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2.1 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
2.1.1 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了解程度
(1)总体分布的卡方检验。
零假设H0:样本来自的总体分布形态与期望分布或某一理论分布无显著差异。
卡方概率p=3>α(=0.05),不能拒绝零假设。故认为样本来自的总体分布与决定的理论分布无显著差异。
(2)分布情况。
在82份样本中,非常了解的27人,占总人数的32.9%;比较了解的26人,占总人数的31.7%;了解一点的27人,占总人数的32.9%;;一无所知的2人,占总人数的2.4%,这表明,社会人士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了解程度比较高,如图1所示。
1 社会人士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了解程度
2.1.2 不同群体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
(1)被调查的本专业的在校生中认为本专业属于“社会急需”的只有22%,认为“与社会需求不对口”的占到了63%,如图2所示。
图2 本专业在校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
(2)被调查的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认为本专业属于“社会急需”的只有21%,认为“与社会需求不对口”的占到了45%,如图3所示。
图3 本专业毕业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
(3)被调查的在信息管理专业任教的教师中认为本专业属于社会急需的专业的只占29%,认为本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对口”的却占到了45%,如图4所示。
图4 本专业教师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
(4)50%的被调查的社会人士认为信息管理专业是社会急需的专业,但同时也有31%的人认为该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对口,如图5所示。
图5 社会人士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
(5)信管专业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对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均低于社会人士。
2.1.3 认知差异性检验
H0:社会人士、专业教师、毕业生、在校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一致。
显著水平α为0.05,由于卡方的概率p值小于α,如表1所示,故拒绝零假设,即在校生、本专业毕业生和社会人士对信息管理专业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是不一致的。
表1 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评估的总体卡方检验
为了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将样本对象两两组合,考察不同群体对专业需求的评估存在差异的原因。
H1:社会人士和教师的看法一致(p1=0.023<α,如表2所示)。
表2 社会人士与教师卡方检验
H2:社会人士和毕业生的看法一致(p2=0.002<α,如表3所示)。
表3 社会人士与毕业生卡方检验
H3:社会人士和在校生的看法一致(p3=0.000<α,如表4所示)。
表4 社会人士与教师卡方检验
H4:教师和毕业生的看法一致(p4=0.51>α,如表5所示)。
表5 教师与毕业生卡方检验
H5:教师和在校生的看法一致(p5=0.006<α,如表6所示)。
表6 教师与在校生卡方检验
H6:毕业生和在校生的看法一致(p6=0.004<α,如表7所示)。
表7 毕业生与在校生卡方检验
可以看出,只有H4假设成立,即教师和毕业生对信管专业的需求认识是一致的,其余的均存在显著差异。
2.1.4 小结
(1)社会人士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了解程度较高。
(2)被调查的社会人士与信息管理专业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估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
①社会人士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评价很高;
②专业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对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评价均比较低;
③教师与毕业生的评价一致,其余不同群体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
(3)“社会急需”与“与社会需求不对口”两个选项是完全对立的选项,却同时成为了第一和第二大选项。这表明样本总体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总体认识差异很大,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2 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形象调查分析
2.2.1 不同群体心目中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
(1)描述性统计。
本项的调查对象为信息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和社会人士,可多选。
①被调查的社会人士认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是:信息资源管理者(占57.3%)、信息服务人员(占56.1%)、信息主管(占50%)、信息分析人员(占34.1%);
②被调查的在校生认为信息管理人员是:信息主管(占67.9%)、信息服务人员(占40.2%)、信息分析人员(占40.2%)、信息资源管理者(占36.2%)。
可以看出,在校生和社会人士认为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排在前四位的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类型的人员排序位置不同。而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均排在最后两位,如图6所示。
图6 社会人士与在校生心目中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
(2)认知差异分析。
H0:社会人士与在校生对心目中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认识一致。
采用卡方检验如表8所示,可以得出:
表8 社会人士与在校生对心目中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卡方检验
①在95%置信度下,社会人士和在校生在优先“信息分析人员”还是“信息资源管理者”上有显著差异,其他方面不存在;
②上述显著差异可能表明:相对而言,如果要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在校生更倾向于认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是“信息分析人员”,而社会人士则更倾向于认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是“信息资源管理者”。
2.2.2 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和在校生的就业期望
(1)被调查的在校生希望日后的就业行业主要是政府部门(41.4%)、信息中心(37.8%)、国企(37.8%)、外企(33.3%)和高校(21.6%)。
