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健康的四大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当前人类的健康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重要改变:过去主要危害国人健康的传染病不少已被消灭或控制,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以及精神疾患、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又称为“生活方式病”。预防这些疾病的根本办法是提倡自我保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做到这四点,便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使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一、合理膳食
(一)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
人类依靠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因地、因时制宜地发展富有独特风格的民族膳食,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和各种不同的食品构成人体所需的营养,都是为了获得同一个结果,即通过膳食得到人们所需要的营养,而且既要有足够的数量,又要有适当的比例。概括起来,人体对营养的最基本要求是:
1. 供给热量和能量,使其能维持体温,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劳动的需要;
2. 构成身体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及组织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
3. 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身体各部分工作能正常进行。
食物的营养功用是通过它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来实现的,这些有效成分就叫营养索。它们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水和食物纤维。
已知人体必需的物质约有50种左右。而现实没有一种食品能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因此,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必须摄取多种多样的食品,找出最有益并且可口的食品配比。经验证明,健康人按照科学建议数量摄人营养素,未见营养缺乏症。
膳食所提供的营养(营养素)和人体所需的营养恰好一致,即人体消耗的营养与从食物获得的营养达成平衡,这称为营养平衡。
唐代医生孙思邈最早认识到:不吃杂食,单吃白米,得脚气病(或叫维生素B缺乏症)。人们通过长期实践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即使像乳、蛋这类公认的营养佳品,也难免“美中不足”。如婴儿赖以生长的乳类就缺乏铁质。半岁婴儿如不适时增补铁质的辅食,就会发生营养性贫血。又比如鸡蛋,营养可谓“丰富”,但缺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所以单靠一种食物,不管数量多大,都不可能维护人体健康。这就是说,吃饱了肚子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足够的营养,除非所吃进的食物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反过来也一样,质虽精但量不足,同样不可能维护健康、促进生长。因此,要保证合理营养,食物的品种应尽可能多样化,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过度和不足都将造成不良后果。营养过度,其后果比肥胖本身还严重。营养缺乏会造成营养性水肿,以及贫血、夜盲、脚气病、糙皮病、坏血病、佝偻病等一系列疾病。总之,营养不良(过度和缺乏)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因此,饮食必须有节,讲究营养科学。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人们的饮食与医疗、健康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有关史籍中就有了记载,如《黄帝内经·素问》中即将食物分为四大类,并以“养”、“助”、“益”、“充”来代表每一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在膳食中的合理比例。还提出了“饮食有节”、“饮食以时”、“饥饱得中”等认识。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亦出现过各种偏见。有些人一谈起营养,就强调多吃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认为这类食品吃得越多营养就越好,这是不符合平衡膳食的观点的。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有一定量的要求,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食品,对人体健康并不利,往往会成为某种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诱因。还有人认为,食物越贵,营养就越好,这也是对营养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因为,从营养角度来看,食物的营养价值与价格不总是平行的,相反,有的价钱便宜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反而较高。如胡萝卜与冬笋等。
那么,怎样才算营养合理呢?从营养学观点来看,就是一日三餐所提供的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膳食调配合理,达到膳食平衡的目的。主食有粗有细,副食有荤有素,既要有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也要有较多的蔬菜,还要经常吃些水果。这样,才能构成合理营养。
(二)膳食平衡
