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刘禅:男儿当自强
蜀国灭亡源于后继无人
问:前几天刚采访了你爸爸,今天又来采访你,想请你谈谈蜀国灭亡前后的一些情况,你愿意吗?
答:我爸爸都接受采访了,我有什么不愿意的,你随便问,我实话实说。
问:按说,蜀国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怎么后来就被魏国给灭了?
答:你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一个国家的灭亡,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是长时间造成的一个恶果。实际上,这个恶果最早是我爸爸亲手种下的。
问:怎么能怨你爸爸?
答:当年,我爸爸为了给关羽叔叔报仇,决计要与东吴交战。结果,蜀军大败,几乎全军覆灭。你想想,蜀国本来是个小国,军队的数量远远比不上魏国,经过这一仗,蜀国的军队人数锐减,国力消耗巨大,元气大伤。从那时起,已经奠定了蜀国灭亡的基础。
问:你说的倒是不假。夷陵一战,蜀国确实是元气大伤。可蜀国灭亡是在四十年之后啊,难道蜀国的元气一直没有恢复?
答:没有。一个人伤了元气之后,恐怕一辈子都难以恢复,何况一个国家?
问: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年曹操不是也在赤壁惨败吗,人家怎么就没有伤了元气?
答:曹操在赤壁惨败与我爸爸的夷陵大败不同。曹操虽然败得很惨,但他在北方的根基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他的根基还很牢靠。而我爸爸的大败就不同了,他的大败动摇了蜀国的根基,使蜀国的元气大伤。就像一座高楼,根基动摇之后,这就是一座危楼,遇到一点小的动荡就会坍塌。
问:你是说,蜀国早就是一座危楼了?
答:可以这么说。
问:那么,你接了班之后,蜀国的国力没有恢复吗?
答:我接了班之后,国内不时有人造反,可以说战争不断。紧接着,相父诸葛亮又连年北伐,致使蜀国积贫积弱,犹如雪上加霜,哪里谈得上恢复?
问:你的意思是说,蜀国的国力太弱,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
答:当然这不是绝对因素。我以为,蜀国灭亡源于后继无人。
问:此话怎讲?
答:我爸爸一开始创业的时候也不行,为什么?身边没有足够的人才。后来为什么兴盛起来了?因为有了大批的人才。从文的方面来讲,相父诸葛亮不用说了,那是世人公认的大人才。除了相父之外,还有法正、马良、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等众多谋士。从武的方面来讲,除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将外,还有魏延、马忠、王平等得力大将。虽然达不到兵多将广,但也称得上是人才济济。可后来呢,这批人一个个都走了,没有了人才,蜀国能保得住吗?所以说,蜀国灭亡是缺乏人才造成的。如果有了人才,什么都有了。
问:蒋琬、费祎、姜维、张嶷、廖化等人,难道他们不是人才吗?
答:他们确实也是人才,但人才和人才不同。蒋琬和费祎能和相父诸葛亮相比吗?姜维、廖化等人能和五虎将比吗?统统不能。蜀国后期的这些人才,无非是矮子里面选将军罢了。不是有句话吗,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问:你觉得蜀国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人才短缺现象?
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短时期内培养不起来的。蜀国连年征战,哪里顾得上培养人才?
我是一颗温室里的小草
问:你把蜀国灭亡归咎于没有人才,难道你作为皇帝就没有责任吗?
答:实话跟你说吧,我算什么皇帝?我跟汉献帝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比汉献帝自由一点罢了。
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答:我爸爸临终前嘱咐我,对待诸葛亮要像对待他一样,实际上就是让我认诸葛亮为干爸爸。我接班之后,军政大小事务都由相父决断,根本没我什么事。你说,我能做什么?
问:你相父也是为你好,因为你当时年龄还不大。
答:我接班的时候已经十七岁了,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了。我爸爸将我托付给相父,只是让他来辅佐我的,并没有让他行使皇帝的权力。可你看看,相父他……哎呀,我真是没法说。
问:诸葛亮的政治经验丰富,他替你执掌政权,是觉得你还不太成熟。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发现你有什么作为,这能怪人家诸葛亮吗?
