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设计与调查方法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是我国3000万卡车司机群体。卡车司机奔走于全国各地,劳动强度大、工作风险高,常年以车为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有媒体以视频与文字结合的方式,报道过一些卡车司机在路途上的生活状况与他们工作的艰辛和困境,以唤起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帮助。也有相关部门进行了卡车司机从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对卡车司机群体的现状与问题做出描述与分析,为对于卡车司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类调查问卷的数量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其局限性是在报告中大多未交代样本框的基本情况。从这类报告的研究内容可以推知,问卷的发放是通过物流企业完成的,但是报告中并没有交代问卷来源的地域特点,以及卡车司机与物流公司的关系特征。这些局限性的存在必定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总体来说,迄今为止我国卡车司机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缺少构建卡车司机总体抽样框的意识;第二,现有的调查仅局限在某个侧面,缺少对卡车司机群体全面、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缺少对该群体劳动过程、日常生活、家庭状况以及工作中所面临困境等方面的细致和深入的研究;第三,现有的关于卡车司机的问卷调查缺乏持续性,鲜有纵贯性的视角。本研究希望在上述各方面有所改进和拓展,以推进对卡车司机的深入了解;同时试图将公益活动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学术视野拓展研究报告的深刻性和广袤性,为针对卡车司机的各种公益活动奠定切实有益的认知基础。

以下介绍课题组的研究设计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设计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是传化公益慈善研究院(筹)于2017年开始立项的自主课题,旨在全面和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和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仔细规划整个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包括本调研关注的主题、形成的研究思路、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操作化过程等内容。本研究的主题一如前述,即卡车司机群体的工作与生活;研究思路关涉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研究方法指根据所关注主题而确定采用的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操作化过程则体现为研究对象相关问题在各个维度上的进一步展开,在本报告各部分中对相关问题均有专门陈述。操作化过程的复杂之处在于,它涉及概念的操作化、调查样本选择过程、问卷设计等方面,以及对样本选择方式的评价与比较等。

1.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在调查设计思路上,本研究秉持如下三个原则:第一,坚持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常有论者认为,调查工作是一项经验性的工作,无须进行理论思考。这种看法忽略了科学哲学早已发现的真理:观察渗透理论。实际上,没有任何一项经验研究不是浸透着理论的影响。因此,研究者若不是自觉地将整个研究置于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下,就会不自觉地被头脑中积淀的各种理论残片所左右。有鉴于此,本研究自着手之初就自觉地以理论为指导——以劳工社会学为整个调查研究和报告写作的理论框架,而以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为观察的重点。第二,坚持问卷调查与个案调查相结合。问卷调查所提供的量化数据和个案调查提供的经验数据,构成大型调查研究的两翼,两者不可偏废。问卷调查提供的量化数据为理解对象提供基础,个案访谈提供的定性资料使得深入理解成为可能。由此就自然而然地引向了第三点,即描述与解释的结合。一个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不应当仅限于对研究对象的“纯然客观的描述”,而是应当包括对其行为逻辑的理解和解释。把握研究对象行为的深层逻辑才是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其表层行为做出合理解释。本调查研究基于上述三条原则,希望提供一份既包括丰富经验内容,又包括一定深度的理解和解释的调查报告。

为满足上述要求,在策略上就需要将所提出的问题与所欲了解的事项分为两大类:一类涉及研究对象群体即卡车司机之代表性的特征,如他们的平均年龄、婚姻状况、日平均工作强度、运输中的各种消耗和支出等,关于这类问题和事项需要运用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才能获得翔实的数据信息。另一类则涉及卡车司机个人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等。广义地说,即他们的行为逻辑。例如他们为何进入这个行业,在做卡车司机的过程中面临何种问题甚至困境,他们如何应对等。这些“为何”、“如何”和“情绪反应”类的问题和事项,用问卷方法难以测量,因此需要采用定性的方法,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获得资料。总之,为了全面把握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和行为逻辑,本报告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2.如何选择卡车司机并获得样本

按照研究方法的一般要求,当研究总体确定之后,应该首先编制抽样框。编制抽样框应依照对象群体的特征和分布,确定分层变量和各阶段抽取的抽样单位,接下来再从确定的抽样框中按分层、多阶段和整群的方式随机抽取样本,完成整个抽样过程并获得对研究总体有代表性的样本。抽样框一般是根据各类人口普查、劳动力调查等提供的数据建立的。

