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兵政十五塞防下(3)
夫回部者。安西關內之籓籬也。四城者。又回部之爾籓籬也。籓籬固則腹心安。腹心實則籓籬益固。今當實阿克蘇以東諸城。令皆有積聚。足待四城不虞之用。即當實安西以東諸府州。以待回疆不虞之用。必使回疆有警。但取給於回疆。而不罷敝關內。而後關內安。不得已而徵及關內。但如漢時取給於酒泉敦煌等郡。而不擾及天下。而後天下安。酒泉有呼蠶水。敦煌有南籍端水。氐置水。皆可溉田。宜禾效穀。著於前史。故李暠以一隅地。而能自立於囗雄竊據之時。使長吏皆如崔不意之力田積粟。富盛可指日待也。漢書地理志。酒泉郡福祿縣呼蠶水。出南羌中。東北至會水入道羌谷。會水故城。在故鎮彝所城西北。鎮彙所城。在高臺縣西北百二十里。呼蠶水。今曰討來河。所入之羌谷水。即至合黎之弱水也。太平寰宇記。肅州酒泉縣呼蠶水。一名潛水。俗又謂福祿河。西南自吐谷渾界流入。水道提綱。卯來河。源出肅州西南邊外青海西北境。有三源。東源西北流。中源北流。西源最大而遠東北流數百里。始與二源水會。東北流。又東合一水。又東北經重山。入肅州南邊。經卯來保。曰卯來河。又東北經州城南境。又東北有水。西南自嘉峪關東北流。經州西北境來注之。又東北至古城保南。臨水保北。當西長城斷處出邊。東北流。經金塔寺營西北。又東北折正北流。經衛魯西火燒屯東。又北折東北流至衛公營北。又東北入刪丹水。以下即弱水下流矣。水道提綱又曰。刪丹水既合卯來水。東北經華牆鎮驛北。又東北至毛母西折西北流。經雙城西。又折東北流。經平所驛沙馬營西。又西北折東北。而北流。經什莊西。又西北有昆都倫水。自東北來注之。又北為二巨澤。西北曰索廓克鄂模。周九十里。其東北曰索博鄂模。周六十餘里。即古居延海也。計自滔來發源。至此北行二千一百五十里。案卯來水。經肅州東北。瀦為白亭海。在州東北四十里。元和郡縣志。居延海在甘州張掖縣東北一千六百里。甯寇軍。在居延水兩叉中。漢書地理志。敦煌郡冥安縣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質澤。溉民田。龍勒縣氐置水出南羌中。東北入澤。溉民田。案冥安。即唐瓜州晉昌縣。在今安西州東。龍勒即唐沙州壽昌縣。在今郭煌縣西南。太平寰宇記。南籍端水一名冥水。元和郡縣志。冥水自吐谷渾界流入大澤。東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豐水草。宜畜牧。水道提綱曰。布隆几勒河。自靖逆廳西南境。平地兩源。合而北流七十里。有水水二自東來會。折而西流。有小水入。俱南自柳溝衛北流注之。又西數十里至雙塔南。有小水。南自真拖來地北注之。又西三百餘里。經安西府北。又西百里至古沙州北境。有西拉葛金河。自南經州東而北來注之。西拉葛金河。源出安西廳。南邊界大山。西北流。折而北百七十里。折而西百二十餘里。有察烏蘇水自西南來會。又北流八十里。經沙州東。又北五十里。