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本》之導論
在基督耶穌尚未誕生的五個世紀前,泰斯庇斯(Thespis)在他的四輪馬車上用他的悲劇來来取悦希臘的觀衆;稍晚,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及歐里庇得斯亦開始創作他們令人敬畏的不朽悲劇,并借此改进泰斯庇斯式的戲劇表現性(dramatic representation);而阿里斯多芬尼斯也在他有趣的喜劇作品中諷刺當時愚蠢的希臘人,其中尚未喪失他們的文雅機智的風情。孔子遊歷中國的各諸侯國,收集與編撰當地的歌謡與頌詩,流傳萬古。這些歌謡涵蓋戰争、友誼、愛情、婚姻、家庭幸福、公衆慶典、祭祀獻禮及頌揚神明等多個主題。而在古老的荷馬時期,人們誦唱着這位盲人詩人所創作的,講訴特洛伊淪陷的詩篇,其中的許多篇章在張力上比中國的詩歌顯得更爲崇高。但在早期中國,並不是所有的繆斯女神都那么爲普羅廣衆所知曉。雖然生機盎然的歌舞女神特爾西科瑞(Terpsichore)在她的姐妹中深受歡迎,可喜劇女神塔利亞(Thalia)及悲劇女神默尔波默(Melpomene)則黯然失色。戲劇在中國沉寂了近十二個世紀,直到唐玄宗的統治時期,這一局面纔被打破。
唐玄宗是著名的君主,他曾開創開元盛世,可其統治却以灾難性的安史之亂而告終;因此,玄宗的統治階段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引人矚目的一個時期。
在登上君主之位後,這位年輕的君主也曾不遺餘力地去整治差點毁掉王朝的驕奢淫逸之風。爲了推行節儉政策,他曾一度禁止穿戴昂貴的華美服飾,甚至身體力行向臣民們示範:他在宫殿里點燃熊熊篝火,焚燒大量帶有刺繡的服裝與精美的珠寶。在嚴謹的賢明管理和得力臣子的協助之下,唐玄宗讓唐朝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皇帝的性格隨後經歷了巨變;他不僅逐漸變得沉迷感官享受,更沉湎於他一度嚴令禁止的奢靡生活之中。
在公元734年,唐玄宗對自己美艷的兒媳楊貴妃一見傾心,他瘋狂地迷戀她,不顧一切地將其接入自己的後宫。楊貴妃憑着玄宗的寵愛,迅速獲得僅次於帝王的高貴地位。
根據衆多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説故事,這對戀人分别居住在被銀河所分隔的兩個星球,除了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他們平日都無法相聚。在七夕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喜鵲都會聚集在一起,用它們的身體搭建起一座橋樑,使織女能夠越過銀河與情人相聚。因此,這個日子也成爲中國的一個節日。在公元735年的七夕之夜,唐玄宗和這位著名的貴妃一起佇立凝望群星閃爍的夜空。回想楊貴妃爲捍衛愛情與穩固王朝挺身而出的那些場合,還有那永遠不會離開玄宗的决心,她比織女顯得還要真誠;但與玄宗親密無間的她,最終還是踏上了不朽的心靈之旅。爲表彰這段愛情,唐玄宗力圖挖掘一本小説來取悦佳人。深思熟慮後,他召見宰相,下令讓他去挑選一批年輕的幼童;經過仔細培訓與精心打扮,這批幼童被帶到美麗的楊貴妃跟前,誦唱關於玄宗先祖的英勇事迹,以此博取美人歡心。這便是戲劇在中國的起源。這些最早的表演通常都在果樹環繞的露天亭苑里舉行,玄宗隨後還在梨園中建立了一個“皇家戲劇學院”,成百上千的男女伶人聚集在此,爲取悦帝王而接受培訓。鑒於此學院坐落的地址,這批演員隨後也被稱爲“梨園子弟”,這個稱呼沿襲至今。
雖然,最初的年輕演員都有着體面的地位,戲劇表演亦是祥瑞的典禮儀式,但是,在宫廷墮落荒淫的浮華之下,演員的社會地位也日漸式微,最終淪落爲社會的最底層人群。
