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棋王·围棋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宋代棋圣——刘仲甫

继“绝代棋王”王积薪与“镇神圣手”顾师言之后的棋坛大宗师,首推北宋哲宗、徽宗元祐至政和年间(公元1086年—1111年)称霸棋坛二十余年的围棋国手刘仲甫,他是中国围棋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国手,被后人誉为“宋代棋圣”。

博闻强记 围棋神童

刘仲甫,字甫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111年前后,祖籍山东济阳,后寓居江南一带。[1]

刘仲甫自幼天资聪颖,生具异禀,过目不忘,博闻强记,而且勤勉治学,孜孜以求,早有“神童”之誉。

少年时代的刘仲甫便对围棋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赋极高,不但熟读历代棋家的围棋典籍,而且每每临局对敌之时,总是不拘定式,心有灵犀,临机制变,匠心独运,妙着百出。因此,他棋艺夭矫不群,进境神速。

数年之间,刘仲甫棋术有成,江南一带的许多围棋名手都败在了他的手下,因此闻名遐迩,远近视其为“围棋神童”,无人能敌。

刘仲甫不但为人谦逊自持,虚怀若谷,而且年纪轻轻便胸有壮志,渴求上进,希望有朝一日奋发昂扬,能成为当世棋坛的围棋第一高手。

当时,江西有位围棋前辈名家声名极大,威震一方,于是,他便慕名到江西一带游学,拜访名师,虚心求教,刻苦锤炼,棋艺更得以迅猛精进,日臻神妙。

决战钱塘 胜算精准

几年之后,青年刘仲甫棋艺大成,打败了无数围棋高手和名家,名噪一时。在亲友的极力怂恿下,刘仲甫便辞别了江西的一众师友,雄心勃勃地动身前往京城东京,投考翰林院棋待诏去了。

途经钱塘时,刘仲甫久闻钱塘一带自古棋风盛行,素有“钱塘围棋甲一方”的美誉,围棋高手众多,其中不乏名家、大师等一流人物。他很想在钱塘与那些高手实战一番,测试一下自己的棋力究竟如何。于是,刘仲甫便在钱塘镇上的一家旅店中住了下来。

转眼半个多月过去了,刘仲甫总是每天很早就出去了,直到半夜时分方才回来。旅店主人对这个行踪古怪的青年客人感到莫名其妙,甚是不解。

这天早晨起来,旅店主人突然发现自家店门之前悬挂起了一个大条幅,上面书了十三个大字:“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十分抢眼。店主人心中暗暗纳闷:“这是要搞啥名堂呢?这个年轻人真是个怪人!”

随即,却见刘仲甫在旅店门口摆下了棋局,还拿出了价值三百多两银子的银盆、酒器等物品,排列一地,以此作为棋赛的赌品。

一时间,观者如潮,轰动一时。

消息传开来,钱塘一带的围棋高手纷纷云集,大家跃跃欲试,都想出手战胜这位自称“江南棋客”、居然胆敢“奉饶天下棋先”的青年棋手刘仲甫,挫挫他的锐气。

第二天,钱塘棋界就推选出了一位当地最杰出的围棋高手,也拿出了三百两银子作为赌注,向刘仲甫下了战书,邀他在钱塘城北的紫霄宫一决胜负。

刘仲甫如期而至,按照自己事先声明的“奉饶天下棋先”的约定,让对方执黑走了先手,自己执白子从容布局,双方在紫霄宫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围棋搏杀。

那名钱塘棋手在一众人等的助威声中奋发神勇,但见其落子如风,杀法凌厉,步步紧逼,棋艺果然不同凡响。

当二人弈至五十余子时,旁观的钱塘一众高手和围棋名流眼见己方黑棋已占优势,刘仲甫的白棋形势不利,渐处下风,都不禁轰然叫好!

刘仲甫面色如常,泰然处之,丝毫不动声色,更不犹豫,手中落子也是极快,仿佛是在信手应付。

这一局棋下到百余子时,刘仲甫的白棋形势更加紧张,虽然左支右绌,但仍可抵挡。这时的黑棋已然势如破竹,兵临城下了,而且攻势如风,锐不可当,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阵势。

那钱塘棋手眼见自己胜券在握,脸上不禁流露出了得意扬扬的神色,笑道:“枉你刘仲甫自夸奉饶天下棋先,藐视我钱塘棋手,却原来也不过如此!眼下你大势已去,败局已成,这便投子认输吧!”

刘仲甫不为所动,依然故我,面色镇定自若,很平静地说道:“不见得吧!你言之过早,一局未终,未必你赢!”

