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粉丝三“感”(2)
在移动化上网浪潮的冲击下,我们需要对数字媒体进行重新定义。移动化媒体应该具备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将实时媒体发展成为全天候媒体。有数据显示,美国网民每天会花费4小时15分钟泡在PC和移动终端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晚上闭上眼睛之前接触的基本上都是移动化媒体,在第二天睁开眼时接触的也是移动化媒体。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永远在线”的世界。在“永远在线”的情况下,移动化的媒体已经变成了全天候媒体。
以前,QQ中有一个指标叫同时在线用户,如今,更受欢迎的微信已经不分在线或者离线了。即使凌晨一两点钟在微信公众账号上面发一个消息,你也可能在几秒内就得到回复,这就是全天候媒体的状况。
第二,将大众媒体发展成为智能媒体。有相关部门预测,2010年到2015年云端数据数量将会增长32倍。在这样庞大的数据当中,你会发现地理信息和用户的个人信息等众多数据在不停地推动着整个媒体重大改革,即满足用户每时每刻的兴趣需求。
第三,将资讯媒体发展为生活媒体。随着用户的上网场景逐步扩展,媒体资讯与我们的生活进一步结合起来。目前,在中国的应用商店当中,已经有众多的生活服务类应用开始广泛流行。
在媒体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都认为内容为王。但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细腻的需求、不同人的个性化观点及细微体验才是互联网行业竞争中最关键的制胜因素。
3.让粉丝得到尊重,你的产品才能得到用户的尊重
粉丝一般都不喜欢被他人判定为从众,这是粉丝的一个心理特点。它有些类似于那种“父母有些事情不让你做,但你却一定要做”的心理,这其实代表的就是叛逆心理,也可以说是对世俗的不理睬。所有行业都能利用这种叛逆心理创造利润,苹果手机就是借此获利的产品之一。
有时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只说一句话就可以让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喝彩和尖叫。其实,这是因为他们迅速找到了认同感。例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传统手机和iPhone相比都是垃圾。这十分精确地击中了那些对传统手机抱怨连天的用户的心理,这十分有利于苹果手机的推广和销售。
但是,在iPhone成为强势手机之后,还会有新的个性化需求出现,小米手机就正好满足了有这些需求的手机用户,“iPhone有什么好的,又贵又没有个性,还是小米手机好,价钱合理,功能强大,还十分有个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反叛空间是无限的,虽然产品是好产品,用户数量也非常庞大,但还是会被不喜欢从众的用户排斥。其实,这时候的用户寻找的是一种被尊重的独一无二的感觉,如自己最早使用iPhone,那么就成了别人从众自己,而这就是尊重感的来源。
虽然很多粉丝对参与感或者成就感的需求不是很高,但是他们依然会有角色渴望,他们会幻想“如果这个产品让我来做会……”出于这种心理,粉丝们才会对自己喜欢的产品提出意见,同时渴望获得他人的赞同。这样的粉丝,其实就是为了获得尊重感。例如,他们会从内心里扮演活动策划人,甚至产品经理人等。在粉丝活动中,他们会公开自己对产品所抱有的期待,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夸张但符合品牌特征的动作。可以说,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得到产品用户的重视和尊重。
其实,这也属于人的精神文化范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很多方面,但最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获得尊重感。近年来,很多企业也在大力支持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为这种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很多技术层面的扶持,但是很多粉丝对获得尊重这一基本需求却没有清楚的认识,一些人对粉丝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理解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文化产品,如音乐、文学等,这些都代替不了产品对粉丝获得尊重需求的满足。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机会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得到这种满足,而剩下的大部分人会有不同程度被轻视的境遇或者感受,如果谁能帮助他们获得这部分精神需求,谁就会得到他们的特殊好感,甚至可以对他们产生强烈的感召力。
一些富有粉丝运营经验的人指出,要让每一个粉丝都感觉到他是重要的,要给他说话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是让粉丝群体产生凝聚力的源泉。事实上,有些极端组织瞄准的就是用户中的失意者,制造出他们极受尊重的幻觉,结果很容易就在精神上俘获了他们。
现在,互联网社交网站很受欢迎,是因为它们帮助大量“草根”网民实现了“受重视”和挑战权威的愿望。
