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育儿经:好性格,好命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素质教育——注重女孩的全面成长

培养“活能力”,不学“死知识”

很多父母固执地认为,孩子只要把要学的知识牢牢记住,考试考出好成绩,能力和素质自然就会提高上去。事实并非如此,社会的竞争在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能死板,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堆枯燥的公式,而是真正能给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下面美国父母的教育方法。

唐纳德先生的女儿雪莉今年已经开始学化学。尽管雪莉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可是面对那些枯燥乏味的化学公式,还是皱起了眉头,无论她怎么学,也总是会把它们忘掉。于是雪莉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死记硬背。爸爸唐纳德看女儿学得如此痛苦,于是帮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唐纳德在家中为女儿开办了化学课,雪莉把它取名叫“化学工程”,其实就是化学实验。比如有一次,唐纳德让雪莉就像妈妈做蛋糕那样,把面粉、盐、水等和在一起,一边做一边用DV记录下整个过程,然后再回放DV,让女儿边看视频边分析其中的化学反应和原理。

如此形象的学习,让雪莉的学习兴趣大增,那些枯燥的化学公式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难以记忆,在爸爸这种方式的帮助下,雪莉还渐渐迷上了做化学实验,生活中有些简单的、和化学有关的反应现象,她也能用化学的知识解释得头头是道,甚至还试图通过实验去证明她的一些“重大发现”。最终雪莉的期末化学测验得到了A。

不仅仅是化学,雪莉在学习拉丁文的时候,也总是记不住,于是爸爸就用形象记忆来帮助她加深记忆。比如当她学到“小狗”、“小猫”之类的名词时,爸爸就会刻意带她外出去观察生活中真实的小猫小狗,让她用拉丁文来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也尽量用拉丁文和女儿交流。这样一来,女儿即使不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单词,也能很好地记住并熟练运用。

唐纳德先生就是用一种活学活用的学习方式来教育女儿。孩子学习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快乐而新鲜的,不应该变得乏味无趣,父母只要帮助她换个方式,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有趣、深刻起来,又何尝不能达到像雪莉这样的效果呢?

所以,让孩子学习知识,不仅仅是让她记住就了事,最重要的还是要活学活用,让知识真正地为她所用,才能免于被扣上“死读书”的帽子。

不让女儿成为胆小鬼

女孩似乎天生就胆小、懦弱。面对女儿缺乏勇气的表现,很多父母也许会想,女孩本来就这样,没关系,我们会保护她。

不!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同样需要勇敢坚强的品质来强大自己,仅仅依靠别人的保护,对她将来的人生是不利的。女孩一直以来就被视为弱势群体,如果女孩本身再不勇敢坚强,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5岁的菲菲非常胆小。一次妈妈带她到小区的运动场去玩耍。菲菲骑在木马上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盯着菲菲看,并冲菲菲大声说:“我也要玩,你下来。”

菲菲玩得正起劲呢,哪里舍得下来。小男孩见菲菲无动于衷,便生气地上前打了菲菲一巴掌。菲菲吓得号啕大哭起来。从那之后,每次外出见到那个欺负她的小男孩,菲菲就会吓得躲到妈妈身后,嘴里还喊着:“妈妈,快走,那个小哥哥要打我。”

其实那个小男孩比菲菲还小1岁,个子也没菲菲高,可是菲菲竟然把他升级成了“哥哥”。菲菲这样胆小懦弱的表现,其实很多女孩都会出现,正因为胆小懦弱,所以她们在外面受欺负了也不敢吭声反抗,毫无自我保护的能力,父母们为此很是担忧。

为什么女孩总是这么胆小,难道真是天生如此?未必,很多时候孩子的胆小是因为父母的不正确教育。

每当女儿哭闹时,很多父母经常使出这一招:“不许哭,再哭,小心狼外婆跑出来把你吃掉,狼外婆就吃像你这种爱哭的小孩。”孩子年幼无知,往往就会把父母的恐吓当真,从内心里感到恐惧。当她被欺负受到惊吓时,内心的那份恐惧感就会出现,让她因害怕而退缩。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源于父母的溺爱。“别动那个东西,会划破你手指的。”“别爬上去,会摔下来。”“要喝水,妈妈给你倒,小心烫到手,烫到手可是很疼的”……父母的过分保护,已经给了孩子消极的暗示,在这样的溺爱之下,孩子一方面会变得娇气、低能,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恐惧心理,日后一旦被“欺负”,就只会逃避退缩。

父母应该帮助女孩摆脱胆小懦弱的毛病,才能让她有勇气去面对将来更多的挑战,赢得更多的成功。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父亲是如何做的:

