝手工地毯。
高平市山丹制衣有限公司 民营股份制企业,始建于1994年。公司下设两个分公司,并在乡镇设立了10家制衣连锁店,共有职工150余人,拥有高科技CAD系统电脑裁剪系统及暗缝撬边机、开袋机、打结机、面料预缩机等107台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5条服装流水作业线,并采用意大利版形及先进的服装制作工艺。公司下设的市场技术开发部,平均每十天就有一件新产品问世。现已开发出“杉丹”牌西服、职业装、休闲装等多系列、多品种服饰。公司通过国家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具备年产5万套西服及职业装等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2001年,“杉丹”牌西服、职业装,经名牌交流中心和中国名优名牌产品推广中心审核,获“中外名牌产品”称号。该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十佳民营企业”称号,获“物价、计量、质量信得过单位”“光彩之星”“扶贫助残先进单位”“精神文明模范户”等多种荣誉称号。
高平市佶利迩服饰公司 其前身是国有企业——高平丝织印染厂。为晋城市经贸资产经营公司等三个股东出资组建的国有控股企业的子公司。拥有资产4299万元,员工1249人、占地60余亩。生产能力为:年产丝织品坯布及面料300万米,年印染加工500万米,年服装加工30万件(套)。公司多次获省市先进集体称号。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攻关上,公司自主开发的丝麻系列新面料荣获国内、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并获得欧美客商的青睐,并于2002年试销5.6万美元,2003年销售28万美元。该公司在丝麻、大麻类面料染整处理技术上实现突破,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掌握丝麻、大麻类产品印染加工整套技术,成为美国客户专门指定“国内唯一定点加工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中高档衬衫、西装、时装和家纺系列产品,已成为山西省最具影响力的服饰品牌之一。连年获得山西省优秀产品奖和山西省著名商标。
(二)制鞋
1985年,境内生产的鞋品种主要有布鞋、塑料底布鞋、胎底布鞋、皮鞋、劳保鞋等。制鞋企业有县营晋城制革厂(当年生产皮鞋0.99万双)、阳城皮革厂(当年生产皮鞋0.56万双)、高平皮革厂(当年生产皮鞋2.18万双)和陵川皮革制鞋厂,另有乡镇办高平制鞋企业。晋城制鞋厂产值为62万元,实现利税0.3万元,从业人员120人。1986年,晋城鞋厂建成500平方米厂房和300平方米炼胶工房,更换大型设备硫化罐,安装了“快装卧式”锅炉。所产布鞋,于1988年、1989年连续两年获山西省服装鞋帽评比优秀产品奖。
1988年至1989年,境内制鞋企业主要有13家:城区皮革厂、阳城橡胶厂、沁水皮革制品厂、高平皮革厂、高平皮鞋厂、沁水皮革制鞋厂、陵川皮革制鞋厂、城区制鞋厂、沁水鞋帽服装厂、阳城制革厂、阳城制鞋厂、高平制鞋厂、陵川制鞋厂。乡村制鞋企业主要有沁水、高平、陵川三县。1988年,全市产皮鞋3.85万双,产布鞋60.6万双,其中乡村产布鞋1.7万双。1989年,皮鞋产量为3.55万双,布鞋产量为53.97万双,其中乡村产布鞋3.07万双。1990年,皮鞋1.46万双,布鞋66.11万双,其中乡村布鞋3.3万双。
1991年,晋城鞋厂投资15万元,新建一条冷粘流水设备,主要生产圆口冷粘布鞋。1993年至1994年,该企业产品大量积压,被迫停产。
1995年,全市共有制鞋企业7家,其中,县及县以上制鞋企业有4家,即晋城市制鞋厂、阳城县制鞋厂、陵川县制鞋厂、高平市康大鞋业有限公司。1995年鞋的总产量达66.89万双,其中布鞋14.67万双,皮鞋52.22万双,在总产量中,乡镇及以上产量为11.89万双。1996年,鞋的总产量53.76万双,其中布鞋完成50.79万双,皮鞋完成2.97万双,在总产量中,乡镇及以上制鞋业完成5.26万双。1998年,陵川行峰皮鞋厂有职工291人,拥有固定资产324万元,生产皮鞋1.07万双,产值达138.9万元,是年,阳城县仅生产皮鞋0.33万双。1999年以后,阳城县演礼陶瓷厂兼并制鞋厂,组建为炬森有限公司,从此不再生产鞋。2001年,陵川行峰皮鞋厂关闭。
(三)皮革
1985年,全市乡镇制革企业皮革产量3.67万件,当时仅有高平、陵川两县生产,工业总产值23.6万元。1989年,全市乡镇及以上制革企业有城区制革厂、城区皮革厂。当年生产鞣制皮革(折合牛皮) 5.07万张,生产轻革14.91万平方米。
1990年,乡村两级制革企业有5家,从业人员98人,生产裘制皮革(折合牛皮)1.4万张,生产轻革5.6万平方米。是年,城区和陵川县皮革业兴旺,陵川县东关制鞋厂最有名气,主要产品有手提式文件包、女式提包、陵城牌旅游包、档案夹、马夹克等。1991年,高平县皮革厂被高平县鞋厂兼并。
1992年,全市有制革企业3个,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47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31万元,亏损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97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为216人。1994年,制革企业生产不景气,亏损额增至15万元,工业增加值较1993年下降36.5%。1995年,生产鞣制皮革(折合牛皮) 0.74万张,较1990年下降47.1%,生产鞣制皮革(自然张)0.37万张。是年,全市皮革制品企业有4家,从业人员337人,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501.8万元,比1992年增长5.64%,产品销售收入440.2万元,同比增长33%,拥有固定资产763万元,同比增长1.6倍,实现工业增加值77.1万元,同比增长15.1%,减亏4.6万元。1996年,皮革制品业处于停产状态。1998年,规模以上皮革企业仅有晋城市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四)家具制造