在古希臘,演員被公認肩負着滿足人民想象與提高群衆道德品行的社會責任,這個職業也因此備受尊重。可中國的情况却與之不同,它在某種程度上與古羅馬更相似。在古羅马,雖然,演員們是社會中觸犯法律的聲名狼藉之徒,但正因爲他们衆所周知的品德,在某些情况下恰好可以緩解這些情况。然而,中國並没有羅歇斯(Sextus Roscius)之流,爲提高自己所處階層的社會地位而抗争,因此,演員在中國仍被公認是最底層的人群。目前,在中國的南部地區,除極少數情况外,學習戲劇表演的年輕人都要經歷一個長達六年的學徒期;這些年輕的學徒絶大部分都是被父母販賣的或是來自容留機構,他們只是主人的奴隸,而主人通常也是指導他們的師傅;這群年輕的學徒只能憑着自己的努力,或是資助人的帮助,纔能贖回自己的自由。在學徒期間,他們的主人或師傅將獲取徒弟們的所有收入,以此支付他們的衣食費用。所謂的極少數情况,是指部分具有先天優美嗓音和表演天賦的年輕男演員,他們會根據是出演男性或女性角色,决定扮演正生或正旦。戲子不僅無法參加科舉考試,更不能購買品第或者官階,他們通往仕途、獲得世俗榮譽的最終道路也因此被阻絶。亦有這樣的案例,伶人通過僞造身世而考得功名,却因爲真實身份的敗露而被剥奪財富,更因此失去榮譽。
到底是伶人的自甘墮落而導致了社會上對他們的種種阻攔,抑或是這些來自官方與社會的禁令致使他們自暴自棄,這些問題目前已無法查明;但可以明確的是,伶人作爲一個社會階層,他們的品行極端惡劣。他們私下從未踐行他們在公共場合展現的優良品質,但却似乎踐行了所有他們公開表達過排斥的陋習。
只有香港、澳門、廣州和其餘一兩處地方纔建有真正的大型劇院。這些舞臺後面的佈景都是固定的,上面繪有精美的圖畫,所畫内容與劇目所演之劇情毫無關係;在中國南部,除了南下北方戲團租賃的破敗場所,(其他的表演場地)不存在有佈景的舞臺。在那些臨時搭建戲棚裡,演員休息室安置在舞臺的後面,休息室兩側各有一扇門連通舞臺;右側的門通常用作上場口,左側的門則爲下場口。峰巒、山路、河流、橋樑、城墻、寺廟、墳墓、王座、床具和其他擺件會以椅子和長凳的擺設來表現,而類似渡河、騎馬、開門和進屋(甚至没有一個屏風將拜訪者與受訪者隔開)、爬山等動作都以啞劇的表演方式呈現,觀衆們也能瞬間領悟到演員的表演。因此,當一個瘧疾病患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喝下一杯泡有毒蛇的美酒,事後覺得渾身瘙癢難耐,并跳入一個虚構的魚塘之中,伴隨着鼓的敲打聲,他在沐浴後發現自己身上的疾病已被治愈,并成爲未來的狀元;或者,一名將軍啓程遠征,他揮舞手中的鞭子,在銅鈸的撞擊聲中圍着舞臺轉幾圈,然後驟停示意觀衆,他已經到達了目的地:不難察覺,他們的舞臺甚至比不上在莎士比亞時期黑衣修士劇院(Blackfrairs Theatre)與環球劇院(Globe Theatre)的佈景,(他們的表演)類似於《仲夏夜之夢》中彼得·昆斯在“關於年輕的皮拉摩斯及其愛人提斯柏的冗長的短戲”中的演出。一個身上堆滿土的演員飾演城墻,他張開手指,這便成了情人互訴衷腸的墻縫。
演員休息室所佔的空間與劇院同寬,由上下場口溝通相連,帷幕則起到遮擋後臺空間的作用。在休息室内,桌面上擺滿了色彩各異的顔料和畫筆,演員們站在小鏡子前,根據角色的需要,用它們將自己畫上美艷動人或醜陋兇煞的臉譜。墻的四周懸挂着面具、不同顔色的髯口、假髮與頭飾;還有形狀各異的帽子與頭盔,這樣的道具行頭已被使用了三百年;高跟厚底的靴子與鞋子可以增加使用者的身高;(還有)劍、矛、三叉戟、狼牙棒、弓箭和各種過時的武器;仙女與其他有法力的神靈會使用狀似蒼蠅拍的魔杖;帶有補丁的襤褸衣裳是爲扮演貧窮低劣的角色所準備的,而奢華精美的刺繡長袍則存放於大衣箱中,這些衣服是爲富貴與身份尊貴的角色所備,就算是真正的皇公貴族也會爲穿上這樣的華服感到自豪。
