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与信息管理的主战场:北京大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论坛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形象和竞争力调查分析

赖茂生 陈文燕 罗建岚 刘宇威 刘京娟

邓悦 麦晓华 张梦雅 李然 黄容 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100871)

1 引言

信息管理作为高校一个系科名称已经使用了将近20年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个正式的专业招生也已经有12年了。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在高校中,设有信息管理系或者学院的学校不下几十所,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已经增加到600多所。并且,许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评估。显然,它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中开设得最普遍、招生人数非常多的本科专业之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们也看到,这个专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直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在专业定位方面,圈内外人士仍然感到困惑;在竞争力方面,专业内很多师生都有一定的危机感。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件重要事情。

当教育部提出了要筛选和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北京大学和其他一些高校已经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纳入了特色专业建设的范围。另外,教育部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0年上半年又启动了研究和制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项目。其目的是,总结以往的办学经验和不足,借鉴国际上相关专业提出的最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如美国的“IS 2009”),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启动了这一调查项目,调查时间从2009年11月中旬开始,到2010年7月基本结束。调查对象设定为四类人员:本专业在校生、本专业毕业生、本专业教师、社会人士。调查的专业“信息管理”,主要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是实际上也包括了研究生层次的情报学专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本专业的总体印象和定位,本专业的社会需求评估,对本专业的满意度,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能力(素养),本专业毕业生实际具备的能力(素养)等。为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了4套有一定差别的调查问卷,其中的核心问题都相同(见本文后附录1~4)。

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方式。

(1)对本专业的在校学生,采用网络问卷、纸质、邮件发放,选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在校生,回收有效问卷112份;

(2)对本专业的毕业生,采用了邮件发放,对象主要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80份;

(3)对本专业的教师,采用了邮件发放和纸质发放的形式,实际填写和寄回问卷的包括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信管专业的教师,回收有效问卷共121份;

(4)对社会人士,采用了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82份。

总计获得有效问卷395份。使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功能,对这次问卷调查进行信度分析。结果为:专业能力(素养)的信任度为0.84,能力(素养)现状信任度为0.897,问卷整体信任度为0.844,均大于信任度为0.7的可接受要求,故可以认为这套问卷信度良好。表明调查对象比较具有代表性,所得数据真实可靠,样本规模相差不大,为较好地分析利用这些数据打下了基础。

此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其结果将在另文中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