1985年,境内乡镇及以上家具制造企业有6个,均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其中,县营企业有晋城市木器厂、沁水建筑公司(当年生产家具1.7万件)、高平县钢木家具厂、陵川县木制家具厂,城区、沁水县各有1个乡镇家具企业。1985年至1990年,晋城市木器厂生产的家具因档次较低,销售困难而停产。1985年,全市家具总产量70.89万件,仅高平一县就生产钢木家具6.63万件,全市家具企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34.1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30.1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90.78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455人,实现利税总额13.9万元。全市个体、民营及村办家具制造企业20多个,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77.63万元,年末从业人员217人,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7.28万元。
1986年,乡镇及以上家具制造企业有9个,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0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66万元,实现利税总额8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30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468人。1987年,晋城市城区建安公司木制车间,投资24万元引进中、高档板式组合家具生产线等设备,基本实现高档家具机械化生产。工艺结构从框架式转向板式结构,生产能力由年产432件增加到2880件,产值由6万元提高到40万元,利润由1万元提高到5万元。
1988年,乡镇及以上家具制造企业有9个,完成木制家具4.67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205.9万元,拥有固定资产87.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68.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0.1万元。1990年,乡镇及以上家具制造企业有7个,完成木制家具2.7万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335.4万元,拥有固定资产99.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69.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6.1万元。
1991年,晋城木器厂生产家具2万件,完成产值42万元。1992年,该厂投资152万元,将厂区改造成为前店后厂。是年8月,高平县雅美家具公司从太原引进技术,开发生产出高档沙发椅、老板桌等新产品,订货者络绎不绝,当年实现产值120万元。1993年,该公司又开发出中高档高低组合柜、席梦思床等新产品,并增加了办公、宾馆、酒店、旅游业等行业性家具品种的生产。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万元,创利税43万元。是年,晋城木器厂投资20万元,新建成容量为30立方米的烘干房。1994年,高平雅美家具公司兼并高平市工艺美术厂,组建高平市雅美家具总公司。1995年,该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全省一流的家具生产线,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弯曲木高频成型机组、STJ700-Ⅱ型辊除胶机、ZK-Ⅲ型指型开片机、乙型抛光和烤漆设备等。1995年,高平市成立富豪家具厂,该厂拥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员工40余名,设有板制、木制两条生产线,生产板式、木制、沙发三大系列以及办公、家庭各式家具400多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达600多万元。是年,全市乡镇及以上家具制造企业有7个,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410.4万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772人,完成工业增加值558.8万元,拥有固定资产813.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026.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7.5万元。是年,县及县以上家具生产企业有:晋城木器厂、陵川县木制家具厂、沁水县大尖山林场、沁水县建筑公司、高平市城建总公司鑫荣家具厂、阳城县建筑安装公司、高平市雅美家具公司。
1996年,山西(陵川)美中美家具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集生产高密弹簧软床垫、高中档系列家具及塑钢门窗加工和室内外建筑装潢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公司。到1998年,该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职工平均人数144人,生产木制家具0.68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593.6万元。2001年,该公司生产木制家具130件,2002年停产。
1996年,晋城木器厂生产高、中、低档民用办公家具2万件,40多个品种,完成工业总产值78万元,实现利润1万元。之后,该厂因债务问题,用库存产品抵债,生产逐渐萎缩,1998年转为租赁经营。1998年,陵川县木制家具厂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年职工平均人数237人,生产木制家具0.31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109.8万元。2001年该厂停产。
