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学发展导览(2008~200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信息资源建设

弘扬地方特色 谋求发展之路——定西师专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思路

汪海峰,《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1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作者结合定西师专教学科研和定西市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从院校特色和地方经济文化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了定西师专图书馆院校特色馆藏建设的思路。作者认为,在突出院校特色方面,要立足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适应学科设置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开展:一是建设定西教育文献馆;二是建设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特色馆藏;三是建设本校课程和乡土特色课程的特色馆藏;四是建设师生文库、教师教学资料库。在突出地方经济文化方面,一是要结合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地方经济特色馆藏(如地方特色产业文献馆藏和干旱地区引水工程文献馆藏);二是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建设地方文化特色馆藏(如建设史前文化馆藏、姓氏文化馆藏、地方人物馆藏、地方史料馆藏、民俗文化馆藏)。

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招标工作的过程及特点 张美萍,《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1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介绍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内地版中外文图书招标方面的工作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点。最后一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指出此次招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图书招标工作的过程大致分为明确目标、着手准备、进入实施三个阶段。此次招标过程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选择文献资源供应商应有政策依据。二是文件起草工作应逐项展开,重点准备。该次招标文件内容要求:①文献供应商的资格要求应贴近本校实际;②标段的划分应以实现采访理念为原则,促进供应商发展为取向,实现双赢;③标书编制需简明扼要,评标打分表要细化合理。三是实施阶段应组织严密、责任明确、时间紧凑、循序落实。

把好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工作八大关 洪涛,《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1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分别探讨了为保证图书采购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在招标采购中需要严把的八大关:一是把好资质预审关,通过审查材料、客户咨询、实地考察和考察网站等深入细致审查招标商资质;二是把好文件制作关,使招标内容全面具体;三是把好评标关,综合多种因素制定评标标准,突出质量要求;四是把好采购计划关,在制订采购计划时要长短结合、突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五是把好沟通关,同供货书商深入沟通、融洽合作;六是把好验收关,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合理处理验收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撰写验收情况报告;七是把好考核评估关,做到考核评估到位,履约措施落实;八是把好廉政建设关,要筑牢思想防线、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廉政监督。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并指出目前在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培养书商”的理念、实行准入制度等。

新进图书印装质量问题的调查及对策探析 钱春元,《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1期。本文为“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包括新购图书的印装质量问题调查、造成图书印装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新购图书的印装质量控制等三部分内容。高质量的藏书是图书馆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也是图书馆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通过调查,作者发现新进图书的印装质量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图书馆藏书的使用期和流通外借服务工作。图书印装质量问题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①图书发行市场发生巨变,出现专门向图书馆提供图书的供应商,而其对印装质量的控制作用却很有限;②各种民营文化公司在图书出版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策划的成分也越来越多,而其质量监控却不到位;③制版质量成为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环节;④图书和期刊交叉出版的现象严重,利益驱动导致出版商忽略国家印刷质量标准;⑤一些小规模装订厂设备条件差技术水平低、员工素质差、生产周期短、工时紧等因素造成的问题等。作者认为,新购图书的印装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①广泛收集图书出版信息;②拓宽采访渠道,实现采访渠道多样化;③约定“新书质量保证期限”; ④认真执行购书合同;⑤确定合适的选书模式。

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夏明春、强切云,《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1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在调查国内106所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现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方式、各种资源整合系统的特点及其再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部分内容。作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整合实践中主要有基于资源导航的整合、基于链接系统的整合、基于OPAC的整合和基于跨库检索的整合等几种方式。每种整合方式都各有特点,所适合的情况也不相同,但它们却是资源全面整合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各种整合方式应相互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OPAC系统的整合囿于MARC的资源描述能力,导航系统仅定位于资源检索入口的整合,跨库检索系统性能不稳定,检索功能“退化”,只能实现关键词检索等;链接整合不能检全资源,易迷失方向和“断链”等问题。基于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与数据库商沟通,充分利用OPAC资源整合功能;二是加强导航系统的维护、改进和宣传;三是慎重选择并定制个性化跨库检索系统。最后,作者对目前少数几个高校图书馆正试行的“学术资源门户”全面整合方式进行了介绍,指出该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某一种整合方式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用户需求。

试析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问题 宋玲、李杰伟,《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1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包括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必要性、藏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作者认为,图书馆的藏书是图书馆基础性的硬件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对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搞好其建设工作。然而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藏书建设中还存在如下问题:①县级各图书馆的文献书刊资料严重短缺;②图书馆经费严重短缺;③缺乏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④缺乏现代管理图书资料的设备和手段。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事业,作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县级图书馆要强化内部管理,并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的基础工作;②地方政府要转变思想认识观念,高度重视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③积极培养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人才;④县级图书馆要尽量多地帮助少数民族农牧乡、村建立起能满足农牧民需要的图书室。