在架子之下,會有墊子鋪在衣箱的後側或上側,一些演員會在上妝與準備時吸食鴉片。他們的打扮一點都不整潔得體,身上僅有的衣物也十分破舊。這些伶人的外貌無精打采,面容更因吸食鴉片而帶有死亡般的黯淡慘白。他們在上場前都會梳妝穿戴。有些伶人會戴上女性的頭飾,用白色與紅色顔料仔細爲他們的臉頰和嘴唇上色,再以黑色的顔料畫眉,從而使自己看起來像貌美如花的佳人。接着,他們會穿上仿木製的小鞋子,或者是把其脚趾塞進真正的小鞋子里;此後,他們將穿戴女式服裝,踩着三寸金蓮自然緩慢行走,并自然地揺曳生姿,他們在演唱與念白時會使用假嗓,從而讓自己的反串表演愈加完美。有些演員會通過顔料的繪畫,凸顯出野蠻或者可怕的形象,穿戴上厚底靴子、用羽毛裝飾的閃亮頭盔和軍用長袍,手裡拿着長矛或其他武器,像一個驍勇善戰的勇士般流星大步地走上舞臺。還有一些演員會在雙頰染上一點紅,帶上長長的活動髯口,穿戴上華麗的宫廷朝服和羽毛裝飾的朝帽,手執權杖或者扇子,作爲帝王或朝臣登臺亮相,輕撫髯口。雖然只能暫時擁有,但他們十分滿意能穿戴這些有羽毛裝飾、可凸顯男子氣概的華服。面具、顔料和服飾都對伶人的外表轉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香港的常駐劇院,戲劇演出爲一日兩次。他們從上午十一點開始準備,傍晚會有個短暫的幕間休息,然後持續到晚上十一點。在中國内地和香港的農村,戲劇表演是在由竹子和臺毯搭建的場所中進行,這些表演場地通常都在寺廟的前面和旁邊,演出内容與民衆所信奉的神靈誕辰相關。爲了搭建這些戲棚,村裡的長者和委員會向村民征收捐贈,并雇請一個戲班在此表演三或四日。通常會聘請一個戲班前來表演,如果有資金短缺之時,便只能雇傭戲班的部分成員,最高出價人可决定在哪裡表演與聘請哪個戲班;這位競價者能夠獲得所有包乾費,其中即包括有權將入場費歸爲己有。這些大型的高聳戲棚會在極短的時間内完成搭建。當這些戲棚竣工後,它們會非常舒適。中間帶有高聳的尖錐頂部是這類建築的一貫風格,舞臺和演員休息室位於建築後部,位置較高的觀衆席被安置在舞臺正前方走廊的兩側。走廊之間是没有座位的,但站着看戲是免費的。
不難得知,這樣的易燃建築結構存在極大的火灾風險,尤其(劇院裡)經常會放鞭炮,到了晚上還需要油燈照明。幾個因火灾所導致的可怕傷亡案例都與此相關,但類似事件要遠少於預期,其中最嚴重的幾個灾難性事件都是由强盗劫掠或縱火犯放火所造成。最駭人聽聞的一個火灾案例發生在1845年的5月25日,案發地點在廣州科舉考試大廳,當時在舉行慶祝華佗誕辰的表演,即中國的埃斯科拉庇俄斯(Asclepius)。火灾爆發時,演出便在封閉且擁擠的戲棚裡進行。當有人察覺火情後,劇院裡的其中一個出口却被鎖上。火苗在極短的時間裡便發展爲熊熊大焰,有超過兩千個人喪生在這場火灾中,場景慘不忍睹。整個被隔絶的區域遍佈尸體。在一些地方,尸體高高地堆積在一起,另一些地方,從殘餘的灰燼堆仍然可看出火灾前人們短暫的勃勃生機與歡欣雀躍。還有一些地方,由於人群密集的扎堆,故他們的尸體在事後被發現時仍維持肩並肩站立的姿態。還有數年前高要區金利鎮的戲棚縱火案,數百名觀衆和絶大部分的演員都葬身火場。
官員們批准與支持建立舒適的臨時劇院,更鼓勵與扶持戲劇演出。富裕的家族和官員們常常會聘請戲班的演員。在這些時候,戲劇演出便會在宴席旁邊的臨時戲臺上進行。
廣東片區有將近三十個戲班,其中也包括香港與澳門的劇團。他們會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解散,而新的戲班會在當月的十二號前簽訂新合約。在來年,每個戲班都會有一個新名字,戲班名稱中的數字是根據其排位所定,這也彰顯了它在戲班組織與公衆中的威望。
每個戲班的收入差距巨大。最好的戲班一年可以賺取三萬六千元,這些已經刨除它的正常支出。正規組建的戲班都没有女性演員;但在“氹仔班”的巡演當中,會有女孩陪着男孩一起接受訓練,也存在由男性與女性演員組成的“男女班”。
