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好乘凉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固然要靠实干,但有人一辈子实干也未必成功。这是因为缺少“贵人”相助。“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大树繁茂的枝叶荫蔽下,少了许多风雨冰雹的打击,为自己的成长赢得了难得的时间与机会。
“大树”可能是身居高位的人,也许是令掌权人物崇敬的人,这样的人经验、知识、技能等在某个行业里“名头”响,影响大,靠住这样的“大树”,有时可以省很多力。
李鸿章早年屡试不第,“书剑飘零旧酒徒”,他一度郁闷失意,然而幸运的他遇到了一棵大树——湘系首脑曾国藩,从此他的宦海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
李鸿章拜访曾国藩,牵线搭桥的是其兄李瀚章。李瀚章是曾国藩的心腹,当时随曾国藩在安徽围剿太平军。有了这层关系,曾国藩把李鸿章留在幕府,“初掌书记,继司批稿奏稿”。李鸿章素有才气,善于握管行文,批阅公文,起草书牍、奏折甚为得体,深受曾的赏识。
有一次曾国藩想要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因为他在处理江北练首苗沛霖事件中决定不当,后来定远失守时又弃城逃跑,未尽封疆大吏守土之责。曾国藩愤而弹劾,指示一个幕僚拟稿,总是拟不好,亲自拟稿也还是拟不妥当,觉得无法说服皇帝。因为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是皇帝的老师,弟弟是状元翁同龢。翁氏一家在皇帝面前是“圣眷”正隆的时候,而且翁门弟子布满朝野。
怎样措辞才能让皇帝下决心破除情面,依法严办,又能使朝中大臣无法利用皇帝对翁氏的好感来说情呢?曾国藩踌躇不定。
最后,李鸿章巧妙地为他解决了问题。奏稿写完后,不但文意极其周密,而且有一段刚正的警句,说:“臣职分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这一写,不但皇帝无法徇情,朝中大臣也无法袒护了。曾国藩不禁击节赞赏,就此入奏。朝廷将翁同书革职,发配新疆。
通过这件事,曾国藩更觉李鸿章此才可用。不久,在曾国藩大力推荐下,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等职。李鸿章由此踏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一棵坚实的大树若是你应该努力去靠拢的,就要不惜任何代价求得他青睐有加。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树”,也许就是你的师傅、教练、顶头上司。不论在什么行业,把年轻人“扶上马再送一程”向来是传统,这种情况在体育界、演艺界、政界更是如此。没有背景来头,没有靠山撑腰,不是名门之后,凭自己崭露头角,何其艰难。也许,“背靠大树”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却一定可以让你少走弯路、错路,让你少费力气,少做无用功,通过捷径走向成功。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一无所长,是很难得到“大树”赏识的。即使侥幸获得高位,也肯定有一堆人等着看笑话。“大树”也会比较谨慎,选择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不明摆着往自己脸上抹黑吗?所以找“大树”之前,先提升自己的能力,要让“大树”觉得自己是有潜力的,是值得扶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