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模仿与借鉴
做企业,离不开模仿和借鉴,需要设计一套模仿和创新的方法。一般来说,小企业在专业领域里面可以做一点点创新,但总体上来讲还是要以模仿为主。企业越大,它越有实力创新,而且企业越大的时候也越有必要创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问题是,企业进行模仿会对模仿形成依赖心理,会上瘾,会形成惰性,模仿很容易让一个企业一直在模仿,而一直进行模仿的企业永远都不容易长大。所以,需要确立一个重要的原则:企业在初期可以以模仿为主,但在中期和后期必须要立足于不断创新。
模仿跟借鉴不完全一样。我们比较赞赏借鉴,借鉴就是你把别人的优点的某些形态移植过来。因为你模仿别人,有时候可能模仿得不像,但是你可以借鉴。比如说一个脾气急的人要去模仿脾气慢的人做事,那肯定模仿不来。但是一般来讲,脾气慢的人有一个特点,他可能不是因为脾气,是因为他对事情比较想得开。也就是说,脾气急和脾气慢的人的区别,就是脾气慢的人一般比较想得开。所以,你要借鉴他对事情想得开,你想得开,节奏自然就慢下来。你想借鉴他慢性子,是不可行的,你只有借鉴他对事情想得开的这一面。你就假定自己今天丢了两百块钱,想想丢了就丢了,明天还能赚三百块。慢性子的人,总体来讲会比较快乐一些,急性子的人总体来讲会比较郁闷和痛苦一些。因为慢性子的人同时伴随着他比较想得开,这是慢性子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急性子的人一定要想办法,一定要有成就感,来弥补他们想不开的缺陷,这叫各有所得、各得其所。
企业经营者一定都要像企业家那样去思考,才能去把握别的企业的优点和特点,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纽约时报》现在连续亏损,我们做一下判断,是否应该放弃?假如《纽约时报》是你的,每年都在亏损,你怎么办?把《纽约时报》放弃,把它变成历史上的《纽约时报》,还是继续办,让它亏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你必须对《纽约时报》进行综合的考察和思考才能做出这个决定。
对于国外企业的借鉴,我们认为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觉得应该模仿美国人的那种不断寻求可普遍化的方法。美国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倾向于把事情做成可普遍化的东西,就是不断扩张,让大家都替你赚钱,这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是好的方法。美国人连锁经营做得最好,而且跨国经营也做得最好,他们越是搞连锁经营和跨国经营,就越是国际化,越是有很多人来替他们赚钱。许多行业包括美国的电影,都是全球化的,就采用上述的方法。我们认为,这是美国人非常值得我们经营企业借鉴的地方。
另外一个借鉴的方面就是英国人的创意。我们对英国人研究得很少,但是英国人很会创意。英国人不管在哪个方面都很有创意,比如开心辞典、超级偶像、百万富翁等都是英国人首先创造的。英国人确实一向很有创意,英国人广告公司也做得好,广告产业相当发达,就是因为他们创意能力比较强。这是值得我们模仿和借鉴的。
此外,韩国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韩国人拍摄的电视剧温吞吞的,但里面又包含着一种对主题的把握,很值得我们借鉴。有的人说,韩国人拍摄的电视剧节奏太慢,只适合中老年妇女看,不适合小孩子看。其实这是不了解韩国人的特点。韩国人拍摄的电视剧节奏确实有点慢,但是实际上韩国人大都是火爆脾气,一点儿也不像历史上讲的或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温吞吞的。但是里面有一点,他们所叙述的话题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吸引消费者的能力。另外,韩国人现在也在弘扬韩国的历史文化意识,老想跟中国比,好像中国的尧舜都是从韩国那边过来的。韩国人把有些电视剧和他们的历史、他们的自豪感结合在一起,就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特点。只要是有韩国人参加的国际体育赛事会有很多人去看,其实竞技水平并不高,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关注,就是因为我们所谓的“爱国主义体育”。韩国人把很多要素结合到一块,并且结合得丝丝入扣,显示了在某些方面精到的把握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国内,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这些年涌现的新兴的IT领域的企业。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发展神速,成就是了不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都是有学识的,或者说出身的学校都不错,他们对未来的架构能力和对潮流的把握能力都是超群的。这些做互联网的IT精英,包括百度的李彦宏、网易的丁磊、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的曹国伟等,还有盛大的陈天桥、分众的江南春等,这批人驾驭企业的能力可能有大有小,但是他们的识见和眼光是一流的,远远超越上一代企业家。我们把这群人称为“企业家的第二代”,真正的第二代,因为他们在用真正的方法——整合资源的方法做企业。他们做企业的视野开阔,整合了人才、品牌、专业、国际化、高科技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综合性的经营方法。这是很值得我们加以借鉴的。而我们认为艺术类企业,是当前我国企业经营当中最差的一类。因为企业经营者缺乏企业管理的训练,识见、视野和管理方法等都需要学习和提高。稍微留心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在文化产业领域最大的企业都是IT出身,然后结合文化产业寻求提升,这是顺理成章的。
另外,国内还有一些基本的做法,或者叫可普遍适用的模式,也是值得借鉴的。比如说安徽卫视,安徽卫视几十年来就一招,即播放电视剧。所以有的人说像青海卫视、宁夏卫视,每年电视收入才两千万,但实际上,天天播放电视剧的收入都会超过这个数字。很多卫视都在播放电视剧,天天都在播放,这也是一个办法,可谓傻人有傻招。又比如说办啤酒节,全世界都有啤酒节,在中国各个城市,只要有一定的人口集中,就可以办啤酒节,并且一般都会成功。大的城市可以办庙会,地市级以上你办庙会一定会成功。因为消费者一旦聚集就一定会有消费需求,消费者是现成的,只不过把他们的需求转化为产品,这就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
但是,办一个国际会展就不是可普遍适用的模式。我国现在有好多展览都号称国际会展,但实际上都是中国人自己在那里倒腾罢了。而国外的人一看我们的摊位就知道了,不管是服装还是其他展品,摊位又土又丑,展位的设计更是奇丑无比,产品包装也是毫不讲究,员工的穿着、精神状态整个是很差的。现在我国举办的会展和国际会展的最大差距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没文化,就是对展会所需要展示的美好的东西,根本没有一个很好的感悟和体会,只不过把会展变成一个大卖场,或者把一个展会变成一个卖东西和招商的台子。会展的“展”不是在卖东西,而是要展示美好的东西,这里面有很多文化的元素。
当然最了不起的人,一般来讲就是在模仿中创新。即是说,他们既不是单纯模仿的,也不是单纯创新的,而是在模仿中创新。这是很好的一种方式。韩国人就比较善于从模仿中创新。韩国人有一种在核心技术上的说法,其实他们的核心技术都是日本和美国的。在日本和美国开发某种核心技术的时候,韩国就追踪这个核心技术的开发状态,然后来开发这个核心技术的周边技术,把它圈住,让日本和美国开发的核心技术出不来。因为周边技术开发周期较短,等核心技术出来时周边技术已经注册好专利了,这样就可以用这个外围技术和人家的核心技术去交换,甚至共同合作生产。因此我们把这种从模仿中创新的方法称为“合围创新”。就像现在索尼和三星共同打造的硅片生产厂之类,产品上所占有的知识产权比重其实是一样的。而我们中国没有核心技术,外围技术或者周边技术也没有,然后自己只能去制造各种外围的设备。我们需要知道,产品或者商品中越无形的部分越值钱,越有形的部分越不值钱。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偏爱有形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