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颅内感染性疾病

一、颅内化脓性感染

【临床线索】

化脓性脑炎和脑脓肿是由化脓性病原体侵入脑组织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依据感染来源可为耳源性、鼻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及隐匿性。脑脓肿可以是单发、多发或多房性。一般患者具有急性感染症状、颅内高压症状和脑局灶性症状。如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常出现多种颅内并发症而出现相应症状。

【检查方法】

头颅CT平扫及增强。

【CT征象】

①脑炎:早期CT平扫可表现为皮质下或皮质、髓质交界区局灶性不规则、边界模糊低密度灶,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低密度区无强化或呈不规则强化。晚期脑软化坏死逐渐融合,病灶趋于局限化。

②脑脓肿:脓肿中央的坏死组织和脓液为低密度,周边可见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环形脓肿壁,最外围可见水肿带。增强扫描显示脓肿内仍为低密度,脓肿壁轻度强化,可辨别出脓腔、脓肿壁和水肿带三个部分。若脓肿内有气体形成可见更低密度影。

③脑膜炎:早期可无阳性发现。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因脑膜充血和蛛网膜渗出而显示脑沟、脑池、脑裂,尤其是基底池的密度增高或闭塞。增强扫描软脑膜和脑表面呈曲线样或脑回样强化。

【报告范例】

报告书写:右侧额叶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中心可见斑片等密度区,边缘有环状稍高密度囊壁,外周可见水肿带,局部脑回增宽,邻近正常脑实质受推挤移位(图2-5-1)。

图2-5-1 右侧额叶脑脓肿

【报告技巧与提示】

①根据影像表现和感染症状病史可以做出诊断。注意应与其他具有环形强化的病变如脑肿瘤、转移瘤、肉芽肿、脑内血肿等相鉴别。

②诊断不明时可见建议进一步MRI检查,MRI是脑脓肿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早期脓肿壁的形成,更易区分坏死、液化和脑炎。对于脑膜炎和室管膜炎的诊断MRI比CT敏感。

二、脑囊尾蚴病

【临床线索】

脑囊尾蚴病又称脑囊虫病,是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内者造成的疾病。依据寄生部位分为脑实质内型(以大脑皮质运动区多见)、脑室内型及软脑膜型。脑室内型及软脑膜型囊尾蚴表现为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单发或多发水泡样结构,可引起室管膜炎、蛛网膜炎及梗阻性脑积水。

临床上脑囊尾蚴病一般起病缓慢,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症状,其他症状有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脑脊液沉淀可查出嗜酸性粒细胞,囊虫尾蚴疫试验阳性。

【检查方法】

头颅CT平扫及增强。

【CT征象】

①脑实质型:常位于灰质、白质交界区,常为多发。囊泡期平扫表现为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小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典型者囊泡内可见小结节状等密度影,即囊尾蚴的头节。增强扫描多数低密度灶不强化,少数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胶样囊泡期病灶密度增高,头节逐渐消失,周围水肿明显。结节肉芽肿期平扫呈不规则低或稍高密度灶,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增强后病灶呈结节样或环形强化。钙化期表现为高密度影,增强后病灶不强化。

②脑室型及软脑膜型:囊尾蚴寄生于脑室系统内或蛛网膜下腔。由于囊壁很薄,囊液密度又近似于脑脊液,故平扫很难显示,主要借助间接征象如脑室、脑脊液腔隙不对称或局限性扩大来判断病灶的存在。常伴交通性脑积水,增强扫描偶尔可显示病灶环形强化。软脑膜型还可显示肉芽肿性脑膜炎所致的基底池强化。

【报告范例】

报告书写:脑实质及脑池、脑裂系统内见多发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部分囊内可见点状高密度结节影,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带。另脑实质内还可见多发钙化结节。脑室系统无扩张,中线结构居中(图2-5-2)。

图2-5-2 脑囊尾蚴病

【报告技巧与提示】

①有摄入含囊尾蚴猪肉史和典型CT表现者诊断不难。

②MRI是脑囊尾蚴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对脑室内、脑干及大脑半球表面的囊尾蚴病灶较CT敏感。

③实验室上脑脊液沉淀可查出嗜酸性粒细胞,囊尾蚴免疫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