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_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戶政十六荒政上(2)

一定例秋災不出九月。原指題報之期而言。本年直隸省旱災。係由漸而成。有收無收。在七八月間已可定局。各該州縣應於處暑節後白露節前。被災情形。勘確通報。以便彙同入告。不得延至九月。始行詳報。致稽例限。其災田分數蠲緩冊結。例應自題報情形之日起限。四十五日具題。遲則計日處分。而此四十五日中。例由協查廳員及該管道府加結送司。再由藩司核明詳院。始克拜疏。節節囗延。每致趕辦不及。應令州縣一經勘齊。即造具災分頃畝科則蠲緩總冊。並造被災區圖田畝冊。出具印結。一面徑送藩司查核轉造。一面分送協查廳員。並由該管道府加結移送彙轉。以期迅速。至災賑公文。均關緊要。應於封面填明災賑公文字樣。或由驛遞送。或專役囗投。不得發交鋪兵轉遞。致有遲滯。

蠲賦

一災蠲錢糧。定例被災十分者。蠲正賦十分之七。被災九分者。蠲十分之六。被災八分者。蠲十分之四。被災七分者。蠲十分之二。被災六分五分者。蠲十分之一。蠲剩錢糧。係被災十九八分者分三年帶徵。七六五分者。分二年帶徵。至於先經報災後。經勘不成災田地錢糧。有奉  旨緩徵及題明緩徵者。各被災州縣應一并查明實在科則頃畝。另開一冊。隨同成災田畝送司。以憑酌辦。

一入官旗地被災。該管官將該戶原納租銀作為十分。按災請蠲。被災十分者。蠲原租十分之五。被災九分者。蠲十分之四。被災八分者。蠲十分之二。被災七分者。蠲十分之一。被災六分以下。不作成災分數。其原納租銀。概緩至來年麥熟後起徵。

一扣除災戶錢糧。應按實被災田數目驗算。應蠲應緩。於額徵解冊內分注扣除。其未被災田錢糧。不應統扣蠲緩。此理所易明者。從前竟有州縣誤認統徵分解之說。混將災田蠲緩之項。照闔縣田糧額數。不分災熟。概行攤扣。以致追賠。可為鑑戒。

查賑

一各莊飢口。向憑地保開報。固難憑信。即印委各員攜帶煙戶冊查對。其中遷移事故。亦難盡確。在有田災戶。尚有災呈開報家口。其無田貧戶。更無戶口可稽。現已分飭各該州縣按鄉選舉誠實董事。據實開報。俟一路報齊。由印委各員。親詣覆核。極次貧戶。及大小口數。如無冒濫情獘。即當面登冊填給賑票。並於賑戶門外壁上。用灰粉大書極貧次貧某人大幾口小幾口字樣。以便上司委員不時抽查。再於該村公所。將賑戶姓名口數出榜懸示。俾各共聞共見。查完一莊。再查下莊。按五日一次開摺通稟查核。

一飢口在十六歲以上為大口。十六歲以下至能行走者為小口。其在襁褓者。不准入冊。

一貧民極次最難分晰。全在察看情形。如實在貧乏民佃。專藉數畝薄地。被災無收。或房傾業廢。孤寡老弱。鵠面鳩形。朝不謀夕者。是為極貧。如田雖被災。或尚有微業可營。而止能自顧一身。不能顧及一家者。是為次貧。極貧則無論大小口數多寡俱須全給。次貧則老幼婦女全給。其少壯丁男力能傭趁者酌給。

一業戶中有一戶之田。散在各里者。應統行查核。如係熟多荒少。或田雖被災。家業尚可支持者。毋庸給賑。如係荒多熟少。實係貧苦者。應歸於住居村莊。按照災分給賑。不得分莊混冒。違者究追。

一地方遇有災賑。每有奸民希圖冒濫。或父兄子弟同居。捏分數戶。或將糧食衣物藏寄。故作貧窮。或以鄰村老幼。認作親丁。或本有雇主可依。冒稱無靠。種種情偽。難以悉舉。此次均由董事開報。當不致再有此獘。第恐經官覆勘時。該奸民等或扶老攜幼。遮道哀求。或暗使婦女混行鬨鬧。更有刁生劣監書吏兵役及屯居旗人從中把持。以冀必得。該地方官應密訪姓名。先期示禁。如有違犯。嚴拏究治。一業戶之田。類多佃戶代種。內如本係奴僕雇工。原有田主養贍者。毋庸給賑。如係專靠種田為活之貧佃。田既遇荒。業主又無養贍。並查明極次。及所種某某業主之田。按其現在災地分數給賑。不得分頭冒領。

一寄莊人戶。須查明實係本身貧乏。方許給賑。否則恐其身居災地。田坐熟莊。易滋冒濫。或人居隔縣。田坐災邑。本係田多殷戶。其管莊之人。自有業戶接濟。亦可毋庸給賑。

一被災村莊之鰥寡孤獨疲癃殘疾之民。除有力自給。或親族可依。及已入養濟院者。毋庸給賑。其無業無依。遇災乏食者。悉照所住村莊災分輕重。分別極次。一體給賑。其餘不被災村莊內之四煢。概不准給。總以被災不被災分清界限。不得以附近災地牽混。