狭义精神文化产品有着超高的市场回报,因为有很多市场弄潮儿对其趋之若鹜。因此,除了对他们的创作生产进行引导之外,还要抓住广大粉丝群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克服市场利益竞争环境的干扰,竭力满足粉丝们说话和表现等这些永恒存在的愿望。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而尊重也应该成为粉丝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的主要任务。
4.粉丝思维下的广告和公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泛滥,各种媒体广告铺天盖地,而其中有太多没有实际意义的广告,这些广告花哨不中用,其内容大多也十分生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广告,究其原因,不外乎其创作者没有从消费者(粉丝)的角度去考虑广告创意。
广告过程的公关化操作,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产品粉丝对广告的关注度,同时借“广告活动”制造品牌话题,最大化地实现广告的传播效应。公关活动的广告化操作,就是通过广告对现有公关素材进行利用,以广告的形式来扩展和延续传播效应。而后续广告传播可以进一步强化公关主题,也可以对能进行传播的交流方法进行合理利用并整合。
事实表明,只有以战略设定为基础进行的公关活动广告化运作,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同时也是对品牌传播策略高度整合的创造性探索。
运用广告手段来实现公关目的,此时,广告就成为实现公关目标的手段,但其在本质上还是公关。而最常见的公关广告,则是以将公关传播效果发挥到最大化而实施的创意性品牌传播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公关活动的影响力在范围上和时间上能够持续扩展和延续。这里的公关活动指的是赞助活动与事件营销活动。但是,在很多时候这两种操作策略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其存在许多交叉的地方。
公关广告就是机构广告或公益广告,它是一种出于群众目的或者配合公关活动而进行的宣传,具备公关与宣传的全部特征。一个优秀的公关广告可以兼具广告和公关互存的综合优势。
通常公关广告都具备一般公关活动效能,如它们都可以用来宣传组织宗旨及引导粉丝观念,还可以增进粉丝对组织的了解,极大地提高组织粉丝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还可以塑造或强化品牌形象,快速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品牌粉丝的信任与支持,最终实现产品销售、鼓励投资和吸引人才,以及挽救企业危机等目的。
由于每个公关广告传播的具体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常见的公关广告也会出现不同类型。从具体内容来看,公关广告分为形象广告、赞助广告、声明广告、祝词广告、倡议广告及承诺广告等。
公关侧重沟通,广告专注诉求。因此,与通常的公关活动相比,公关广告主题更明确,传播更迅速,影响范围更广。这也是公关广告自身所独有的传播优势。
当然,这也与国内品牌传播服务和运营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考虑后期的视频传播跟进,那么不管是在电视媒体上投放广告,还是在网络上对其进行投放,都必须有一套全新的执行理念与思路作为支撑。比如,前期预算和视频的素材收集是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的,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将广告和公关两者之间团结合作的协作通道打开。
现在很多产品都是粉丝在消费、购买,“粉丝才是中心”。基于这点站在粉丝的角度去制作广告,要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如何才能吸引或者打动他们。
很多广告被一些人用来自我陶醉。这样的现象在一些广告公司中特别严重,他们追求的就是构思上的创新,所以他们往往将广告用美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把它当成艺术品来欣赏,却没有站在粉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考虑如何能吸引和打动粉丝。而粉丝才是产品的最大消费者,因此如何吸引和打动粉丝才是广告制作者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制作广告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产品,所以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吸引和打动粉丝群体,让他们产生购买欲望。粉丝虽然有消费冲动,但并不是傻瓜,相反,他们都非常现实!
正如女人选择结婚对象一样,无论对方多帅、多会说话,如果没有一些实在的硬件,也是白搭。制作广告也是一样,不能只讲文字的优美或者艺术的高雅,要有真正能吸引和打动粉丝的“真货”。试想,一个销售人员如果只站在销售柜台前朗诵一篇美文或者做个艺术腔来推荐产品,未必能将产品卖出去。
所以想要把广告做好,就必须站在粉丝(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广告宣传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更多的粉丝了解产品,让产品吸引和打动粉丝。因此,广告人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粉丝的角度考虑,怎样的产品推荐才能吸引和打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