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不打不骂 培养男孩300个细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谨慎处理,帮男孩平稳度过青春期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波动比较大,男孩在经历“第二次诞生”的阵痛,情绪上容易产生激荡和动乱。面对男孩的突然变化,很多父母常常为此感到措手不及。其实,这时父母应该给男孩更多的爱,理解男孩,引导男孩平稳度过青春期。

性教育应该从两三岁就开始

很多父母认为,有关性的问题用不着教育,孩子长大成人自然就懂了。这是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性教育问题还没有形成比较开放的思想,学校里也很少提及性教育课程,所以,在父母看来,即便没有性教育,也同样会生儿育女,进行人类的世代繁衍。还有人认为,在青春期以前,是没有“性”的概念的。既没有性的功能,也没有性的想法。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现代人类依然对性的问题存在许多误区和偏见,在性教育上也是一知半解。其实,性的生理功能始终伴随于人的一生。人们常常用青春期作为人成熟的标志,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可以算作未成年到成年的分界点。但是,这并非意味着青春期之前就无“性”的存在,而青春期之后才变得有了“性”的区分。青春期是性成熟的标志,也就是意味着从这一阶段开始,性心理和性行为逐渐变得成熟,实现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而性的基本功能和生理反应,则是在胚胎里就已经具备了。所以,青春期的性教育问题,是值得家长和老师重视的。漠视孩子的性教育,则可能酿成大错。如今,大部分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提前,初中生早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少女怀孕问题逐渐增多,由于男孩缺乏性的知识和性道德,因此会做出一些蠢事来。所以,要积极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进行性教育,不能顺其自然发展。

青春期之前的男孩即使对性一无所知,也会偶然地出现性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很多男孩对性知识缺乏,会对自己出现的“性现象”感到吃惊和恐惧。更有的连成年人也对此现象感到迷惑不解,这也说明了性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一些对性感到耻辱、回避等传统观念应当改变。性反应是自然的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性教育也不应成为避讳不谈的话题。但是如何教育能取得好的效果,则取决于父母持有什么样的观念和态度。

“性教育”并不仅指性行为教育,而是一种人格教育。良好的性启蒙教育对男孩人格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当男孩逐渐长大懂事的时候,父母可以让男孩了解和认识人体结构,包括人体各器官的名称、结构和功能,告诉男孩性器官的名称、功能和男女身体的差异。在讲解人体生理知识时,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告诉男孩一些基本的性知识即可。

对男孩从小就进行性教育,是有必要的。对男孩性教育应该从两三岁就开始,当男孩开始无意识地摆弄“小鸡鸡”的时候就应开始了。

三岁左右的男孩常常会问大人:“为什么我有小鸡鸡,能站着撒尿?”“为什么佳佳妹妹总是蹲着撒尿?”这时期男孩提出的性问题,通常是出于好奇心或是对某种情况的疑问。面对男孩的疑问,父母的回答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性问题的态度和所做出的反应。所以,当男孩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时,父母要以自然和健康的态度对待,坦率、简单地告知男孩一些基本的人体常识,切忌神秘和遮掩。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还会面临男孩有关遗精、自慰等性问题,所以性教育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父母对男孩进行性教育要掌握适当的方法,这样不仅使男孩了解和学习到科学的性知识,保证男孩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亲子之间良好、亲密和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

有关性问题的疑惑,小男孩可能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而不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往往会敷衍说:“外面捡来的。”这样的回答既不科学也不能让男孩信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严肃地对待男孩的提问,可以回答说:“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这样回答符合男孩的思路。对于稍微大一点儿的男孩,父母也可以先反问男孩:“你觉得你是从哪里来的?”当男孩了解到一些生理常识和有关的性问题时,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当男孩所说的观点基本正确,父母可以表示肯定,说“就是你说的这样”就可以了。总之,面对男孩性的疑惑,父母要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解释,要让男孩接受和信服。面对不同年龄、智力水平的男孩的提问,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既不能太深奥,也不能过于简单,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男孩的好奇心,同时让男孩学到知识。

性教育不仅仅指性知识的传播,还应包括父母的身教作用,不要给男孩制造神秘感。在性教育时,要符合男孩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遵循男孩的生理发育阶段,比如对刚刚懂事的男孩讲解遗精显然是不合适的。另外,还要考虑到顺序和时间、场合等因素。父母平时要多观察、留心男孩的情况,注意掌握恰当的教育时机。

总之,无论男孩对性反应和性现象产生怎样的疑问和困惑,父母都不能责罚和打骂、打击、挖苦和疏远他们,更不能找理由回避和搪塞男孩的提问,这不但没有消除男孩对性的疑虑,而且还容易对男孩成年以后的性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和态度是,对男孩提出的性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引导男孩积极健康地成长。

警惕,男孩已经进入青春期

当男孩发育日臻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时候,当他好奇地徘徊在伊甸园门口、想窥探其中奥秘的时候,父母是否意识到,你的男孩已经步入青春期?