要有健康体魄,首先,必须在人体的生理需要和膳食营养供给之间建立平衡的关系,也就是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需要同时在几个方面建立起膳食营养供给与机体生理需要之间的平衡: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氨基酸平衡,各种营养素间的摄入量平衡、酸碱平衡,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平衡。否则,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而导致某些疾病发生。
1. 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均能为机体提供热量,称为热量营养素。当热量营养素提供的总热量与机体消耗的能量平衡时;当三种热量营养素的摄入量的比例为6∶1∶0.6,分别给机体提供的热量为:碳水化合物约占60%~70%、脂肪约占20%~25%、蛋白质约占10%~15%时,各自的特殊作用发挥并互相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这种总热量平衡,热量比例(或热量营养素摄入量的比例)也平衡的情况称为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热量营养素供给过多,将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脏病,过少,造成营养不良,同样可诱发多种疾病,如贫血、结核、癌症等。
三种热量营养素是相互影响的,总热量平衡时,比例不平衡,也会影响健康。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时,增加消化系统和肾脏负担,减少了摄人其他营养素的机会。蛋白质热量提供过多时,则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氨平衡。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热量供给不足时,就会削弱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要时时达到生活工作的热量需求,通常,一日三餐热量分配应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以保证一天的热平衡。
2. 氨基酸平衡
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基本上取决于食物中所含有的9种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只有食物中所提供的9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所需要的比例接近时,才能有效地合成人体的组织蛋白。比例越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接近100时,即100%被吸收,称为氨基酸平衡食品。除人奶和鸡蛋之外,多数食品都是氨基酸不平衡食品。所以,要提倡食物的合理搭配,纠正氨基酸构成比例的不平衡,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3. 各种营养素间摄入量平衡
不同的生理需要、不同的活动,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同,加之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造成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难于把握。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各种营养素的每日供给量。只要各种营养素在一定的周期内,保持在标准供给量,且误差不超过10%,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就算达到了。
4. 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血液偏碱性,pH值保持在7.3~7.4之间。人应当食用适量的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当食品搭配不当时,会引起生理上的酸碱失调。
酸性食品摄入过多,血液偏酸、颜色加深、黏度增加,严重时会引起酸中毒,同时增加体内钙、镁、钾等离子的消耗,而引起缺钙。这种酸性体质,将影响身体健康。
酸性食品有:蛋黄、大米、鸡肉、鳗鱼、面粉、鲤鱼、猪肉、牛肉、干鱿鱼、啤酒、花生等。
碱性食品有:海带、蔬菜、西瓜、萝卜、茶叶、香蕉、草莓、南瓜、四季豆、黄瓜、藕等。
5. 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平衡(荤素平衡)
素食,含纤维素多,抑制锌、铁、铜等重要微量元素的吸收,含脂肪过少。常吃素,危害儿童发育(特别是脑发育),导致少女月经初潮延迟或闭经。也可祸及老人,引起胆固醇水平过低而遭受感染与癌症的侵袭。
荤食也不可过量,高脂肪与心脏病、乳腺癌、中风等的因果关系早有定论。荤素平衡,以脂肪在每日三餐热量中占25%~30%为宜。
6. 平衡膳食七个基本指标
平衡膳食设计,要同时达到七个方面的指标:摄入量充足、品种多样,热量食物来源构成合理,热量营养素摄人量比值合理,热能营养素提供热量结构合理,蛋白质食物来源组成合理,脂肪食物来源组成合理以及各种营养素摄入最均达到供给量标准。
(1)膳食摄入量充足、品种多样。一般轻体力劳动者,每日约摄人20种各类食物大约1500克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平衡膳食的要求。
(2)热量食物来源构成合理。膳食中的热量主要来自四类食物,它们的组成结构建议:粮谷类食物提供热量的60%~70%,薯类食物提供热量的5%~10%,豆类食物提供热量的5%,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的20%~25%,其中豆类及动物性食物所提供的热量要保证在30%左右。
(3)热量营养素摄人量比值合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素称为热量营养素。要组成合理的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摄人量的比值建议为6∶1∶0.6。
(4)热量结构合理。三种产热营养素所提供的热量比例建议为: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的60%~70%,脂肪提供热量的20%~25%,蛋白质提供热量的10%~15%。
(5)蛋白质食物来源组成合理。植物性蛋白质约占70%,动物性蛋白质约占25%,豆类蛋白质约占5%,其中动物性及豆类称之为优质蛋白质,二者之和应在30%以上。