1998年6月,高平市宏盾门业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集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科工贸安防股份制民营企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200余万元,流动资金700余万元,厂房占地4500平方米,从业人员160余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26人,高级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5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宏盾”品牌防盗门、庭院可视大门、智能楼宇自动门、不锈钢门、遥控车库门、伸缩门等10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通过了国家生产标准和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权威认证,并获得多项专利。公司下设防盗门生产车间4个,组装车间1个,不锈钢车间2个,高平销售门市部2个,晋城、陵川、阳城、沁水分设4个总代理。年生产各类防盗门2万(套)件,年产值达1500万元。销售收入1200万元,创利税110万元。
2000年,全市有乡村集体家具制造企业10个,从业人员353人,生产各式家具5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1349万元,同时有民营家具厂17家,从业人员136人,生产家具5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余万元。2004年,高平市规模以上家具产量4561件。是年,城区有家具制造企业9家,其中区营企业1家,村及村以下企业8家,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251.1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293人,生产木制家具1.3万件。之后,泽州、沁水、阳城、高平、陵川县(市)均无家具生产的任何记载。
2006年,晋城市城区有家具制造企业9家,其中区营企业1家,村及村以下企业有8家;职工年平均人数404人,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334.6万元,比2004年增长3.7%,木制家具产量达1.22万件,同比下降6.1%。
(五)工艺品
1985年,境内生产工艺美术品企业有31家,其中,县营集体企业8家,乡镇办企业6家,村办企业17家。县营集体企业主要有晋城市锦华手绘帛画公司、晋城市玻璃厂、沁水城关工艺社、沁水端氏工艺社、阳城县工艺美术厂、高平县艺龙装饰有限公司、高平县达利黑陶工艺公司、陵川地毯厂。是年,全市工艺美术品企业职工年平均人数134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0人,工艺美术师35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48.6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481.8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43.96万元,实现利税70.59万元。1986年,市玻璃厂开始试制高档配料直筒气泡花瓶,并与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同年7月,第一批高档配料直筒气泡系列花瓶交货。是年,高平河西地毯厂出口地毯1000平方米,创汇22.5万元。
1987年至1989年,市玻璃厂先后开发了30多种高档日用玻璃制品、3050深刻套料酒杯和棱形系列花瓶。K系列酒具填补了玻璃行业不能生产拉挺酒杯的空白,配料直筒气泡系列花瓶和K型系列酒杯分别荣获省优产品奖。1988年,郊区(今泽州县)有乡镇地毯制造企业,产地毯97平方米。
1989年,陵川县有乡镇地毯制造业,产地毯1000平方米。是年,高平产地毯2179平方米,郊区产地毯360平方米,全市乡镇企业产地毯3539平方米,创收入274.34万元。
1990年,市玻璃厂形成三盘圆炉生产规模,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8万元,实现利税43.3万元。1991年后,该厂又投资扩建了深刻套料玻璃器皿生产线,并研制开发了开口系列产品和冰花系列产品。其中,冰花系列产品荣获中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银奖。1992年,市玻璃厂经过改制,成立了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又以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晋城市玻璃进出口公司、祁县玻璃厂、徐州坩埚厂等8家企业成立了晋城东方玻璃制品集团,并首次吸纳了职工股金,逐步完成了资本扩张。在此基础上,又新增了一盘圆炉,形成了四盘圆炉的生产规模。
1991年,高平县城关地毯厂、庞村地毯厂、西关地毯厂、张家地毯厂、马村镇康营地毯厂、唐庄乡丝毯厂、河西镇丝织挂毯厂成为全市主要出口产品企业,全市产地毯7330平方米,其中,乡镇企业1330平方米,村办企业5000平方米,个体企业1000平方米,是年出口产品主要有壁毯、挂毯、丝毯、丝织挂毯等种类,创汇315万元。
20世纪80年代,高平常乐剪纸由剪窗花、剪枕头花发展到剪作彩屏条幅,产品销往冀、鲁、豫等地。与此同时,高平县工艺美术厂、高平县晨光书画社、野川玉石雕刻厂、高平县文化服务公司等企业,主要生产通草画、羽毛画、麦秸画、玻璃雕刻画、工艺彩灯、推光漆器、室内装饰画、镜框装饰、花盆架、木雕器皿等产品。阳城县社队企业管理局组织农民成立民间刺绣厂,聘请外地师傅指导,为太原、侯马刺绣厂加工生产抽纱台布,主要产品有枕头套、床围、墙围等,一度发展到润城、河北、芹池、演礼、城关等18个乡镇22个点,从业人员1300余人,产值达15万元。1987年,位于马村镇东宅村的高平县黑陶工艺公司成立。1988年至1993年,该公司累计生产黑陶系列工艺品30多种,产量达2万余件,主要销往广州、上海、山东、河南等省市,曾参加日内瓦世界博览会、“广交会”和山西省“两会一节”展销。该公司所产黑陶工艺品为中国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品,被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中国制陶艺术的奇葩”。1990年,郊区(今泽州县)大阳镇办企业晋城市景泰蓝厂建成投产,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职工180余名,拥有技工、技师、画师30余人,具有裁、塑、掐、焊、点、绘、烧、抛、镀等成套现代化精良设备和科学工艺流程,主要产品有4-15观音瓶、4-10天球瓶、4-15桶子瓶、4-15龙吉瓶、15-40六面封阳、圆盘、台灯、酒具、茶具、洗子和各类奖杯等,古朴玲珑,曾为风靡一时的馈赠佳品。1995年后,该企业因经济效益不佳而倒闭。
1995年,全市有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7个,职工年平均人数1067人,生产挂毯20098平方米,高平市有3个厂家直接出口挂毯,创汇1364万元。生产雕塑工艺品30万元,金属工艺品488万元,民间工艺品1500万元。