一個像樣的戲班由大約百人組成,演員的年收入跨度在三十元至一萬二千元這個區間内。通常而言,那些反串女性角色的演員收入最高。據行規,演員通常會出演年齡與官銜等級相似的同一類型脚色,但有時依據劇中的歷史及國家背景,也會對伶人扮演角色的官銜身份做出相應調整,以此契合劇情。雖然,戲單會註明演員所出演的脚色,但甚少提及他們在劇中所扮演的人物。戲單只會説明各個伶人即將出演的脚色,對於所有觀劇而言,他們雖完全不了解這個劇目,但却知道伶人們所扮演脚色的性别與其他詳細信息:是皇公貴族還是市井小民,是老人還是年輕人,是英雄還是反派。在英格蘭,最接近這種風格的演出方式應該是丑角(harlequin)、小丑(clown)、老丑角(pantaloon)與啞劇(pantomimes)的表演。
有時,一個脚色的稱謂,以及他們在劇中的上場、念白、下場等舞臺指示都是經過精心安排;但通常而言,相較於使用人物角色的名字,使用脚色進行指代更爲常見。一個像樣的戲班應由以下的成員組成:
一名正生,搬演帝王和能謀善斷之人,戴髯口。
三名小生,扮演年輕普通人,其中一名小生往往是主角。
三名武生,出演年長的軍隊將領,戴長髯口。
三名總生,扮演國家大臣,或是相應的角色,戴髯口。
六名不帖式或小武,搬演尚武的年輕人,表演雜技與展示力量,他們中的頭領通常都是武戲中的主角。
一名頭或二花面,臉上塗有油彩,表演特别具有膽識的角色,偶爾會是劇中主角。
一名外或大花面,臉上塗有油彩,通常是策劃陰謀的壞人。
五名六分或幫花面,臉上塗有油彩,一般扮演邪惡的角色。
一名公脚或末,出演父親或重要的長輩角色,戴灰白髯口。
一名浄,或大浄,多數都是配角,帶有面具或臉上塗有油彩。
一名邊或男丑,臉上塗有油彩,扮演的角色多數是惹人討厭、道德敗壞之人。他通常都是一部劇作中的丑角(buffoon)或者小丑。
兩名拉扯或幫男丑,他們的角色通常都是身份卑劣或身世不幸之人。
八名武軍虎,他們都是臉上塗有油彩的戰士,用劍和矛表演打鬥與翻筋斗等。
五名軍手下,男性士兵。
一名正旦,出演領銜的女性角色,例如皇后或妻子等。
一名鐵或幫正旦,所出演的角色類似于上者。
八名花旦,包括幫花旦和小旦,扮演年輕的女性角色,其中的頭領通常出演一劇的女主角。當人物角色在劇中被描述爲身世凄慘時,花旦的扮演就會趨向于苦旦的風格。小旦扮演的女性傭人或者奴婢等,通常都是生動活潑與迷人有趣的角色,也是(替男女主人公)傳情的中間人物。
兩名武旦,出演女俠等角色,在某些時候,她們也會扮演文武旦,她們在某些劇目中扮演平民,在另一些劇目則出演尚武的女俠,通常也是劇中的女主角。
一名占旦。這個脚色不需要經歷學徒制,但扮演者具有非凡的能力去承擔演唱與反串的職能。占旦所出演的角色多爲剛結婚的年輕女性,就如花旦所扮演的人物。
一名夫,或脚婆,或老旦,扮演年長的女性角色。
一名女丑,出演邪惡或令人憎惡的女性。
四名馬旦,扮演已婚或未婚的女性傭人,有時亦會根據需要出演女騎兵或者女步兵。
四名堂旦,是一種臨時小配角,會根據劇情需要出演各種不同的女性角色。
八名棚面。他們組成樂隊,其中包括:鼓手,他通過演奏一個石製聲感的小鼓,起到指揮全場的作用;上手,根據需要演奏月琴、笙和笛子;二手,根據演出需要演奏三絃琴、笙和笛子;三手,演奏二弦胡琴和鐃鈸;還有分别演奏大鼓、大鑼和小鑼的樂手;此外還會有隨時準備上場的臨時調動樂手,他們能演奏任意一種樂器。這些樂手爲學習音樂,都曾經歷長達七年的學徒期。但即使如此,對一名外國聽衆而言,聽到這些管弦樂隊的演出後,仍然會覺得(學徒期)浪費時光。
十名衣箱,負責照看衣櫃行頭,以及十名雜箱,也就是舞臺上的場記。