(6)脂肪食物来源组成合理。植物性脂肪约占60%,动物性脂肪约占40%,其中饱和脂肪酸(存在于动物脂肪中)所产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10%以下。
(7)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均达到供给量标准。进食者的年龄、性别、处于什么生理状态、从事工种的劳动强度不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标准不同,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在一个周期内(5~7天)能平均达到标准供给量上下误差不超过10%即可。
(三)各个年龄阶段的合理膳食建议
1. 少年儿童的合理膳食
每天不忘吃早饭,早饭最好有4~5种食品,即粮食1种、牛奶1种、蛋1种、菜1种、水果1种,有2~3种为较佳。每人一日三餐应包括:一个蛋;50克豆及豆制品;50克肉;300~500克蔬菜和水果等。多吃菌菇类食品,少吃过甜饮食。一般学生每人每天3汤匙植物油,肥胖学生2汤匙。三口之家食盐总量控制在每月300~500克为宜。
2. 青少年的合理膳食
青少年是指10~17岁的中、小学生,他们从事紧张的学习,活动量大,尤其处于生长高峰期,每日营养素和能量消耗比开始发育前要增加两倍多,故对营养的需求也增多。
(1)饮食多样化:合理营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按营养学要求,青少年一日的膳食应该有主食、副食,有荤、有素,尽量做到多样化。合理的主食,是除米饭之外,还应吃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等。根据营养学家建议,在主食中可掺食玉米、小米、荞麦、高粱米、甘薯等杂粮。早餐除吃面粉类点心外,还要坚持饮牛奶或豆浆。
(2)青少年每天必需的各类食物,如粮食300~500克(男高中生要绝对保证每天有500克主食),肉、禽类100~200克,豆制品50~100克,蛋50~100克,蔬菜350~500克。还应多吃水果和坚果类食品及海带、紫菜等海产品,而香菇、木耳等菌藻类食物,每周也应选择食用。青少年需要钙较多,应多吃些虾皮、糖醋排骨、油煎小鱼(鱼骨可食)、骨头汤等,通过饮食来补充青少年“日长夜大”的骨骼所需要的钙。
(3)安排好一日三餐:所谓合理营养,是应该符合生理功能和实际需要的,如早餐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以足够的热能保证上午的活动。有些发达国家很注重早餐,不仅有牛奶、桔汁,还有煎蛋、果酱、面包和肉类食品。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消耗储备能量,因此午餐食品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至于晚餐则不宜食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影响睡眠。晚餐以吃五谷类的食品和清淡的蔬菜较适宜。
(4)荤素搭配:合理的粮菜混食、荤素搭配,不仅可使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齐全,相互得到补充(即营养的互补作用),而且食物的多样化可促进食欲,增进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3. 中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洪昭光教授曾给广大中老年人推荐的合理膳食,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条:
(1)每日1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
(2)每餐摄入主食2两(100克),每日6~8两(300~400克)。
(3)每日进食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可以是瘦肉1两(50克),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或鸡鸭、或鱼虾2两(100克)。
(4)每日饮食应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食盐每日6~7克),三四五顿(总量控制,多次进餐),七八分饱。
(5)每日500克蔬菜及水果,另外再加上适量烹调油及调味品。
二、适量运动
运动也是健康非常重要的要素。医学之父西波克拉底讲了一句话,传了2400年。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要想得到生命和健康,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运动,说明运动和阳光一样。在古希腊山上的岩石上刻了这样的文字:“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这就是说,跑步能使人健康、使人聪明、使人形体好。
(一)运动量的选择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言,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会有害了。
美国神经科学家贾斯廷·罗德就在研究中发现,那些运动成瘾的老鼠的大脑反应比运动量正常的老鼠迟钝。该项报告发表在《神经科学》和《行为神经科学》杂志上。由此,罗德指出:“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可而止。”
1. 适量运动使人更聪明
在人的大脑侧面,有一个像海马一样凸起的部分被称作海马体,它是大脑中主管学习和记忆的组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喜欢在滚轮上走动的老鼠,其大脑内的海马体上会长出新的细胞,而被关闭在普通笼子里的老鼠,则没有长出新的细胞。由此,研究人员认为,人如果能经常进行有规律的、适量的运动,也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长出更多的细胞,让人的思维、感觉和反应都能更灵敏,从而让人变得更聪明起来。
2. 运动过度使人脑子变笨
据北京博爱医院的一位运动神经专家介绍,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运动时能源物质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遏制神经的活动,使脑机能下降。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层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