性成熟过程主要发生在青春发育期,这时,身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内分泌功能及心理状态诸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而男孩则为第一次遗精,往往为梦遗。男孩第一次遗精也可能没有精子。此时,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重要变化,如对异性的向往、希望异性注意自己、开始有性兴奋等。

男孩青春发育期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在10~14岁,持续2~4年。男孩青春期的第一个体征一般出现在10岁左右,表现为睾丸和阴囊增大,随后阴毛出现,阴毛生长是第二性征发育的信号。接着阴茎增长、变粗,身体迅速长高,肌肉变得发达,长出胡须和腋毛,声音变得低沉。同时前列腺和精囊腺增大并开始分泌液体,精子逐渐生成。男孩在13~15岁通常会发生第一次遗精。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上和心理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男孩对有关性问题存在许多困惑和疑问,而这些问题在学校里也很少可以学习到,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有必要让男孩了解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因为性别差异,男孩在生理问题上可能对母亲难以启齿,所以给男孩答疑解惑的任务就可以由父亲来担当。一般情况下,父子间往往存在更多的默契,父亲多关心男孩的成长,男孩有什么话也总是愿意对父亲说。比如,父亲可以跟男孩讲讲男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男人应该如何做事,男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等等。父亲在与男孩沟通时,要注意言谈举止、仪表礼仪,给男孩做出一种阳刚表率,既要有严父的权威也要有慈父的温柔。如果父亲太过于严厉或者冷若冰霜,男孩即使遇到困惑也不敢上前请教,再加上平时很少接触父亲、与父亲沟通,所以会使有的问题成为男孩的心结。因此,当男孩向父亲提问一些羞于回答的问题时,父亲不能对男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表示质疑和愤怒,而是应当耐心地帮助男孩解除困惑,给男孩讲解清楚必要的基本生理常识。男孩通常是喜欢和父亲沟通交流的,和父亲一起爬山、踢球、有说有笑,会让男孩感到快乐和安全。而来自父亲的回答和讲解,会让男孩觉得很权威、很正确。每个男孩都渴望得到父亲的温情和疼爱,渴望和期待从父亲那里得到自己学不到的知识和答案。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父亲应多给男孩一些关爱。如果父亲很少关心男孩的生活和学习,男孩同样可能偏离正常轨道。因为他还小,外界的因素又很多,男孩的自控能力还相当地弱。另外,男孩逐渐懂事了,了解的东西也多了,父亲也有必要再充电,使得自己和男孩的交流不出现代沟。其实,性教育不单纯是性知识的教育,也包括人格、品德方面的教育。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会突然变得害羞起来,往往不愿意和父亲一起去洗澡。因为他觉得有些正常现象,比如,遗精,是自己干了“坏事”,所以非常怕父母知道。在这个时候,父亲要特别注意教育男孩的方式和态度。首先,不要责骂,不要因为他拒绝同去洗澡就发脾气或指责男孩,而应祝贺男孩发育成熟了。如果父亲的态度选择得不合适,男孩将对性产生恐惧和罪恶感;其次,自然大方地教给男孩一些性知识,告诉他应该怎么正确面对来临的生理变化。在性教育中,父亲应是男孩最好的老师。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父亲首先应从细心呵护男孩的“面子”问题开始做起。当脸上冒出第一颗痘痘,嘴唇周围突然多了一圈毛茸茸的小胡子,有些男孩因身体的飞速生长而觉得很难堪和不自然,就心情紧张地去使用各种护肤品去掩盖,挤痘痘、拔胡须,让自己显得和原来一样“年轻”。会千方百计地去遮掩、去修饰,让自己的变化不那么显眼,这样做是不对的。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去改变自然的生理现象,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青春期脸上会长青春痘,可以把它当作青春的标志,如果盲目地去挤,很容易被细菌所感染,造成发炎、红肿甚至疤痕,影响美观。另外,男孩长胡须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不要觉得别扭,胡须宜刮不宜拔。男孩的口唇部位被称作“危险三角区”,是最容易感染病菌的地方,所以应保持个人卫生的整洁。平时应及时修剪胡须,刮胡子应该小心翼翼,不要拔胡子,否则会引起毛囊发炎。父亲应该帮助青春期的男孩欣然接受自己的生理外貌。告诉男孩,无论是长胡须还是长痘痘,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男人魅力的标志。