與布隆几勒河會。又西北流曲曲而西三百里。瀦為巨澤。曰哈勒池。周六十餘里。池東南多大山。案布隆几勒河。上源曰昌馬河。至柳溝衛。會南境北來之十道溝。曰蘇賴河。即漢時南籍端水。西拉葛金河。即漢時氐置水也。亦曰黨河。垚案靖逆廳。乾隆二十六年改置玉門縣。安西府。三十八年降為州。沙州衛。二十五年改置敦煌縣玉門縣西至州二百九十五里。敦煌縣東北至州二百七十里。氐置水。在漢龍勒縣。則當在唐壽昌縣地。壽昌東北至沙州百五十里。水不應反在沙州之東。又漢志後東北入澤。而此水自東南而西北。亦與漢志不合。疑黨河非即古氐置水。太平寰宇記沙州敦煌縣縣泉水。一名神泉。在縣西一百三十里。出龍勒山腹。此水西與龍勒近。然漢志言出南羌中。而縣泉水近出龍勒山腹。則亦不合。今黨河之西。又無他水。可當氐置水。柳溝衛。在安西州東二百三十里。漢志敦煌郡。廣至縣。宜禾都尉。治昆侖障。效穀縣。故漁澤障也。桑欽說孝武元封六年。濟南崔下意為魚澤尉。教力田以勤效得穀。因立為縣名。太平寰宇記。廣至故城在瓜州常樂縣西北。宜禾都尉城。在晉昌縣西北界。案常樂縣。東至瓜州一百十五里。今為安西州地。廣至故城在州西。效穀故城在敦煌縣西。
如是則何遠之不可守。而守遠又何有耗內之患哉。然欲使回疆永靖。則在綏輯諸臣矣。回民雖不嫻教訓。然頗知敬官長。安全至樂也。人命至重也。舍保性命全身家之至計。而反樂於從逆。即極愚蠢。當不至此。然卒至此者。蓋有由矣。鎮守諸臣。不仰體 皇上安邊柔遠之心。宣布 朝廷威德。乃恣為貪酷。侵奪其財貨。虜辱其婦女。以積其愁苦冤怨之氣。然猶未遽叛也。一有桀黠凶悍之人。乘機鼓煽。而後向之窮志無聊者。皆揭竿起矣。不觀後漢之多患乎。西羌之雜居內地者。多則萬餘人。少或不滿千人。皆役屬郡縣豪右。不為寇也。豪右既奴虜使之小。吏黠人又侵掠之。郡縣又淫毒之。於是東羌西羌不勝其憤。相率皆叛。連及河首諸羌。東犯趙魏。南寇梁益。朝廷為之移徙郡縣以避其鋒。民不樂徙。則刈禾稼徹室屋夷壘壁以驅迫之。不戰不守之守令。竟忍視民之捐老弱。沿道死亡而不恤也。民多死亡。羌寇轉熾。延及桓帝。數征數叛。段熲轉戰連年。盡殺之乃止。而漢之府庫已空竭矣。并涼二州已虛耗矣。讀范書西羌傳。見鄧囗任尚諸人。錯置乖謬。屢為之廢書歎也。使當日任虞詡以平羌之事。何至棄數千里險阻沃饒之地以資寇哉。使二千石令長皆馬不入廄金不入懷之人。則羌亦一氣所生。何至屢征屢叛。必誅盡而始息哉。明之失交阯也。以鎮守中官之貪黷也。使得廉吏以撫之。交阯且至今為冠帶之邦矣。故欲使西垂無事。必自鎮守諸臣能仰體 皇上安邊柔遠之心始。
論伊
李雲麟
近年來強鄰日以交收伊囗為要挾之具。今之論者。或慮其重索兵費。或慮其要挾通商各款。滯礙難行。誠不為無見。然卒以不得伊囗為憂。收回伊囗為喜。此大不然。其故何歟。彼族賦性。惟利是圖。居心似信實詐。然其遇事也。善籌大局。於地理尤精詳。雲麟查其近日舉動。復以往事證之。竊有以知其心矣。伊囗九城。縱橫相連。東西不逾二百里。大城居其中。今該國將大城巴彥岱霍爾果斯三城。房屋俱平毀。清水河塔爾奇綏定三城。