1996年,民营企业晋城市九州玻璃厂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出口系列玻璃工艺品。1997年,全市仅有陵川地毯厂和高平市几家民营地毯厂生产,年产地毯6000多平方米,年工业总产值1066.7万元。1998年至2000年,高平县民营企业丝织挂毯年出口量未超过500平方米。1998年,陵川地毯厂拥有固定资产654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70人,生产地毯4816平方米,创产值193.7万元。2001年,该企业停产。
1998年,九州玻璃厂形成三盘圆炉的生产规模,年产量达18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900万元,创利税17万元。是年,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租赁西关预制厂场地新扩建一盘圆炉,形成了五盘圆炉的生产规模,新上一条烤花退火全自动生产线,开发出了描金、抛光、彩绘、烤花等系列新产品,并取得了自主经营出口权,产品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到2000年,全市玻璃制品行业共形成8盘圆炉的生产规模,年产量达5000吨,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3736万元,实现利税总额400万元。
2001年,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租赁北阎庄村场地,进一步发展圆炉生产基地,先后扩建了两盘圆炉、生产规模达6条普通玻璃制品生产线,并投资1000万元,新建日产10吨全电熔炉生产线。九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在2000年完成9条普通玻璃制品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资1000余万元,分别建成日产8吨的电熔炉生产线和日产13吨的铅晶质—钠钙玻璃全电熔炉生产线。到2003年,全市玻璃制品产量达1.26万吨,比1985年增长74倍,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6549万元,同比增长37倍,实现利税总额778万元,同比增长817倍,完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2004年,规模以上工艺品制造企业有2个,即晋城市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和晋城市九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7779.8万元,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2380人,完成工业增加值3062.2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346.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92万元,日用玻璃制品产量达13325吨。到2006年,上述两企业完成当年价工业总产值9624.8万元,比2004年增长23.7%,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同比增加430人,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1%,拥有固定资产同比增长20.2%,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倍。
名优工艺品简介
真丝手绘 为晋城市凤凰织品有限公司所属晋城市锦华手绘帛画公司生产,是以纯蚕丝织品为原料,加以精美手工绘画的工艺制品。该公司是由老艺人——工艺美术师李文彦一手创办。李文彦多年从事美术创作,其作品曾多次获省、地、市创作奖。20世纪80年代,他探索出了一条笔墨淋漓的水墨画直接在丝绸上作画的方法。画风新奇淡雅,情趣自然。真丝手绘产品自1984年问世后,誉满省内外,迅速成为青年女性时髦的装饰用品,并成为一些企业和社会团体、个人馈赠亲友,进行外事活动的最佳礼品。产品远销西德、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绘制的主要产品有真丝方巾、台布、围巾、手帕、服饰、壁挂等装饰旅游工艺品。其中真丝方块葡萄手绘围巾1989年获山西省“山花杯”图案设计一等奖;真丝手绘围巾、手帕1985年获山西省首届工艺品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同年又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被省政府指定为外事礼品。1986年被记入全省纺织行业汇编大事年鉴唯一的开拓性产品,为此被省总工会记二等功。20世纪90年代后,该公司在原有围巾、手帕的基础上,又开发真丝手绘服饰、壁挂、睡衣、蜡染等系列产品。
陵川地毯 陵川地毯毛质优良,平整挺实,弹性强,技术精湛,图案典雅,立体感强,美观大方,毯面光亮,状似浮雕,花色宜人,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适用于楼堂馆所,旅店、商店、剧团、艺校、剧场舞会、体育场馆及民用等场合。产品远销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该厂职工270名,年产值120万元。拥有洗毛、和毛机及洗毯机等62台(件)毛织设备。出口地毯以国产粗抓毛和细抓毛,适当配备一部分进口羊毛为原料,经过选毛、洗毛、和毛、制图画样、红作、投沟等工序织作而成。其主要工序完全是手工织作。特别是编织、投沟等工序更是精织细作。1987年轻工部工艺美术总公司命名投沟QC小组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并颁发锦旗。主要产品有出口地毯、粗纺毛线、提花毛毯、卫生纱布等5种产品。其中,出口地毯为主要产品。该厂生产的“金凤牌”70道绒出口地毯, 1986年获山西省优质产品,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了优质产品奖章。