其次,多关注男孩的生活,教育男孩养成卫生整洁的好习惯。男孩的个人卫生是不容忽视的,而到了青春期,男孩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淘气,弄得灰头土脸,而是不自觉地注重起个人形象来,会注意自己的脸部、衣服、身体的卫生。男孩的阴囊及其附近的部位皮肤皱褶多,伸缩性大,汗腺丰富并且分泌旺盛,常受大小便、汗液及精液的浸渍,因而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也最容易受细菌的感染。男孩的阴茎包皮内和阴茎头的交接处,分布着许多小皮脂腺,能不断分泌黄色的油性物质。所以更要注意卫生,勤洗澡,预防疾病。

平日里要让男孩多穿宽松式的衣裤,如运动服,少穿牛仔裤、紧身裤。晚饭不要让男孩吃得过饱,避免让男孩生活在过于闷热的房间里,帮助男孩养成侧卧睡觉的习惯,让男孩穿宽松的棉织睡衣,同时勤换内裤,保证身体的排汗和卫生。一旦发现男孩出现了遗精现象,要为男孩准备干净的内裤以及褥垫,养成注意卫生的好习惯。

青春期男孩的秘密你别碰

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总爱将自己的抽屉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实,这只是男孩独立、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男孩想以此表明自己已经长成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人,再也不像童年那样随时随地都愿对父母敞开心扉。

17岁的小刚是一名高中生,他很爱学习,但是脾气有点儿倔强。有一次,父亲发现自家的信箱里有小刚的信,而且信封上的字体工整清秀。父亲认为多半是女生给儿子写的信,于是跟妻子嘀咕:“儿子可能谈恋爱了,这可不是小事!”

于是夫妻俩开始“审问”小刚:“那是谁给你写的信?你可别把时间用在写情书上,你小子不考上大学甭扯那没用的!”

小刚反驳地说:“是初中时的一个同学来的信,她遇到一些困难,想请求我帮助。”

“别拿这话骗人,好汉做事好汉当,把来信拿来给我们看看。”父亲说。

“这是我的秘密,为什么非给你们看?”儿子理直气壮地反驳。

“瞧瞧,不敢给人看吧,还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母亲火上浇油。

小刚生气了,冲进自己的房间把来信撕得粉碎。

父亲更火了:“你小子翅膀硬了,看我管不管得了你!你把来信的内容好好跟我们说一说!”

“我就不说!”儿子一气跑出了家门。

原来确实是小刚初中时的一个女同学给他写的信,这个女同学对小刚一直有好感。小刚觉得学习要紧,没打算谈恋爱,但作为好朋友,应该为这个女同学保密,因此不愿让父母知道。

如今大多数的家庭是独生子,对于父母来说关心、培育好男孩可谓煞费苦心。不过,男孩常常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会用带密码锁的日记本或给抽屉上锁,以保护自己的“秘密”不遭到父母的“偷窥”。

青春期的男孩喜欢将所有的事情记在日记里,这正反映了他们最显著的心理特点——心理闭锁性。十六七岁的男孩已不再像儿时那样单纯直率,把所有的需求和愿望都毫无保留地告诉给大人,而是喜欢把心事藏起来,喜欢和自己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快乐。此时,日记本就成为他们倾吐、宣泄、记录、回忆的最常用的工具。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逐渐地获得了独立,已经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私密的个人空间,这个空间里的一切都是属于自己的,任何人都不可以随便地闯入进来。为了让这个隐秘的自由空间只为男孩所有,男孩会做出“警诫声明”,告诫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不得随便干涉。但是,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男孩的这种心理需求,总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男孩的秘密,强迫男孩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父母的这种“爱心”往往会使男孩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长。

秘密应该被尊重,一个男孩如果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他就不懂得尊重别人。尤其是当男孩逐渐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生理上的成熟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会出现一种“闭锁心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想把什么都告诉父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男孩青春期秘密是其成长的重要标志。如果父母不理解,往往会发生严重的亲子关系冲突。

父母亲常常保有自己的秘密,但是却认为必须时时知道男孩的一切——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如果男孩拒绝分享他们的秘密,父母会因此而生气且觉得受到伤害。

唯有父母让男孩从小就享受他们应有的权利,他们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事实上,给男孩独处的机会,让他们有些幻梦,对他们的确有帮助。

其实当青春期的男孩独处时,他们往往会想一些不存在的事,甚至自我批评。例如:“我愈来愈胖”“佩佩不喜欢我”“我总是浪费时间”。但是除了这些负面情绪外,研究发现青少年一天之中醒着的时候约有1/4的时间是独处的,而事实上他们也从其中获得助益;他们可以计划更多的事。他们或许会认为孤独令人难受,但往往“良药是苦口的”。

虽然保密有其正面的影响,但是父母亲仍然会担心男孩之所以希望独处,可能是想做一些父母并不赞同的事。这个怀疑可能导致父母与青春期男孩之间的战火。而父母亲侵犯男孩的秘密有时会造成男孩们感到自己有罪,对他人产生防御心,甚至更加的退缩。为了让男孩能有很好的自我价值观,父母应该获得男孩们的信赖。

