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香花仪式及其宗教艺术象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梅州香花仪式的集成者——何南凤

(一)何南凤其人

在梅州香花仪式的形成过程中,何南凤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据记载:何南凤,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卒于清顺治八年(1651),颇通佛理,道忞禅师称其为能文而深于佛法,在明清之际的闽、赣等地区,影响颇广。(明)何南凤:《讱堂余稿》,由康熙二十七年(1688)邹慕山辑录,见罗香林主编《兴宁乡贤丛书》第3册,香港大同印务有限公司,1977,第1~3页。

在咸丰《兴宁县志》中记载:


牧原和尚,俗姓何,名南凤,字道见,出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初称半僧先生,或称讱堂老人,或称牧原道人。生而颖异,过目成诵,年十五食饩,即落发逃禅。其父苦留之,及还俗,领乡荐,会试燕京。遇黄山普门禅师,谈论相契,遂决意出家。游吴越山水,遍参知识,多所印证,晚栖豫章普济山。将为终老计,门人迎归兴宁。辛卯正月,忽作偈别大众,复还普济。六月初,沐浴更衣,端坐而逝,归葬神光山之麓。所著语录、诗文,散行于世。(清)仲振履原本、张鹤龄续编《兴宁县志》卷十二《外志·仙释》,梅州嘉应学院图书馆馆藏影印本。


从以上记载我们可以得知,何南凤是一位儒生,虽两次逃禅于佛门,但佛道兼修,自称“半僧先生”。

关于何南凤结缘黄山普门安静禅师,我们从何南凤的自述《半僧先生传》和李士淳的《牧原和尚塔志铭》中可以得知:


出家至和平县,为释教引去,传授秘诀。未几,父寻还俗,领乡荐,会试燕京,遇黄山普门大师,谈论相契,授法名觉从。曰:“汝有大志,愿当以工觉,从乎众生,毋作自了汉也。”后又遇二空和尚,羡其苦行斋僧,遂皈依,求取法名曰海圣。(《半僧先生传》)(明)何南凤:《讱堂余稿》,载罗香林主编《兴宁乡贤丛书》第3册,香港大同印务有限公司,1977,第59页。

越一岁,登乙卯广东贤书计偕。入燕京,晤普门安静禅师,针芥投契,即乞剃度,矢不赴春官试。此和尚发第一宏愿也。既而苦作僧作头陀事,遨游齐鲁吴越山水间,归而结庐匡山,为终焉之计。过瓶窑,访闻谷印老宿,呈偈请政,闻谷异之……(《牧原和尚塔志铭》)(明)何南凤:《讱堂余稿》,载罗香林主编《兴宁乡贤丛书》第3册,香港大同印务有限公司,1977,第2页。


但是,笔者在所看到文献资料中并没有发现何南凤创立“横山堂”抑或“黄山堂”的具体时间。

(二)何南凤创立的学说

关于何南凤“横山堂”抑或“黄山堂”的主旨,罗香林总结为四点:“(1)参禅不必拘于仪节与禁忌之钦持,即所谓‘不看教相,不习礼诵’;(2)参禅习儒本无二致,僧之与俗能相同;(3)自性即佛、无事外求,思想行为,谨承禅宗家风;(4)积极拯救众生与自立。”(明)何南凤:《讱堂余稿》,载罗香林主编《兴宁乡贤丛书》第3册,香港大同印务有限公司,1977,第83~105页。

首先,对于修行不拘于形式,我们可以在《讱堂余稿》何南凤的自述《半僧先生传》中看到他的主张:


尝痛戒酒色,经年不近。遇朋侪适兴,遂纵饮至吐,不省人事,次日醒,苦甚。出家后,学独饮、少饮,久之成性,遂免醉苦。间食肉,必与人见,不教他人食,每向人曰:“我一块偿他一块,非谓酒肉不碍菩提路也。”(明)何南凤:《讱堂余稿》,载罗香林主编《兴宁乡贤丛书》第3册,香港大同印务有限公司,1977,第60~61页。


虽然何南凤的身份时僧时俗,行为无拘无束、我行我素,但对于当时佛门被名利所累的乱象却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无奈世衰道丧,儒迷于富贵,释迷于利名,自己先不能觉,而望其推己之余以及物者,实未之闻矣”。(明)何南凤:《讱堂余稿》,载罗香林主编《兴宁乡贤丛书》第3册,香港大同印务有限公司,1977,第67页。他对禅悟修持却一直保持着严谨的态度,正如《半僧先生传》所言:“早读《楞严》,便持斋戒。”《牧原和尚塔志铭》中也有表述:“偶阅《坛经》,一念自知。”

其次,何南凤依托坚实的禅学思想,采用“诸方参学”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其门徒不仅参学到禅宗的本质,而且丰富充实了禅修生活。在他的《出家论》与“俗汉”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


于是俗汉又有向予劝曰:“师何不升座谈经?何不登坛说戒?又何不上堂棒喝说禅?乃区区令门下弟子向诸方参学?”予谓:“汝以此名位,果有大于宰官、大于天王、大于人王耶?我若图佛门名位,何不就儒门而名位之?故予尝自许曰:在家则回琴点瑟,出家则拾得寒山,且生生世世不忘沩山之水牯牛、赵州之狗子、杨岐之三脚驴而已矣。”(明)何南凤:《讱堂余稿》,载罗香林主编《兴宁乡贤丛书》第3册,香港大同印务有限公司,1977,第68页。


何南凤建立的这一佛教禅宗的支派——“横山堂”或“黄山堂”,为梅州香花仪式的传播与随后的修订和集成奠定了基础。

(三)香花僧的行为准则

依据学说的主旨,何南凤规定了修行者的行为准则,即修行者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修持方式,未出家的居士,不受家庭、婚姻约束;出家者不得婚姻,但饮食上可以“随缘”。平时在香花寺庙内的修行严格“净斋”,一切晨昏课诵及在寺院举行的法会,与传统佛教相同。香花僧还要遵守十二箴规,即懂规矩(要懂得香花佛教需遵循佛教的规矩)、明礼仪(要懂得香花仪式的仪轨)、识法系(要懂得香花佛教传承法系)、通古今(要懂得香花佛教的历史传承)。

师傅收徒及教学的五个步骤:(1)吃苦(跟师吃住行三年,观察其是否能够吃苦耐劳);(2)肯学(观察其是否愿意学习各类知识);(3)品德(观察其品德是否优良);(4)成才(考核其可否成为可教之才);(5)传授(传授其基本知识和技能)。香花僧还要学习医药、易经、堪舆、纸扎、绘画等知识和技能。

直到今天,香花寺庙的香花僧(斋嫲)依然基本传承这些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