俱付漢回居住。蘆草溝城盤子俱棄置。而專於大城東南九十里之金頂寺。及固爾札兩處。拆各城材木。營蓋市廛。橫亙幾二十里。用費以數百萬計。不知者。疑其不營西北轉營東南為失計。殊不知俄人得此八年之久。歲入數十萬。豈囗輕棄。日日籌畫。豈無定見。蓋欲外假交收之名以示惠。而使我終不能居也。伊塔兩城交收事。無論一時難辦。即幸而得之。彈丸之地。四面受敵。何以居守。要而論之。今日 朝廷若不憚敗約。以兵力攻取伊囗。在所不言。若重開邊釁。得伊囗於俄人之手。則其患有五。各城所遺精銳漢回三千餘人。抵死不降。日後須隨地分歸俄國。為之爪牙。一也。纏頭哈薩克等眾。均經助逆。未受懲創。分處內外。終多反覆。二也。膏腴之地。僅存東北一隅。各旗人眾。無以自容。三也。城池平毀。急難修復。四也。俄人既環其西。又亙其東。五也。有此五患。重兵一撤。傾覆立見。而議通商。償兵費。分疆定界等事。有無滯礙。尚不與焉。
新疆善後方略
李雲麟
前述各條。其種種情形已如彼。然則將奈何。曰。今日西陲之事。外強中乾。貧弱在內。欲圖日後之自強。當先圖目前之自立。自立之術何在。速修烏魯木齊根柢是矣。當烏魯木齊之克復也。是西陲治亂安危之一大轉關。其時伊囗情形。難得難守。南疆情形。易得難守。主其計者。宜知伊囗難得難守之實。暫緩南疆。不宜為欲收伊囗之故。肆力南疆也。然則善後方略何如。曰。以烏魯木齊為腹地。安插各項眷兵。則有根。改伊囗為換防處所。不置眷兵。則可久。等南路於要荒。眾建少力。不設防兵。則無侵畔。速撤各項征兵。則餉項不致虛耗。稍留餘地。外以舉辦西陲善後。內以整頓陝甘營伍。則元氣漸固。後患不生。凡此四端。惟在知之明。行之決。狐疑觀望。其機坐失矣。行之之法維何。在去名務實。今關外如迪化地。並無漢兵。而猶囗放提督。古城烏魯木齊等處。並無滿兵。而仍設領隊。哈密無事可辦。而猶設正副員缺。等而上之。至於將軍都統額缺。皆與現在事件不符。照章囗派。名實俱損。為當時計。 朝廷宜盡罷各項官。特囗重臣經略西陲。便宜行事。改絃而更張之。規模既定。再設額缺。則名實相符矣。或曰。改絃更張。將無與建省之說同。曰。不然。關外各部。種類紛歧。皆不可以郡縣治。宜郡縣者。惟內地遷居之民。今大亂後。關外數千里內。所餘戶民不及五千戶。合計不抵內地一縣。郡縣根株已絕。而猶侈言建省。情格勢阻。何能有成。查烏桓舊制。係郡縣與軍府參用。今即欲復舊規。亦非數十年生聚不可。茲所言歸并之法。擬去郡縣而專立軍府。略仿前代衛所邊軍之制。其事至易。其效至捷。不至期年。規模可定。請條類其事而申言之。烏桓大亂之後。城市為墟。蕭條無人。欲移內地駐防實其地。路遠費重。卒難舉辦。查伊囗及塔城寄居現存人口。滿營綠營各八百名上下。索倫不及萬人。錫伯一萬八千餘名。厄魯特上三旗人口在俄境未回。下五旗在伊囗者萬餘人。察哈爾兩翼共二萬餘人。合計丁口六萬零。去老弱婦女。亦可得精壯二萬人。若將此項人眾。全數移入烏魯木齊境內。則烏魯木齊。既不致有地無人。各項人眾。亦不致流離失所。受他國鈐制。至安插之法。則宜以滿漢營及索倫錫伯各旗。