一被災村莊內有無田貧民。或藉工傭趁。或手藝餬口。因被災失業。無處營生者。應隨住居村莊災分輕重。分別極次。一體給賑。無災村莊。不得濫及。其餘有本經營。開鋪貿易者。務須嚴禁混冒。察出從重究治。

一查賑之時。如有貧戶因災外出。未經給賑。自必有煙戶原冊可查。空房遺址可驗。承查委員。應即查明。於賑冊內一一注明。以備該戶聞賑歸來時。查明補給。彙冊報銷。如向係貿易他鄉。及災前他出者。不准入冊。若一州一縣之內。外出貧戶。多至數千者。即使一無混冒。亦可見該牧令之撫綏無術。除准其補給外。仍將該牧令記過撤參。

一賑冊賑票。俱係用堅韌棉紙。賑冊以百頁為一冊。每頁兩面十戶。刊列號數。鈐蓋縫印。以天地元黃等字樣。為委員號記。人占一字。印於冊面。所查某莊。即摘寫莊名一字。編為冊內號數。委員執冊挨戶。登注災民口數。仍將州縣草冊查對。是否相符。如某項口無。則填以圈。按戶注明極次字樣。查完一村莊。合計大小口總數。注明冊後。一日查過數村莊。即通計數村莊男女大小口總數。注明冊後。封送總查之廳印官覆核。移交地方官辦理。

一賑票須照兩聯串票之式。當幅之中。填明號數。鈐蓋印信。每百張釘為一本。票首用委員號記。依格冊內所開極次貧戶大小口數填注。如某項口無。則填以圈。以一票截給本戶。以票根存官比對。各災民持票赴廠。監賑官點名驗票相符。即照票給領銀米。並另製月分圖記。放訖一月。則於票上依次蓋用某月放訖圖記。賑畢掣票。其外出歸來之戶。查明入冊。

一例給票領賑。如有賑未領完。原票遺失者。查實補給。仍於冊內注明票失換給字樣。以防拾票人冒領。

放賑

一定例被災十分。極貧給賑四箇月。次貧給賑三箇月。被災九分。極貧給賑三箇月。次貧給賑兩箇月。被七八分災。極貧給賑兩箇月。次貧給賑一箇月。被六分災。極貧給賑一箇月。被六分災之次貧。及五分災。例不給賑。止准酌借口糧。春借秋還。其酌借月分。或銀或米。隨時酌辦。

一放賑宜多分廠所。使飢民散而不聚。除城關外。各按被災附近村莊二三十里適中之地。使領賑之人可半日往還者。設為一廠。或寺院。或搭棚。務須地場寬大。分別男東女西。每廠須設兩門。以便一出一入。先放遠莊。次放近莊。務令魚貫而行。毋致擁擠喧譁。該地方官將某某村莊在某處廠內。何月日放給。先期明白曉諭。並令地保莊頭傳知各戶。以便災民按期赴領。免致往返守候。

一定例賑糧每月大口給米一斗五升。小口七升五合。若銀米各半兼放。大口月給米七升五合。小口月給米三升七合五勺。各州縣應每廠各設七升五合桶三隻。三升七合五勺桶三隻。并備斗三張。斛一張。由該管道府按照倉斛較準。在於桶口四面烙印。分發各廠應用。以免零量稽遲。及截短桶口偷減賑糧之獘。如吏役斗級人等。敢有囗短少量。輕則枷示廠所。重則立斃杖下。該管官失於覺察。一并參究。如銀三米七銀四米六搭放。均照此辦理。

一折賑米價。定例直隸省每石折銀一兩二錢。歷奉  恩旨加增。准折給銀一兩四錢。計每月大口應給銀二錢一分。小口應給銀一錢五釐。若銀米各半兼放。計每月大口給銀一錢五釐。小口給銀五分二釐五毫。數更零星。如以原銀按口秤剪。不特折耗滋多。而封裹非止一人。又豈能逐包覆看。且窮鄉僻壤。並無錢鋪。貧民領銀易錢。亦多未便。自應照歷次章程。由官按照時價。公平易換錢文。將每一兩易錢若干。補足串底。核明大小口數。應給若干。先期詳報。一面按口用繩串囗。毋許短缺一文。以便臨期隨米散給。遇有小建。即錢米并計。於錢文內總扣一日。不必銀米分扣。儻州縣官故將錢價報昂。希冀換多給少。定即嚴參示懲。如全放折色。亦照此辦理。

一被災州縣中。向來居住之旗人。應與民人一例賑卹。俱當查明。如有同居兄弟叔姪披甲食糧。並家奴有主可以資助者。均不在應賑之列。其餘閒散下屯。專靠種地並無生業者。應令有旗各屬並理事丞倅。逐一確查。照例給賑。其囗戶住居災地者。亦令地方官會同場員。查明極次戶口。分別給賑。