有时当男孩们希望能独处时,他们往往会寻找借口而不直接地表达出来。他们可能告诉父母:他们很疲倦或者是身体不舒服。与他人玩耍时的紧张不安也可能是他们需要一点儿独处时间的预兆。

男孩们到底需要多久的独处时间呢?对于青少年而言,通常一周15~30小时是最为恰当的。如果他们常常孤独一人,这时父母就必须去了解他们在做些什么。青春期的男孩若是一天到晚只看电视、重复地听同一首歌或者常发呆,那么父母不妨试着引导他们对其他活动的兴趣;然而如果他们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嗜好或是特别有趣的事,父母就无须担心了。

让男孩了解保有自己的秘密并不表示父母不关心他们,只要当他们向父母寻求帮助和支持时,父母能给予温暖的回应,他们就会体会出父母的关怀。具体的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别贸然去窥探男孩的秘密。青春期的男孩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秘密,而且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虽然那个秘密不是很大,但是父母这种不信任的做法让他特别反感。所以这时候要尊重男孩的意见,给男孩留点儿空间,别去偷看男孩的日记。这一点在男孩的人格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爱护他这一点,给他留点儿秘密。哪位父母要偷看男孩的日记,您再好心,男孩也会不满。

(2)相信男孩能够处理他遇见的麻烦。偷看男孩的日记,无疑是由一片爱心驱动。然而,爱,就要信任。凡是坚持写日记的男孩,几乎都是好学上进、有自尊心的男孩。也许他在为人处事上有些失误,但如果他肯记下来,他肯反省,这比什么都重要!

(3)尝试着做男孩的大朋友。对男孩闭锁的心灵不去贸然探秘,难道可以不闻不问?当然不是。需要的是父母要放下架子,与男孩营造一种朋友关系。男孩不会拒绝朋友。所以父母应该放松一点儿,就跟平常聊天一样,跟男孩聊聊青春期一些比较秘密的事,在聊天中男孩就掌握了应该怎么去做。

(4)培养男孩明辨是非的能力。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尽管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最终形成,由于是非观念不强、自制与自控的能力比较差,男孩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时,还不能把握好尺度,父母在细心观察男孩思想动态的同时,要根据男孩的性格、爱好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男孩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男孩在学习和生活中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内心秘密的正确程度,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也不可能把男孩的心声全部掏出来,而且也没有必要。独享一块心灵绿地,不要任何人来涉足,这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男孩长大了,就应该有一块仅属于自己的天地。把这方天地留给男孩独自享有,这也是对男孩的爱。

不要视男孩自慰为洪水猛兽

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自慰是一种正常行为,源于对性的好奇。面对男孩的自慰行为,父母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打骂纠正。

唐伟已经上大学了,他回忆起初中时的那一幕,依然心有余悸。

那是高一下学期的事情。有一次,他在家做数学作业,有一道题一时想不出来,脑袋里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已有半学期了。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情不自禁地用手玩弄自己的阴茎。他自己也很清楚,每次做作业的时间都特别长,爸爸妈妈都感到他进步多了,能经常一两个小时做作业,也不出声。只是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这就使他们老是在想:现在的学生真不容易,竞争太激烈、学习太苦了。

不过,有一次唐伟露了馅。正当他极度兴奋时,爸爸推门进来。那扇门平时儿子都是小心插好的,这一天不知怎么搞的,忘了插。爸爸看到这一幕,手中的牛奶杯摔在地上。儿子惊呆了,迅速站起来,拉好衣裤。不过爸爸已经愤怒地走过来,忽然看到作业本上还放着一张半裸的美女卡片,上去就给儿子一巴掌。

“我们以为你在好好学习,不要脸的狗东西!”说完,气得走了出去。

儿子低着头,咬着嘴唇,什么也不说。

从此以后,他在父母面前小心翼翼,甚至不敢正面看他们,在班上也不敢与女生说话,女教师上课,他都不敢抬头。在他的心中,罪恶感、耻辱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同时,他并没有停止自慰,每次偷偷完成后,就有内疚与自责的痛苦,这使得他的青春期一片阴暗。

在传统社会里,自慰是一种很丢脸的行为,属于社会禁忌,人们平时都不能谈论它。传统观念认为自慰会造成人的精力衰竭、气短体虚。过去的医书上也写着:自慰会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以及婚后性功能障碍等。一些父母正是基于这种传统观念对男孩的自慰行为大加斥责。

专家指出:青春期以后,男女都可能发生自慰,但是男性比较普遍。那些从来不敢触摸自己性器官的男孩,大多受到严厉的约束,认为性器官很“脏”或很“神圣”,不能随意接触。其实,这反而对他们的健康不利。