信息资源建设 肖希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丛书名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介绍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多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概述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定义、演变及其类型和特征;第二至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影响因素和信息资源建设相关政策;第五至第十章分别从文献采访的理论和方法、印刷型文献的采访、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馆藏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等具体方面探讨了信息资源的建设。作者还大量借鉴了国内外关于信息资源建设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上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使本书的内容和体系结构有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馆藏期刊信息资源的配置 何华连,《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2期。本文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作者指出我国图书馆期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倾向,如或偏重电子期刊或偏重纸型期刊,或过分强调现实馆藏或过分依赖虚拟馆藏等。并指出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妥善处理好馆藏期刊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一些关系。在“分”的部分,作者采用横向分论式的结构,分析了馆藏期刊信息资源配置中应处理好九个方面的关系及其相应的配置原则:纸型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关系、专业期刊与非专业期刊的关系、中文期刊与外文期刊的关系、正式刊物与内部刊物的关系、图书与期刊的关系、杂志与报纸的关系、特色馆藏与一般馆藏之间的关系、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关系、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 蒲筱哥、张敏,《现代情报》, 2008年第2期。本文为“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分别从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知识产权的合理化解决、产业化发展趋势、深层次营销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在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建设方面,我国要加强标准化制定速度和宣传力度,加强全局观念和各行业的联系合作,紧跟国际标准化技术和业务发展趋势。在知识产权合理保护问题上,要重视特殊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版权保护和数据库自身版权保护问题,对侵权行为加以严厉打击。在产业化发展方面,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将由政府主导变为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在深层次营销策略方面,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建立“员工-单位”深入了解机制,将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生产单位及其数据库产品“深入”推销给用户,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信息资源产品的价值。

开设“布罗提根阅览室”的构想 唐雷、林春田,《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4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包括“未刊本图书馆”的提出背景、高校图书馆开设未刊本阅览室的可行性、开设未刊本阅览室的意义、具体操作、未刊本阅览室及后现代图书馆五部分内容。布罗提根阅览室,即未刊本阅览室,来源于美国作家布罗提根的小说《堕胎》中虚构的“未刊本图书馆”意象,指的是接受、展示未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图书馆。这一文学想象几十年来都影响着图书馆的改革发展。作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具备丰富的未刊本资源及多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未刊本阅览室的设立成本低、价值大、易操作、可推广,具备后现代图书馆的特质,因此,可以探索在高校开设未刊本阅览室。

学科信息门户及其优化途径 蔡箐,《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4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探讨了学科信息门户的概念、特点及其分类,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建设概况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科信息门户的优化途径三方面的问题。学科信息门户本质上是一个整合网络学术资源的虚拟图书馆,能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和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检索。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从21世纪起步到现在已形成规模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国外的相比仍还存在以下缺陷:①资源内容单一,信息总量不足;②资源的更新不及时;③门户合作共建水平低;④组织体系不规范;⑤学科资源开发深度不够;⑥利用率相对较低;⑦缺少用户的参与和评价。针对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应当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优化:①大力推进科学信息门户的合作化建设;②整合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信息资源并建立起信息资源的更新维护机制;③推行服务的个性化、人性化;④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⑤以用户为中心,使用户能够广泛参与。

清华大学图书馆集中存储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窦天芳、张成昱、陈武、张喜来,《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4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资源对存储系统容量、性能及数据完整性的需求,然后详细阐述了清华大学在构建图书馆集中存储系统时所进行的存储技术的分析、方案的规划及其具体实施过程,最后还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次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采用大量的不同级别的存储设备共同构建一个集中存储的系统架构,具体思路是:将基于FC的SAN作为存储系统的主体,选择虚拟化设备和ISCSI来降低接入成本,并增强架构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选用合适的硬盘,保证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并通过多路径冗余设计保证重要业务的高可用性。集中存储系统自实施以来,极大缓解了存储压力,提高了服务器端接入的灵活性,而且还有效地保证了全国镜像服务器的访问效率,但是ISCSI的应用以及免费的多路径冗余软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作者认为,当代图书馆不仅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服务者,而且是海量数据的管理者。清华大学图书馆集中存储系统的成功部署也表明,融合多种产品和技术于一体的图书馆集中存储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应对图书馆日益复杂的存储需求,促进数字化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深层服务。

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需求与服务的读者调查及分析 涂文博,《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5期。本文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作者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基本概况及其本次调查分析的目的。“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首先介绍了读者调查的基本情况,然后从读者对数字资源的认知度、需求与利用特征、利用数据库的行为特征、对数字资源服务的利用与评价等几方面对武汉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需求与服务的读者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通过调查,作者发现读者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依赖与日剧增,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作者认为,大学图书馆要从以下方面来满足读者数字资源需求,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①在数字资源选择方面,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初期,应从引进高质量的全文型期刊数据库入手,这样不仅利用率高,还有利于培训读者,提高其检索技能;②在数字资源管理方面,高校图书馆要认真规划数字资源结构,以便能适应网络用户新的检索习惯,不断满足其信息需求;③在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方面,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依据本馆文献的学科特色来建立数字化馆藏系统;④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图书馆要努力完善馆藏目录,积极发展联合目录,构筑健全的文献传递服务系统;⑤在服务方面,要整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数字图书馆。

对大学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揭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邵晶、阎晓弟、韩萌、魏青山、周琴,《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5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我国大学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概况。正文部分为纵深推论式,主要分析了目前大学图书馆在电子期刊与印刷期刊整合、各类电子资源的整合、自建数据库以及图书馆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从资源、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来实施各类资源的整合。结论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并指出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层面上,要明确资源的揭示程度、规范各类资源的组织形式;在管理层面上,无论是自主开发系统还是引进系统,都需要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去研究相关的技术和标准;在技术层面上,引入Lib 2.0的技术,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整合。

