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黄老学”与“老学”有何区别?
在黄帝思想与诸子百家的关系中,有一个问题最需要澄清。那就是,在我国相当长的史学中,一直流传着一个黄老学和黄老学派。直至今日,还有不少学者,皓首穷经,以此学为毕生事业。黄帝和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名人,两者相距两千五百多年。本来,先秦时期黄帝学是最大的学派,老子道学也是一个重要学派,那时黄帝学和老学是完全分开的。但是,自司马迁之后,出现了把这两者捆绑在一起的现象,提出了一个含混不清的“黄老学”,后学者愈演愈烈,至今,史学界仍常常把他们俩统称为“黄老”,由此又衍生出“黄老学”“黄老学派”等。我们要研究黄帝思想,必须要把这个问题厘清。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黄老学”,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黄老学?它的学术内容是什么?它的学术主张是什么?它的代表作是什么?它与老学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注意,司马迁在讲到黄帝与老子时,并非一以贯之地只用黄老称谓。有时他是将两者并列分开的,如他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说“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这说明他心中知道黄帝学和老子学是两个不同的学派。当然他更多地将两者合称为“黄老”。如在《史记》中,他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在《孟子荀卿列传》中说,“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等。笔者认为,黄帝学和老学与其他学派相比,两者在哲学思想上有较多的共同之处,尤其是两者都尊“道”,都认为道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司马迁认为申不害、韩非这些人都有黄帝学和老子道学的思想传承,认为他们既受到黄帝学的影响,也受到老学的影响。认为他们是从黄帝和老子那里学到了刑名法等思想。司马迁是在这个意义上议论黄和老的。他并没有说有黄老学或黄老学派。司马迁之后的许多东汉学者也是将黄和老分开而言的。例如,班固在其《汉书·外戚传》中说:“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又如,王充《论衡·自然》篇说得更明确:“贤之纯者,黄、老是也。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没有黄老学的概念,在司马迁前也没有,司马迁自己也并没有谈论什么黄老学,其后相当长的历史中也没有这个概念。
黄老学应为汉代以后产生的说法。我们知道,在司马迁所处的时代,黄帝学、道学,已经受到打压,开始走下坡路,老学道家,为了生存,更加需要举黄帝之大旗作其虎皮,用黄帝作为保护伞。因此,他们越来越尊黄,把黄帝说成是他们的学术始祖,把他们的学说称为“黄老学”,把他们自己称为“黄老学派”。近代学者以讹传讹,把黄帝学和老学通称为黄老学,实为大谬。哪位能告诉笔者:黄老学的代表作是哪本书?代表人物是谁?它与黄帝学的区别是什么?它与老学的区别又是什么?坚持黄老学说的可谓当代主流观点的学者,无人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丁原明先生是这一学说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在《黄老学论纲》中认为在黄老学中,“黄”是形式,“老”(道)是内容;“黄”是现象,“老”(道)是本质。它们是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他实际上说明了,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黄老学。而且指明了黄老的实质是“老”而非“黄”,黄老学实际上、事实上、内容上、本质上就是老子道学,与黄帝学没有关系,也没有老子道学之外的什么黄老学。黄老学就是老学,两者没有区别。
余明光在研究《黄帝四经》后明确指出,黄、老混同是《史记》以来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谬误,绝不可以“老”代“黄”,也不能“黄”“老”混同,黄帝学就是黄帝学,老子道学就是老学。笔者赞同余老先生的观点。
综上,黄老著作、黄老学说、黄老学派、黄老思潮等,事实上并不真实存在,它只可视为“老学”的另一种称谓。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还有不少学者把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称为“黄老帛书”,如此下去千年之后,史学界又要讨论黄老帛书是什么了。概念的精确性是学术深度的表现。概念含糊不清,就会造成学术的混乱。笔者顺便在此提议,应当纠正“黄老帛书”的称谓,称之为“马王堆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