高平推光漆器20世纪70年代末,高平县工艺美术厂从晋南稷山县请来老艺人宋振家献艺授徒,经过工艺美术师李胜贵、牛加则等人的精心研究试制而成。该产品是一种高档的厅、堂、住室中的摆设装潢工艺品。其制作主要以优质木材为基料,然后加灰、研磨刷漆、推光,再施以彩绘描金等多种工艺技法,根据画面设计,将画稿复制于上面,并用刀具精雕细刻,使之成平画凹状图,然后再施以各种颜色,使之产生优美画面。图案有人物、花鸟、博古、装饰等。品种主要有画屏、挂屏、绣墩。由于它平滑光亮,加之耐磨擦,耐高温,装饰性强,使用寿命长,人们历来把它视为珍贵的工艺美术品,也是一种出口创汇的好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等地。
高平黑陶工艺品1987年,高平县达利黑陶工艺公司先后生产出万寿鼎、花瓶、台灯、壁挂、文房用具等6大类150个品种的黑陶工艺系列制品。产品既保持了黑陶手工磨光不上瓷釉、质如乌木,黑亮如镜的本色,又增添了精美的堆塑、雕刻和镂空图案,使产品具有收藏、观赏和实用多种价值。曾多次参加过大型博览会、展销会,并由文化部组织在5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交流展,深受好评。产品销往日本、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和地区,部分已被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领导人收藏。该公司生产高达2米的盘龙大花瓶,1995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十三、建筑业
(一)建筑企业
建市初,境内从事建筑安装的包工队工人极多,仅高平石末乡不完全统计,就有大小包工队数十个,从业人员数千人。据晋城市统计局资料,1985年,全市没有一家国有建筑企业,只有4个集体企业,从业人员为1288人。
1990年,全市建筑企业发展到7家,其中,国有企业3家,集体企业4家,从业人员5695人(国有企业4250人,集体企业1445人)。
2000年,全市建筑企业发展到42家。之后,各类登记注册类型建筑企业增加迅速,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458个,从业人员3.12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83.2%和36.9%。建筑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2%。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2.18%,集体企业占3.71%,私营企业占87.12%。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03%。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89%,集体企业占6.66%,私营企业占52.27%。
建筑企业按经济行业分,2013年有房屋建筑企业法人58个,从业人员13172人,分别占全部建筑业的12.66%和42.23%;土木工程建筑企业68个,从业人员12524人,分别占14.85%和40.15%;建筑安装企业45个,从业人员1798人,分别占9.83%和5.76%;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企业287个,从业人员3699人,分别占62.66%和11.86%。
按企业资质等级分,2013年,全市有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55家,有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39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3家,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12家,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下资质40家;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2家,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企业5家,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32家。
(二)生产情况
1985年,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58335平方米,竣工面积39997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616万元。2013年末,全市建筑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2.24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44.72%。其中,房屋建筑业资产总计35.5亿元,土木工程建筑业59.57亿元,建筑安装业6.33亿元,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10.84亿元,分别占建筑业总资产的31.63%、53.07%、5.64%和9.66%。
晋城市建筑业主要年份生产经营情况表
2014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6家,比2013年增加12家。签订合同额为130.5亿元,总产值完成73.4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3.3%、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4.4万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6.7%,竣工产值实现46.1亿元,竣工房屋价值达16.67亿元。
十四、工业园区建设
1992年8月,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由此拉开了晋城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序幕。1997年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2年,市政府将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市政府出台《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成立晋城市工业园区建设领导组,出台相关文件,制定政策,明确主抓部门。2006—2010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产业集聚的力度,先后规划建设15个工业园区,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8年,重点抓北留——周村工业园区建设示范工作,市经信委抽调专门人员在该园区设立临时园区管委会,专门协调园区的各项建设和日常生产经营工作。