利用开放存取资源提升馆藏质量 黄如花,《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5期。本文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作者概述了开放存取资源的定义及其在优化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提升馆藏质量、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作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有效利用开放存取资源来提升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一是把开放存取资源收集和管理作为馆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增加包括开放存取资源在内的数字资源的比重,重视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并考虑其相关投入;二是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利用开放存取资源优化馆藏体系,增强馆藏的时效性;三是组织开放存取资源,主要包括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元数据描述和将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成图书馆虚拟馆藏两方面;四是可以利用开放存储资源的调查结果从数据库商或出版商获取更多的优惠;五是加强开放存取资源建设和管理中的合作,包括图书馆间的合作、基于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和超越图书馆界的合作三个方面。此外,作者还提出在利用开放存储资源时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和许可问题。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若干科学发展问题 叶杭庆,《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5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分别从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观、效益观,品牌观、共享观、和谐观、开发观、用户观、文献资源配置的优化观、文献采访方式的辩证观、文献组织方式的发展观和文献资源存储的安全观11个方面探讨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科学发展问题。作者认为,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读者为本”,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之路,科学使用文献经费,合理调整各类型、各学科、各载体文献资源的比例,减少文献资源的重复购置及使用权的过度重叠,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向 朱烨,《现代情报》, 2008年第5期。本文为“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包括特色数字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的国际化、数字信息资源内容整合的国际化、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产业化、深层次营销战略在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网络营销中的运用四部分内容。作者认为,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投资的国际化、数字信息资源内容整合的国际化以及数字信息资源生产和联机服务的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在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建设方面,我国要加强标准化制定速度和宣传力度,加强全局观念和各行业的联系合作,紧跟国际标准化技术和业务发展趋势。在特色信息资源内容的国际化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特色信息资源的全球化整合与分享。在产业化发展方面,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将由政府主导变为主要由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在深层次营销策略方面,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建立“员工-单位”深入了解机制,将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生产单位及其数据库产品“深入”推销给用户,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信息资源产品的价值。

评估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何芳,《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分析了评估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并基于此探讨了评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对策。馆藏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教育部所开展的本科院校水平评估为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带来了一些机遇:促使学校领导重视图书馆藏书建设,增加了对其的经费投入,藏书量得到很大提高,管理更加规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读者利用率和文献保障率,促进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等。但评估环境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一是为应对评估在短时间内大量投入文献购置费,突击购书,很难保证馆藏文献的质量;二是突击采购造成编目质量下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三是不能正确选择图书采购的供应商;四是采购工作与读者需求调查严重脱节;五是不再对过期藏书进行定期剔旧处理,影响藏书质量。作者认为,高校应该利用评估环境,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更加科学合理:①科学地组织和管理采访工作;②把好图书采购的质量关,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图书采购质量;③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④重视读者需求调查;⑤建立合理的藏书评价体系。

上海市生物医学外刊资源建设调查和分析 周月琴,《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作者首先从数量与学科分布、文献类型、语种及获得方式、购刊经费、特色馆藏建设五个方面对上海市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资源引进的基本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然后基于此分析了其外刊资源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通过调查,作者发现上海市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资源建设的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外刊馆藏重复建设、外刊覆盖率低、新兴学科外刊建设落后、医院外刊馆藏数量不足、电子期刊取代印本期刊问题突出等。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开展分工合作和协调,减少重复建设,加速新兴学科外刊建设,从而提高期刊保障率;二是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外刊覆盖率;三是完善电子期刊与印本期刊间的平衡;四是开展地区间协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图书问题分析——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姜保良,《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主要分析了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基于此对以后的招标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目前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招标主管部门的多样化,造成招标工作差异很大;②评委中非专业人士居多,难以保证图书招标质量;③关于“明标”的问题,虽具有标的明确的优点,但有时也会出现断货现象,不能保证采到率;④评标依据不够完善,影响馆配商的质量。作者认为,在以后的招标工作中,既要满足“以最高的效率获取更多所需文献,给读者最好的服务”的要求,又要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管理和市场秩序,规避各种风险,获取优质服务”的目的,从而使以招标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多元化采购机制更加规范合理。

艺术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特点及模式探索 刘健,《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随着艺术院校对内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与深化,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采访工作模式也需要随之作出调整与改变。基于此目的,作者首先分析了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的特点,然后结合这些特点提出了适合舞蹈学院及艺术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特点的新思路,并对其采访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作者认为,本科教育评估、经费大幅度增加和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是目前艺术院校图书馆所共同面临的三大问题,艺术院校应该以评估为契机,高效地利用经费来最大限度地进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并坚持高水平采访工作,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具体的思路是:①提高采访人员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保证采访到馆文献的正确率;②艺术院校图书馆在馆藏规模上基本都属于中小型图书馆,因此各馆资源建设的重点是特色文献的采访;③对大型文献和数据库的采购要慎重,应该优先考虑馆际互借,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④可以成立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合作组织,实现资源共享。

