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八项修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由“一字师”说开

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二万首。他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为千百年来人们所传诵。当然,这样的大才子也并非无所不知。有一天,杨万里说话时把“晋于宝”说成“晋干宝”,一旁的小吏告诉他乃“于宝”,非“干”也。杨万里高兴地称小吏:“汝乃吾一字之师也!”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诗人学者向周围的人学习的虚心态度,而能成为“一字师”者,往往也是肯于钻研,知识面广的人。

诚如大家所言: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换言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今全面改革开放,有许多东西我们尚不熟悉。缺乏知识而孤陋寡闻,容易产生片面认识,难以左右逢源、举一反三。黑格尔认为:“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我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若进步,要成事,要有新作为,需高人指路。当年刘邦打仗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治政不如萧何,但他能虚心请教、学其精华、补己短板、察纳雅言,最后打败了强大的项羽。当过和尚、实力不强的朱元璋,能够战胜很厉害的陈友亮和张士诚,一个重要因素是他诚恳听取刘伯温、高升的谋划和指点,长袖善舞,以谋取胜。

老革命家吴玉章有过拜小服务员为“一字之师”的故事。1958年,他应《红旗飘飘》编辑部的约稿,把1942年写的五言古诗《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拿出来抄写。身边一位姓张的青年服务员,看到诗中“纵横百余里,‘回乱’成荒地”两句,不解其意,便问吴老。

吴老说:“南泥湾原来是回族聚居地,物产丰富。由于清政府横征暴敛、残酷剥削,逼得回民起来造反,被清兵镇压,使南泥湾荒无人烟。”那位小同志说:“你经常给我们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回民造反有理嘛。”“回乱”二字,看上去仍觉得南泥湾“成荒地”的责任是在回民身上。吴老赞赏地说:“对,对,对,提得好!我写诗只是沿用历史上的说法,没有仔细推敲。”

经过一番斟酌,把“回乱”改成了“剿回”。符合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既歌颂了回民的革命精神,又鞭挞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后来吴玉章称这位小服务员为“一字之师”。

“一个人必须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而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才能避免发生错误和及时纠正错误。”吴玉章既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身体力行的。

拜群众为师,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学习人民、尊重人民,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只有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可能做群众的先生。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拜人民群众为师,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火热的基层,沸腾的一线,有许许多多没有名气但颇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各有所长,正所谓人才济济也。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博采众长,就能提升灵性、充实自己,将群众的智慧集于一身。只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摸清情况、发现短板、增加本领。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