棋战继续,接着双方你来我往,又下了二十余子。

突然之间,刘仲甫站起身来,用袍袖在棋盘上面一拂,将上面的棋子尽数扫到了一边。

那名对局的钱塘棋手与围观的众人猛吃了一惊,顿时一片哗然,纷纷鼓噪起来,其中一人大声质问道:“刘仲甫!你看到自己要输棋了就耍无赖吗?!”

刘仲甫微微一笑,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地拱手向四方观众深施一揖,朗声说道:“各位稍歇,请听我一言!”

众人嘘声渐止,只听刘仲甫说道:“在下江南刘仲甫,自幼酷爱围棋,拜师访友,学习经年,自问略有小成。几年来,亲友屡屡推誉,想要在下前往东京投考翰林院棋待诏一职。途经贵地,我早就听说钱塘为江南的大都会,棋风盛行,风云际会,自古以来就有‘钱塘围棋甲一方’的美誉;贵地棋道高手如云,名家荟萃,卧虎藏龙!天下棋手都称钱塘为一关。因此我想,如果我的棋艺在这儿能够侥幸胜人一着半势,也算是过了一关,那么我就继续前往东京投考。但我来到钱塘已有半月多了,每天都到棋会上观看诸位名家高手的对弈,不想颇感失望,所见棋手全是庸手,从未遇到过一个真正的高手,无奈之下,这才竖起了那个标志,在上面写上了:‘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这并不是我刘仲甫狂妄自大,不知高低,实在是渴求与贵地高手一决雌雄啊!”

说罢,刘仲甫拿出棋子来,有条不紊地把这些天来钱塘棋会上诸位棋手的对局一盘一盘地摆了出来,一边随手置子,一边加以评点,一一指出某日某人执白棋对局,本可大胜,却棋走一步差错,导致了满盘皆输;某日某局,黑棋本有取胜的机会,却误于应劫,致成败局。

如此这般,滔滔不绝,刘仲甫一口气摆复、评点了十余盘棋,其评点精辟,切中要害,侃侃道来,微言大义,如在目前,如数家珍。

这一番讲棋,直把围观的钱塘棋手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愕然而立,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震惊了。

刘仲甫这才又将刚才只下了一半的那局棋复盘摆出,众人注目瞧来,果然一子不差,大家不禁轰然叫好,赞叹不已。

刘仲甫指着这局棋对众人说道:“此局棋在你们看来是黑棋必胜无疑。但在我看来,白棋目前只要走出一步妙着,便可胜出十三子!这步妙着,我暂先不说,请各位好好地想一想,如果谁能想出这步棋来,我马上认输,就此取道还乡,从此不再下棋!”

大家听他这么一说,全都目视棋局,苦思冥想了起来。

过了许久,尽管所有在场的人一个个竭尽心智,凝思良久,却是谁也想不出这步高妙异常的着法来。

于是,大家纷纷请求刘仲甫下出那步高棋来。刘仲甫淡然一笑,说道:“大家看仔细了,我下给你们看。”

众人注目瞧去,只见刘仲甫在大家都认为很不起眼的地方下了一子。众人纷纷不解,甚感莫名其妙,均想:“这一着棋乍一看根本无关紧要,怎么能称得上是高妙的要着呢?!”

众人正疑虑间,却听刘仲甫说道:“这着棋看似闲置,但它等到二十着之后就会大起作用!”

众人不信,于是双方再度接手交锋,棋局大战继续进行。

当下到二十着后,果然遇到了那一个关键棋子,顿时棋盘上的局势大变,刘仲甫的白棋迅速扭转乾坤。一局告终,最后收子时,白棋果然胜了十三子,分毫不差。

于是,所有在场的人无不轰然叫好,对刘仲甫的棋艺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叹为观止。

经此一战,刘仲甫神妙无方的棋艺彻底震惊了所有的钱塘棋手。随后,好客的钱塘棋手们热情地邀请刘仲甫在钱塘逗留了一段时间,向他虚心求教棋艺,大受裨益。

由于刘仲甫还要到东京投考翰林院棋待诏,时间紧迫,迫不得已,人们这才恋恋不舍地送走了刘仲甫。

这一场钱塘城紫霄宫围棋大战,展现了刘仲甫风华绝代的惊世棋艺,从此之后,他的大名从钱塘不胫而走,开始哄传天下,显赫一时。

晋身棋待诏 半局留悬念

却说刘仲甫离开钱塘后来到了北宋的京城东京,凭着他响亮的名头、出神入化的棋艺,轻而易举地就考入了北宋朝廷的翰林院,做了哲宗皇帝的棋待诏。[2]