8岁的伊丽莎白向一个教士学习刺绣。这天,她来到了教士家门口,突然一只凶狠的公鹅朝她扑了过来,并啄伤了她的手。伊丽莎白又害怕又疼痛,决定放弃去教士家学刺绣。

妈妈过来安慰她说:“这个机会多么难得啊,很多人都想跟教士学,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所以才答应教你的,你不应该放弃这么难得的机会。”

伊丽莎白任性地抱怨说:“那只公鹅太可怕了,除非有人跟我做伴儿陪我一起去,否则我真的再也不去了。”

伊丽莎白的爸爸一看女儿如此胆小脆弱,一只小小的鹅就把她吓得退缩,那她以后还怎么去面对生活中更大的挫折和困难。于是找来了一根长棍交到女儿手中,并对她说:“孩子,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如果公鹅再出来啄你,你就握紧棍子,大胆地迎上前去,用棍子狠狠地打它,它就会被吓跑的。”

虽然伊丽莎白心里还是感到恐惧,但还是接过棍子,鼓起勇气来到了教士家门口。果然,她才一进院门,那只可恶的公鹅就冲了出来。此时伊丽莎白想起了爸爸跟她说过的话和手中的棍子,于是她紧闭双眼,抡起棍子不管不顾地在空中乱舞一通。没想到,那只可恶的公鹅真的被她赶跑了。

伊丽莎白又高兴又兴奋,简直不相信是自己把公鹅给赶跑的。她高兴地跑回家,大声地告诉了爸爸自己的惊人举动。爸爸也高兴地把她高高抱起,并称赞道:“我就知道,我的宝贝是最勇敢的。”

童年的这次经历让伊丽莎白受益终生,让她明白,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不要回避,而要勇敢地迎上去,给它当头棒喝,这在她以后的生活中给了她无数次的鼓励,勇敢的伊丽莎白最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电器发明家。

面对危险和困难,人们的第一反应常常就是害怕退缩,不敢面对。但是逃避并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真正要孩子勇敢坚强起来,就要教她像伊丽莎白一样,勇敢迎上前去,直面当前的危险和困境。

保护女儿善良的天性

女儿还在哺乳期时,就对别人的情感有了反应,比如要是有孩子在她一旁哭泣,她也会跟着一起哭;女儿长到两三岁大时,看到别的小朋友伤心哭泣,她就会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去安慰;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她总是喜欢扮演妈妈、医生的角色,去安慰洋娃娃、给它“打针吃药”,哄它“入睡”。

这些都是女孩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有专家指出,父母如果能在孩子善良天性流露的时候,很好地去保护她的这些天性,让她的善良一直持续,那么她长大后也将会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女孩。相反,她的这些天性就会逐渐消失,成长为一个自私自利、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在美国父母的眼里,孩子的善良天性是无比宝贵的,对于孩子的爱心表现,总是尽力去细心呵护。他们尤其鼓励孩子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经常通过社区各种公益事业去培养孩子的善良品德,促进她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如果你在美国的大街上,看见几个小孩捧着募捐箱在向路人召集募捐时,不要觉得奇怪,因为这在美国是件司空见惯的事,善良的孩子们无需吆喝呐喊,路过的行人一般也都会主动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许多孩子在看到别人因受难需要帮助时,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平日攒的零花钱都捐献出来。

孩子的善良不仅需要去保护,也需要去多加培养。

这天,对6岁的索菲亚来说是个沉重的日子。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个地震灾区的灾难情况,善良的索菲亚看到照片中那些受伤哭泣、失去家园甚至失去亲人的孩子时,难过得眼泪直流。放学回到家后,索菲亚把自己心中的难过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完后问她:“亲爱的,那些灾区的孩子确实可怜,他们很需要帮助,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你准备怎么帮?”

索菲亚思索了一会儿,突然高声叫道:“啊,对了,我可以给他们钱,让他们去买需要的物品,我准备把买芭比娃娃的钱都捐给他们。”

这些零花钱虽然为数不多,但都是索菲亚自己一分一分辛苦攒了好几个月才得来的,她原本打算拿这些钱去买自己心仪已久的新款芭比娃娃。现在却舍得放弃,自愿把钱捐给那些受灾的人,妈妈为女儿的善良感到欣慰和感动,不但全力支持索菲亚的决定,还大大表扬了索菲亚一番,给了她一个深情的拥抱和吻。

