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禄回忆录:时任民国驻中亚总领事的回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迪化风光

熊发友游击的报告,不管他是善意或恶意,其唯一效用,就是玉成了我们观光迪化省城的志愿。

迪化古称“乌鲁木齐”,是一个山城,城很小,因之城内地势亦高低不平,路政从未加以建设,所以每逢春日冰雪融化之时,街道皆成泥河,行人举步维艰,故每家门口皆筑一道高堤,以防泥水冲入,这堤就成了人行道,街道中间,骡马失足而淹死于泥水中的事,时有所闻。城内建筑全系旧式,不过有的人家已装上玻璃窗了。城南商埠地却有俄国式的建筑,与城内情调显然有所不同。沙皇总领事馆在商埠地占地甚广,建筑堂皇,气势不凡,惟此时适值沙皇倒台,领事亦随之失所依据。我们中国人究竟是恢宏大度、宽待敌人的民族,尚容其在内看守门户,藉以安身,昔日他高坐三套皮包车,哥萨克标枪队前呼后拥着,几乎以赛马的速度跑过街道,冲进中国衙门的傲慢无礼,睥睨一切的气概,和办理交涉时,动辄拍桌子瞪眼睛的野蛮举动,而今在他身上连影子也找不到,见了我们中国人一样会卑躬折节,打躬作揖了。前倨后恭,真是可恨亦复可笑。

这时迪化教育文化也和其他事业一样不发达,只有一个中学,一个师范,小学也并不发达,图书馆、民众教育馆之类的设备,自然也付之阙如。仅有一家官办的“新疆日报”,酷似前清邸抄,并不具备现代新闻纸的条件。

军队很少见,偶尔看见三五兵士,大都面带烟容,形色枯槁,衣冠不整,徒具军人虚名而已。娱乐方面没有所谓戏院和电影院,有的只有庙会戏,戏的种类倒不少,有平剧、秦腔、兰州小曲、湖南花鼓,等等,庙内两面廊下临时搭台,供人观赏,但多数的人是站在台下看的。电话那时还没有,虽有电灯,也是犯着不亮的毛病,且只供应官厅和有限的商家点用。官场和社会请客,习气甚深,主人让座时要把杯箸一一高举齐眉,并移动椅子按座,同时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方又打躬作揖,请客人入座,被请的人,彼此还要经过一番拉扯的谦让动作,这种繁文缛节,教我们十八九岁的人看了,实在有点儿肉麻难受。对于鸦片烟也是施行一种禁种不禁吸的政策,所以烟膏、烟棒及各种吸烟家具,在街上公开出售,而烟土则由俄国、印度、阿富汗及甘肃输入,瘾君子大有人在。此时与俄帝商务完全断绝,英人虽想乘此机会在南疆积极发展其商务,但限于帕米尔高原之天然险峻,终未能如偿所愿,所以本省出产皮毛药材一切土产得以转向内地输送,不过新疆土产货产量甚大,输入内地的究属有限,多的都委弃于地任其腐烂了,而内地货亦得以畅销一时,新疆绥远间之骆驼队亦因之来往不绝,驼队铃声在一向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间到处都可以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