一坐落災地營分兵丁。原有糧餉資生。但家口多者。難免遇災拮据。令該管營員查明除本身及家屬在三口以內。不准給賑外。其多餘家口。分別極次開冊移縣。該地方官會同該營親查確實。彙入民戶一體給賑。

一災地貧生。例准給賑。應令該學教官查明實係貧乏。照依舊章。每戶以三大口為率。造冊移縣。覆查明確。核明應賑米數。每米一石。折銀一兩。移交教官。傳齊各生。在明倫堂唱名散給。如有遺濫侵蝕。即將該教官揭參。

一災賑案內。應需各項銀兩。有由府轉發者。每致時日稽遲。且有繞越道路多費運腳之處。自應由各該州縣徑行備文赴司請領。該司衙門一面發銀。一面移行該管道府州知照。如司書有留難需索情事。許該州縣稟明究辦。至勘災查賑員役盤費飯食。除照例現任正印及丞倅等官不准支給外。其候補試用等官。及現任之教職佐雜各官。自查災之日起。每員月給盤費銀八兩。每官一員。撥給書辦二名。跟役二名。每名日給飯食銀四分。放賑時。每廠書辦二名。衙役四名。斗級四名。每名日給飯食銀四分。如遇車馬難行之處。每官一員。應乘坐官船一隻。水手四名。書役小船一隻。水手二名。每名日給飯食銀四分。按日計算。核實報銷。

煮賑

一被災較重地方。定例於例賑之外。准於近城處所。冬月煮粥兼賑。江蘇省大口日用米二合。小口日用米一合。江西省無論大小口日用米四合。米數多寡不同。似當以大口三合小口一合五勺為酌中之數。第恐經理不善。則或偷減米粒。攙和糠囗。或節縮柴薪。攪用石灰。不特下咽為難。且易致人病證。是宜選用誠實董事。分項經管。自淘米下水。以至起鍋貯缸。皆須親督夫役理料。以防滋獘。其粥必須稠厚。足充一飽。至發粥時。則須人廠粥廠分為兩處。人廠內再分男女兩廠。先令領粥貧民齊集廠內。按名給籌。再赴粥廠領粥。以杜重複冒領。其舀粥銅鐵杓。皆按大小口米數較準。並於杓口鏨字分發。使分派得以均勻。夫役無可偷減。一被災較重之區。如有紳衿富戶。實心好善。自願捐資設廠。煮粥賑飢者。應即通詳批允。聽其舉行。固不須吏胥干預。亦不必官為經理。惟於廠所酌派員弁彈壓巡查。以防奸匪滋事。若止係一村一里。捐項無多。來食粥者。不過數十家。皆為該紳富所熟識之人。則并不必派員巡查。轉多煩擾。統俟事竣。查明捐戶姓名及銀米各數。造冊詳請。分別獎敘。

平糶

一平糶食糧。原應青黃不接。米少價昂時舉行。所以平市價。便民食也。如遇災地秋冬正放賑糧。小民有米可資。原可無需平糶。況災邑食糧有限。若賑糶同時並舉。勢必倉箱盡罄。來春反無接濟之資。自應於放賑時暫緩平糶。撙節留餘。以為青黃不接時糶濟民食。不得早圖出脫。致貽仰屋之憂。

一平糶向係聽民自行赴糶。並不查開戶名。是以奸商蠹役。得以乘機舞獘。買屬貧民往復購買。積零成躉。昂價轉售。是若輩得飽貪囊。而貧民仍無實惠。自應照放賑之例。責成董事。查明生計艱窘。應糴平米之人。給予照票。令其持票往糴。每戶不得有兩票。每票不得過三升。仍於票內填注日期。不准一日再買。如此。則戶名可考。而冒買之獘除。米數有定。而囤積之獘絕。再於各鄉多分糶廠。俾免貧民僕僕道途。則其惠愈均。所用量米升桶。亦應一律較準驗烙。以防偷減。如有州縣先將倉穀虧空。於平糶時虛報糴數。希冀存價彌縫者。嚴參治罪。

條陳荒政事宜疏

彭世昌

臣維荒政者。 國家之仁政也。有豫備於未荒之前者。有補救於已荒之後者。全在大小官吏。因時制宜。多方籌辦。庶有裨於民生。然非博採旁詢。確有成見。則布置難期其周妥。且非準今酌古。都為一編。則查者孔惑於分歧。用不揣冒昧。謹遵我 朝成憲。廣取古今之說。悉心融萃。期於篇幅不繁。而綱目悉備。輯為備荒事宜十有四條。救荒事宜四十有二條。另繕進呈。恭候  欽定。擬請 飭發各省循照辦理。不但已荒之區宜力圖補救。即未成災地方亦宜先事豫防。有備無患。固非止為一時計也。是否有當。伏乞 聖鑒訓示施行。

備荒事宜十四條

一曰重農事。 自古為政莫先足食。足食不外務農。我 朝念切民依。重農貴粟。屢頒  諭旨。誠二帝三王之用心。而萬世兆民所永賴也。有司牧之責者。凡夫勸課之方。允宜實力奉行。並講求區田代田諸法。以厚民生。毋得徒事虛文。此為備荒第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