第二天,爸爸妈妈就带上索菲亚一起来到了捐助中心,索菲亚一脸庄重地把钱全部捐了出去。

对于如何培养女儿的善良,你不妨参考下以下建议:

1.让女儿多接触小动物

有研究发现,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养过小动物的女孩,感情往往比较细腻、品性善良;反之,感情则相对冷漠。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性,不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女儿饲养一些弱小的小动物。

2.父母做好善良的榜样

做一个善良的父母,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和父母一样善良有爱心。

3.教女儿去爱他人

不要只顾着怎么去爱孩子,适当时候也要教教她如何去爱别人。

4.支持她的爱心行为

当孩子看到灾难、悲伤、无助、贫穷等情境,心生怜悯并决定给予帮助的时候,父母应该尽量支持并鼓励她的善良之举,让她的善良之心得到释放。

善良作为一种美德,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女孩的善良与生俱来,千万不要忽视对这个天性的保护和培养。

夸出孩子的自信来

有个叫米奇的女孩,成长在美国底特律一个贫穷的家庭。她的童年过得非常艰苦,几乎每天都在饥饿中挣扎,所以她一直自卑而痛苦地活着。在学校里,她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同学玩游戏也从来不会叫上她,甚至连老师都记不住她叫什么名字。她是如此卑微渺小,每当听到父亲对她哀叹:“这就是你的命,认命吧,你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她就越发地悲观沮丧,她非常担心自己会像父亲一样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

幸好她拥有一个乐观坚强的母亲,当母亲看到她的沮丧后,坚定地告诉她:“孩子,抬起头来,你必须记住一句话,世界上没有谁跟你一样,你是独一无二的。”

母亲的这句话,深深地激励了米奇。从此之后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她不愿向命运屈服,她乐观自信地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无人能及。每天临睡前,她都要告诉自己“我是最好的”。去学校上课,她也不再总是一副自卑胆小的样子,而是高高昂起自己的头,面带微笑,显得自信而勇敢。米奇的学习成绩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中学毕业后,米奇来到一家公司应聘销售员。当秘书向她索要名片时,她递给了秘书一张黑桃A。经理看到如此特别的名片,决定见见这个奇怪的女孩。

米奇面带微笑,自信地走进了经理办公室,经理开口问:“你是黑桃A?”

“是的。”米奇坚定地回答到。

“为什么是黑桃A?”

“因为A代表第一,而我刚好就是这第一。”

米奇的自信乐观打动了经理,最终她为自己争取到了这份工作。最后,米奇竟然在一年之内销售出了1425辆车,创造了一项世界吉尼斯记录。

由此可见,自信乐观的心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它能让一个曾经陷入自卑和沮丧中的女孩重拾自信快乐,创造奇迹。

感情细腻的女孩如花般脆弱,一点负面的“风雨”就能让她陷入悲观的情绪。所以,对女孩自信乐观心态的培养,父母千万不可忽视。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女儿长久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呢?

1.不在孩子面前悲观消极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和参照物,父母怎么做,往往孩子就会跟着怎么做。父母平日里一些悲观消极的言语和行为,也会成为孩子悲观自卑的间接祸首。比如有的父母常常会这样抱怨:“什么破工作,烦死了,累死了。”“怎么又下雨,真烦人!”……这些消极沮丧的话也许只是你一时的抱怨和发泄,可孩子却会把它们全都吸收了去,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

所以,父母有了悲观消极情绪时,请记得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孩子想要看到的是一个积极乐观而且自信的父母。

2.给孩子创造积极乐观的环境

孩子的情绪和心态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父母、朋友、老师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为她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她尽量远离那些会令她悲伤、冷漠、自私、忧愁的事物。

3.引导孩子走出困境,乐观面对

当孩子遭遇挫折和困难时,父母要多加留意她的情绪变化,知晓她的心态。如果她总是闷闷不乐,愁眉苦脸,那么无论你多么忙碌,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她交流谈心,及时开导她,帮她摆脱悲观的情绪,教她学会乐观面对困境。

孩子有自己的特质,和他人比较无意义

琳琳的学习成绩排在中上游,这次期末考试每门功课都考到了80分以上,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本以为爸爸妈妈知道了会对她大加表扬,可没想到却被爸爸泼了好大一盆冷水:“数学才考了80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你看看隔壁莉莉,人家门门都在95分以上,你怎么就不学学人家,真是没出息。”

琳琳立马就被惹怒了:“又这样说,总是莉莉好莉莉优秀,我什么时候都不如她,既然她那么好,干脆你让她做你女儿好了。”说完,琳琳生气地摔门而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也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各自的特长和个性,如果父母一味把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看不到长处,轻则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变得自卑,重则就像例子中的琳琳一样,怨恨起父母来。

