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大王神农氏
归到神农氏名下的有两大主要功绩:创造农业;发明中医药体系。本节讲他怎么发明农业的故事。
故事
古早的古早以前,经历过盘古、女娲、伏羲等的世代之后,人类传到了神农氏。
神农氏是一个慈爱、勤勉的首领,传说他长着牛的头,人的身子。从长相你就知道,他是个很有力量、也有着神奇本领的人物。
传说神农刚刚降生的时候,附近忽然涌出了九口井。这九口井的井水彼此相连,人们汲取其中任何一口,其他八口井的井水都会跟着波动。这么神奇的现象,是不是预示着神农将来会与水土结下不解之缘呢?
神农长大之后,果然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成了氏族的首领。
那时候,人们都是打猎、抓鱼或者采野果子吃,随着人口繁衍越来越多,野生的动植物都不够吃了,大家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神农想,这样下去可不行,要是能找到一些我们可以自己控制出产的食物就好了。
神农像
神农正发着愁,有一天,飞来了一只丹雀,全身红通通的,嘴里衔着一株九个穗的植物。丹雀将九穗植物扔到地下就飞走了。神农捡起了它,左看右看,最后决定把它埋进土里,浇上水。过了些日子,这株植物结出了很多带着淡黄色薄壳的小果实。剥开薄壳,一粒粒晶莹洁白的小颗粒露了出来。神农尝了尝,发现它们可以当作粮食吃,而且吃了还能长寿呢。神农就给这株植物起了个名字叫作“禾”,那些白色的小颗粒,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稻谷一类的粮食。
汉代画像砖上的神农锄耕图
原文出处
《补史记·三皇本纪》:“神农氏……人身牛首。”《后汉书》卷三二《郡国志》刘昭注引《荆州记》:“相传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动。”
《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拾遗记·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周易正义》卷八《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学会自己种粮食,人类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不用老是靠打野物碰运气了。人们都高兴极了。
神农又从众多草木中筛选出了更多粮食交给人们耕种,像粟(小米)、黍(黄米)、菽(大豆)等等,这样人们的主食种类就更丰富了。
为了更好地栽种粮食,神农还发明了制陶和冶金的方法,教人们做出陶罐、斧子、犁耙、锄头等工具,去开垦四周的林莽荒地。
随着栽种收获的农作物越来越多,人们自己吃不完,已经有剩余了。于是神农又发明了集市制度,约好固定的日期,在当天日头正中的时候,让大家带上家里富余的东西,到一个指定的空旷地方去交换。这样,人们就可以分别种植不同的粮食和蔬果,餐桌上的食品种类当然更加丰富了。
神农教稼图(元代王祯《农书》)
所以,人们叫他“神农”真的很有道理,因为,他就是一个神奇的农业大王啊!
掰书君曰
虽然同是位列三皇,神农氏的神格,比起女娲和伏羲来可就差远了,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半人半神的文化英雄。
农业当然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但民众的确需要将千万无名创造者的智慧和经验凝聚到一个具体的对象身上,以利于文化史的传承。古中国也还有别的农神,除了神农氏,后稷、叔均、杜宇、舜等也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只是不如神农氏在这方面的名声那么显赫罢了。
故事里将许多农作物的发现都归入神农氏名下,但其实,在神农氏的时代,小麦、高粱等在中国都还没有开始种植。
总而言之,神农氏开创的第一产业光芒万丈,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它越过烟囱与硅片的惨烈战场,重新成了生态考虑下的产业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