在廣州,戲班有表演行頭戲裝的所有權,他們最多只會將這些演出道具外借一年,派自己的傭工把這些各式各樣的服飾分别送至那些需要它們的伶人處,隨後將這些衣服收回,并將它們仔細地安置在那些專門用以放置行頭的箱子之中。其中的一些衣箱裝有大量帶有精美刺繡的長袍,它們的市值高達六至八千元。最好的行頭將借給頂尖出衆的伶人,而演技拙劣的演員只能使用那些破舊襤褸的服飾。最好的戲班一天要花十六元租借衣箱。少數要價高昂的伶人會置辦自己的演出服飾,部分扮演女性角色的演員也會擁有自己的衣箱,每一個衣箱的價格都高達千元以上。
自滿洲朝統治後,以清朝歷史事件作題材的戲劇表演在中國一律被禁止,自此,那些表演宫廷戲的服裝都趨向于前朝風格。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樸實無華而又缺乏佈景的舞臺上,那些絢麗璀璨與波瀾壯闊的舞臺效果往往源於其中一或兩名演員所穿戴的服飾:色澤絢麗的絲製衣服帶有金銀線刺繡與仿製珠寶,而形狀怪異的閃亮頭飾配有會揺擺的長羽毛。當裝扮古雅華麗的士兵,手執閃閃發光的武器横穿舞臺,或浴血奮戰於變化萬千的模擬戰場之時,這種表演效果亦得到提高。但當人群逐漸散去,四壁蕭然的舞臺只留下骯髒的地毯,表演舞臺也隨着身穿華服伶人的退場而與此前形成鮮明對比,那種强烈的反差也愈加得到凸顯。
樂隊的位置在靠近上場口的舞臺後方,在那裡可以一覽整個觀衆席。指揮者通常演奏會發出半金屬音效的鼓樂。從弦樂、吹口、鑼樂、鐃鈸到鼓樂,其餘樂手會不停地更换樂器來最大程度地配合戲劇表演。每種風格的音樂都有其特定的名稱。用於莊嚴場景的“二王”與專門烘托精彩戰事場景的“邦子”是最重要的兩種音樂風格。它們都以慢板的形式演奏,僅以弦樂配合演唱。“二王”與“邦子”也有以中拍和快板的形式演奏。每場演出都會以鼓樂、銅鑼和鐃鈸的撞擊宣告收場。開場首齣主要是“秃頭”,即家庭倫理劇目,伴奏主要是笛子和弦樂,中場休息以鑼鼓敲擊作爲提示。而“邦子”則多用於歷史劇,作爲打仗與肉搏格鬥的伴奏。這其中亦有弦樂、鑼樂、鐃鈸及鼓樂的演奏,但唯獨没有吹口樂器。
以上提及的曲樂,每種之下各有數個細分,它們都有特定名稱,用以指代不同的音樂風格。因此,每當音樂出現變化之時,劇場裡的觀衆會立即明白接下來要發生的劇情:是凱旋而歸的勝戰還是一敗塗地的敗仗,是婚禮還是悼亡或一團亂麻的窘境。
每個戲班每年都會花費五百至六百元雇傭一艘大型帆船(又稱紅船),這是演員和表演行頭的交通工具,他們借此穿梭於受邀演出的各個鄉鎮。雖然,這些紅船必定擁擠得和軍隊的遠兵艦一般,但其内部設施却十分舒適;在中國人看來,那些報酬較高的演員起居船艙的裝修配置都十分豪華。每年開戲之時,戲班的成員便以抽籤的方式來决定自己來年的起居船艙,當收入較低的人抽得好船艙時,他會樂於把自己的居住權轉讓給戲班内高收入的成員,以此换取相應的錢財。除了用作水上交通工具外,當戲班受邀表演的地方没有好的居住場所時,這些紅船又成了他們的棲息之所。
演出的戲劇分爲歷史劇“長板”,包括悲喜劇在内所有家庭倫理劇“秃頭”,以及類似滑稽劇的“古尾”。“長板”既可以是喜慶的,也可以是悲愴的;在那些行軍作戰的場景中,會有偉大的王子和嚴肅的首相,還有身份低微而又滑稽可笑的人隨行陪同,這與莎士比亞的歷史劇相類似。這些通常都是白天表演的劇目,雖然其中會出現模擬現實打仗的場景,但它們都以靈巧的雜技表演呈現出來。“秃頭”亦是如此,在嚴肅的劇情中帶有幽默風趣,是真正意義上的“半嚴肅半詼諧”(serio-comic)風格。除了那些滑稽劇,這些劇目大多包含悲劇事件。這些悲劇作品,有時它們也會被稱爲“苦戲”(Sorrowful Plays),會使觀衆潸然淚下,但正如我們的情境劇(melo-drama),這些眼淚立即會被有趣的玩笑所驅散;(在這些作品中)歡笑詼諧與悲傷莊重交織在一起。在表演鬧劇時,伶人在插科打諢與諷刺過往時事等方面被賦予極大的自主權。偶爾有這樣的表演選段,表演中會出現如巨人、侏儒與奇珍異獸等,他們會在奇特而又變化萬千的燈光中出場,這類似於我們的“啞劇”(但他們並没有華麗的舞臺背景)。這些劇目通常會在某位神靈的誕辰節慶上演,就像是爲滿足孩童的樂趣而提供特殊的演出。緊隨此後的是粗俗的劇目,其中會有浪蕩的娼婦被顛出人力車(jinrickshas),還有身材高大的錫克族警察急忙前去救援,其他演員通過捉弄與嘲笑他們來博取臺下觀衆的歡笑,而那些印度警察甚少會得到觀劇者的同情。