答:在所有的人眼里,我其实就是一个草包,大家都瞧不起我,这一点我心里很清楚。说实在的,刚接班的时候,我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辜负了我爸爸的期望。我曾经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就是为了给国家节约一点资金,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我曾经也积极鼓励发展农业,增加百姓收入,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我曾经也主张任人唯贤,亲贤人、远小人,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至于偏离轨道;我曾经也主张赏罚严明,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为国立功;我曾经甚至想亲自挥剑上马,率领将士们驰骋战场……可惜,大家眼里只有相父,没有我。我虽然脑子愚笨,但我也是有自尊心的,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痛苦呢?
问:所以你后来就干脆什么也不做了?
答:是的。既然诸葛亮包办了一切,我就做个享乐皇帝算了。
问:你为什么要破罐子破摔?你是蜀国的皇帝啊!
答:我生于乱世,长于乱世,那一次要不是赵云叔叔将我从乱军中救出,我恐怕早就没命了。后来,我又险些被继母孙夫人带到江东,又是赵云叔叔等人救了我。也许是这个缘故,我爸爸对我过于溺爱了,只怕我再遇到什么不测。所以,他总是让我待在最安全的环境里,就像待在温室里一样,不让我经历风雨。长大以后我才懂得,我其实就是温室里的一棵小草,虽然大家都百倍地呵护我,但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岂不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温室里长大的小草,再怎么也成不了参天大树。
问:你成天在后宫玩乐,不理朝政,董允和谯周等人都劝过你,你为什么不听?
答:我在政治上无所作为,难道还不让我在生活上有所作为吗?多搞几个女人,董允不答应;吃喝玩乐,谯周也不同意,你们究竟让我干什么?让我像木头人一样立在那儿吗?我除了用酒色来消磨时光,我还能干什么?
问:诸葛亮病逝后,百姓要求给他立庙,你为什么不答应?
答:我对相父有意见!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压着我,大小事情都由他决断,我早就对他不满意了。
问:诸葛亮一生为你们刘家效劳,你怎么不识好歹呢?
答:是啊,我不让给相父立庙,可百姓们每年还是私下里到路边祭奠相父,说明相父还是深得民心的。后来,有人又建议给相父立庙,我就同意了。我确实错怪了相父。
抵抗和不抵抗的结果都一样
问:魏国大将邓艾攻破绵竹后,你为什么要投降?
答:相父在世的时候,多次北伐,每次都是无果而终。相父归天后,姜维又连年出兵,结果也一样,没有什么起色。魏兵大举进攻蜀国的时候,蜀军连吃败仗,姜维根本不是邓艾的对手。绵竹一丢,成都也就难保了。所以我觉得,抵抗和不抵抗的结果都一样,成都早晚会丢。
问:当时成都还有带甲将士十余万,难道就真的保不住成都吗?
答:自从蒋琬、费祎死后,朝中基本上没人管事了。姜维在外领兵作战,成都的事没人管,也没有做作战的准备。
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答:眼看魏兵就要进攻成都了,成都的老百姓纷纷出逃,劝都劝不住。群臣让我想办法,我能有什么办法?你们以前怎么不问我呢?啊,现在成都要破了,你们想到我这个皇帝了?晚了,对不起,我没有办法,还是你们想办法好了!群臣集中在一起商议办法,结果是他们都没有办法。
有人建议,东吴是咱们的好朋友,咱们可以投奔东吴,好歹混口饭吃。
又有人建议,南中地区还有七个郡,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可以到南中去避难。
还有人建议,哪里也不能去,只能固守成都,与成都共存亡。
这些人七嘴八舌,吵作一团,我也不知道听谁的好了。最后,还是谯周作了详细的分析,否定了大家的意见。
问:谯周说什么?
答:他说,东吴是绝对不能去的。作为一个皇帝,不在自己的国家,那就不叫皇帝了。如果去了东吴,那就等于投降了人家,做了人家的臣子。但是,东吴迟早会被魏国吃掉的,到那时,皇帝再被人家俘虏,就是第二次受辱。南中也是不能去的,如果要去南中,就应该早做准备。现在人家打到家门口了,你跑得了吗?
