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创新+产品+团队
中国正成为互联网创新第二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滴滴做了一场互联网+交通的“中国梦”。梳理滴滴的发展历程,“创业第一天,我们只希望做打车软件,当时全世界都没有人把出租车互联网化,连Uber都没有。我们先解决信息对称问题,然后发现和解决了车不够的问题,后来又发现道路成为瓶颈,我们就继续解决新的问题。”程维思考滴滴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断解决问题。
自我变革与技术创新
滴滴的创新在于不断解决问题。
2011年年底,摇摇招车上线,基于LBS的移动打车应用开始发展。此后,快的打车、滴滴打车、打车小秘、大黄蜂、1039易打车、移建叫车等数十款移动打车应用相继出现。经历高速发展期和激战期,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数量达1.72亿,而快的和滴滴的市场份额之和为99.8%。
程维是一位军事迷,他认为滴滴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战役。打赢国内的“三大战役”奠定了滴滴的江湖地位。程维说:“移动互联网的速度以分钟计,以秒计,不能懈怠,战役一场接一场。”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武器(技术)、粮草(资金)和战略。正是让人不能喘息的战争,塑造了滴滴团队在国内市场无人能及的战斗力。以此为基础,借助柳青在融资和战略上的辅助,滴滴才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补贴对于引导和教育市场是绝对有价值的,但在市场教育完之后,还继续进行巨额补贴,是不理性的。滴滴的未来不是靠补贴,而是靠大数据去推动平台的生态建设。“在行业野蛮生长阶段,大家只能烧钱争夺市场,但是以后比拼的就是技术和服务。”滴滴出行大数据负责人朱磊说。对于滴滴出行来说,大数据应用正是串起智能出行这盘棋的重要手段。
滴滴希望在运营策略做出一些转变。张博强调,未来滴滴打车从现金补贴驱动转为运营驱动。补贴属于营销层面的动作,不可持续,未来会逐步减少补贴。通过打车平台本身的调控去激励司机,平衡整体的生态,则是持续性的策略。
独立思考自己的业务模式,不要简单复制别人的商业模式。作为行业领先者,滴滴已被视为驱动未来变革的关键平台。
产品多元化的全能“上帝助手”
巨头的最开始都一定是从聚焦做好一个产品开始的。创业者开始创业的第一道门槛不是融资,而且找到靠谱的产品团队把产品做好。
滴滴出行以每两个月一种应用的速度不断打造移动出行O2O平台。
滴滴根据潮汐经济学模型,创造性提出了“潮汐战略”。“潮汐战略”即整合社会上的专业运力和零散运力,并通过分档运营手段,来灵活满足高峰期低谷期不同时段的民众出行需求。根据“潮汐战略”,程维根据高峰期提供分级、分档、多层次的出行服务满足大家出行需求,针对不同业务提出了新的目标。
在出租车O2O领域,其主题就是进化,100%应答。滴滴出行推出一个名叫Powered By Didi的项目,希望未来所有的订单都来自线上,能够实现真正的零空驶;希望在出租车出行领域推出动态调价体系;服务升级,就是让那些服务好的司机获得更高的收入。
在专车O2O领域,其主题就是体面出行。滴滴出行将为有较高需求及特殊订制需求的乘客推出名为ACE的增值服务,即Absolute Comfortable Experience(极致体验)。
在快车O2O服务领域,滴滴出行降低了车的标准,希望它变成像汉庭一样的便捷、经济的用车的选择。滴滴顺风车服务倡导“共享出行”,运用C2C的模式实现绿色出行。
最令程维骄傲的是滴滴打造的全能“上帝助手”。“现在平台上的各种产品是割裂的,用户坐出租车还是顺风车是互不相关的。未来有一个平台后,你将不用出门,就会知道外面的交通情况。会有一个商业模式的计算机,像你的助手一样帮助你协调,可能会告诉你现在是高峰期,如果现在要打专车、出租车会加价;会告诉你现在正好有个顺风车在你楼下,且和你有相同的目的地;会告诉你附近有辆大巴,有个公司下班有很多人都要去你的目的地。”
程维告诉我们,“出行梦”用大白话说就是“叫车不用等、路上不会堵、一路好心情”。“叫车不用等”就是叫车软件信息撮合;“路上不会堵”就是能够更多共享、拼车,通过综合调度让大家不要挤在一两条路上,这只有互联网能够做到;“一路好心情”就是顺风车有个同伴儿或者专车司机的服务非常好。
梦幻团队打造出行生态体系
战争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和武器,而人的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的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人力、人心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不仅仅指将领和一线指挥员,而是指参与战争体系的所有人,要知道武器也是人制造出来的,粮草也是人募集来的。在程维看来,企业的一切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问题。程维告诫创业者,宁可慢一点,建立起靠谱的团队后再去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程维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好的合伙人。“怎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真正优秀的有创造力的人,激发大家去为共同梦想努力,这是我工作的真正定义。”有了合伙人之后,一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为此程维耗费大量精力促进团队融合。滴滴曾经坚持了20期融合行动,每个月都会把六七十位管理者拉到一个封闭的地方,第一天讲业务,接下来就是做各种活动,彼此融合。
创业之初,程维手中有三个CTO候选人,最后程维选择了张博。他认为,张博的特点是味道和我们很像,简单、正直、愿意付代价、好沟通,虽然同其他候选人相比经验不算特别丰富,但和滴滴是很匹配的。事实证明选择张博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用程维的话形容,“张博是上帝送给滴滴最好的礼物”。加入团队的第一天,张博就开始熬夜通宵改代码。每周迭代一次,一直持续迭代两个月。
柳青加盟滴滴更具有传奇色彩。2013年9月和2014年6月,柳青曾两次以投资人的身份接触过滴滴打车。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北京上地的一家小餐馆里,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柳青第三次与程维谈投资滴滴。席间,柳青佯带愠怒地说了一句玩笑话:“不让我投,我就给你打工吧!”