但在本次调查中,课题组面对的首要困难是,现有数据不能提供建立抽样框的基本信息。首先,从已公布的我国职业分类标准可知,卡车司机归属第六职业大类,即“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再进一步的分类显示,卡车司机归属在司机这个职业中,但这个司机类职业过于宽泛,包含了驾驶各种车辆的司机。转引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管理:职业分类目录”。因此,在现有统计的职业分类中,没有针对卡车司机的专门统计,也没有针对该群体统计的上报口径。也就是说,现有的统计资料不能提供建立抽样框的信息。其次,已有的卡车司机调查大部分采取“偶遇取样”的方式,至少在抽取样本时,对抽样框、样本选择过程和问卷发放过程未给予交代,也就是未考虑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因此,已有调查也无法提供建立抽样框的信息。

除了现有数据不能提供建立抽样框的信息之外,课题组在定量研究的操作化上面临的另一个巨大困难是:卡车司机遍布全国各地,身处五湖四海,他们往往是人在路途运送货物,经常处于流动之中。通过什么渠道才能将问卷发放到卡车司机手中?即使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抽样框并按照程序规则抽出了合理样本,如何将问卷送达卡车司机手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传化安心驿站”为课题组提供了卡车司机的分布信息,并解决了发放的渠道问题,同时为了适应卡车司机流动性的特点,课题组决定采取电子问卷的方式采集定量数据。“传化安心驿站”是传化慈善基金会携手卡车司机共创的公益社群,是社会公益领域第一个面向全国卡车司机的公益组织。“传化安心驿站”自2017年7月开始建立,目前在全国27个省区市建立了216个驿站,加入的卡车司机近7000名。在本次调查中,课题组以“传化安心驿站”为基本依托,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站点,先将电子问卷发给驿站长,再通过驿站长将问卷发给卡车司机。

具体来说,本次调查于2017年10月24日在“问卷星”网站正式上载问卷,10月25日开始在“传化安心驿站”站长官方工作微信群内宣传课题组的调研目的和相关事宜。当时在群的驿站长总数为183人,分布在新疆、安徽、山东、广西、甘肃、江西、山西、内蒙古、吉林、湖北、河南、河北、四川、广东、宁夏、上海、陕西、云南、浙江、湖南、北京、重庆、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江苏、贵州共28个省区市。为了保证调查秩序,课题组采用了每天增加30个相邻地区驿站长的方式梯度推进,用一周时间将183名驿站长逐次“加为好友”。在“加为好友”的当天,课题组即向驿站长推送问卷,并对问卷的相关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同时每天在大群进行推广和答疑。2017年10月30日,完成了对所有驿站长的问卷推送。截至2017年11月21日13时,课题组共回收问卷2200份。经过清洗,获得有效问卷1779份。

3.问卷来源、代表性及与“传化安心驿站”分布之间的关系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可以发现,问卷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比“传化安心驿站”站点分布的28个省区市多了1个。尽管这个省回收的问卷数量不多,但能说明,接受调研的司机并不局限于站点所在省份的当地司机,而是有其他省份的司机进入样本。从代表性来看,卡车司机的来源分布从东到西、从北到南,覆盖面广。来源地广泛是课题组所得样本的一个显著特点,样本可以代表全国各地区的卡车司机。从结构上看,在所得问卷中,河北的卡车司机比例最高,占24.3%;其次是河南,占17%;再次是黑龙江,占10.7%;辽宁和山东的卡车司机占比也较高,分别占7.7%和6.4%(见图1-4)。那么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分布与“传化安心驿站”的卡车司机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将“传化安心驿站”的数据与卡车司机来源地分布的数据,按照规范的省区市顺序排列后发现,问卷数据的卡车司机分布与“传化安心驿站”的卡车司机分布极为相似。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和辽宁的卡车司机所占比例都很高,两条分布曲线的变化显示出课题组样本数据与驿站数据一致的波动与分布。