造成自慰的生理原因与梦遗类似,主要是生殖器官发育,性激素浓度上升,使男孩本能地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而生殖器官在不断发育中也容易引起男孩的注意,特别是阴茎很容易在受到刺激后充血勃起,这一发现会令男孩感到好奇。

用传统的目光和粗暴的方式对待男孩在性方面的不当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伤害男孩的自尊,给男孩的心理留下永远的创伤。

男孩偶然的自慰是缓解性压力的一个途径。但有些父母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一旦发现男孩有自慰行为,往往大加斥责,甚至羞辱男孩,像唐伟的爸爸责骂唐伟“不要脸”就很不恰当。这样做使男孩罪恶感增加,心理自卑感加强,甚至造成精神崩溃。

父母应当多了解一些生理卫生和青春期的心理知识,并在男孩发生自慰行为时,对男孩讲清楚自慰的利弊,而且让他们知道青春期由于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激素会促使男孩出现梦遗现象。

男孩最初的性体验往往来自于自身的自慰行为,自慰被认为是性行为的初始方式。自慰对于性冲动异常强烈的男孩来说,它能使性冲动得以顺利地宣泄。自慰还是男孩自我发现和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只要不是过于沉湎于自慰产生的快感中,不过于频繁自慰,是不会损害男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因此说,当父母发现男孩的自慰行为时,不要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怒骂斥责。

当男孩进入青春期后,随着他性意识的觉醒,应及时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父母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和适当的时机告诉他,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性激素产生过多,男孩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男孩会长胡须,声音变粗,阴茎、睾丸增大,并出现遗精等生理变化。这时,父母应告诉他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

鲁迅先生说:“生物的个体,总免不了衰老和死亡。为继续生命起见,就有一种本能,这就是性欲。因性欲才有性交,因性交才有后代,继续了生命,所以,性交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因此对性问题大可不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应理直气壮地来谈论它,研究它,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正确地认识它,以增强对性犯罪的免疫力。

关于性,回避、搪塞只会让男孩觉得这种事情更加神秘,更增加了男孩对这类事情的好奇心。父母是男孩的第一任老师,对于性的问题,最好一开始就给男孩一个实事求是的答案。

父母应该尽量简洁地对男孩解释,不用长篇大论,或者给他上一堂复杂的科学或道德课程。如果自己回答不了,就找一本相关的书籍,和男孩一起阅读吧。

巧妙地引导男孩面对性成熟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开始亲身体验到身体的微妙变化,如果在这之前,他已经接受过来自父母的科学指导,便不会对遗精感到紧张,虽然他仍然会感到害羞。父母要巧妙地引导男孩坦然对待性成熟。

有的父母不明白,“男孩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性本能?是在青春期突然之间产生的吗?”不,性本能在青春期前很长时间就产生了。弗洛伊德声称性满足从摇篮里就开始了,最初与哺乳有关。孩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性好奇与性兴趣的影响,虽然荷尔蒙的分泌要到青春期才会完全成熟。3~5岁的男孩对裸体的兴趣以及男女孩相互之间对性器官的兴趣,也是很常见的。这是形成性观念的重要时期,父母应该注意不要对这种好奇表现出震惊与厌恶,据悉,很多性问题都是父母对男孩早期进行不适当教育的结果。到了小学高年级,10岁左右,男孩开始对两性关系发生兴趣。

一般男孩在11~15岁进入青春期,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性生理的变化,男孩产生了对性知识的强烈需求,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变化,会与周围伙伴的发育变化进行比较。青春期的男孩心中总是充满了各种疑惑并渴望获得答案,他常常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感到惊讶、脸红或者恐慌、紧张不安,甚至疑心生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分辨不清。所以,他常常有意识地通过一些途径来寻求性知识,如翻阅医学书刊、收听专栏广播等。

青春期初期的男孩会将大部分时间集中于性的问题上,这很正常。他被这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界深深吸引,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父母不应该对一个处于青春期男孩的所想所为感到震惊:他很可能会说出或是写下父母认为早熟的事情。羞涩少语的青春期男孩有时也会说出让人吃惊的亵渎之语。这种性探究不应被理解为道德败坏,相反,这典型地反映了男孩突然之间对性的向往。

美国性教育家戈尔顿教授认为,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大都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但对于给自己正逐渐成熟起来的男孩进行性教育,许多父母常不知该怎样入手。如何巧妙地引导男孩面对性成熟,专家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1)制定一些有说服力的、易为男孩接受的规定。任何父母都不可能把男孩一直关在家里,过多的限制往往会引起男孩的反抗。绝大多数男孩接触异性的时间一般在放学回家之后到父母下班之前,所以对男孩“约法三章”确有必要。比如,和男孩约定:家中没有大人时,不能把异性朋友带到家里来;男孩的舞会应有大人陪伴参加;不要去喝有刺激性的饮料。