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
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3. 把握科学的运动量
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与安静心率相比,应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一般可用比较简单的心率计算法来计算、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在运动结束后立即数脉搏,可以数15秒,然后乘以4便得出每分钟心率。运动中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5%的范围之内,即可认为是运动量比较合适。
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
相对而言,老年人在有氧运动的前提下可多进行手部的单项锻炼,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小孩则要多做一些机械运动,如摆放积木等等,这些运动看似简单,其实能大大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及手眼协调能力。
运动是否科学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时间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状态下每次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倒可能损害身体机能。
三、戒烟限酒
(一)戒烟
1. 烟的成分及危害
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这些有害化学物质的生物学作用能导致人体多种病变和癌变,严重危害人体各重要组织器官。烟的成分有尼古丁、焦油以及吸烟时放出的一氧化炭等都将损害人体身体健康。
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可引起胃病及其他疾病;造成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并可诱发心脏病;损害支气管黏膜,引发气管炎;毒害脑细胞,可使吸烟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促进癌变的形成。
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一氧化碳比氧气更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与氧气的结合受限,失去携氧能力,造成全身缺氧,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可见,易受一氧化碳危害的,心脏首当其冲。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高21倍。吸烟者的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比不吸烟的人要高,年轻人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要高2.3倍。
2. 成功戒烟
在戒烟成功的烟民中,多达80%的人故态复萌,重操烟火。
戒烟过程犹如一条环形路,实则更像一个环形线圈,其终点即戒除烟瘾就在圆心,戒烟者每走一圈,就距圆心越近,最终到达圆心。当然,并非所有戒烟者都能到达圆心。每一圈分四个阶段,即:否认——种冲突——行动——改变。
(1)克服否定态度
戒除烟瘾,一半的努力是要纠正自己否认吸烟是慢性自杀的认识,并战胜那种吸烟固然可使生活痛苦,寿命缩短,但却使人一时满足的矛盾心理。
(2)做出决定是成功的关键
吸烟者在决定戒烟时,首先要克服矛盾心理,对一个吸烟烟龄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烟民来说,在身体未表现出不良征兆前,要想主动戒烟,从心理上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自己态度明确,下定戒烟的决心,靠自身的毅力来抵抗外界的干扰,才能彻底戒除烟瘾。
(3)实现承诺——改变生活方式
实际行动阶段应以承诺开始,一旦做出承诺,就要信守承诺,坚持下去,最终戒烟成功。而选定的戒烟方法和技术,必须同改变生活方式,即上述环形线路的第四阶段结合起来。
(4)倘若是初戒烟失败
对于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而遭受戒烟失败的人来说,都需经历一个新的否认、冲突、行动和改变的全过程。这并非易事,但只要坚持,是会成功的。要知道,一圈比一圈更容易,在你逐圈接近圈心时,内圈是越来越小了,继续前进,何愁不成功!
当然能戒烟一定要戒烟,如戒烟一时有困难,每天吸烟应限制在5支以内,然后再逐步减少吸烟量直至彻底戒烟。有人曾对吸烟进行过专门研究,发现一个规律,抽烟量多1倍,危害多4倍,即吸烟的危害与烟量平方成正比。如果烟戒不了,不超过5支烟,危害较有限,超过5支烟,危害就明显增加。
(二)限酒
1. 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饮酒在有些地方极为普遍,有些人一日三餐,顿顿不离酒。饮酒多,危害也多。
(1)饮酒可以损害消化系统,尤其是损害肝脏。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有90%~95%的酒精都要通过肝脏解毒。酒精能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病变,连续过量饮酒者易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进而可转变为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一次饮酒量过大,不仅会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还可能诱发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并致人于死地。
(2)长期、大量饮酒能增加患高血压和中风的危险。酒精影响脂肪的代谢,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从而引发高血脂症或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大量饮酒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易诱发中风。长期嗜酒或过量饮酒,可使心脏发生脂肪变性,减低心脏的弹性和收缩力,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3)长期饮酒,可造成体内多种维生素缺乏。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
