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左右宝囊与赤色神鞭

愚见,炎帝与神农氏是两个人/神,故这里只聊神农,炎帝故事放到后文“五帝”章节聊。关于神农试百草,本节有AB两个版本的小故事,因为两个故事中的一些关键元素不同但又都很流行,不宜合并起来。

故事版本A

左右宝囊

神农生下来可稀奇呢,是个水晶肚子,光亮透明,吃下去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人们还不会用火烧东西,什么都是生吃,很容易生病乃至死掉。神农见了很难过,决心把看到的植物都尝一遍,看看它们在肚子里是怎么变化的。他随身背着两个口袋,能当食物的就放到左边口袋里,能当药物的就放到右边口袋里。

第一次,神农尝了一片嫩尖尖的小绿叶儿。这叶儿一落进肚皮,就将肚皮里面上上下下擦得清清爽爽的,好像一个人在巡查一样。神农就管它叫“查”,后人又转成了“茶”这个字。神农把茶放到左边的口袋里,表明茶可以经常吃。

第二次,神农尝了朵蝴蝶样的淡红小花。那叶儿像羽毛,可美呢,味道甜津津的,香气扑鼻,吃了可以润肺清热,神农给它起名叫“甘草”,放到右边口袋里了。

第三次,神农尝了一朵绿茵茵的小花。那叶儿圆圆的,梢头尖尖的,又苦又酸。刚一吃下去小花就在神农肚子里直撞,他的膝头也肿得像牛膝盖一样了。神农连忙吞了一把茶叶下去,才算解了毒。神农发现这种植物能够强筋活血,便管它叫作“牛膝”,放进了右边口袋。

神农采药图(辽代,佚名)

原文出处

故事原文选自《民间文学》1979年第9期。陈玮君记录,流传于浙江。略有改动。

神农就这样辛苦地尝着百草,每天都要中毒,每天都要靠茶叶来解毒。到后来,他放到左边的花草根叶超过了四万七千种,放到右边的超过了三十九万八千种。

这天,神农见到一朵黄黄的小花,叶子一张一缩的,很怪。这是不是妖草啊?神农一定要探个明白,他便摘了一片叶儿放进嘴里。没想到,叶儿刚进嘴,神农的肚肠就一截一截断开了!他来不及吃茶叶解毒,手里抓着那株植物,痛苦地死去了。

就这样,为了让人们过上安全健康的生活,伟大的神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人们悲痛地埋葬了他,尊他为“药王”,在好多地方都盖了“药王庙”来纪念他。后世人们将他的经验写成了药书,叫作《神农本草经》。

至于害死神农的草呢,就被人叫作“断肠草”。“神农尝药千千万,无一能治断肠伤(比喻感情上的伤痛)”,说的就是这件事。

掰书君曰

这是个现代口承的民间版本,是“活”的故事。其中“查”与“茶”的关系、“牛膝”的释义等,都体现了民众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版本B

赤色神鞭

古时候,神农为了弄清楚每种植物的特性,让人们有病能够得到治疗,拿着一根叫作“赭鞭”的赤色神鞭去鞭打每一种花草、虫石。

经过赭鞭这么一打,每种花草虫石的药性就都显现出来了,是平和的还是有毒的,是寒的还是温的,通过鞭痕都显示得清清楚楚。你要问是怎么显示的?我猜,也许它们被鞭打过的地方,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或者渗出不同的液体、凝出不同的结晶、冒出不同的气体之类的吧。反正,凭神农那双智慧的眼睛,他一看就明白了。

手持赤色神鞭(赭鞭)的神农 七小 绘

原文出处

《淮南鸿烈解》卷一九《修务训第十九》:“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

《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咸阳山中,有神农辨药处。”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第十八回:“传炎帝(指神农)尝诸药,中毒者能解,至尝百足虫入腹,一足成一虫,遂致千变万化,炎帝不能解其毒,因而致死……”

神农靠着这条赤色神鞭,每天不停地测试药石的特性,还会将测过的花草虫石放到嘴里去尝,去感知它们真实的性质。他不畏艰难、不避危险,一天之内就会中七十次毒。好在他测试过的药多,总有能够克化毒物的解药,帮助他有惊无险地完成试验。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药材之间该如何搭配才能治疗不同的疾病,神农还将药材放到一口大锅里煮,今天在太原附近的山中还有“神农鼎”遗迹呢。

1900年代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人所绘神农像,原件藏于大英博物馆

后来有一天,神农将一只百足虫放进了自己嘴里。没想到,百足虫一下肚,每只脚就化成了一条虫,在神农的身体里面乱钻,千变万化,无法控制。神农找不到合适的药材来解毒,就这样为了大家的健康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怀念他的功德,尊他为上古“三皇”中的“人皇”。神农曾经无数次跋涉其中、苦寻药材的那片森林,就被叫作“神农架”。

掰书君曰

神农氏的故事里,大多会提到“牺牲”。中药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医药体系,是牺牲了无数先民的生命、不断试错而形成的。神农氏的牺牲,就代表了千万个这样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