領銜主演的伶人通常會在登場時吟唱或朗誦一段臺詞,隨後簡述他們即將出演角色的人物背景。縱觀全劇,演員們總是把知心話告訴觀衆,有時表達的方式十分直接,這是我們所不熟悉的地方。
在念白或演唱的時候,這些伶人的儀態動作及其表達方式都近乎完美。但演員們在這些方面過於相似,仿佛他們的表演都是遵循同一個標準而來,更害怕背離這個模範。
對於那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國百姓家庭生活的外國觀衆,他們可以從家庭倫理劇中汲取大量寶貴的信息。在這些家庭倫理戲劇中,當一個人被介紹來到别人家中,他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都會在此鮮活地得以呈現。此外,在某種程度而言,這些家庭倫理劇雖不如歷史劇那麽扣人心弦與雄壯氣派,但它們却没有那麽多令人厭煩的喧囂鑼鼓與鐃鈸演奏,不需要營造戰事中蕩氣迴腸與震耳欲聾的緊張氣氛,也無需爲渲染英雄事迹而敲鑼打鼓。外國觀衆可以從舞臺中學習與了解中國的歷史、神話、禮儀和慶典。對於那些從事苦力勞動的觀衆而言,他們有的花兩分錢坐在常駐劇院觀衆席,不想花錢的觀衆則站在臨時戲棚的凹陷坑中。當搬演皇子的伶人違反了某個慶典儀禮,或縮短了與某位重要人物所需進行的無聊儀式時,這些觀衆會比任何人都迅速地去呵斥與轟趕臺上的演員。
每個戲班不僅有老的保留節目,也有專門的劇作家供應新的戲劇,而這些作品大多取材於類似於《三國志》的歷史故事、《再生緣》等市井小説或《聊齋誌異》之類的志怪傳奇。劇作家有時會提供劇目的曲調,但更多的時候則由演唱他們的演員做决定。當有人雇傭了一個戲班,戲班會向他,或向他主要的賓客呈上戲班的劇目清單,由這位雇主來挑選他想觀看的演出。
這些戲劇不像我們的劇作那樣分幕演出,但每部劇作都依相應的方式分爲不同場次。這些戲劇包括大量重複(的臺詞),此前説過的内容常被不停地複述,演唱中表達的文字幾乎一樣。這些唱段的内容包括劇作情節,通常都是美德戰勝邪惡的故事,但帶有謎團的情節甚少將秘密保留至結局,這與我們的戲劇迥然相異。
伶人們崇拜守護神,但他們却並不了解這些神靈的歷史背景、起源和受人景仰的原因。因此,他們供奉田竇二師,除了知道他們是古老的祖師爺外,伶人們對這兩位神靈一無所知。在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他們會供奉另一位姓氏爲“倉”的原古聖人。獨眼火神華光大帝也是伶人們特别崇拜的一名神靈。
每年四月初八,他們會供奉神聖不朽的譚公爺,這位神仙曾是惠州連山的本地人,他在十分年輕的時候便已位居仙班。據聞,譚公出生於本朝之初,在年幼時十分喜愛戲劇表演。他通過某種途徑獲得長生不老之藥,也因此得到神奇的魔力。一日,譚公與幾個小夥伴一同受雇在山上看牛,當時兩百英里開外的佛山正在上演戲劇表演,他便問其他小夥伴是否想觀看演出。他們不僅表達了觀劇的願望,更打心底好奇怎樣纔能去(千里之外的劇院)。譚公爺隨即用帶有魔力的繩索將牛群圈起來,讓它們無法穿出繩索的範圍,他隨即又讓小夥伴們閉上眼睛,無論什麽情况,直到他下令纔能睁開雙眼。小夥伴們遵循譚公爺的指令,在刹那間發現已隨他來到佛山的劇院,與觀衆一起觀看演出。在演出結束後,他又讓夥伴們再次閉上眼睛,除其中一人外,其他人都在瞬間回到連山的牛群旁邊。那名没能及時回來的小夥伴因太急於睁眼,隨後發現自己來到順德一個衙門的附近。當他告訴當地官員自己是如何誤至此處時,衙門裡的人都大吃一驚。