(2)家庭性教育最好是通过与男孩聊天的方式展开。不要希望用某种教科书来解决,这样效果不会理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借助某件性方面的事聊起。让男孩了解一些性和生育方面的知识,并不等于允许男孩过早地这样做。如果父母老是简单地向男孩强调“你还小,不需要知道”,反而会引起男孩的逆反心理,向父母不允许的方面去做。

(3)要善于回答男孩提出的性问题。不要对男孩特有的好奇心横加指责,应通过循循善诱来抹掉男孩心理上对性问题的神秘色彩,使之对待性问题能有正确的认识。应该让男孩懂得,青春期只有集中精力去增长知识才干,才能为美好的将来打下基础。

(4)帮助男孩产生多种兴趣,培养广泛的爱好,这样有利于分散男孩在性问题上的精力。另外,鼓励男孩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对他也大有裨益。

总之,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正常而必要的现象,也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男孩慢慢长大,男孩的自我意识的各个层面都和他的性意识紧密相关。他会逐渐以一个男性的自我形象在社会中呈现出来。他会从男性的角度去欣赏、看待或评价社会中的其他人和事情。所以,在对待男孩的性成熟上,父母要引导而不是回避。

面对男孩“心理闭锁期”莫慌张

很多父母都发现,原本整天活蹦乱跳的男孩,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就像变了一个人,天天一脸的阴沉,也不知道谁招惹他了。男孩的心仿佛筑起了一道墙,男孩在墙里,父母在墙外,墙里的人不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却进不去。

心理学家把男孩的这一时期叫作“心理闭锁期”。男孩在小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觉得父母什么都会做。而随着男孩进入青春期,心理各方面迅速发展,男孩会发现:父母并不是完美的偶像,他们也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也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于是男孩不再想把什么都告诉父母,什么事情都向父母请教。有时,他更乐意跟同龄人交流。

他们独立意识也增强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解决,不想再依赖父母,不喜欢别人再把自己当男孩,处处表现出一种成人感。于是开始对父母表现得冷淡,有时甚至是反抗、离家出走。所以,父母会觉得男孩离自己越来越远。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他就会在心理上对父母形成抵触情绪,甚至会瞧不起父母,觉得每天在耳朵边唠唠叨叨,感觉非常厌烦。所以,青春期的男孩就开始从崇拜父母的阶段过渡到“瞧不起父母”的阶段。

在父母对男孩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分析自己男孩的具体情况,不能因男孩疏远自己而乱了阵脚。在男孩的“心理闭锁期”父母应该做到:

(1)让男孩正确对待青春期特征。父母要帮助男孩正确地认识第二性征的出现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恐慌和害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鼓励男孩要增强自信,懂得悦纳自己。青春期的男孩好奇心强,对很多事情和现象有强烈的探索欲,父母应帮助男孩,减少他心理上的神秘感,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青春期的男孩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应给予多一些的关心和照顾,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注意力降低、精神疲惫、情绪低落等现象。

(2)帮助男孩正确认识压力。每个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是正常现象。要学会和压力和平共处,学会缓解压力、释放压力。对男孩来说,最大的压力就是学习和人际交往两大方面。所以,父母要想让男孩生活得健康快乐,就别给男孩施加过多的压力。适当放低期望值,不拿自己家的男孩跟别人攀比,对男孩的能力发展不要过于急躁。当男孩觉得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时,父母可以帮助男孩一起想办法抗压。

(3)教男孩学会宣泄负面情绪。当男孩感到压力太大时,父母可以教给他主动疏导发泄的方法,比如说出自己的体验、想法,向亲人、同学、朋友倾诉,释放郁闷。哭是一种有效地解除紧张、烦恼与痛苦情绪的方法,男孩也需要用眼泪抚平内心的苦痛,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转移注意力,让男孩学会忘掉不愉快。比如积极参加文艺或体育活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运动、写日记、做深呼吸,等等,也都是宣泄负面情绪的好方法。

(4)教男孩主动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除了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使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控,还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去管理情绪。比如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等方法,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的情绪,多想一想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建立阳光心态,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5)对犯错误的男孩巧妙疏导、循循善诱比横加指责、棍棒教育更有效。面对犯错误的男孩,父母严厉地直接批评并非聪明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化叛逆为神奇。挖掘和发现男孩的闪光点,有助于消除他的怀疑和对立情绪,改变逆反心理,从而管理情绪、掌控情绪。如果情况严重,还可以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辅助治疗,来培养他的健康情绪。

总之,对待男孩的“心理闭锁期”,父母一定不要急躁,更不可以打骂,因为男孩的心态不稳定,如果父母采用粗暴的手段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与男孩对立的现象。

