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暴风雨来临
意大利虽然依旧太平,但本能地意识到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罢了。这里是一片富庶的乐土,怎能不招来其他国家的眼红?这时的比萨平原还没有因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疏忽和嫉妒而变成一片沼泽;科隆纳家族和奥尔西尼家族之争也还没有把罗马周边的富庶之地变成一片荒野;马里尼昂侯爵还没有把锡耶纳[1]共和国的120个村庄夷为平地;马雷马地区[2]虽说有瘴气,但还不至危害性命、寸草不生。弗拉维奥·比翁多[3]在1450年写道:奥斯蒂亚[4]那时虽不像罗马时代那样繁荣,但已有五万居民,可现在那里总共不到三十人。
意大利农民是这世上最受上天眷顾的百姓。他们并不是散居于村庄各处,而是聚居在村落之中,四周是高耸的围墙,保护庄稼、牲畜和生产工具。从现存的房屋遗迹来看,与现代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的居住条件舒适得多,居住环境也优美得多。另外,他们还有着共同的社会利益,聚居在筑有防御工事的村落里,这让他们自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国的乡野村夫和德意志的农奴绝不会享有这样的地位。他们拥有武器、公共金库,且选举自己的村行政干部,出兵打仗也只为保卫共同的家园。
这时期意大利的商业也和农业一样繁荣,各行各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丝绸、羊毛、大麻、皮草、明矾、硫磺、沥青这些意大利不出产的商品从黑海、埃及、西班牙或法国进口,到了罗马之后经过精加工,价值翻倍,再运回出口国。富人们购买商品,穷人们出卖手艺,前者招工容易,后者就业不难。
意大利的艺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但丁、乔托、布鲁内莱斯基[5]和多纳泰罗[6]都已作古,但阿里奥斯托[7]、拉斐尔、布拉芒特[8]和米开朗琪罗正活跃在意大利舞台上。罗马、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收藏了诸多古典名作,保留了埃斯库罗斯[9]、索福克勒斯[10]和欧里庇德斯[11]的手稿。在默罕默德二世统治期间,三位大作家的手稿得以和桑提波斯雕像、菲迪亚斯[12]和普拉克西特列斯[13]的雕刻作品齐聚一堂。看着国家庄稼丰收、村落富庶、手工业繁荣、教堂富丽堂皇,再对比一下周围穷困、野蛮、好战的邻国,意大利历任君主都明白总有一天,罗马之于周边国家就像美洲之于西班牙,是他们亟待挖掘的金矿。因此1480年,那不勒斯、米兰、佛罗伦萨和费拉拉签署了攻守同盟条约共同抵御来自意大利国内国外的敌人。而维持这一同盟关系对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最为有利,其领地靠法国最近,受其威胁最大。他认为新教皇的当选不仅有利于加强这种同盟关系,而且能向整个欧洲昭示这一同盟的团结和力量。
按照惯例,新教皇上任,所有基督教国家都要派出一队隆重的大使团前往罗马向圣父宣誓效忠。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出了一个主意,要求四大国的使团在同一天会合进入罗马,并指派其中一位使节,也就是那不勒斯国王代表四国发言。不巧的是,这一做法会打乱皮耶罗·德·梅迪奇的宏伟计划。这位自恃甚高的年轻人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共和国大使,把同胞们委托给他的这项任务当成了炫耀自己财富的大好机会。从受命那天起,裁缝、珠宝商和天价布料商开始在他的官邸中来回穿梭。裁缝为他缝制了好几套华丽的朝服,还镶上了从家族宝库中挑选出来的宝石。在整个意大利,他家的珠宝最多,就连侍从的制服上都镶嵌着珠宝。其中最受宠的一个侍从戴着一个珍珠项圈,价值十万达克特金币,相当于现在的百万法郎。顺行的有阿雷佐大主教真蒂莱。他曾经是洛伦佐·德·梅迪奇的老师,被选为第二大使,负责发言。此时,他正在准备演讲。就像皮耶罗·德·梅迪奇想通过炫耀财富让人们眼花缭乱,他希望用自己的口才征服人心。但是如果只有那不勒斯国王的大使一人发表演讲,那么即使真蒂莱的口才再好,也没有机会表现;对皮耶罗来说,如果与其他大使一同进入罗马,谁还会注意到他的盛装气派呢?这场利益之争的最终以米兰公爵的妥协而结束。但这却改变了整个意大利的面貌。
