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7卷第3期,总第19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引言

“十五”以来,中央政府将推进城镇化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举措,我国进入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双轮驱动时期,城镇群地区成为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镇密集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的重心,城市发展的区域化态势逐步显现,都市区形态逐步建立。就中国北方地区而言,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必然是国家城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北京作为北方地区的中心城市发挥了人口、经济、交通等多项区域职能的聚集作用,进而引发了近年来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服务设施压力大等“大城市病”。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也存在区域差距持续扩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区域关联性突出、产业协作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更需要北京等中心城市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新一轮北京总规修改,积极引导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将对我国城镇密集地区和大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示范意义。

近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和成功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2014年主导第22次APEC会议是四个标志性事件,北京作为“大国首都”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加强。2012年GaWC世界级城市排名北京列为a+城市行列(全球前十位),2013年由美国外交官杂志社评选的全球影响力城市(GCI),北京位列第八。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作为承担大国责任的国家首都,北京将会进入从经济紧密联系全球发展到社会、文化引领世界的新时期。因此,北京的国际化功能、管理与服务效能的提高是承担国家责任的必然选择,而新一轮总体规划需要充分做好战略支撑与保障。

自200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重心和资源配置重心明显向特大城市、城镇密集地区倾斜。中心城市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人口增长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的高度正相关性,但同时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也持续加大。自2004版北京总规修编以来,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与人口量速双双快速增长的特征,首都发展建设也进入一轮历史高峰期,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的规模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交通拥堵问题、大气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升级与服务业发展将加快步伐,首都的产业与就业结构也将随之面临新的调整。因此,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应当对十年来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做出调整,并对未来的结构调整做出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