青春期的男孩喜欢跟父母“对着干”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的“脱胎换骨”就开始了,自我意识开始清晰,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处处想显示出自己的“成熟”,不希望父母对自己再像小时候那样耳提面命,而希望能与父母平等对话。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彼得罗夫斯基称之为“由听话的道德向平等的道德的过渡”。如果父母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便会令男孩气愤、反感,为了表示他的不满,有的男孩就跟父母“对着干”,甚至对父母善意的帮助和合理的要求也拒不买账。他的目的就是要父母注意到他的存在。有的男孩虽然看上去很听话,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很多时候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其实这是他心底对大人们的抵触和不满。

青春期代沟的问题出在哪里?是父母的错还是男孩的错?其实,对这个问题有关专家早就开始研究,他们把责任分成了两部分,父母占80%,男孩占20%。所以,父母如果和青春期的男孩在沟通中遇到了问题,就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了。

当男孩对父母表示不满时,也要有心理准备。父母不妨这样做:

(1)父母要先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起到了模范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对男孩都会有所影响,有所启发。比如,脾气暴躁、爱打骂孩子的父母,男孩也往往脾气倔强,难以服从;还有的父母认为男孩听话就是孝顺,不听话就是大逆不道,这些观念都不利于对叛逆期男孩的教育。

父母只有清楚了男孩的心理变化,梳理清自己的教育思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男孩一个安定的环境,缓解男孩在青春期的焦躁。不能实行严厉的“大棒政策”,应该给男孩一点儿独立的空间,把握合理的原则,与男孩建立平等的关系,消除与男孩的隔阂。

此外,父母还要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是否无意中就把男孩当成了“考试机器”?是否寄予太多的希望让男孩“压力山大”?是否不善于引导男孩,而只会斥责和棒喝?是否对男孩的所思所想从不过问?

(2)尽量把事情淡化处理。正值青春期的男孩对正值更年期的母亲说:“你管不了我的,我现在是狂飙期。”母亲听了,也回了儿子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现在是更年期。”男孩听后被这句话逗乐了,而狂躁的情绪也消失了大半。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亲子沟通中就需要一些不那么严肃的风趣和幽默,这样一来,男孩青春期糟糕的情绪就得到了缓解。

(3)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很多父母在给男孩训话时总喜欢问他“你到底想怎么样”,父母要考察自己的沟通效果,可以换一个角度和口气,这样问男孩:“需要我为你做什么?”这样男孩听起来就很舒服,觉得父母很尊重自己,乐于和父母一起探讨问题,同时也调动了男孩的积极性,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4)要引导,而不是强制。父母要切忌用命令、催促的口吻与男孩讲话,更不要用“笨蛋”“废物”之类的否定、贬低、侮辱的语言。有很多话可能父母只是随口说说,但却无意中伤害到了青春期男孩的心灵,严重的则导致心灵扭曲。

父母在和男孩对话时,要带着商量的口吻,不能总是质问男孩,要平等地和男孩进行交流,选取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最健康的亲子关系、最健康的家庭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父母不用费多大的劲儿,正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很自然地就会接纳他们的意见,向他们吐露心声。

总之,父母应该站在男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出根源,然后总结出一套比较合理的方法,调节自己与男孩之间的关系,以朋友的姿态与男孩交往,就可以避免出现对立情绪。

帮助男孩筑起早恋的防线

有个初三的男孩在日记中写道:“不知怎么回事,我最近一看到隔壁班的那个女孩,就不由自主地脸红心跳。我害怕和她的目光相遇,但又情不自禁地想看到她。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我的心里想的全都是她,白天上课无法专心听讲,脑子里出现的全是她的影子,每到下课后偷偷地看看她,我就觉得心里特别开心。我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做任何事都不能集中精力,一天没看见她就紧张不安,失去了她就像失去了一切……”

男孩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和逐步形成。在性意识发展的过程中,男女生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有一种与有好感的异性同学相互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但是对于男孩的成长和将来而言,早恋绝不是一件好事情。

每个男孩都胸怀大志,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每一位家长都寄予男孩美好的愿望。而要想实现心中的任何理想、抱负,都离不开勤奋努力地学习,学习知识以及各种技能。十七八岁的男孩,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来自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得到飞快的发展,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初步的认识,情感上也产生了懵懂的认知。这个时期的男孩,充满了青春活力,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记忆力强,渴望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所以是学习的最佳时机,这一阶段也是充实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这一阶段的男孩应该以学习为主,全力以赴,专心致志,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这个时期被早恋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所以,父母不应该忽视男孩的早恋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会葬送男孩的学业、事业和前途,以致追悔莫及。