(2)被调查的毕业生目前就业的行业类别(或就业类型)主要是国企(23.8%)、高校(18.8%)、民企(18.8%)、外企(12.5%)和图书馆(11.2%)。
(3)这两个群体的显著差异有两点:
① 表现在对“政府部门”和“信息中心”这两个选项的选择上。被调查的在校生选择这两者的比例高居前两位,分别为41.4%和37.8%。而被调查的毕业生中目前实际在这两个行业供职的只占到了3.8%和2.5%;
②表现为毕业生目前实际在民企工作的比较多(19%),而被调查在校生选择民企作为就业去向的人数却非常少,只占到了5%,如图7所示。
图7 在校生期望就业行业与毕业生实际就业行业的比较
2.2.3 毕业生目前的工作职位与在校生期望的工作职位
对毕业生目前的职位分布和在校生期望从事的工作职位的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在校生期望的就业职位与毕业生实际的就业职位比较
(1)被调查的毕业生目前实际的工作职位主要分布在信息服务(18.8%)、教学培训(12.5%)、行政管理(10%)、软件管理(10%)、市场营销(10%)、系统运维(10%)、其他(13.8%)。
(2)被调查的在校生今后希望从事的工作职位依次是:信息分析(56.2%)、信息服务(55.4%)、行政管理(33%)、项目管理(30%)、产品管理(21%)和市场营销(17%)。
(3)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显著差异点是:
①“信息分析”职位排在被调查的在校生今后希望从事的工作职位的第一位(56.2%),而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目前实际从事此工作的仅占3.8%;
②对“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职位,在被调查的在校生的选择中也比较靠前,分别列第四(30%)和第五位(21%),但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目前实际从事这两类工作的仅占5%和2.5%;
③被调查的在校生中无人问津的“系统运维”和“软件开发”职位实际上却是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重点。
(4)此外,在毕业生实际就业的职位中,属于“其他”这一项的占了13%。这表明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较广,很难做全面、详细的统计分析。
2.2.4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在被调查的社会人士和在校生的心目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职业定位主要是信息服务人员、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主管和信息分析人员;
(2)被调查的在校生今后希望就业的行业类别与毕业生实际就业的行业类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被调查的在校生今后希望从事的工作职位类别与毕业生实际从事的职位类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3 信息管理专业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68%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良好,认为教学质量一般的为24%(见图9)。我们用1~4分的正项打分,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为2.81分,偏向良好。说明教师认为信息管理专业总体教学质量较好。
图9 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2)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专业满意度描述性统计。
①被调查的毕业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满意度见图10。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4%,表示满意的占30%,一般的占45%。
图10 本专业毕业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②被调查的在校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满意度见图11。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8%,表示满意的占32%,一般的占47%。
图11 本专业在校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③用李克特量表进行1~5分的正项打分,结果是毕业生的专业满意度达到3.48,在校生的专业满意度达到3.34,前者略高于后者,但都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间,表明这两个群体对信息管理专业持基本认同的态度,见图12。
图12 毕业生-在校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3)专业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H0:本专业在校生、本专业毕业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满意度一致。
进行双样本T检验。显著水平α设为0.05,概率p=0.384>α,如表9所示,故该假设成立,认为被调查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满意度一致。
表9 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专业满意度双样本T检验
(4)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的职业的评价。
调查结果见图13,它显示,被调查的毕业生对目前从事的职业表示非常满意的占8.8%,满意的占36.2%,一般的占45%,不满意的占10%,无人选择很不满意。用李克特量表1~5分进行正项打分,最后分值为3.44,与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图13 本专业毕业生对目前从事的职业的满意度
2.4 有关专业能力(素养)的调查分析
2.4.1 信息管理专业应当具备的素养
(1)不同群体对各种能力(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四个不同群体都认为信息获取检索能力,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信息(知识)组织整合能力,传播、沟通和协商能力是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得分均在4.5左右)。得分较低的是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信息系统管理与运维能力、架构分析和设计能力(得分均在3.5左右),如图14所示。
图14 不同群体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的认知
另外,本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群体对各种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的认知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对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传播、沟通和协商能力,战略思考和规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认知有显著差异(p<0.05),值得进一步探讨,如表10所示。
表10 专业素养重要性认知差异方差分析
注:限于篇幅,本表只列出有显著性差异的专业能力。
我们进一步利用LSD法对差异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如表11所示,两两比较,结果发现:
表11 具有差异的专业能力LSD比较
①对于系统设计开发能力,教师和在校生的认知存在差异。教师认同度相对偏高,在校生相对偏低。
②对于传播、沟通和协商能力,社会人士与毕业生、社会人士与在校生、教师与毕业生、教师与在校生的认知存在差异。
③对于战略思考和规划能力及项目管理能力,教师和其他三个群体的认知都存在差异,教师认同度偏低。可以说,教师与其他群体的认知差异是最多的,尤其是对系统设计开发能力、战略思考和规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认知差异非常明显。
(2)对不同工作职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岗位的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重要性的认知是否有显著差异。
检验结果是:不同职位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知识)组织整合能力、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认知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12所示,值得进一步探讨。
表12 不同职位对专业素养重要性认知差异方差分析
注:限于篇幅,本表只列出有显著性差异的专业素养。
由于不同职位的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知识)组织能力、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认知有显著差异,我们进一步以LSD法针对不同职位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在信息(知识)组织整合能力方面,非常显著的是软件开发职位(3.5),它除了与理论研究(4.00)和项目管理(3.75)一致之外(这三者的重要性认知都偏低),和其他的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的只与很少一部分有差异,如表13所示。
表13 信息(知识)组织整合能力LSD比较
在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方面,与其他差异较明显的是软件开发(4.38)和教学培训(4.40),其他职位的重要性的认知都偏低(<4.00),如表14所示。
表14 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LSD比较
由此可知,不同职位对信息管理所需的专业能力存在的差异不大。信息管理人员需要的都不只是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多方面的知识。当然,对不同职位的信息管理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可能略有不同。比如,软件开发职位不太重视信息(知识)组织整合能力,但对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很重视。
(3)因子分析。
考察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如图15所示。
图15 旋转因子空间成分图
研究提出了3个因子(共解释了整个能力的65.41%)。从表15可以看到每种能力对每个因子的贡献率。本文将这3个因子分别代表管理能力(含传播沟通和协商能力、战略思考和规划能力、理解业务流程和运作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架构分析设计能力)、信息能力(信息获取检索、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组织整合、情报研判)和IT应用能力(架构分析设计能力、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系统管理运维能力)。
表15 因子分析分值矩阵
2.4.2 不同群体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评价
(1)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表明,如图16所示,被调查的四个群体都认为信息获取与检索能力,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信息(知识)组织整合能力是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得最好的三种能力(得分在3.5或以上)。同时也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在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架构分析和设计能力、信息系统管理运维能力方面是最薄弱的(得分在2.3~3.0之间)。
图16 不同群体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评价
(2)差异分析。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职位的信息管理人员对上述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的认知是否有显著差异。
检验结果是,信息获取检索能力、传播沟通和协商能力的认知是一致的,得分均较高,可以看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了社会一致的认可。而其余则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如表16所示。
表16 不同群体对学生专业能力评价差异的方差分析
注:限于篇幅,本表只列出有显著性差异的能力评价。
进一步利用LSD法对差异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两两比较,结果发现,如表17所示:
表17 专业能力认知LSD比较
续表
续表
续表
①对学生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信息知识组织整合能力、情报信息的研判能力和架构分析能力的评价,社会人士和教师的观点与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观点形成两个阵营,他们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对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评价偏低。
②对学生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评价,在校生与其他三个群体的评价存在差异,在校生的自我评价明显低于其他群体。此外,毕业生的评价也较低。
③对学生的信息系统管理运维能力的评价,在校生与其他三个群体存在差异,前者的自我评价较低。
④对学生的战略思考规划能力的评价,教师和社会人士与其他两个群体存在差异,教师对此项能力的评价最低,社会人士对此项能力的评价也较低,而毕业生和在校生则自我评价较高。
⑤对学生的理解业务流程和运作能力的评价,毕业生与其他三个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较高,社会人士的评价一般,教师和在校生的评价较低。
⑥对学生的项目管理维能力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与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自我评价存在明显差异。教师的评价偏低,而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自我评价较高。
2.4.3 小结
(1)被调查的四个群体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素养)的评价大体一致,也存在一定差异。
(2)这四个群体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信息获取检索能力和传播沟通协商能力评价较高,对其他能力的评价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