此后,刘仲甫以棋待诏的国手身份纵横棋坛,横扫群雄,所向披靡,打败了几乎全国所有的成名高手,在公元1086年至1111年(宋哲宗、徽宗元祐至大观年间)的二十余年里,称霸棋坛,独步天下,未逢敌手。

在刘仲甫称霸棋坛二十余年之后,宋朝围棋新锐、高手辈出,犹似长江大浪一般,不断地掀起一阵阵猛烈的浪花,一次次地冲击着刘仲甫棋坛第一国手的霸主地位。一直到天才棋王、绝顶高手晋士明出现,他最终打败了刘仲甫,结束了他二十余年来独步棋坛的辉煌历史。

这期间能与刘仲甫相抗衡的最负盛名的棋手是晋士明、王憨子和祝不疑三位超一流的棋手。

首先挑战刘仲甫的是三衢人祝不疑,但他还是败在了刘仲甫的手下。

在朝廷官吏当中,三衢人祝不疑是人们公认的围棋第一高手,声望很高,天下皆知。

北宋绍圣初年,祝不疑因公务进京到礼部办事。

在京城期间,有一次,他的一位同乡硬是把他拉到了围棋国手们经常下棋的寺庭里面。当时,恰好棋坛第一国手刘仲甫也在。

机会难得,于是众人便极力邀请祝不疑与刘仲甫对局。

祝不疑一上来便请求刘仲甫让子。刘仲甫老成持重,坚持不让,说道:“不是高手的也到不了这里来下棋!在这儿下棋是对子才行,连先手后手都还得争竞呢!”

在众人的要求下,不得已,刘仲甫让祝不疑走了先手。

第一盘终局,祝不疑终是敌不过刘仲甫,输了三目棋。

接下来再战第二盘,祝不疑仍旧坚持请他让子,说道:“我已输了一局,现在是不是可以让子了呢?!”

刘仲甫道:“我看你的棋路,刚开始的布局阶段走得很好,出手不凡,要照这样下去,我是不能让先的!可惜的是,你后来的着法就不怎么理想了。你如果还是这么下,我让你五子也可以,岂止是让先呢?!”祝不疑低着头,笑而不语。

接着,他们便开始下起了第二盘棋。这局棋则不是让先,而是分先了。

下到三十余子时,刘仲甫面上现出了惊诧之色,突然停下手来,拱手问道:“请问官人贵姓,家住何处?”祝不疑的那位同乡急忙抢先回答道:“他是信州的李子明!”

刘仲甫说道:“我的棋艺其实很平常,侥幸获选翰林院棋待诏,成为朝廷的专职棋手。我虽不出东京,但天下有名棋手的棋路我都知道一些。这几年来,听说衢州有位围棋前辈高手祝不疑,棋艺精湛,不同凡响。我还听说他今年秋天被州府推荐,要来京城做官了,不知道你是否认识此人呢?!”祝不疑默然不语。

稍微顿了一顿,刘仲甫又道:“很抱歉,我今天与一位朋友还有一个约会,没时间下完这盘棋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登门拜访,咱俩再接着下!”说罢起身要走。众人这才告诉他道:“眼前这位与你对局的便是三衢祝不疑呀!”刘仲甫面上现出惊异的神色,感叹道:“大名鼎鼎的三衢祝不疑,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后来,刘仲甫专程去看望过祝不疑几次,奇怪的是每次都从不谈棋。

于是,便有人推测说是刘仲甫看出了祝不疑的棋力非凡,怕万一输给了他,致使自己棋坛第一国手的声名蒙羞,但这也只是后人的猜测之言罢了。[3]也有人说,刘仲甫之所以不再和祝不疑对弈,那是出于同僚之谊,顾全祝不疑的士大夫的脸面而已。因为刘仲甫久居官场,处世谦逊,为人老到,深通官场的圆滑处世之道。

棋圣惜败 垂青被拒

当时还有一位平民棋手王憨子,棋力雄健,杀法骁勇,极负盛名。他曾经几度挑战刘仲甫,但总是棋差一着,每一次都被刘仲甫击败。王憨子心中郁郁不平,没多久竟忧郁而死了。[4]

另外一个天才棋手就是出身寒微的绝顶高手晋士明。

宋徽宗政和初年,河东(今山西太原)人晋士明来到了东京。

晋士明二十八九岁,血气方刚,他是中国围棋史上的一位天才棋王,棋艺极有特色,临局下棋之时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所至,任意挥洒,棋子神出鬼没,变化无方,谈笑之间便将对手杀得大败亏输,全军覆没。

