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绩效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果最直接的指标,已经被企业广泛应用并且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绩效计划(Performance Planning)、管理绩效(Managing Performance)、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和奖励绩效(Rewarding Performance)等与“绩效”有关的活动已逐渐成为组织的一种“管理风尚”(Koontz and Weihrich, 1998),也成为中小企业利用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在在职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等方面均小于大企业,但是在数量上却占绝对优势:2007年,在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10%和89%,如果将中、小型工业企业合并计算,其企业数占99%(国家统计局,2008)。自2003年至今,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增加迅猛,特别是小型企业数量逐年扩大,到2013年7月底,我国中小企业超过13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59%,上缴税收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李佳霖,2013)。中小企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的活力之源,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但是,《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治理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及个体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合规的问题,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更缺乏对企业员工个人绩效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
组织、团队和个人构成三位一体的企业绩效体系,组织绩效来源于组织内各个团队绩效的整合,而团队绩效又来源于团队内每个员工的创造合力。因此,组织绩效和团队绩效本质上都来源于员工的绩效。在关于绩效的研究中,“更多的人似乎把绩效管理视为一套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参与方式,其目标在于加强个别员工绩效对组织绩效的积极作用”(Willems, 2002)。
目前,学术界已经对个人绩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个人绩效的概念仍未达成共识,主要有两类观点:其一,输出观点,即个人绩效是一种输出绩效,主要是从任务(目标)管理的思想出发,通常人们将绩效看作产出或者结果,这与人们日常感受相符合,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具有客观性、操作性强、容易明确具体指标等特点(Richard and Peter, 2004;Bernardin et al.1995);其二,输入观点,即个人绩效是一种输入的绩效,主要是从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ce)的角度提出(Brief and Motowidlo, 1986; George and Brief, 1992; Borman, 2004)。关于个人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人绩效的考核、个人绩效的评价、个人绩效的管理以及个人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在对个人绩效的研究中,如何提高个人绩效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只有全面了解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后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绩效不高的问题,进而有助于针对个人绩效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制订科学的方法和标准。
学术界关于个人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是从个人因素和系统因素两方面进行的。个人因素方面就是从企业员工个体本身出发,从个人属性差异方面来进行研究。系统因素方面则是对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的作用进行分析。虽然个人因素方面能够有效地使用函数、定量方法进行研究,易于标准化分析,却容易产生分析绩效时因影响因素不全面而出现误差,个人绩效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无法厘清,对环境因素的理解不够等问题。与此同时,虽然系统因素分析能够补充个人因素分析中的缺失因子,且能够厘清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用机制,但是仍然存在系统性不强,无法突出主要因素,因素之间过于复杂,建立的模型缺乏针对性等问题。由此可见,无论是单从个人因素出发还是从系统因素出发进行研究,都无法全面、有效地分析问题,因而本书试图从另一个视角——社会网络进行研究,进而搭建个体与整体、微观与宏观、个人与系统之间的桥梁。
与传统的统计分析不同,社会网络分析是把个体间的“关系”作为分析单位,而不是把个体的“属性”作为分析单位。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其易于实证的特点而受到多个学科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多个领域,在管理学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刘军,2004;李培林,1996)。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罗家德,2005)。
社会网络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社会网络研究与复杂网络研究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内容(许丹等,2004)。由于经济、管理或社会系统是由人构成的,他们的互动不但具有社会网络的一般性含义,同时兼有自组织、涌现等复杂性特征。因此,管理学领域内主要基于属性变量的统计分析难以揭示这种复杂性。目前,管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已经涉及相关的理论和模型的应用研究,但是运用复杂网络模型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在企业绩效研究中还很少见到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多学科交叉进行的综合性研究较少。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从平面离散型模式、平面系列型或立体离散型模式,发展到立体网络状型模式,适应了不同阶段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特别是不同企业之间形成的产业链或者企业集群可能对企业整体绩效产生的影响,但是,还缺乏从企业员工互动关系视角探讨企业内部结构,包括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正式互动关系以及非工作状态形成的非正式互动关系(例如社会交往、社会讨论等)。从员工视角分析企业内部结构,不仅可以为从特定方面探索中小企业组织现象提供新方向,深刻剖析企业内部互动结构,而且还可以为深入分析企业员工和组织绩效提供新视角和方法。
基于实际调查数据,本书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复杂网络理论以及绩效理论与分析方法,系统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员工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现状及其可能对员工个人绩效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本书在社会网络分析、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网络度分布特征、连接倾向性、社群结构和小世界现象等复杂网络特征研究引入中小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研究中,揭示企业员工在不同互动中的关系现状,对比不同性质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的结构差异,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探讨不同层次(个体、小团体和整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及其所表征的正式互动关系与非正式互动关系对于企业个人绩效包括主观绩效和客观绩效的不同影响。本书不仅拓展了社会网络和复杂网络分析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对加速我国网络结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有一定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从不同视角深入认识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对改善中小企业制度性与非制度性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也为提高企业员工个人绩效,进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关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