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需着力把控几个关键环节

党小卉 孙国君 王绍辉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的放缓态势,投资继续下滑,企业处于削减库存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通货紧缩风险有所上升。为更好把握当前经济走势,我们综合分析了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信证券有限公司研究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十几家研究机构和20多位专家学者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和预测,并就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亟须把控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政策建议。

一、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可能逼近合理区间下限

各方观点普遍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但受需求疲弱、房地产市场调整、企业“去库存”和利润下滑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通货紧缩风险上升。一季度经济增速明显放缓,GDP同比增长7%。虽然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但效果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考虑到去年基数因素,二季度经济可能继续下行,破“7”的概率较大。24家研究机构对上半年GDP增速的预测加权平均值接近或不到7%。

(一)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将明显拖累经济增长。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增幅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5%和10.4%,增幅同比回落8.3和4.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9%,增幅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虽然国家近来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鉴于今年以来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大幅降速,各方面投资意愿不足,短期内尚难扭转投资增速下滑态势,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放缓至13.2%左右,房地产投资仅增长7%左右。

(二)消费增长难有起色不足以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较上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虽然今年机关事业单位上调工资水平等政策有助于提升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国家着力培育信息消费、旅游休闲、养老家政健康等六大消费增长点将有利于稳定消费增长,但房地产与汽车两大传统消费龙头仍难以根本性改观现状,对扩大消费需求构成一定压力。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将较为平稳,为10.6%左右。

(三)进出口震荡调整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一季度,按美元计,我国出口同比增长4.7%,进口同比下降17.6%。今年全球经济虽将延续复苏态势,但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美国经济增长基础相对稳固,欧日经济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将缓慢复苏,而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会出现衰退。总的看,今年我国外贸可能频现“出口正增长、进口负增长”,震荡调整将成为常态。在出口方面,外部经济环境总体对我国有利,上半年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同比增长5.5%左右。在进口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将压低进口价格,国内市场疲弱也会降低进口需求,预计上半年进口同比下降12.8%左右。

(四)物价水平持续低迷凸显通缩压力加大。1—3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2%,涨幅回落较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跌4.6%,已连续37个月为负增长。价格指标回落,不仅反映我国通缩预期增强,也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在CPI方面,尽管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升有降,但总体水平仍将较低,同时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有助于降低消费品价格,国内粮价也较为平稳;但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服务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初步预计,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3%左右。在PPI方面,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化解缓慢,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继续传导至国内,输入通缩态势还将持续,预计上半年PPI同比下降4.3%左右。

二、影响今年经济平稳运行的几个关键环节

多数观点认为,判断今年经济走势的关键是看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改革措施等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看,经济运行能否在二季度筑底止跌、三季度企稳回升是今年“稳增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把控不好宏观调控、房地产政策调整、“稳出口”等关键环节,经济运行有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并演变成惯性下滑趋势,全年实现GDP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难度将加大。

(一)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是当前经济运行筑底回升的关键。房地产短期内仍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房地产产业链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在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投资增速曾一直保持2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甚至超过20%,房地产业的景气度已成为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近年代表经济转型和新经济的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行业保持了20%—30%的高速增长,但其体量尚小,短期内还无法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房地产市场未见企稳之前,本轮经济下行难言真正筑底。

目前国家已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足以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始于2013年下半年,并于2014年下半年进入全面调整。随着去年限购、限贷等政策的取消和松绑,推动一些城市的住房成交量有所企稳回升,但部分住房刚性需求得到释放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再度呈现回落态势。近期,国家又出台了降息、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调整二手房营业税免征期限等政策措施,房地产市场反应较为积极,部分住房改善性需求开始释放,但多家机构预测政策效果将低于预期,更不会扭转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趋势。这主要因为:一是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已经形成,而且还有大量未统计的房地产存量将加剧过剩矛盾;二是房价偏高远超多数居民实际购买能力,造成住房有效需求不足,也使投机性需求基本退出房地产市场。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一般要经历“量跌价滞→量价齐跌→量升价稳”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大体处于“量跌价滞”向“量价齐跌”的转变阶段。