在中国家庭如此,但在美国家庭中,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你永远听不到类似“你看你同学考得那么好,你怎么考的”这样的比较,父母们向孩子说的更多的是:“孩子,你是独特的,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之类的赞美。

美国父母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他们常常会带着孩子参加家庭俱乐部,交流各自的育儿心得,同时让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快乐。在家庭俱乐部的墙上,常常会贴出这样一句标语:“All children are different-comparing them is not always helpful.”意思是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比较他们没有任何帮助。”

“我的孩子很有个性,她的潜能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如果拿别的孩子来比较我的孩子,那她自己的独特性必定会被掩盖。”拥有3个女儿的妈妈劳拉这样说道。

每个妈妈谈到自己女儿的时候,都很高兴,可是来自中国的李太太却总是唉声叹气,说自己孩子不够好,比不上别人家孩子。

“你女儿每门功课都得A,天啊!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另一位妈妈问道。

“她的口才没有你女儿好呀,还有罗恩家的苏珊,舞跳得比她好,她可是比苏珊大2岁呢,真是让人惭愧。”

“哦,这很正常呀!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弱项,难道你还梦想你的女儿十全十美?”几位美国妈妈都用惊异的口气问道。

看完这段对话,也许很多人都会哑然失笑。不要觉得这只是个笑谈,也许你无意中也会犯李太太那样的错误。为了避免类似的比较发生在你的女儿身上,建议你这样来做:

1.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挑剔

一个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为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他叫孩子们同时把各自的考试成绩拿回家给父母看,结果80%的中国父母都对自己孩子的成绩不满意,而80%的美国父母则对自己孩子表示满意。难道中国孩子的成绩真的比美国孩子的差吗?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实验结果表明,很多中国父母总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只看到看孩子的短处,看不到长处,才会做出那些可笑的对比。所以看待孩子,要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挑剔。

2.容忍孩子的不足

望女成凤的父母,总是一心期盼孩子能够天天向上,越来越优秀,只要孩子出现一点退步,似乎就无法容忍,经不住就会去比较。任何人都有失落的时候,孩子暂时的退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父母应该容忍孩子的这些不足,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值得骄傲的,没有人可以替代。

3.教孩子学会自我反思

其实比较也并不是没有益处,要想比较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比较,而要她主动比较的前提,就是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所以,与其花时间在孩子耳边整日唠叨比较,还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孩子有着自己的特质,总去做那些无谓的比较,不仅显得没有意义,反而适得其反。

理财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3岁起,美国父母就会开始教她认识货币,等孩子6岁以后便开始向她灌输自立、勤奋、勤俭节约、创造财富等理财思想;孩子12岁以后,便会让她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去赚取金钱。美国每年都有大约300万的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都有着相同的金钱观念:“要花钱,自己挣!”所以,你很难从美国孩子身上找到胡乱挥霍的毛病,因为他们已经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并懂得如何去合理利用。

小罗琳4岁的时候突然对爸爸说:“爸爸,我想要一个储钱罐!”罗琳的爸爸意识到孩子已经有理财意识,于是开始教导罗琳学会辨认金钱,并且鼓励她用钱买简单的用品。

罗琳5岁的时候,向父母要钱去买一个唐老鸭玩偶。爸爸严肃地告诉罗琳:“孩子,要唐老鸭可以,但是爸爸不是无条件给你买。以后要帮妈妈洗碗一个月作为回报。爸爸妈妈的钱也是通过劳动得来的。”就这样,罗琳帮妈妈洗了一个月的碗,最后,她如愿以偿买到了唐老鸭玩偶。

罗琳上小学一年级时,开始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学习文具和玩具,8岁时在爸爸的帮助下在银行开户开始存钱。但是,小罗琳却发现一件事——“需要买的东西太多,但是零花钱总是特别少,银行的户头里存不下钱。”

“孩子,你可以去社区做义工,他们可以给你工钱。”罗琳的妈妈提醒她。

于是罗琳去社区管理处得到一份打扫居住区绿地的工作,每天早晨天未亮,罗琳就起床按时去工作。无论阴晴,罗琳都风雨无阻。这样下来,罗琳每个月都得到了120美元的报酬。罗琳把这些通过自己努力挣来的钱存到了自己银行账户上。两年后,罗琳的银行卡上已经有了5000美元的存款,于是她决定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