刍议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的可行性 陆凤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的背景、优越性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的可行性;第二部分探讨了图书采购中市场行为的选择;第三部分分析了图书采购招标策略的设置,提出了招标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认为,《国家招标法》和《采购法》的制定与实施、图书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类型图书供应商的出现、高新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及各种评估等都为高校图书馆实行招标采购提供了各种有利的条件,而且实行招标采购具有节约采购成本、提高图书采购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采编人员工作压力的优点,因此高校图书馆采取招标采购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采购的市场行为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书商的综合实力和合作情况、书商的规范化服务、适当的优惠折扣三个方面;在招标过程中注意招标文件的编制要详尽规范,不能以折扣为依据,避免一年一招的情况出现;具体策略上应确定两家以上有实力的书商为供应商,建立图书招标专家评审委员会,实行多元化的采购方式以克服招标过程中的各种弊端。

外文图书采访的传统与网络模式之比较 崔琼,《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介绍了采访模式的概念,分析了外文图书的参考价值,并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实践中的两种模式——传统模式与网络模式,然后又从图书推荐方式、采访信息源、订单制作与发送方式、采访反馈方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述了以POSP为代表的现代网络采访模式相对于传统采访模式的诸多优势,同时也肯定了传统模式因长期沿用,因而在现阶段还存在的不少合理成分。最后,作者提出了高校选择外文图书采访模式的策略:一是立足于学校实际,选取以其中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的采访模式,兼采传统与网络之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二是着眼于未来,加强网络图书推荐方式的宣传与推广。

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与优化的思考 刘华、万燕萍,《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馆藏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目的。第二部分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各学科图书入藏量、图书借阅流通情况、各类图书利用率、各类图书平均借阅次数等方面对该馆2007年入藏的中文图书的流通使用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三部分基于上海大学图书馆新书使用统计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馆藏优化的建议:①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周密完善的近期和长期馆藏建设规划方针;②馆藏评估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③学校应更加重视图书馆的教育引导职能以及社会热点对读者阅读倾向的影响;④图书馆要大力宣传推广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和电子图书利用服务;⑤进一步提高文献建设水平和质量,采取先进、科学的方法开展馆藏建设;⑥学习欧美学术图书馆的经验,请各专业教师提出必读书目,专架陈列,形成本校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指出学术图书馆在确保一定馆藏数量和种类的同时,要随时结合社会发展、学校建设和读者需求,及时调整藏书,优化藏书结构,从而使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金以明,《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包括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必要性、建设特色馆藏应遵循的原则、开发特色馆藏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以及利用图书馆特色馆藏展开特色服务五部分内容。作者认为,建立特色馆藏能直接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推进馆藏精品化和服务优质化;可以缓解经费紧缺问题,解决重复订购和缺藏的矛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应与学校发展和读者的需求相协调;②应与原有馆藏资源保持连贯性和均衡性;③各种载体文献的最优化组配原则;④合理使用经费,资源共享原则;⑤自建具有本校特色数据库原则。图书馆可以通过学科特色馆藏建设、学校特色馆藏建设、外部资源特色馆藏建设、地方性特色馆藏建设等途径来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此外,作者还提出,馆藏资源数字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可以通过传统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有针对性地对数字化文献资源进行直接采购、迅速发现并利用网络文献延伸自己的数字化特色馆藏三种途径来开展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利用特色馆藏为读者开展信息查询、特色馆藏资源增值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网络服务等特色服务。

武汉大学图书馆地图资料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邱岚,《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首先从载体类型、收集途径、地图资料现有管理工作流程三个方面对武汉大学图书馆地图资料管理的现状分析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前地图文献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基于此提出加强信息时代地图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作者认为目前地图文献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收集渠道不畅;②地图文献宣传力度不够;③管理手段落后;④地图文献类多而复杂,难以按图书分类法归类;⑤地形图两种坐标系的并存和使用,造成同一幅图有两个图幅号的现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善对图书馆地图资料的管理:①发挥网络的优势,拓宽收集渠道,完善地图文献数据库;②选择具有保密性能的数据库,不同密级采取不同保密措施;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④推广应用计算机地图管理系统,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⑤规范地形图著录;⑥明确地图文献的分类,使其更符合学科性质;⑦改善地图文献收藏条件。

数字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的再思考 刘素清、李晓东,《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献资源建设理念、内容结构、用户需求、图书馆联盟的影响、其他虚拟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冲击、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数字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所面临的冲击与影响。第二部分明确指出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①通过引文分析、文献流通和电子资源使用数据分析、馆际互借数据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法全面分析用户需求,以用户为核心来开展文献资源建设;②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共建我国国家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第三部分探讨了文献建设人才的培养问题,指出现代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需要培养引进具备学科知识、法律知识和信息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专门的数据分析人员。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学术期刊的订购 徐守杰,《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主要分析了数字环境下的学术期刊网络版发行方式、定价策略对印刷版订购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对两者的协调订购三个问题。学术期刊的印刷版与网络版各具特色:网络版具有引文链接、检索途径多、实时全文阅览、免费提供现期内容通报等优点;而印刷版则具有高质量、高知名度、历史悠久、阅读界面友好、性能稳定、便于携带、阅读手段方便等优点。因此,图书馆的学术期刊的订购需要兼顾印刷版和网络版,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作者认为,图书馆在进行印刷版与网络版协调订购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科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科特点合理配置两者间的订购比例;②一次文献与二次文献的差异,对于一次文献的核心学术期刊,可以考虑一定程度的印刷版和网络版同时订购,而对于二次文献,则应只订购网络版;③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的差异,重点学科可以兼顾两者的合理布局;④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差异,利用率高的核心期刊应该两者同时订购,利用率低的核心期刊以及利用率高的非核心期刊可以只订购其中一个版本。