在十六歲那年,這位超凡絶倫的少年告知他的朋友,自己已看破紅塵,將前赴仙境與神靈共同生活。譚公爺竭盡全力地徒步前行,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擾他的决定,在攀登上一座高山後,他從此告别俗世。與尋常的先知不同,譚公爺迅速在他的故鄉與地區成爲人們膜拜敬奉的神靈;此後,他的神秘藥方又被認爲對治療惡疾有非凡的作用,宣揚這些傳聞的人成爲其神職人員,而信仰譚公爺的地方也隨即出現供奉他的寺廟,他在極短的時間内成了神醫華佗的競争對手。由於譚公爺十分喜愛觀看戲劇,所以伶人們也會敬奉這位神靈。
在中國内地及香港的戲棚劇院,戲班都會以《八仙過海》作爲開場演出。在這齣戲中,演員會扮演八位神仙,他們有時也被稱爲“魔仆”,在臺上通過誦唱替觀衆祈福與討彩頭。他們退場後,另一名扮演郭子儀的伶人登場表演《跳加官》。這名伶人在臺上跳躍時會戴着面具,借此祝福官員們像他扮演的這名偉大政治家一樣升官發財、長壽多福。郭子儀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將軍之一,他曾前後爲唐朝的四位皇帝效勞。他死後,子孫成蔭,其中還有不少男性後代在朝廷擔任要職。據傳説,郭子儀的好運皆來源於天上牛郎織女的祝福。
如果在表演途中有高官莅臨,舞臺上演出的劇目都會因此暫停,并立即上演《跳加官》,用舞蹈表演來歡迎官員的到來。
當這些表演的結束後(便會表演《天姬送子》),扮演董永的伶人先登場,與他一起表演的還有出演仙女的演員,她隨後會誕下二人之子。這個故事源於七仙女的傳説:生活在天宫的仙女十分欣賞孝順的董永,恰逢董父逝世,她便在一顆大樹之下與董永夜會,并傾訴愛意,仙女在回到天宫前將新生的孩子託付與塵世的愛人。董永隨後平步青雲,在朝中列居高位。這齣戲劇試圖借此鼓勵年輕人多敬孝道,雖然他們也許不期待從天而降的兒子,但每一名中國男性都十分渴望能在官場晉升爲權貴之宦。
待舞臺清場之後,八名“跳加官”會再次登場,一邊繞着圈子跳舞表演,一邊點燃爆竹和焚起一種會産生濃厚黄煙的香料。如此,煙霧便在舞臺上營造出朦朧晦澀之狀,天上的神仙也許就看不到這些演出,仙人們也不會因爲凡夫俗子扮演與模仿他們,甚至表演一些神仙壓根過去没做的事而感到被冒犯。
“跳加官”們在營造煙霧繚繞的效果後便會退場,接下來舞臺會以《六國封相》等劇目開始更爲莊重的表演。這部戲劇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中國的周朝,比基督誕生還要早三個世紀。在那個時候,雖然周王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但真正的實權却爲封建領地的諸侯所有,他們彼此争奪至高無上的霸權。在衆多封國之中,秦國最爲積極地去争奪霸主之位,歷經一個世紀,强勢而聲名狼藉的秦始皇最終實現一統天下的夙願。
在劇中所演時代,譽滿天下的蘇秦積極地遊説列國,通過合縱連横來抵抗他最初效力的秦國。他最終達成組建聯盟的目的,六國的諸侯與有聲望的官員也一致推選他爲丞相。但是,六國聯盟並未持續太久,這位非凡的首相後來也被刺客追殺。蘇秦死後,六個諸侯國都出來認領其遺體,但誰都無法獲得其所有權,尸首最終被車裂而分。
這部作品的絶大部分表演都由幾個人和聲演唱,即類似於合唱團或歌隊。由於這部劇在演出時會大量展示各種服飾,它也在衆多劇作中脱穎而出,列居首位。
總而言之,一場演出的妥善表演順序應是如此,先演唱三齣京劇短篇選段,緊隨其後的是翻筋斗雜耍。(例戲演畢,)上演的是相對没那麽常見的歷史劇選段,整場演出會以滑稽鬧劇作爲收場。晚上的演出則以家庭倫理劇,或白天已上演選段的後續内容作爲開場,同樣也是以滑稽鬧劇收場。晚上的演出會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清晨的六點或七點。