“电视上介绍了这款电脑,我觉得不错。”罗琳对父母说。

“广告内容不一定真实,而且趁着活动期买电脑不是更好吗?昨天电视里广告说城西有一家电器城在进行打折促销活动,你也可以去看看,也许会找到物美价廉的哦。”罗琳的父母建议道。

货比三家之后,罗琳最终真的买到了一台价格适中质量又好的电脑。

“我挣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罗琳在自己的日记上写到,“因此,我要珍惜每一分钱,让它们都能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当我买一个东西时,我必须认真核实,确保自己买到的是最有价值的。”

随着年龄增长,罗琳渐渐开始跟着妈妈学习炒股。14岁那年,罗琳通过自己对股市的认识,投入了一家股市,赚到了6万美元!激动不已的她利用这笔钱和爸爸妈妈去了一趟自己最喜欢的海岛城市,并且拿出其中一部分捐给了非洲基金会。

不要惊讶罗琳的理财能力,其实她的故事在美国很普通,大部分的美国孩子也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而相比之下,中国孩子在理财方面能力就比较欠缺,美国孩子13岁就懂得的理财知识,中国孩子要到20岁才知道。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大部分责任还是在父母。请仔细回想,你的孩子什么时候学会的识别钱的面值?当她伸手向你要钱时,你是如何对待的?是马上掏钱就给,要多少给多少,甚至还会怕给的不够而再额外多给?还是理智地告诉她钱不是张口要就有的,而是要通过努力付出才能得到?

如果我们也能像美国父母那样,从孩子年幼时候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的理财意识,帮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也许孩子就不会是这样的表现。

教女孩如何处理手中的零花钱

格温是个伶俐的小女孩,在家她是妈妈的“得力干将”。每次她做完家务,妈妈都会根据家务的难度给她“发工资”。格温为了在圣诞节那天送妈妈一件像样的礼物,最近干得特别卖力。攒到现在,格温的小账户里已经有将近一百美元了,可是离自己的目标还是有一段差距。眼看着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过圣诞了,格温有点着急。

这天格温放学后跟爸爸商量,以后给门前的草坪除草的任务能不能交给她。爸爸马上提出了反对:“除草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你才10岁,还是个小姑娘,你确定要这么做吗?”格温神秘兮兮地说:“爸爸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不过你一定要对妈妈保密哦!”看爸爸点了头,格温就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全告诉了爸爸,然后说:“其实我是想除草赚钱比较快。不过我一定不会马虎交差的。”爸爸很支持她,而且答应除一次草多给她发一美元的工资。

就这样,格温在圣诞节前成功地赚到了足够的钱,给妈妈买了礼物。

美国父母从不干预孩子的消费,她们可以买零食或者学习用品,也可以像格温一样给亲人朋友买礼物。因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所以在花的时候孩子会特别珍惜。当她们看上一件物品时,会先考虑要得到它自己要付出多少劳动,然后再分析要不要买。假如她看上的这件物品父母认为不应该买,就不用为她掏腰包,孩子会认为这很正常,也不会因此而号啕大哭。以下是一个美国孩子的日常开销账单:

两罐饼干加一听可乐,3.5美元;

一包口香糖,0.5美元;

一件T恤衫,32美元;

一条牛仔裤,55美元;

一件名牌外套,249美元。

我们来借鉴一下美国父母的做法:

1.鼓励孩子存钱,积少成多

父母首先应该给孩子灌输“储蓄”的概念,告诉她,如果能够忍住一时花钱的冲动,等钱积少成多,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大东西。比如,引导孩子往长远处想,她一直想要的那架吉他只要200美金,如果愿意少吃点零食、少喝点可乐,再攒一阵子,她存折里的钱就够买吉他的了。而且如果她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父母决定要赞助她20美元作为奖励。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带动起来了。

2.有些必需品请她自己买

父母不要为孩子所有的必需品买单,适当地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自己买单。比如孩子想要一辆新的童车,可以告诉她,如果不动用自己的零用钱,那么可能短期内她不能实现这个愿望。这个方法是要让孩子明白,人总要为自己所拥有的买单,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3.以身作则向孩子示范精打细算

父母要常常带孩子去市场,用实际行动给她灌输精打细算的省钱理念。当你跟卖菜老板讨价还价时,孩子就能学到一二了,也许下次她去买铅笔时也会照葫芦画瓢地砍几句价。当你犹豫是用同样的钱买三斤黄瓜好还是买一份汉堡好,想一下各自的营养价值,决定买黄瓜时,孩子也会从你身上学到先要考虑所买东西的价值再下结论的好习惯。

精打细算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给孩子一定的引导。无论贫富都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