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 肖希明、李书祥,《情报资料工作》, 2008年第6期。本文为纵深推论式结构,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构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的意义: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规范各相关主体在建设中的各种行为,有效协调与平衡各方利益;通过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减少建设中的重复浪费现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等。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现状,指出我国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晚、发展快,但是却缺乏一套规范系统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一些重要领域还存在政策空白而且有些政策之间还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第三部分提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体系框架,主要包括数字信息资源的选择与采集政策、数据库的建设政策、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政策、数字信息资源安全政策、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政策等几个方面。第四部分指出构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应遵循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平衡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

甘肃省主要高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分析 宋戈、田金徽、杨克虎、魏志鹏,《图书与情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作者通过对甘肃省10所高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制约其信息资源利用的因素,并指出提高甘肃省高校数字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措施。通过调查,作者发现:数字资源的类型与品种越来越多,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中大型商业数据库尤其是国外商业数据库所占比重加大,但是数字资源实际利用率却偏低。甘肃省主要高校信息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源于以下方面:①经费限制,制约了部分高校数字资源的完整性;②对数字资源的宣传和用户的培训不够;③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现象;④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的信息素质不高。作者认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已成为衡量高校图书馆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一是促进数字资源与纸质文献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强数字资源整合;三是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推介宣传工作;四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优质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五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升馆员队伍水平;六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培训;七是加强馆际协作和资源共建共享。

浅议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孙宁,《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第一部分从数字化信息资源收录范围、存储方式、保障模式和价格几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特点。第二部分指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如何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采集特色信息资源、自建“专、精、全”的特色数字资源数据库、合理配置数字化资源与印本资源三个方面。第三部分分析了数字化信息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自己的观点:①部分信息资源的真实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各高校图书馆在选择购买数字化信息资源时应全面了解其真实性,并正确引导读者有选择性阅读,提高师生对信息的鉴别、筛选和分析能力;②数字化信息资源所涉及的领域还不够全面,因此某些专业性院校在突出其馆藏特色的同时,还应顾及文献收集的广泛性,在数字化信息资源未能涉及的领域,相应增加其印本资源数量,确保印本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共存互补;③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发本馆信息资源并使之数字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数字馆藏内容,更大限度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

探讨当今高校图书馆藏书剔除工作的必要性 黄荣、黄萍,《中国科技信息》, 2008年第24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主要探讨了开展藏书剔除必要性与重要性、目前开展藏书剔除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藏书剔除工作三个问题。作者认为,藏书剔除是根据科学的发展、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任务的变化以及采购工作缺点等各方面的情况,对馆藏书刊的品种和复本进行必要剔除,从而使藏书处于适应读者需要、便于科学管理的最佳状态。合理藏书剔除能够提高藏书质量、提高藏书利用率、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满足读者需求的实效性,因此,藏书剔除也是关系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图书馆深受传统藏书模式影响,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一些图书馆未能及时开展图书剔除工作。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搞好藏书剔除工作: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剔除工作的必要性;第二,坚持藏、管、用三利原则,既有利于藏书建设,又有利于科学管理,同时又有利于读者使用;第三,统一步骤方法,平时多注意记录所要剔除的藏书使用情况。此外作者还指出在开展藏书剔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馆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 王萱、徐珊,《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年第1期。本文为横向分论式,共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了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关于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的规范性指标。作者指出,在英国,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有关的规范性指标主要体现在《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之中。在澳大利亚,目前没有对全国所有图书馆适用的标准,针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主要是昆士兰州制定的《图书馆建设标准》和新南威尔士州制定的《公共空间:新南威尔士州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在日本,1999年修订之前的《图书馆施行规则》主要针对以下事项规定了“最低标准”:馆长资格、年新增藏书量、建筑面积、专业馆员配置数量;在1999年又取消了该“最低标准”的规定,主要由《公立图书馆设置与运营的期望标准》与《公共图书馆的任务与目标》来对图书馆的建设标准进行规范和约束。

云计算与未来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卢晓娟,《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9年第2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头,作者简单概述了云计算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并阐述了数据库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要性,然后基于此提出将云计算运用到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现阶段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大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馆藏书目数据库、特色文献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数据库产品。第二部分指出现阶段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一是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不能相互补充;二是数字资源相互独立、重复建设概率高;三是信息资源共享还存在局限性。第三部分分析了图书馆数据用云计算管理的优点:云计算能为图书馆提供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对用户端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能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数据的应用和共享,从而轻松实现馆与馆的数据共享。第四部分指出,在运用云计算进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时还应注意数据位置问题、网络的建设问题以及所需的费用问题。文章结尾,进一步指出云计算的重大作用,以及它与图书馆结合的重要意义。