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本以为斐迪南一世定会支持他的提议,但斐迪南一世在皮耶罗二世的恳求下竟突然改变了主意。斯福尔扎查出原来斐迪南一世改变主意的原因是皮耶罗的面子更大时,已没有心思理清斐迪南一世改变主意的真正原因,想当然地就认定存在针对自己的秘密联盟,并把这次政治计划的破产归因于洛伦佐·梅迪奇的死。不管原因是什么,现在的情势对他极为不利:佛罗伦萨原本是米兰的盟国,现在却投向那不勒斯的怀抱。他决定出重拳反击,于是与亚历山大联手成立攻守同盟,对付皮耶罗和斐迪南一世,并允许威尼斯共和国加入,还敦促费拉拉公爵埃库莱斯三世尽快做出选择。亚历山大六世因之前联姻遭拒如鲠在喉,于是接受了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提议,1493年4月22日与其签订了《联盟法案》。该法案规定结盟双方共同建立一支由两万骑兵和六千步兵组成的军队维护和平。
听到联盟成立的消息,斐迪南一世吃了一惊,但随即想到只要卢多维科·斯福尔扎丧失摄政之位,就能削弱联盟的作用。虽说他并未谋权篡位,但他的侄子加莱亚佐已经二十二岁,继续摄政未免有些不合适。斐迪南一世郑重向米兰公爵提出要求卢多维科结束摄政,将统治权归还加莱亚佐,以免有谋权篡位之嫌。
斐迪南一世这一招着实大胆,却也冒险,卢多维科·斯福尔扎乃从不退缩之人,这说不定会激怒卢多维科,使他玩弄起最擅长的政治阴谋。果不其然,斯福尔扎怕自己的权位不保,决定先下手为强,威胁斐迪南一世的皇权。
这对卢多维科来说并非难事。查理八世好战,而且对那不勒斯王国觊觎已久,他早有耳闻,于是派出两名大使,挑拨年轻的查理八世,怂恿他为安茹家族讨回被阿拉贡家族篡夺的皇权。他还提出,考虑到查理八世出征路途遥远且危险重重,他允许法兰西军队自由出入米兰公国。
查理八世的性格特点人所皆知,这一提议定深得他的欢心。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如此一来奉献给他的不仅是整个地中海沿岸的控制权和意大利全境的保护权,而且还将从那不勒斯和威尼斯打开一条畅通无阻的大道通往土耳其和圣地巴勒斯坦,一雪尼科堡和曼苏拉之耻。看到这一幅宏伟蓝图,查理八世满心欢喜,马上就接受了提议。斯福尔扎派出查理·贝尔吉欧约索伯爵和卡亚扎伯爵为代表,查理八世派出圣马洛大主教和德布奎尔大总管为代表,签署了秘密联盟协议。根据协议:
法兰西国王力求一统那不勒斯王国;
米兰公爵允许法兰西国王军队在其属地通行,并派出五百骑兵护送;
米兰公爵允许法兰西国王从热那亚[14]装派战舰;
米兰公爵承诺借给法兰西国王二十万达克特金币,起兵即日见款。
而查理八世应当保证:
首先捍卫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个人权力,其个人权力高于米兰公爵,反对任何企图推翻其政权的个人或组织;
奥尔良公爵[15]继承了母亲瓦伦蒂娜·维斯孔蒂[16]的阿斯蒂城,当驻守两百法兰西骑兵随时待命保护阿斯蒂[17]的斯福尔扎家族;
最后,一旦那不勒斯被攻陷,立即将他林敦公国移交盟国米兰。
协议签署完毕,查理八世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谋划这场征战的细节,预测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实际上,他高估了盟友所能带来的好处。别忘了小心驶得万年船,他与各大国的关系可远不是他所期待的那样。
实际上,亨利七世[18]这时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已经在加莱登陆,对法兰西虎视眈眈。
西班牙的斐迪南和伊莎贝拉虽未参与当年阿拉贡家族与安茹家族的王位之争,但至少为阿拉贡提供过兵力和财力支援。
而查理八世悔婚,把勃艮第的玛格丽特退回给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转而与布里塔尼的安妮联姻,使战争的趋势出现了转向。
根据《埃塔普勒[19]协定》,1492年11月3日,亨利七世解除了与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的同盟关系,宣布不再追随神圣罗马帝国征战。