2011年后,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2013年,市政府制定《晋城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共12大项43条,涵盖了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基本要求、机构建设、体制机制、发展规划、土地供应、项目扶持、招商引资、建设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机构建设、项目扶持等主要方面做了较为细致具体的规定。
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即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工业园区1个,即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县级工业园区14个,分别为:高平煤焦化工业园、高平新能源科技创新园、高平装备制造工业园、高平轻工食品工业园、阳城陶瓷工业园、阳城芹池煤化工业园、阳城演礼工业园、泽州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泽州南村铸造工业园、泽州大阳铸造工业园、沁水新能源产业工业园、陵川礼杨新型工业园、城区北石店新型工业园、晋城经济开发区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
16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251.22平方公里,其中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5.6平方公里、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24平方公里、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16.7平方公里、高平煤焦化工业园60平方公里、高平新能源科技创新园20.6平方公里、高平装备制造工业园5平方公里、高平轻工食品工业园10平方公里、阳城陶瓷工业园区13平方公里、阳城芹池煤化工业园6平方公里、阳城演礼工业园10平方公里、泽州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41平方公里、泽州南村铸造工业园1.63平方公里、泽州大阳铸造工业园0.86平方公里、沁水新能源产业工业园27平方公里、陵川礼杨新型工业园8平方公里、城区北石店新型工业园1.93平方公里。已完成区域环评的工业园区有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阳城陶瓷工业园区、阳城芹池煤化工业园、阳城演礼工业园、泽州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泽州南村铸造工业园和泽州大阳铸造工业园8家。有14家编制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至2014年底,16个园区入驻工业企业91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6户;总资产达到1147亿元,共有从业人员133738人,全年销售收入完成734亿元,同比增加4.1%,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095亿元的67%。
园区选介
开发区工业园区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规划面积5.56平方公里,其中富士康科技工业园规划面积0.7平方公里(1058亩)。发展定位:建设国内重要的光电产业园区,打造山西“光谷”。发展重点:以进一步提升富士康光无源器件(光通讯连接器)、光输入/输出(相机模组、光学镜头模组)模组生产能力为基础,向光电产业链上游的光材料、光元器件和下游的系统、设备和终端产品延伸发展,使晋城成为富士康光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发挥富士康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具有劳动密集特征的液晶模组生产和下游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等光电产业领域;依托乐百利特研发和制造优势,形成立足于自主技术的LED外延材料和芯片生产能力,并开发新的LED下游应用产品领域;逐步提升锂电池、泡沫陶瓷等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至2014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38户,其中,规模以上15户,包括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山西)有限公司,乐百利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30.15%,利税总额7.99亿元,从业人员3.97万人。
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是一个变输煤为输电、肥、醇、醚并举的电化工示范园区。园区入驻企业5户,其中,规模以上2户,从业人数38708人。发展定位:建设以煤为基,一体两翼,电、化联动,循环发展的省级、国家级示范工业园“十二五”期间,园区将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发展大型现代化电力和新型煤化工及配套产业为导向,以先进火电及相关产业、煤气化合成—电力联产、尿素及甲醇下游产品、煤制烯烃及相关配套产业等产业链延伸发展为重点,逐步建立完善配套的物流体系、密切合作的产学研体系和高度关联度的产业链体系,建设“高科技、专业化、生态型、园林式”城乡一体化示范园区。至2014年底,园区内形成年产170亿度电、125.3万吨合成氨、267.1万吨尿素、50.5万吨甲醇等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14亿元,上缴税金5.92亿元,安排及带动0.3万人就业。