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的建设 张乐,《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年第2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主要包括虚拟馆藏的概念、虚拟馆藏超越传统文献资源的特点、虚拟馆藏资源建设的策略和虚拟馆藏资源更新与维护四部分内容。图书馆信息资料包括虚拟馆藏与图书馆传统的现实文献资源。虚拟馆藏网上信息资源极为丰富且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共享性,打破了文献传播的区域限制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并能为更多的用户使用。但是图书馆对虚拟馆藏的实际开发利用却十分有限。作者认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遵循数字化和书体化资源“共存互补”原则,可以通过与数据库提供商签署协议购买虚拟馆藏,也可以与其他图书馆签署协议,相互租用对方的电子馆藏。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快,所以应该加强对虚拟馆藏的更新和维护,从而提高界面的友好性,加强安全防护,确保虚拟馆藏资源的质量。

图书馆虚拟馆藏初探 王雪松,《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2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主要论述了虚拟馆藏的含义、来源、特点、构成及其相对于传统馆藏的优缺点。作者认为,虚拟馆藏是相对现实馆藏而言的,主要由网上数据库、网上电子出版物、馆际共享的数据库和网上联机馆藏目录数据库构成,具有共享性强、使用方式的间接性和一般有权限方面的限制等特点。与现实馆藏相比较,虚拟馆藏具有数量庞大、存取自由、流通传递速度快、关联程度强和易复制等优点,但同时也有持续性与稳定性不高、信息筛选和分析成本高等缺点,因此图书馆需要立足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虚拟资源,建立特色系统的虚拟馆藏,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优势。

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 郭继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3月。本书共分为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组织两篇,共十三章。其中第一至第六章为第一篇(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探讨了信息、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建设(即绪论部分)、医学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原则、信息资源建设技术、信息资源的评价与管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内容。第六至第十三章为第二篇(信息资源组织),主要包括信息组织引论、信息资源描述、信息资源的目录揭示、信息资源组织分类描述语言、信息组织主题描述语言、通用标记语言及其相关标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作者综合了传统的藏书建设、分类编目等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在内容上重在突出本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并强调理论和技能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信息资源的处理方法。

转型期民办高校纸质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研究 朱一红、侯素华、周卫华,《河北科技图苑》, 2009年第3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引言部分通过“图书馆读者需求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树人大学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描述。正文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包括民办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的采访现状和民办高校图书馆中文纸质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策略两方面内容。结论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民办高校往往依据《全国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和《社科新书目》的数据来订购图书,其图书来源于网上书店订书、读者推荐、现场采购等途径,然而通过这些途径的图书采访质量并不高,其中有图书出版发行商的原因,如内容选材雷同、形式浮夸、外观装帧印刷质量低劣等;也有采访人员普遍综合文化素质低的原因。作者认为,转型期的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控制纸质图书采访质量:一是基础是要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二是要合理使用和控制经费;三是保证畅通的信息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访手段。

高校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采访策略探讨 郑燕平,《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年第3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小语种图书的定义,指出本文研究的小语种是除英语外其他的外国语言文字,而非《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小语种。第二部分探讨了加强小语种图书采访工作的重要性:一是高校学科建设及其发展的需要,由于小语种专业开设院校的逐年递增以及国际合作办学的迅速发展,对小语种图书的需求增加;二是完善馆藏结构体系,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的需要。第三部分分析了小语种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如出版源较少、采访渠道不畅、采访数据难以编制、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采访人员缺乏等。第四部分提出了加强小语种图书采访的策略建议:一是通过接受捐赠、委托代购、馆际共享、国际交换等途径努力扩大采访渠道;二是实行馆系合作,克服语言障碍;三是建立替代性小语种采访与编目数据库,如用中文替代法代替小语种编制有关数据;四是加强馆际采访人员的交流合作,以便及时了解小语种图书采访信息并相互借鉴工作经验。作者认为,随着小语种专业招生规模的逐渐增大,提高小语种图书采访质量、完善小语种图书收藏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价 唐文惠、潘彤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概述了文献的概念、类型、特征及高校文献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想性、针对性、系统性、计划性、效益性、发展协调与协调共享原则;第三章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长、短期发展规划;第四章概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来源包括我国和外国的文献出版发行;第五章从需求信息调研、采购原则、采购方式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选择与采购;第六章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复选与剔除问题;第七章从文献资源引进程序、采集工作、采访队伍建设、经费利用、效益评估、藏书布局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组织管理;第八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第九章运用具体的调研、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评价。作者认为,随着高等学校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文献资源也迅速增长,图书、期刊、电子型文献、网络型文献等各种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内容,但馆藏文献量的飞速增长也带来了馆藏结构的优化以及文献资源质量控制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该理性认识,认真对待文献资源建设和评价工作,从而实现图书馆馆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的采后评价研究 王玲、杨晓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年第3期。本文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概述了自己的研究目的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首先从图书品种、复本数量、图书价格、采购的资金分配等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5~2007年度某高校图书采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图书预约、借阅频次、请求增订等读者需求情况,系统地评价了图书采购对高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保障程度;然后通过对各年度图书采购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高校教学评估时期图书馆资源采购规律及其趋势的变化,总结了教学评估给图书采访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此提出促进图书资源建设规范化的具体措施。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该校图书馆2005~2007年,各类图书的采购比例基本能维持稳定,图书采购工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随着高校教学评估的临近,其采购重心极大地偏向于完成采购数量,突击采购打破了原有藏书组织计划,而且社科类和科技类图书在采购结构上仍然显示出比例失衡的弊端,基于此作者提出图书资源建设规范的具体措施:一是把握重点投入的原则;二是完成馆藏缺失的补充;三是紧抓特色馆藏的建设。