图1-4 驿站司机分布与问卷司机分布

资料来源:2017中国卡车司机调查。

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这些驿站长基本上是由卡车司机自己担任,尤其当驿站是由卡车司机自己组建的时候。这类驿站内部活跃,站长与成员之间交流互动频繁,问卷能很快经驿站长传递到卡车司机手中。例如,课题组在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和辽宁等地的驿站回收问卷较快,数量也较多。总体上看,课题组的样本来源与“传化安心驿站”分布相近,在这个意义上,课题组所得样本可以被称为“传化样本”。但必须说明的是,“传化样本”仅仅是指经由“传化安心驿站”所得的样本,但样本的实际来源范围比“传化安心驿站”的站点分布更为广泛,遍及全国,所以课题组问卷的地域代表性特征明显,基本可以代表全国范围的卡车司机。

4.个案访谈

对于卡车司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面临的困惑和内心感受等问题,课题组通过焦点小组和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式收集资料。2017年10月中旬,在拟定问卷初稿和访谈提纲后,课题组抵达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了试调查,力图通过试探性研究以调整问卷和访谈提纲。在那里,课题组采取焦点小组的形式与40多名卡车司机进行了座谈,并对多名卡车司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个案访谈,回京后修改了问卷和访谈提纲。从2017年10月底开始,课题组先后前往山东省淄博传化公路港、四川省成都传化公路港和辽宁省沈阳传化公路港进行调查,在公路港的物流大厅、休息区和卡车司机旅馆中,对卡车司机进行了一对一或一对二(“一对二”一般是访谈卡车司机夫妇)的深度访谈。此外,课题组还前往河南南阳与焦作两市,对地县两级的相关部门如交通局、交警大队、路政执法机关以及小型物流公司人员、卡车司机等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2017年12月2日,课题组完成全部访谈工作,共计获得访谈个案条目60个,参加座谈与访谈的各类人等130人,访谈录音时长4308分钟(见表1-1)。

表1-1 深度访谈地域分布与数量

资料来源:2017中国卡车司机调查。

具体来说,课题组在成都传化公路港访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卡车司机,包括来自甘肃、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河南、陕西等省市的司机,还有两名四川籍的卡嫂;在沈阳传化公路港,课题组访谈的卡车司机基本来自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也有少数来自河南省等;课题组在淄博访谈的山东省卡车司机比较多,也有来自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的司机;在南阳与焦作,课题组主要访谈的是河南省本地的卡车司机。可以说,课题组访谈的卡车司机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和经历各不相同,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查分为“固定框架”和“重点问题”两个部分。通过“固定框架”的调查,主要收集卡车司机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信息,以求形成积累;在“重点问题”部分,则主要针对劳动过程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主要侧重“固定框架”的问题,访谈主要侧重“重点问题”。

具体来说,为把握卡车司机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客观特征,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即运用操作化过程,把有关社会结构、制度、行为和个体特征的客观事实,用变量和量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便于对该群体做概括性的统计描述和分析。在问卷中,从“个人与家庭的基本情况” “工作条件与劳动过程”“劳资关系及调适”“日常生活”“收入与消费”“人际交往”“福利与保障状况”“问题需求与展望”八个维度展开调查,获得客观具体的事实数据。

关于“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的重点问题,课题组特别关注经济转型的基本态势、市场环境的改变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规定,例如环保政策等对物流业和卡车司机工作与生活的影响。除了在问卷中收集有关信息外,课题组还关注各种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对卡车司机的货源、运输成本、线路和车辆折旧等产生的限制和影响,特别关注在这些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卡车司机面临哪些生存困境、对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会产生哪些压力,他们的感受是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去调适,还有他们对自己职业前景的看法和出路的选择等。在定量研究之外,也需要通过定性的方法,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去了解深层次的原因。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整合,有助于加深对卡车司机群体劳动与生活状况的了解、分析和解释。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卡车司机群体的劳动与生活状况,课题组还到相关部门进行了访问,了解当下道路运输状况、市场准入规则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环境下各种货代、“无车承运人”出现后如何规范市场等问题。这使得课题组对该行业的生态、公路货运业发展态势和当下的管理现状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在本章“调查概况”中,课题组强调了本次调研的主体对象是公路货运业的卡车司机群体,确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阐述了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定量、定性方法的使用策略,说明了获取样本的基本方法。在交代完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之后,从下章起将转入具体研究。第二章探讨卡车司机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第三章阐述卡车司机劳动过程的基本特点;第四章梳理影响卡车司机工作与生活的制度和政策;第五章总结卡车司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