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9)

这段话的核心是讲“思”, 其实质是用脑想问题。“ 九”是阳数之极,所以孔子以九思概述,意思是说要多方面思考、多角度想问题。同时,还告诉我们思考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具体的思考,要有思考的对象 , 要有思考的载体,要有思考的内容。在企业管理中,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同样要从这个九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进行对照和提升自身修养。

第一个方面是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即视思明。看人看事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才能想得明白,看人要有眼光、眼力和眼界。遇到问题要考虑清楚,眼界要开阔,要做到站得高,看得远,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要有长远的眼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追逐蝇头小利。

因此管理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缓急,要抓住主要矛盾去解决。把每天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全部用于处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去,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第二个方面是要善于倾听,即听思聪。耳聪才能明辨,管理者要会听管理者要善纳“基层之音”,多多听取下属的想法、意见,虚心听取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并要听进心里,并针对此信息进行调查考证。不要迷失在歌功颂德的言语中,,要善于在异口同声中听出“弦外之音”。

很多管理者就是喜欢“说”而不“听”。唐太宗肯纳谏,才有魏征敢直谏,有了纳谏和直谏,才有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和盛世唐朝。因此,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牢记兼听则明的古训,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还要做到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第三个方面是要有平和的态度,即色思温。管理者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达到心境的平和,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理素质。工作中,对待下属及同事应该有平和地心态,温润地言语。要心怀宽广,有容乃大;在人际交往中要处变不惊,潇洒自如。

优秀管理者应该比常人更大地气量,比常人更稳定地情绪。管理者要注意得到自己说话的表情是不是会给人家误会,是不是给人家很有压力。当领导的要做到色思温,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可以增强亲和力,易于员工接触,往往就能得到拥护。

第四个方面是要有得体的举止,即貌思恭。这里强调的是待人处事的仪容的恰到好处。优秀管理者不仅透彻领悟人性,而且具有正直、高尚的人格,他们总是厚德待人,即平等、真诚、宽容地对待他们的下属与上级。

温文尔雅,待人以礼,是对管理者的外在形象。而这些却是由自身内在修养所决定的。哪怕是一个微笑或是一个谦让的小动作,都要做到礼让周到,风度翩翩,不卑不亢。管理者要真诚待人,无论贵贱;懂得尊敬,也懂得谦卑,那些目空无人,总是高高在上的人,不懂得谦虚和恭敬地人,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第五个方面是要有诚信,即言思忠。孔子一直倡导言必信,行必果的思想。优秀管理者要言行一致,说出的话,掷地有声,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在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因为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美妙,就要求管理者说话应表里如一,真诚坦率地与人往来,把真实的自己显示给对方,不刻意隐瞒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真实感情。

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人之所以有人帮助,是信的力量,言而有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和修养。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具有优秀品德的人。优秀品德的不仅体现在对人真诚,还要对企业有比较高的忠诚度。

第六个方面是要敬业,即事思敬。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做到敬业,做每一份事业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的,只有仔细思考,周密准备,态度认真,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作为管理者,敬业精神是干好管理工作的基石。

前国家队主教练米卢曾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在工作中,细心、耐心、踏实的工作态度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你没有细心地去洞察及防范工作的出现的问题,没有耐心与上下级做好沟通,那么你的工作也无法得到上司的肯定和下属的信服。

第七个方面是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即疑思问。人非圣贤,孰能无惑?关键在于遇到问题要多问。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才能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管理者要好奇,遇到疑惑要想到发问。

不耻下问是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得好:“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这话实际上就是说,能抓住问题并及时向人们提出问题才是聪明的表现。所以,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不断有所疑惑,而有了疑问 , 想到发问,学会提问,经过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才能解决别人不能处理的问题。

第八个方面是要学会节制自己,即忿思难。管理者要学会管理和掌控自己的情绪,要懂得节制自己。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总结前人的经验,要做到忿思难,关键是练就一个“忍”字。所以小忿要忍,大忿也需要忍气制怒。

古今有很多忍辱负重、理智处世的故事。管理者不管是与下属发生矛盾还是与上级有争论,都要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冷静处之,以免激化矛盾。管理者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忍让。忍让本身有时就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方式。

第九个方面是要取财有道,即见得思义。管理者不要被利益所迷惑,见到利益时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优秀管理者应该洁身自好,淡泊名利,重义轻财,先义后利。严守道德底线,不为金钱所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权欲所制,在利益面前坚守自己的道义标准。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道德力量的发挥策略

孟子曾说:“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就是说,听到伯夷的风格的人,贪鄙之徒也会清廉起来,懦弱之辈也会有独立不屈的意志;听到柳下惠的情操的人,刻薄者就会厚道,胸襟狭小者就会宽大。可见,古人对“风格”所染、教化必“善”的问题也早有察觉并做出了科学的总结,甚至把“善教”强调到超过“善政”的程度。