新环境下中文图书采访模式探究 谢耀芳,《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年第3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包括传统的图书采访模式的优缺点和新环境下采访模式的探究两部分。书目预订与现书选购是两种传统的主流采访模式。书目预订具有系统性强、批量大、易查重查漏等优点,但是却存在出版社信息覆盖面太小不足以反映当前出版动态、文学类和学术性图书以及地方特色文献报道较少、周期长、信息滞后、到货率不高等缺点。现货采购有效缩短了文献和读者见面的周期,避免文献订购的盲目与不确定性,提高了藏书质量,但难以保证藏书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藏书建设的计划性,而且采访的匆忙有时也导致藏书质量的低劣。作者认为,传统的图书采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采访环境的新变化,应该采用电子书目预订与现采相结合、采访主渠道和特色补充渠道相结合、现货采购与网上订购相结合等多元联合的新采访模式,以满足当代信息社会条件下不同读者群体对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

论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协调发展 李咏梅、袁学良,《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年第4期。本文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提出如何使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包括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发展现状、电子资源的缺陷及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三部分内容。根据当前资源购置经费与读者的使用情况,不难发现电子资源的比重要大于纸本资源,而且纸本资源也逐步向电子资源转化。然而电子资源具有重复性、不稳定性、垄断性和不易长期保存等缺陷,影响了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发展。所以,图书馆应该按照目标性、互补性、满足需求、重点保障以及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不断修订和完善馆藏发展政策,使馆藏评价制度化,同时有机整合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构建与出版商合作的新模式,建立区域联合馆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促进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的协调发展。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政策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肖希明、张新鹤,《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年第4期。本文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了解图书馆对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需求,从而为制定和完善国家层次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提供参考。“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需求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调查设计、调查结果分析以及制定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若干建议三部分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制定国家信息政策来指导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已是当务之急。通过调查,作者发现,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应当重点关注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制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以及资金投入等问题;而信息技术、标准化与信息人才政策也应当予以重视;此外图书馆人还要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提高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河北省医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调查分析 周慧、冯顺利、梁烨、梁立华,《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年第4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作者以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医学类图书馆作为样本,通过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了河北省医学图书馆电子硬件、管理系统软件、数字资源建设、电子文献经费、特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对电子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通过调查,作者发现,河北省医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电子硬件数目较少,且普遍配置偏低,现代化水平不高;二是先进的大型管理软件应用较少;三是电子图书馆建设方面有待加强;四是对国外数据库的投入明显偏低,外文数据库的利用率不高;五是对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一般,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均亟须加强;六是特色数据库较少。基于此,作者提出河北省医学图书馆应该从加大电子资源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医学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医学信息电子资源会员制度、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四个方面完善电子资源信息建设,从而促进数字化医学信息的传播。

以教学评估为导向的高校藏书建设反思 沈光宝,《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年第5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图书馆评估指标内容部分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总结了评估指标对高校藏书建设的负面效应;第三部分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指标体系的若干建议。教学评估对高校藏书建设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了馆藏建设力度,促进了高校图书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一是馆藏评价仅限于纸质文献,影响了数字馆藏的建设与发展;二是过分地强调藏书量指标,影响馆藏质量与数量均衡发展;三是不能反映与学科的相关度,影响学科馆藏建设的发展;四是往往使高校为应对评估,突击采购,影响资源配置效益。基于此,作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评估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强化分类指导功能,以减少地区差异,增强评估结果的可比性;二是根据高校校情和馆情,适当调整生均藏书标准,避免突击采购,从而提高馆藏质量建设;三是将电子文献计入馆藏总量;四是提高指标与教学科研的相关度;五是增设馆藏资源共享能力评价指标;六是增设馆藏质量评价指标。

论中小公共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盖永照,《企业技术开发》, 2009年第6期。本文为纵深推论式结构,共包括数字信息资源的定义、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对于中小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三部分内容。作者认为,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包括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网页、多媒体资料等多种形式,从提供渠道上可以分为商业化和非商业化两种类型。加强中小公共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能够极大丰富图书馆馆藏,提高其管理效率和准确率。作者认为,中小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必须在认识上将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二是要侧重体现本馆特色,建立特色数据库;三是注重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