没有想到,程维接招了,并开始和她认真讨论此事。滴滴需要一位具备国际化视野、长于战略运筹的高管,来应对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他们密切接触了十来天,每天的交流时长超过16个小时,柳青和程维的家人、同事聊天,把滴滴翻了个底朝天。当程维把“想挖柳青”的决定告诉董事会成员时,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和A轮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都大跌眼镜。柳青的家人对于她加入滴滴心情矛盾,出于理性和尊重的支持与出于情感的心疼都兼而有之。
为了避开干扰,程维在柳青正式加入之前,为她安排了一次和六名高管一起自驾的西藏之行。一行8人飞到西宁,租了两辆车,计划三天开到拉萨。朝着拉萨这个模模糊糊的目标,第一天,他们开了1700公里,两个司机都发烧了,一路上都是方向盘顶着胸口开车,找到一个小宾馆。等开到了喜马拉雅山底下,程维就哭了。程维一边哭一边想,这就是创业路,团队就需要信任,我是把命交给了司机,我就信任他们。一位高管问程维哭什么,程维告诉他后,这位高管也哭了,他说想起自己以前的弟兄,他们也是信任程维才加盟了滴滴。
在一个团队中,不同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让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信任是基础。
行到黑马河时,程维跟柳青谈及自己创业的历程,表示明白柳青对高盛故旧的不舍,拿出手机放了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柳青哭了,程维也哭了。柳青连夜给亲友们发了一个很长的短信说:决定了,上路了。出于对高盛的不舍,在高原上,柳青大哭一场后,给团队的每位成员分别写了封长信,作为对12年投行生涯最后的告别。2014年8月2日,柳青正式从高盛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职位离职,加入创办不过两年的滴滴打车并担任首席运营官。
为什么要加盟滴滴?“这个(高盛的)职业生涯我做了很多我喜欢做的事情,但我现在需要突破,进一步突破,就是做一些真正的事情,做一些我认为想起来会很兴奋,会很有意思的事情。”接受媒体采访时,柳青给出这样的答案。
滴滴打车天使投资人王刚接受《福布斯》独家专访时评价,柳青和程维在业务上就是一对绝配。什么是绝配?价值观相同、能力互补,就是绝配,就像马云和蔡崇信是绝配、马化腾和刘炽平也是绝配一样。程维、柳青两个人都极为聪明,有正气,做事都拼命。程维草根出身,从底层的销售一步步成长,他对市场的敏锐度、深入一线的执行能力是柳青所需要的;柳青出身名门,有大家风范,她的人脉资源、国际视野、在资本市场里呼风唤雨的能力,又是程维需要的,因此他们这个组合很快见到了“化学反应”和“叠加效应”。
柳青加盟滴滴的“化学反应”很快发生,她以强大人脉升级了滴滴的融资和战略,公司格局脱胎换骨。2014年12月,柳青主导的D轮融资谈判结束,滴滴获得近7亿美元的资金补充。柳青担任合并后的滴滴出行总裁,她强大的筹款能力很快就充裕了滴滴出行的金库:2015年,她在三周内拉到20亿美元,后又再添10亿美元,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私营科技初创企业融资轮,赋予该公司160亿美元的估值。2015年9月,柳青登上《福布斯(亚洲版)》当期封面。
滴滴快的的补贴大战,让很多人频繁看到一个词:地推(地面推广)。滴滴取得如此傲人成绩的背后,值得一提是滴滴那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地推团队。
程维透露滴滴取得成功的奥秘时曾说:“我们是靠着小米加步枪,一点一点地,顽强地生存下来的。”程维所说的小米加步枪指的是什么?作为两个月为滴滴顺风车业务招聘并培训了上千名的地面推广人员的合作伙伴,兼职宝李冠志评价:“说到作风彪悍、战斗力强大的地推作战人员,滴滴打车必然上榜。这支由上千人组成的作战部队,其特点是反应迅速,作战勇猛、素质很高、能力很强。”
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团队,缺的是有恒心想做事情改变社会的一群人。程维认为:“业务就是枝叶,团队是根。把团队照顾好、激励好、辅导好,业务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柳青认为:“真正好的管理者应该培养团队做这件事情,如果你什么事情都替代团队去做,永远成功不了。”
程维和他的合伙人组建了一支梦幻团队,带领滴滴团队参加了互联网历史上最残酷的竞争,锻造了滴滴团队的战斗力。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支梦幻团队,创造了滴滴发展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