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八项修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用人所长勿苛求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很多能量(包括潜能),他们是领导者获取成功的源泉。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能否健康发展,关键是看领导者的领导智慧,而领导智慧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知人善用。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应该用人所长。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知道部下是什么样的宝贝,清楚“宝”在何处,把这些宝贝放在最适合的位置,才能避免个人与环境不和谐的痛苦,才能避免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发挥宝贝的长处,使宝贝放出熠熠光彩。

古代有个寓言故事,说西邻有五个儿子:一个朴实,一个聪明,一个眼瞎,一个跛足,一个驼背。西邻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叫朴实的种田,聪明的经商,盲人算卦,跛足搓麻,驼背纺线,解决了衣食之忧。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人长处,获益无穷。

据说,清朝有一个官吏,家里有三个残疾仆人,一个耳朵听不到,一个不能讲话,还有一个腿脚不方便。他挖空心思,最后作出决定:让耳朵听不到的人做他的贴身仆人,主人与他人商量什么说什么,他听不到,可以严守秘密;让不能讲话的人做他的信使,一旦让敌人抓到,不能出卖主人;让腿脚不方便的人看守炮台,跑不掉,可以坚守阵地。

作为领导者,应该如何使用人才呢?首先应该用人所长。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个它最适合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伍子胥曾对陈惠公说:“用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那么,天下的人没有不能用的。”不因人才有短处而失之交臂,不要让人觉得怀才不遇。如果只看人家的短处,把时间用在对付其短处上,则无一人可用;若先看别人的长处,让下属做最擅长的事,化短处为长处,则无不可用之人。领导者用人取长补短是良方。如让成就欲较强的优秀员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员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员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领导应使部下的长处得到最佳的发挥,从而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施政能力。

管仲相齐和贞观之治有过施政“因职择人”和“任其所优,扬长避短”的政略。春秋战国时代,管仲是个有大智慧的领导者,他最早提出用人要“任其所长”的理论。他在《形势解》中说:“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

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人才时说:“对进退有序的朝班礼仪,我不如隰朋熟悉,请让他来做大行吧;开荒种地、聚集粮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来做司田吧;能指挥战车奔突而不乱,使三军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让他来做大司马吧;秉公执法,不滥杀无辜,不冤枉好人,我不如宾胥无,请让他来做大理吧;敢于犯颜直谏,尽职尽忠,以死抗争,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来做大谏吧。君王若想富国强兵,就任用这五个人吧。若想成就霸业,则非用我管仲莫属。”管仲能够知人识才,择能而任,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

唐太宗坚信“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从而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对手下大臣的优缺点了如指掌,在贤才的选拔上采用因职择人,把人才用到最合适的位置,令下属们自叹弗如、心服口服。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开始,点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然后看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我比不上房玄龄。对事业忠诚不二,常常向皇上直谏,我比不上魏徵。既能在外带兵打仗,又能在朝廷管理,我比不上李靖。上传下达,公平公正,我不如温彦博。善于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表扬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所长。”唐太宗赞同他的话,大臣们都说这些评论正确。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用到适当职位,使其能发挥专长,进而使国家强盛。唐太宗说:“明君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暇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他多能根据属僚群臣的不同特点,作出准确的定位,加以合适的任用。高士廉公正无私,不结朋党,唐太宗任其为礼部尚书;岑文本长于文章,供职于中书省;杨师道忠诚平和,被用为侍中,随侍左右;刘洎秉性坚贞,热心公益之事,即授工部尚书;马周治吏颇有心得,才堪大用,于是破格提拔,从一介布衣提升至宰相。

“房谋杜断”是唐太宗搭配用人、发挥所长的典型。房玄龄就政府机构的调整、典章制度的建设等方面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来,却不善于决断,对自己的许多精辟见解难以取舍。而杜如晦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许多的方案经他审视后,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或律令。房玄龄说:“非如晦莫能筹之。”

唐太宗感言:“汝二人就好像写文章,一个草拟初稿,另一个加工润色,使朝廷决策终无遗憾之处。”于是就重用了他们,形成了“房谋杜断”。在协助唐太宗建立朝章、选用官吏、确立法制等方面,房玄龄、杜如晦任左右相,珠联璧合,为“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房谋杜断”传为用人佳话。用人如器、舍短取长,不求全责备,充分发挥各人所长,反映了唐太宗的非凡明智。