中文图书采访与馆藏建设的原则和策略 姜宝良,《情报资料工作》, 2009年第6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与馆藏建设的原则,包括学术性与权威性原则、思想性与实用性原则、系统性与重点学科文献建设相协调原则。第二部分用数据实证的方式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和馆藏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趋势:一是核心出版社的测定与分析问题;二是中文图书购置经费比例逐年下降而电子资源购置经费逐年增加的趋势;三是中文图书复本减少、品种增加的趋势。第三部分提出中文图书采访和馆藏优化的对策建议:一是采取科学合理方法,确定采访资源的重要来源;二是遵循馆藏结构的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的原则;三是遵循图书采访的专新精广与复本适量的原则;四是加强图书馆馆藏特色化和数字化建设,促进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大规模数字化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陈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7期。本文为“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大规模数字化图书的基本概况。第二部分从收藏地位和馆藏结构、资源购置经费和获取方式、采编人员以及工作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大规模数字化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第三部分提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策略及措施:一是注重图书馆的开放性,加强与IT界合作;二是逐步促进印刷型馆藏的数字化;三是调整收藏结构,逐渐增加数字化资源购置比重;四是加强免费数字资源的组织与保存;五是重组文献采编机构;六是再造采编业务流程;七是数字资源加工进入知识层面。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总括全文,作者认为,应对大规模数字化图书热潮以及信息技术变化的冲击,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公益性与开放性,加强合作,促进共享,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从而为读者提供更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评价 张波、周敬治,《情报科学》, 2009年第7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和内涵;第二部分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选、开发、组织管理与共建共享等内容;第三部分提出了五项切实可行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评价准则,包括保障评价、质量评价、虚拟数字内容评价、检索功能评价及利用评价等。作者认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已成为科技创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支撑体系,同时,也是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第一途径。因此,图书馆亟须加大投资力度,深入开发网络数字资源,积极开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文丽,《情报科学》, 2009年第8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三部分,作者通过对黑龙江省23家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数字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了其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调查,作者发现黑龙江省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字信息资源分布不均,出现了数字资源分布上的“马太效应”;二是数字资源建设缺乏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重复订购现象比较严重;三是数字资源还没有实现共建共享;四是受学校经费影响,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得不到良性发展。作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科研、经济等的快速发展。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宏观指导,逐渐实现国家的统一规划,使其在一个科学的管理环境下开展,从而避免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影响因素权重测定及模糊评价分析 马启花,《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年第9期。本文为“总-分”结构。在“总”的部分,作者指出进行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评价的必要性:高质量的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使图书馆保持在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关键。“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图书出版发行、供应商、购书经费、采访人员以及采访工作管理等方面对影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图书采访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权重测定;第三部分对图书采访质量作出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本文旨在通过测定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探讨提高图书采访质量的方法。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型探讨 李美文、林玉蕊,《情报科学》, 2009年第11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效用理论和边际效用”。正文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文献的产出效用标准、文献的效用函数与择优分配原理、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产出函数和人均效用函数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资源择优分配原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的运用;第二部分运用文献资源建设资金分配模型对该校图书馆文献利用情况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对该模型的合理性和优点进行了讨论。本文作者在分析图书产出效用函数性质的基础上,把效用函数的约束条件转变成对资金变量的约束条件,大大简化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资金分配方案。作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型有利于指导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使图书馆有限的采购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

中文图书采访辅助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以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张会田,《图书馆建设》, 2009年第12期。本文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分析了新时期图书采访工作的新特点,并指出目前图书馆集成管理采访子系统在支持采访工作中的局限性,然后基于此提出构建中文图书采访业务辅助支持系统的问题。正文部分为纵深推论式,以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如何构建中文图书采访业务辅助支持系统的问题,包括系统应用可行性分析、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系统的优点与不足三个部分。作者认为,中文图书采访工作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采访工作中的新书书目信息收集与管理、图书选购及数据查重等环节是提高采访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作者认为,构建中文图书采访辅助支持系统,是有效解决新书采访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拟购图书信息采集、网上学科选书、数据重复性检验,以及弥补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采访子系统功能缺失的理想途径。

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访决策研究 张必兰,《情报杂志》, 2009年第12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将读者需求按获取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直接需求、分类需求、隐式需求三类。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关于读者需求采访决策模型的研究背景,进而分析了D-S证据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于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的图书采购决策中,针对各种证据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使决策结果更具合理性。第三部分通过示例给出具体的证据合成流程。在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将权重证据理论用于图书采购决策的优点以及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读者需求是影响图书采访决策的首要参考因素,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进行的图书馆资源建设能够更合理地调整馆藏结构,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图书利用率。

中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初探 刘慧,《科技信息》, 2009年第16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纵深推论式,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一是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增加有效学习时间;二是中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三是中学生健康成长迫切需要建设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第二部分从国内Internet连接情况、网络资源情况、目前中学信息技术状况以及一些成功事例等方面分析了中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可行性。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一是建立与完善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二是建立特色数据库;三是建立全文数据库;四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采购;五是网上信息资源的联合采集与利用。第四部分探讨了中学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数字信息服务,如网上书目检索、网上参考咨询、电子资源提供、网络视频点播、“我的图书馆”服务等。最后作者给出结论:中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势在必行,并且会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愈加完善,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核心。

小岗位 大作为——浅谈科研院所信息文献室的图书采访工作 李亮亮,《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34期。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其中“分”的部分为横向分论式,主要探讨如何进行科研院所的信息文献图书采访工作的问题。作者认为,科研单位的信息文献室归类于小型的专业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馆藏有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实用性、专业性、权威性、对口性、学术性及系统连续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因此,在图书采访工作中,要利用广泛渠道进行文献资料挖掘、开发与搜集;牢牢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不但要保证图书数量,更要注重提高采访质量;同时还要有针对性,重点兼顾,体现科研院所信息文献室的特色,从而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