晋士明自出道以来,棋锋所指,势挟风雷,当者披靡,所向无敌,许多名震一时的围棋名家和高手都惨败在了他的手下,无人能撄其锋。所以,他的声名哄传一时,震动天下,短短几年间,名气直逼当时的棋坛第一高手刘仲甫。

听说晋士明来到了东京,作为棋坛泰斗的刘仲甫不甘示弱,主动上门挑战,于是,二人便在棋盘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空前的巅峰鏖战。最终,血气方刚的晋士明一举击败了这位称雄棋坛二十余年的前辈国手刘仲甫。

经此一战,刘仲甫对“天才棋王”晋士明神妙无方的棋艺心悦诚服,深表钦佩。

当时,刘仲甫有意将自己的爱女嫁与晋士明为妻,不想,晋士明不但棋艺高超,而且品德高尚,虽然显贵,却是情深义重,不忘贫困之时的患难旧妻,一口回绝道:“我已有妻室,虽是贫贱之交,不敢抛弃!”

为此,刘仲甫心中惆怅不已,经常闷闷不乐。

一个多月之后,棋坛一代宗师“宋代棋圣”刘仲甫就因病去世了。[5]

《棋诀》传世 影响深远

刘仲甫的棋风攻杀凌厉,迅猛无比,千变万化而又妙着百出。临敌之际,成竹在胸,对手常常被他扭住厮杀,难以脱身,再经他几步妙着走出后,顷刻之间便全局崩溃。

刘仲甫的精湛棋艺和他对中国古代围棋理论的卓越贡献,对后世影响极大,被后人誉为“宋代棋圣”,绝非浪得虚名。

刘仲甫著有《棋诀》一书,充分汲取了王积薪《围棋十诀》的精华,并加以发展,从布局、侵凌、用战、取舍四个方面对围棋实战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把围棋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棋诀》第一次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围棋的布局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围棋实战当中的局部得失应放在全局加以考察的精到见解,也就是“胸怀全局,临机制敌”的围棋战略思想。这部作品影响深远,后世的棋手无不从中获益,它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刘仲甫的遗局棋谱大多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有《忘忧清乐集》一书中辑录的三局棋谱:一局题为《长生图》;二局题为《成都府四仙子图》;三局题为《遇仙图》。从这三局遗谱当中,我们今天仍能想见刘仲甫当年驰誉棋坛、纵横无敌的非凡棋艺。

注解:

[1]参见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

[2]参见何远《春渚纪闻》卷二。

[3]何远《春渚纪闻》:“近世士大夫棋,无出三衢祝不疑之右者。绍圣初,不疑以事赴礼部。至都,为里人拉至寺庭观国手棋集,刘仲甫在焉。众请不疑与仲甫就局,祝请受子。仲甫曰:‘士大夫非高品不复能至此,对手且当争先。’不得已受先。逮至终局,而不疑败三路。不疑曰:‘此可受子矣。’仲甫曰:‘吾观官人之棋,若初分布,仲甫不能加也,但未尽着耳。若如前局,虽五子可饶,况先手乎?’不疑俯笑,因与分先。始下三十余子,仲甫拱手曰:‘敢请官人姓氏与乡里否?’众以信州李子明长官为对。刘仲甫曰:‘仲甫贱艺,备乏翰林,虽不出国内,而天下名棋,无不知其名氏。数年来独闻衢州祝不疑先辈,名品高著,人传今秋被州荐来试南省,若审其人否?仲甫今日适有客集,不获终局。当俟朝夕,亲诣行馆尽艺祗应也。’众以实对。仲甫再三叹服曰:‘名下无虚士也。’后虽数相访,竟不复以棋为言,盖知不敌,恐贻国手之羞也。”

[4]蔡绦《铁围山丛谈》:“(王憨子)以其能追仲甫,未几而病心死,故世以谓仲甫阴害之也。”

[5]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及政和初,晋士明自河东来辇下,年方二十八九,独直出仲甫右,一时又较之,乃高仲甫两道犹有余。其艺左右纵横,神出鬼没,于是声名一旦赫然。即日富贵,然终不弃其故妻,缙绅间尤多之。按先哲庙时,有棋手号王憨子者,以其能追仲甫,未几而病心死,故世以谓仲甫阴害之也。及士明出,仲甫闻而呼之与角,遂为士明再四败之。于是仲甫乃欲以女妻之,则又辞曰:‘我有室矣。’仲甫怅不悦,居月余偶以疾殂。盖往往为士明挫,死,故好事者益为浮言,计憨子死之岁,实士明生之年也,则士明果憨子之后身,造物者俾之复其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