1.以德御人

唯有领导者先深明大义,才能使下属受到教诲。孟子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昏昏。”孟子严厉批评了当时某些假贤者的荒谬行为,他们自己还弄不明白的事理,却想用来使别人明了。孟子的这一思想,对于领导者来说极为重要。下属的道德熏染,除受其群体环境的影响以外,主要的就是受其领导者的思想的熏染。所以,一个领导者特别要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特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记不可为下属提供恶劣的道德风范。

领导者的威信来源于高尚的品德。德是为政之本。领导者具有高尚的品德,下属就会对他产生敬爱感,就会从内心里拥护他,自觉地跟他走,他在下属中就有了较高的威信。人们常说的“德高望重”,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语说“德不孤,必有邻”,“道德不厚乾,不可以使民”,这些论述都启发人们,领导者的威信来源于高尚的品德。日本的经营之神、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一位经营者,不需要是万能的,但却要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因为后者往往更能吸引人才。

事实也充分证明,领导者的威信来源于领导者的高尚的品德。人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那些副总理们,那些部长们,那些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们,大都是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人。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心悦诚服地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领导,对于周恩来同志交给的任务,他们都愉快地接受,出色地完成。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德和高风亮节,使他们敬重和佩服。他们认为周恩来总理是“治国安邦第一臣”。他们赞扬周恩来总理是“一生为国,两袖清风”,“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这说明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德,使他在广大干部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信。

2.品质的力量

卓越的领导者品质优秀,理智成熟,意志坚忍,具有令人尊敬爱戴的凝聚力。其人格魅力像磁石般,使下属聚集在他周围,团结一心,勇敢面对挑战。观察杰出的领袖人物,人们能罗列出他们大多数人都具备的品质。例如:

(1)要有超越别人的欲望。领导者从不满足于屈居第二位,他们总想拔尖。他们是些主动性很强的人,总在尽力获得成功。

(2)要有责任感。领袖从来不怕承担义务,承担责任并永远不推卸所负的任何责任。

(3)要有工作能力。出色的领导人总是愿意为取得领导的成功而付出必要的代价——长时间的和艰苦的工作。

(4)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者总要与同事打交道,研究他们,分析他们的需求并努力去了解他们的问题。这样去发现同事的需求的兴趣和能力,是出色的领导人最为主要的特点。

(5)要有富于感染力的激情。没有人愿意追随一个枯燥的、死气沉沉的领导人。

(6)要有高度的正义感。成功的领导人对自己和追随者都必须诚实。

靠不住的人很少能成功地担任领导工作。作为出色的领导者,要想赢得信赖就必须公正地对待所有雇员,而不去考虑他们的能力、地位,是否有交情,是否听话。换句话说,不能任人唯亲。雇员愿意为这样的领导人工作。他们可以相信这位领导人会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意图,对事实不采取骑墙态度,对摆脱尴尬局面不是反复地折腾,不说模棱两可的话。

因此,领导者应该永远开诚布公,公正、正直和光明正大。如果领导者赢得了这种声誉,那么,他的大多数雇员将会以同样的态度做出反应,部门下属也将公平、正直地对待他的上司,在所有交往中都光明正大。

显然,这些并不是领导者需要具备的仅有的品质。才智、声望和忠诚之类的品质也很重要。

3.以德为引

教化下属,树立良好的道德思想,不仅要重视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且在日常工作中,每遇大事,必以教戒为先。

首先,一个组织有多项事业,一项事业有多种工作。事之不同,其品德作风要求也不同;反之,品德作风要求不同,其事情结果可能也不同,所以,用统一的品德作风标准去要求不同的事情,恐怕就不大妥当。因之,领导者必须在每一项较大的工作布置之前、提出各项要求的时候,绝不可忘记同时提出恰当的品德作风要求,以进行必要地品德作风教育。

其次,挑选人才,合理使用,这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步骤。但是,虽然“任用其长,不计其短”,可是,某些“短处”却也不可忽视,有的“短”可能对其“长”的发挥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对其有影响的短处、缺点进行“刮垢磨光”却也十分必要。而这“刮垢磨光”正是“教戒为先”的目的所在。

再次,“君子”当为正义之事,领导者确认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合理的、合法的,就应在事前将其正义之道宣之于众,以激发下属的正义之感,唤起下属的道德情感,使之理直气壮地进取,放心大胆地工作。而如果奉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最终也必为“民”所愚,事业为“民”所败,因为下属不知其可,何以奋斗努力?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教戒为先,则更为重要。

最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要求。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职业进行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在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员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对其自我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协调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树立良好的风貌,造就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安定团结、奋发上进的社会环境。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般来说,应从实际出发,注意教育的层次性和广泛性;要增进工作人员相互理解,传递道德情感共鸣;要教育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要正确处理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要明确提出各种职业道德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以及贯彻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的原则,等等。

若能做到上述四条,则必能对工作人员的进取心、事业心、团结合作、人尽其才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