置於烏桓附近。其外則為察哈爾。又其外則為厄魯特。再查土爾扈特各旗。人丁最眾。當年為眾建少力之法。分隸各城。今該部眾世篤忠貞。大亂後流亡散失。合計丁口不過數萬。宜將該部落各旗人眾。調集一處。安其游牧於伊囗迤東塔城迤南烏桓迤北一帶地方。使之聯絡一氣。外禦哈薩克布魯特等眾。為北路一大籓籬。至烏桓迤東抵木壘一帶。土田饒沃。旗蒙人眾。尚不能盡其地利。由內地徙民。亦屬緩不濟急。查關外現有客兵六七萬人。兵多餉少。勞費不支。宜撤其四分之三。酌留精銳一萬五千人。分屯烏桓境內。以備緩急。餘者均遣撤使歸關內。其中有眷口者。約可萬餘。皆編為軍籍。分隸衛所。使為屯丁。合山北現有居民二三千戶。如再不足。酌移山南安敦玉三處居民補之。再移關內甘涼肅三處居民補之。費省效速。實計可得萬五千戶。
如是布置烏桓境內。耕屯衛所。布星羅。三年之內。軍食有資。既無仰給內地勞費轉輸之苦。又無朝夕匱乏借措他人之憂。實邊塞久遠之謀。屈指計之。其利有六。烏桓重地。不致久虛。一也。各旗人眾。免受他人鈐制。二也。眷兵移出後。交收伊囗之事。可遲可速。進退裕如。免生枝節。三也。土爾扈特部眾。散而復聚。四也。客勇即時遣散。免致坐耗糧餉。五也。南疆諸部落。臨之以威。結之以恩。使彼傾心歸化。堪垂久遠。六也。或疑如此收束。未免示弱於強鄰。是大不然。夫中國之強弱在修內政。不在務外觀。試問今日。能將常住卡倫為界一節翻案否。若能翻案。前說可廢。否則重鎮必不可臨極邊。況四面被圍乎。康熙中。黑龍江將軍設於愛琿。乾隆中因其臨邊。移住齊齊哈爾。其時愛琿城距鄰境約千里。尚須量移。往事可驗。伊囗之不可復為重鎮。早決於庚申定約之時。更何疑焉。
論邊防
李雲麟
中國西北諸城。與強國相鄰。歷有年所。自咸同以來。邊事日棘。其故何也。我朝之治西陲務在寬大。彼國務在苛覈。何以見之。駐防旗綠營兵。以至各項蒙古。屬中國者。輕重俱有額餉。而彼則徵丁稅。纏頭哈薩克布魯特。中國俱無所征。彼亦征丁稅是矣。乃中國近日邊事。反不如彼。豈果寬大不如苛覈歟。雲麟嘗經歷彼我交界地方。詳求原委。我雖寬大。其弊流於縱弛。縱弛既久。綱維頹敗。百廢不舉。故諸亂生。彼雖苛覈。而法度謹嚴。又其長在見可而進。知難即退。故能乘我之閒。蹈我之虛。即如近來中國用兵。楚軍歲耗八九百萬。而金軍嵩武軍伊塔巴哈四城協餉。尚不在內。約計歲需千一百餘萬。用兵三年。已耗餉三千數百萬。關門以外。現屯征兵六七萬人。詳查彼國邊界。防兵不過數千。既無如此多兵。亦未耗如此巨餉。何其勢轉勝於我。蓋中國現在舉辦西陲兵事。弊在外強中乾。為今之計。宜收斂。不宜外馳。何謂外馳。如烏桓不能守。而務取伊囗。山北不能固。而從事南疆。是也。何謂收斂。則前所言撙節歸并之說是也。蓋欲圖日後之自強。當先圖目前之自立。若再不培根柢。而徒為荒遠之謀。不但無成。患且立致。譬如久病之人。元氣未復。宜調其飲食。培其榮衛。若令升高逾遠。開弓躍馬。儻致顛踣。將有不堪復救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