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风险研究:基于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转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二元经济结构现状及原因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由荷兰社会学家Boeke在其1953年出版的《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一书的二元结构理论中提出。他认为农村依然是没有实现西方工业化的传统社会,主要依赖于土地,使用劳动力生产。然而城市却是殖民主义输入以后逐步进行西方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主要依赖于资本、使用机器和技术生产。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业部门在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这些差别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源配置迥然不同。

随后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延伸了这一理论,他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二元经济的形成必然与工业化相联系,往往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而产生,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社会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工业化进程中,基本上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二元经济结构。这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工业化前是传统经济的汪洋大海,另一方面工业化又是通过从国外引进、移植现代工业起步的,难以通过其扩散效应形成遍及社会整体的生产方式,从而使国民经济呈现二元状态。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特征。根据刘易斯等人的解释,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一个是农村中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被称为非商业化部门或者非资本主义部门;另一个是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部门,被称为商业化部门或者资本主义部门。而产生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在运行机制或者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制度。正如Bardhan和Udry(1999)所言,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经济差异巨大的二元部门,一个是以农业为代表的落后的传统部门,另一个是以工业为代表的先进的现代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