查理八世为此花费了七十四万五千克朗金币,放弃了对英格兰开战。
根据1493年1月19日签署的《巴塞罗那协定》,天主教国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同意不给予表兄那不勒斯的斐迪南一世任何帮助,也不会阻碍法兰西国王征伐意大利。而条件是查理八世必须割让出佩皮尼昂[20]、鲁西荣[21]和塞尔达尼[22]。阿拉贡的胡安将这三座城池以三十万达克特金币的价格抵押出让给了路易十一。但出让期限结束之后,路易十一这只老狐狸又反悔了,不肯归还这三座城地。他深知这三座城是比利牛斯山脉的门户,一旦战争打响,关闭这三座城城门,即可保平安。
最后根据1493年5月23日签署的《桑利斯[23]协定》,马克西米利安大度地原谅了查理八世悔婚一事给他带来的羞辱,但条件是其割让勃艮第省、阿图瓦省、夏洛来[24],以及曾作为玛格丽特嫁妆赠与的努瓦耶。另外还答应待奥地利的菲利普[25]成年后,将艾尔、埃斯丹和贝休恩移交给他。
年轻的法兰西国王做出这些让步,安抚了邻国,开始着手实现卢多维科·斯福尔扎为他展开的宏伟大业。我们已经知道斯福尔扎出这个馊主意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提议被否决,而否决的原因则是皮耶罗·德·梅迪奇想要炫耀自家的金银珠宝,而真蒂莱想要一展口才。
因此可以说老师的虚荣和学生的骄傲使得文明世界从他林敦海湾到比利牛斯山脉陷入了一场混战。
注释:
[1]锡耶纳: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一座城市,也是锡耶纳省的首府。(译注)
[2]马雷马地区:指意大利西部的滨海区域。(译注)
[3]弗拉维奥·比翁多:1392—146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历史学家。(译注)
[4]奥斯蒂亚:意大利克雷莫纳省的一个市镇。(译注)
[5]布鲁内莱斯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译注)
[6]多纳泰罗:意大利著名雕刻家。(译注)
[7]阿里奥斯托:意大利著名诗人。(译注)
[8]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出生于希腊阿提卡的埃琉西斯。他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善好者》(或称《复仇女神》)等。(译注)
[9]索福克勒斯:希腊剧作家,与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为古代雅典三大悲剧作家。(译注)
[10]布拉芒特: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译注)
[11]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古希腊三大悲剧大师。(译注)
[12]菲迪亚斯: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刻家。(译注)
[13]普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刻家。(译注)
[14]热那亚:意大利西北部港口。(译注)
[15]奥尔良公爵:是从1344年开始使用的一个法兰西贵族爵位,以其最初的封地奥尔良命名。这一称号主要被授予王室的亲王。(译注)
[16]瓦伦蒂娜·维斯孔蒂:路易一世之妻;米兰公爵吉安·加莱亚佐之女。(译注)
[17]阿斯蒂:位于意大利西北部。(译注)
[18]亨利七世:英格兰国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译注)
[19]埃塔普勒:法国北部城市。(译注)
[20]佩皮尼昂:法兰西东比利牛斯省首府。(译注)
[21]鲁西荣:比利牛斯山脚,靠近西班牙边境。(译注)
[22]塞尔达尼:位于法兰西和西班牙交界处,如今分属法兰西和西班牙两国。(译注)
[23]桑利斯:法兰西小城,地处巴黎以北40公里。(译注)
[24]夏洛来:法国中西部城市。(译注)
[25]奥地利的菲利普:(1478—1506)菲利普一世。(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