泽州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 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20户,其中,规模以上20户。已基本形成以煤化工、铸造类机械配套件和钢铁行业等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发展定位:建设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为导向,以专业化配套为特色的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园。“十二五”期间,园区将以大力发展精密铸造类配套件、钢铁、煤化工三大主导行业为方向,以冶炼—铸造—机加工—整机制造产业链为核心,以煤炭—化肥—下游产品、煤炭—甲醇—下游产品、煤炭—电力—建材产业链为支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将该园区建成一个以基础零部件、机械配套件、煤矿机械、高端管件为主导产品的装备制造工业园。至2014年底,已形成年产330万吨线材、180万吨中厚板材、90万吨零部件、160万吨尿素、15万吨硝基复合肥、20万吨聚甲醛、50万吨己二酸等的生产能力,完成工业总产值400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安排及带动2.3万人就业。
高平煤焦化工业园 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38户,其中,规模以上19户,初步形成煤—焦、煤—肥等煤化工产业链。发展定位:建设以资源型产业高端延伸为导向,以煤、焦、电、化融合发展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十二五”期间,根据园区水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继续大力发展基础煤化工产品,依托现有甲醇产业,结合当地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基础,重点发展以醋酸乙烯系列产品为主的特色精细煤化工产业;依托现有骨干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生产优势,重点发展煤焦化和煤电一体化项目,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和支撑体系。形成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善的新型的煤、焦、电、化融合发展工业园。至2014年底,已形成年产140万吨焦炭、10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完成工业总产值63.15亿元,上缴税金3.72亿元,安排及带动1.2万人就业。
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 规划总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规模为0.88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2户,其中,规模以上2户。发展定位:建设主业突出、科技领先、功能齐全的环保、节能、科技、智能新城。“十二五”期间,将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新兴产业为方向,重点发展以五大产业为支撑的五个专业化工业园。以精密小型机械制造、机械零部件精加工、煤矿机电设备制造、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汽车农机及铁路用零部件加工制造类工业项目为支撑的先进装备制造工业园;以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光电器材、半导体照明及其应用产品、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工模具制造等先进工业制造项目为支撑的新兴电子信息工业园;以新型化学原料药医药专用中间体、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的新技术和提取的新工艺设备、采用生物工程生产的新型药物、先进医疗器械及设备的生产等为支撑的生物医药工业园;以丝麻纺织服装工业、干鲜果品深加工、特色食品及饮品、特色工艺品加工制造等项目为支撑的轻工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以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园区。至2014年底,园区工业产值达到0.1亿元,安排及带动141人就业。
沁水新能源产业工业园 规划面积4.05平方公里,园区区位优势独特,煤炭资源丰富,属于相对富水区,而且工业用地空间较大、成本较低。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5户,其中,规模以上15户。发展定位:建设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工业园。“十二五”期间,园区将依托沁水县丰富的矿产资源,以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为导向,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层气化工、煤制油等燃料型的新型煤化工,兼顾发展煤制烯烃等材料型的新型煤化工。到“十二五”末,将该园区建设成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中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山西省清洁化工示范园区、石油化工替代产品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建成1万口抽采井,形成年抽采煤层气100亿立方、液化煤层气30亿立方、装机容量80万千瓦、60万吨煤制烯烃、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1.56亿立方煤层气加工的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完成工业总产值400亿元,上缴税金35亿元,安排及带动2.5万人就业。至2014年底,已建成6600余口抽采井,形成年抽采煤层气25亿立方、液化煤层气33万吨、55亿方的年输送能力,装机容量389.4兆瓦,完成工业总产值62亿元,上缴税金5.4亿元,安排及带动300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