(二)基础设施投资能否有效弥补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缺口是“稳增长”的关键。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核心在于投资增速快速下滑,“稳增长”仍需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对冲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的缺口,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关键制约因素。国发〔2014〕43号文对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意义重大,但对地方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势必加大地方政府还本付息压力,进而造成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缩减。今年地方政府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约3万亿元,国家已安排1万亿元的债务置换债券,虽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债务成本负担,但债务置换债券需要地方政府自己发行并还本付息,而不少地方缺乏发债经验,短期内难以完成计划任务。目前,我国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在投资中的占比基本相当,如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则要从目前的20%大幅提高至40%,整体投资规模需净增4万多亿元。而从实际情况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至多只能提升到25%左右,无法对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形成有效对冲。

(三)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稳出口”的关键。2014年下半年以来美元开始走强,大多数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却因“盯住”美元造成实际有效汇率较大幅度上升。2014年7月—2015年3月,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05%和14.68%。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并对出口形成持续压力。此外,迅速升值的人民币还刺激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和海外购物,引发消费外流的热潮。从长期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有上升趋势,这虽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不利于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消化过剩产能。

从目前情况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运行仍将继续承压。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及时稳定社会预期,还激活了股市,然而政策边际效果却在减弱。从当前实体经济表现看,各类先行指数出现回落,表明二季度后经济下行压力还将继续加大。3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49.6%,再次跌至荣枯线下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MI虽季节性反弹至50.1%,但其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等分项指标均有所回落,反映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需求仍然疲弱,经济并未真正出现扩张。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53.7%,回落至2009年二季度水平,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也将出现持续回落。此外,今年3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8.2%,持续低位运行;央行最新公布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和银行家等信心指数均创近4年来新低。考虑到基数效应和政策效益显现需要一段时间,而二、三季度又是经济运行筑底企稳的关键时期,对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影响较大,如不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下半年不排除经济增速继续下探、滑出合理区间的可能。

三、确保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的政策建议

许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今明两年是经济增速“换挡”到位并有望确立新增长平台的“时间窗口”,经济持续承压不可避免。面对短期经济波动,应保持必要的战略定力,积极引导社会预期;要把“稳增长”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抓住关键环节,果断施策,精准发力,并在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避免经济出现“失速”,尤其要促进经济运行能在二季度筑底企稳,三四季度形成稳中向好态势,确保下半年实现7%以上经济增长。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财政政策要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要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改善支出结构,提升施策效率。一是继续加快国家预算内投资资金下拨进度,并督促地方让投资支出尽早“落地”,以发挥政府资金对重大基建项目的带动作用。二是抓紧落实1万亿元债务置换债券发行工作,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发行专项债券,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中央代发。并在此基础上,适时扩大债务置换规模,同时明确今后几年地方债券发行计划,引导市场预期,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增加资本金、扩大其融资规模或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的办法增加其贷款能力,支持保障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三是继续研究制定扩大减税降费政策,尤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推进税制改革,激活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四是进一步盘活存量财政资金,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五是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全国;支持民间小微群体创新与经营活动。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有度。货币政策应“稳中略松”,为“稳增长”提供必要条件。一是货币政策应主要盯住价格水平,兼顾货币数量控制,保持社会流动性基本充裕。二是对降准和降息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经济运行需要进一步降准降息,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三是运用好结构性、差别化货币信贷工具,加大对薄弱环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四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置换债券,并允许其在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债融资。五是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保持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基本稳定的同时,引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适度贬值,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形成持续性双向波动预期,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三)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调控措施要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一是认真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税收政策,鼓励改善型住房需求,可酌情考虑取消临时性的限制政策,促进存量住房合理流转。二是落实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支持方案,加强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允许地方以政府采购方式从商品房市场采购,增加保障房供应。三是部分商品房库存过高的三、四线城市应进一步采取降低公积金申请门槛、放松买房落户、税费减免等手段促进存量住房的消化。四是合理支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融资,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

(四)着力落实和充实重大项目工程包政策。要有效遏制当前投资下滑趋势。一是继续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前置审批条件和审批事项。实现中央部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横向联通。二是中央应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公共工程建设,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关键在于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社会资本的合法利益。三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重大项目工程包政策,推进既有利于补短板,又有利于“稳增长”的重大项目,比如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推动大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等。

(五)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新优势。要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装备产能走出去相结合。一是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以对外投资带动外贸出口,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扩大出口。二是紧密结合全球产业链发展动向,增加机电、高技术产品附加值与科技含量,确立我国出口产品竞争的新优势。三是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效做法,继续扩大市场准入,推进金融保险、贸易、物流、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四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范围,鼓励外贸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发展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