早恋后的男孩,自知会受父母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责备和议论,因而就要躲躲藏藏,远离人群,长此以往,影响了与同学、家人的关系。同时,在思想上会产生很多负担,影响了心理的正常发展。

爱情和婚姻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在人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发生在少男少女中间的早恋问题并不少见,可以说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学校和家庭的普遍重视。由于青春期男孩涉世不深,人生阅历较浅,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认识不足,在对待感情上也是懵懂无知。在男女同学交往中,一旦处理不当,或者没有摆正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就会陷入早恋。陷入早恋中的青春期男孩,大多草率行事,感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容易与异性一见钟情,但是这种恋情往往又是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思维和情感也会越来越成熟,这时可能会觉得对曾经一见倾心的对方如今已经失去了兴趣,变得不再喜欢了,或者认为彼此并不适合而产生不满,最后中断彼此间的感情。所以,早恋的结局往往是品尝苦果。而青春期男孩情感脆弱,一旦经历早恋的失败,必然会大失所望,意志消沉,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障碍。

实际上,青少年之间的早恋,大多是由于感情的冲动,出于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而心生倾慕之情。这种神秘感、好奇心使青少年盲目地认为这就是爱情。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感情冲动之下,男孩往往会被不理智而冲昏头脑,陷入早恋而难以自拔,甚至出现过火行为。

向往异性是青春发育期男孩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和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男女同学相处,是青少年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类异性间的交往,也是最富有魅力、最激动人心的,尤其对青春期的男女来讲,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心理学家认为,男女两性交往会产生神奇的异性效应,这种异性效应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性别角色的完善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人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向交往更能丰富人的个性。多向的人际交往,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渗透、补充,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所以,与异性同学交往是必要的。只要父母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避免男孩陷入早恋的误区。

(1)父母要告诉男孩,与女孩交往要真实坦诚。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相互信任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异性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与异性交往,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

(2)教育男孩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时要注意距离。与异性朋友交往,要注意言行举止,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在交往中尽量不谈涉及两性之间的敏感话题;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分拘谨;如果是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友谊,那么要注意把握好交往的距离和程度,陷入过深则会成为早恋,超越了正常异性交往的界限。

(3)要尊重男孩的纯真情感和友谊,不要轻易贴上“早恋”的标签。男女同学之间亲密一点儿,手机发几条短信,过年过节送几张别样的卡片,写上几句俏皮的话,某天晚上回家很晚……于是,父母就紧张地认定自己的男孩早恋了。很多时候,男女同学间的正常的纯洁的友谊关系,会被过分敏感的父母轻易地与谈恋爱挂钩,给男孩贴上了“早恋”的标签,这样做不但影响了同学间的正常交往,也伤害了男孩的自尊心。其实,同学间的交往常常是不自觉的,如果男孩与某个异性伙伴相处时间较早较长,表现得亲密一些,关系距离近一些,也是很正常的,这时男孩也许并没有认为自己是在谈恋爱,心里也根本没有早恋的念头,只不过是对异性有好感或相处融洽而已,如果父母一发现男孩与异性伙伴在一起就认定是早恋关系,那么对男孩和他的伙伴来说都是非常尴尬的,不利于彼此间的交往,反而破坏了正常的友谊。所以,父母要对男孩是否早恋要深入了解,不要捕风捉影或片面地下结论。

(4)用“冷处理”的方法处理早恋迹象。即便男孩出现了一些早恋迹象,父母也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做到宽容和理解,不能心急地干预男孩的交际;那种公开批评“早恋”的对方,采用硬性手段拆散彼此的关系,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些做法很可能会引发男孩情绪波动,从而心生逆反和负面情绪。所以,一定要在弄清楚原因后,再顺势引导,才会以理服人。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会站在男孩的对立面孤军奋战,将事情弄得更加糟糕。

(5)引导男孩慎重理智地对待恋爱问题。当男孩陷入早恋或被感情困扰时,父母可以陪着男孩聊聊天,讲一讲有关爱情和婚姻方面的故事、道理、箴言等,让男孩明白,真正的爱情的含义。当男孩迷恋异性而无法摆脱时,父母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男孩指点迷津。比如,心中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幼儿园时喜欢的小朋友,到了小学还喜欢吗?小学喜欢的女孩,到了中学还喜欢吗?这样的引导可以让男孩明白,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喜欢和需要的都会有所改变。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沉迷于早恋中,只会让自己受到更多的伤害和痛苦。

(6)给男孩一个美好的期望。告诉男孩,恋爱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可是真的体会到它的美妙是需要条件的。不成熟的恋爱肯定让人无法体会其中的美妙,只是充满好奇、追求新鲜感而已。

总之,爱情之花是圣洁的,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够正确理解它;只有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栽培并以真诚之水使之永远盛开。对于男孩来说,在爱情生长的土壤还不具备的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筑好防线,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