历史上的雍正,在用人上值得称道:宁用有毛病的、敢于担当的能臣,也不喜欢用没有毛病的、政绩平平的庸臣。他说:“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田文镜是个有名的能臣,做事干练,不讲情面,为朝廷做了大量得罪人的事情:收王宫皇族的欠账、打击绅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督导黄河修道等。雍正曾在田文镜的密折上批道:“凡有才具之人,当惜之、教之。……卿等封疆大臣,只以留神用才为要,庸碌安分、洁己沽名之人,驾驭虽然省力,唯恐误事。”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往往是人的能力越强,其缺点也可能就越突出。“木匠眼里无坏木。”在用人问题上,强调用其所长的同时,还有一个容人所短的方面,要采取宽容相待的态度。清朝诗人顾嗣协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即使是人才也难免有些毛病,只要无伤大雅,何必苛求完美、过分计较呢?如果只看人家的短处,则无一人可用;若先看别人的长处,让下属做最擅长的事,化短处为长处,则无不可用之人。那些能为社会立功的人,因才气纵逸,难入俗格,有其明显缺点,但不应求全责备,千万不能惧其短,而应扬其长且避其短,并促使其向长转化。

对于不影响长处的短处,可以任其存在,不必苛求。《水浒》中的梁山好汉李逵,在水中无法施展威风,可其担任陆军先锋,却“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天摇地黑旋风”。“浪里白条”张顺在岸上斗不过李逵,便将李逵引到船上,翻到江中。时迁短处非常突出—偷鸡摸狗成性,但他有非常突出的长处—飞檐走壁的功夫。在一系列重大的军事行动上,军师吴用都对他委以重任。

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对于选人用人却是大谬:铁杵也有自身价值,用那么长的时间磨,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不是理智的选择。有的人擅长统揽全局,有的人适合独当一面,有的人是综合工作的内行,有的人是专业技术的里手,“工作有专长,术业有专攻”。既然人的才能有大小,各有偏重,用非其才,就会使贤士无从施展。如果长处与短处相伴而生,且有一定影响,则应大胆发挥其长,同时帮助克服其短,以利于充分发挥其长处的作用。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遇到实际问题,有些领导又常常苛待人才,求全责备,不能宽容其短处;恰当的干部用不上去,用了不恰当的干部又下不来。南宋戴复古写道:“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毛泽东在《资治通鉴》里读到此事,批注说:“观人观大节,略小故。”毛泽东1975年有一个著名的批示,道出此中常理:“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错误思想。”对有明显缺点、工作失误、有些争议的一流人才,不能窥其一点、不及其余,应帮助他们克服缺点、过错,帮助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大胆使用。

学历不等于能力,资历不等于经验,论文不等于水平。真正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学历、资历、论文等只是参考因素。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这样,就能使人才在能够发挥特长的领域得心应手地干工作,形成了千里马尽其奔驰之能的新格局,给事业带来大变化。

领导者必须明白,才干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一味盯着下级缺点容易引起下级的反感和对抗。人的某些缺点、弱点只要不碍其用,可以不予考虑。因苛求一个人的缺点而影响了用他的优点,进而影响了事业的发展,那才是最不合算的。据《向毛泽东学习》一书载,毛泽东用干部,不主张求全责备。他说:“一个人,才有长有短,性情习惯有恶点亦有善点,不可执一而弃其一。”特别是对那些犯错的人,不能只看到他的错,而要使他知错有为。

1959年4月,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后,周恩来宴请380余名老年委员,济济一堂。著名学者、书法家沈尹默因刚刚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又逢此盛会,心情格外激动,欣然赋诗抒怀:“不知老至共开怀,长短随人各尽才。”

用人还应注意“短中见长之术”,不要被周围平庸的看法左右。如有位厂长让爱钻牛角尖者当质量检查员,让处理问题死板者去考勤,让脾气太犟、争胜好强者去当攻坚的突击队长,让办事婆婆妈妈注意细节者去抓劳保,让能言善辩者去搞公关接待。

领导者应懂得发挥每一位下属、员工的长处,将每一位下属和员工放在最适合他发展的位置上,他们的个人能力和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也将会大大提高。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认为,人人是人才;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肯定有长处;你能翻多大的跟头,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领导者要有宽大的胸怀,要能容忍那些略有瑕疵的优秀人才,要能容忍他们身上的短处,其用意不是纵容,而是另有所图。

要勇于启用比自己强的人。卡耐基之所以成为美国钢铁大王,并非由于本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而是因为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他说:“把我的厂房、机器、资金全部拿走,只要留下我的人,4年以后又是个钢铁大王。”卡耐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人才本人在怀才不遇、“大材小用”时,需坚信“金子到什么时候都会发光”“不信东风唤不回”,不要牢骚满腹,恃才傲物,以至于耽误了正事,而应意气深沉,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干好工作,以自己的才华和业绩等待有识者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