问:那他的意见是什么呢?
答:他的意见就是要我投降。
问:你愿意投降吗?
答:我当时还是想到南中去,结果,谯周死活不同意。他还给我上疏,陈述了一大堆理由。
问:什么理由?
答:第一,南中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历来对蜀国不服,经常起兵造反。诸葛亮征服南中后,他们口头上臣服了,但内心还是不服。再加上政府每年向他们征赋,他们对蜀国就更加怨恨了。如果此时去投奔南中,那只能是自找死路。
第二,魏兵此次进攻,不只是夺取成都,而是整个蜀国。即使跑到南中,魏兵一定会穷追不舍,最后还是逃不出人家的手掌。
第三,南中地区很穷,如果逃到南中,势必增加当地百姓的负担,他们会立即起来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如果逃往南中,成都的百姓肯定不会扔下他们的父母不管而跟随皇帝南下,他们肯定会逃的逃、叛的叛,那就乱套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举手投降。这样不仅能保住性命,而且也能保住荣华富贵。
问:你不觉得投降是件耻辱的事吗?
答:怎么不觉得?你以为我是痴呆吗?为了蜀国的百姓,我一人受辱算不了什么。
问:你的儿子刘湛劝你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你为什么不听?
答:我不想让蜀国的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问:你的儿子刘湛劝不住你,就杀了妻子和儿子,然后自杀,以身殉国,你怎么还不如你的儿子?
答:我确实不如儿子有骨气,儿子留下了好名声,我留下了臭名声。我承认,我是一个庸碌的皇帝。
我忽悠了司马昭
问:你到了洛阳之后,魏国封你为安乐县公,你满意吗?
答:谈不上满意不满意,你不满意又能怎样?人家不杀你就够偷笑的了。
问:你是不愿意死,还是怕死?
答:谁愿意死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再说,人家还给我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待遇还是可以的。不仅如此,我的子孙被封侯的就达五十余人,跟随我到洛阳的樊建、张绍、谯周、郤正都封了列侯。
问:司马昭跟你喝酒时,故意为你演奏蜀国的音乐,蜀国的旧臣都感到难过,唯独你却喜笑颜开,听得津津有味,你心中难道没有亡国之痛吗?
答:如果我没有亡国之痛,我还算个人吗?他们也太狗眼看人低了,太低估我的智商了。我知道,司马昭故意演奏蜀国的音乐,实际上是在试探我的内心世界,看看我到底有没有复国之心。我知道司马昭的用意,所以故意装作喜笑颜开的样子,以消除他们对我的戒心。要知道,亡国之君大多数是不能善终的,我不能让他们看出我的任何破绽。
问:司马昭问你颇思蜀乎,你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莫非也不是你的心里话?
答:嘻嘻,算你说对了。司马昭问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问题,三岁小孩也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如同别人问你愿意吃屎吗,你能回答愿意吗?所以,我就是要装出傻乎乎的样子给他们看。问:你是说你把司马昭忽悠了?
答:可以这么说。我不仅把司马昭忽悠了,连所有的人都忽悠了。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也没有杀我,就因为他们认为我是一个傻子,对他们构不成威胁。
问:历史对你的评价不怎么好,你觉得呢?
答:历史终究还是公正的。
问:你在乎自己的名声吗?
答:每个人都应该在乎自己的名声。名声是什么?名声就是社会舆论对一个人的综合评价。名声有好坏之分,一个人的名声虽然只代表一个人的形象,但千万亿个人的名声就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如果人人都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那还谈什么道德?许多违法乱纪的人就是因为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造成的,如果他们在乎自己的名声,他们还会违法乱纪吗?所以,在乎名声不是坏事,但要追求好的名声,而不要留下不好的名声。
问:你对后人有什么话要说吗?
答:一个人,不管你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穷二代,都要自强不息,在大风大浪里经受锻炼,靠自己的奋斗去获得成功。吃苦是福,吃亏是福,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一句话,男儿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