在香港的固定劇院,它雇傭的伶人没那麽多演出,他們擁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戲班的首日演出會以歷史劇或其中的選段作爲開場,《天姬送子》緊隨其後。這些表演結束後,玉皇大帝在電閃雷鳴中登上皇位,掌管天地、厨竈、雷電、風雨和江河的各路神仙登場,并簇擁在玉帝周圍。這些神仙爲老百姓所耳熟能詳,觀衆也能通過其顯著的外貌特征立即辨認出他們。儘管這樣的風暴需要集合許多元素,但(演出)却没有太多醖釀,更由於表演太過脱離實際,觀衆們在觀看時需要調動豐富的想象纔能幻想出表演的内容。的確,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爲了營造出狂風暴雨,而是祈福安康與驅邪免灾。
等舞臺上的神靈們退場後,身爲戰争之神的關羽將登場護送兄嫂,他在中國衆仙中亦被稱爲關帝。這齣表演是據三國争霸中關羽的故事改編而成。曹操軟禁了甘夫人與糜夫人,她們是其宿敵劉備的妻子;曹操想要讓關羽護送二人回蜀,其間設計把他們關在同一間屋子里,想以此激起劉備的嫉妒,從而離間劉關二人的兄弟情誼。但關羽整夜都手提一盞燈籠站崗巡邏,破除一切可以引起醜聞的流言蜚語。這個在中國影響深遠的故事企圖教育人們:要重視朋友間的忠誠。
除第一天外,白天的表演一般由整本歷史劇或其中的選段組成,演出中會有翻筋斗的打鬥場面;晚上的演出則包括整本家庭倫理劇或其中的選段,還有一齣滑稽鬧劇。
新年的首場演出會有一齣名爲《天宫賀壽》的祥瑞短劇,即天宫神靈送上他們的祝福。
在慈悲女神觀音的華誕之日,與她被奉爲神祇的周年紀念日,廟裡都會有特别的戲劇演出以示祝福,伶人們會表演一齣名爲《香山大賀壽》的祥瑞戲。香山是西邊的一座聖山,這位受人尊敬的女神便在此接受人們的供奉,這座山亦象征着觀音。她本是國王的女兒,因拒婚而躲進尼姑庵,其父下令要將她處决。她本被處以斬首之刑,但是行刑的劍在傷及她之前便斷裂,這位公主最後因窒息而亡。她的靈魂來到地獄,把那裡改變爲天堂。這樣的舉動顯然引起冥王的不滿,爲重建冥界的名譽,他只好讓公主返回人間;她乘着蓮花一路飄至普陀島,在那裡定居九年。後來,其父身患重病,她便在自己的手臂上割下一塊肉以作藥引,治好她父王的頑疾。她此後再次死而復生,從此被民間美化爲女神。她有時會被描述得迥異於常人,擁有大量的手臂與眼睛;公主慷慨地向那些對她心存誤解之人施恩,這種情况在中國並不罕見,其父王因此下令爲要她建造雕像,並直接告訴雕塑工匠要有“全手”(complete arms)與“全眼”(complete eyes),這樣的雕塑形象亦迥異於那個時代流行風格;然而,因爲“全”字與“千”字發音相似,愚笨的匠人便給公主的雕像打造了一千只手臂與一千只眼睛。此後,崇尚中國風格的雕塑家與畫家都會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盡可能地去模仿與還原這座最原始的雕像。
在這齣戲劇中,會有諸如猴群與美猴王等衆多神仙與神獸登場拜訪觀音,并獻上祝福。
還有一齣名爲《齊天大聖賀聖母誕》的類似傳統例戲,即天上的仙官向聖母拜壽賀喜。這裡的聖母又被稱爲“西王母”,是住在昆崙山仙境的諸神之母。她會在滛池舉辦盛大的宴會,宴席中會有成群結隊的仙僕簇擁在其身邊;仙人們在滿是奇珍異寶的園林中歡慶,在這片茂密果林中,他們一邊吃着巨大果樹所結的長生不老之果,一邊喝着黄色的“留亡水”(death-staying water);這黄色的仙水環繞仙城三圈,最後流回其源頭。
數不勝數的神仙與聖人都在此時前來爲聖母賀壽,但唯獨美猴王偷偷溜去偷吃長生仙果;由於他那些滑稽有趣的動作,美猴王是最受年輕觀衆喜愛的角色。這齣戲的結尾還有“灑金錢”,那些被捆在天頂的閃亮紙錢會散落并撒向觀衆,小孩子會把這些紙錢挂在外套上,祈望它們帶來好運與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