(4)饮酒过度还能损害大脑,导致事故及施暴行为增加。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1%时,使人感情冲动;达到0.2%~0.3%时,可使人的行为失常;超过0.5%时导致死亡。全世界的交通事故和工作事故,1/3以上是由酗酒引起的。长期饮酒的人,神经系统往往呈慢性酒精中毒状态,有的发展为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和酒精中毒性幻觉症,饮酒过量时有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
(5)过量饮酒还会危害下一代。酒精对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有毒害作用,若这种受毒害的细胞发育成胎儿,则成为大脑迟钝的低能儿,甚至有20%左右的可成为残疾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孕妇饮酒,酒精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阻碍胎儿脑细胞的分裂。酒精也是一种致畸因素,能诱发胎儿先天性畸形。
饮酒的危害或许还不止这些,因此最好不饮酒。如少量喝酒,最好喝果酒、啤酒或低度白酒,每天不超过50毫升。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酒精对他们的毒害更甚,因此青少年切莫饮酒。
2. 限量饮酒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1)酒是一种营养物:白酒由于自身含醇量的影响,营养价值有限。但黄酒、葡萄酒、啤酒却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黄酒含有21种氨基酸,所含氨基酸量,是啤酒的5~10倍,是葡萄酒的1.3倍。啤酒除含有少量酒精外,其他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Ca、P、Fe等微量元素。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液体面包。
(2)适量饮酒能提高智商:据日本爱知县国家生命科学协会研究发现,少量饮酒者比绝对不喝酒的人智商更高。研究发现适当饮酒的男性每日饮少于540毫升的日本清酒或葡萄酒,平均智商比不饮酒的男性高3.3%。女性饮酒者智商比女性禁酒者智商高2.5%。经研究发现,饮酒能提高智商有两个原因:一是起直接作用的是酒中的多酚,有抗氧化作用及防止脑功能衰退,促进脑智力作用;二是饮酒时的饮食,饮日本清酒时吃更多的生鱼片,因为鱼中含有与大脑发展相关的脂肪酸;饮葡萄酒时吃奶酪,奶酪中含对大脑有益物质。因此也能间接促进脑智力发展。
(3)适量饮酒可助消化:饮酒能够增进食欲,增加营养。
(4)适量饮酒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轻心脏负担。适量饮酒可增加高密脂蛋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5)适量饮酒可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加速内部的血液循环。
(6)适量饮酒能使人延年益寿,愉悦身心。
3. 科学饮酒
古代中医学认为,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人心、肝二经。适量的饮酒有畅通血脉、活血行气、祛风散热、健脾胃等功效。然而大量饮酒则相反,酒对人体有害还是有宜应取决于饮酒量的多少。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正常人体血液中,平均酒精含量为0.003%,当达到0.7%左右时就会致死,所以我们说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酗酒则有害健康。
长期过量饮酒则对口腔、胃、肠黏膜、肝脏、心血管、呼吸道、肺等有损害,并可损伤神经、视力,使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智力严重下降,甚至引起精神疾病。脑神经元受到损伤后会蜕化变性,甚至死亡,而脑神经元死后不能再生,大脑容积会相应萎缩,功能减退。这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事业发展都将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饮多少酒算是适量呢?这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特点来定。一般来讲,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浓度,酒精通过肠胃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5%时,就可使人产生兴奋作用;酒精浓度达到0.1%时,就可使人兴奋过度而失去自制能力;当浓度达到0.2%时,就会烂醉如泥。这就是常说的“酒精中毒”,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在饮酒中随时测定酒精含量,这就要凭自己平时的酒量大小和身体感受来掌握了。一般每日饮酒不超过:葡萄酒60~100毫升,白酒25~30毫升,啤酒0.5~1瓶。
四、心理平衡
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是20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一)心理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很多,有的来自挫折,有的来自嫉妒,有的来自孤独。甚至有研究表明,心理不平衡还与生理健康(比如说营养、疾病、药物)密切相关。
心理失衡的现象在生活中是时有发生的。大凡遇到工作不顺心、成绩不如意、职称不满意、高考榜上无名、与家人争吵、被人误解讥讽等等情况时,各种消极情绪就在内心积累,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消极情绪占据内心的一部分,而由于惯性的作用使这部分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狭窄;而未被占据的那部分却越来越空、越变越轻,因而心理明显分裂成两个部分,沉者压抑,轻者浮躁,使人出现暴戾、轻率、偏颇和愚蠢等等难以自己的行为。这是心理积累的能量在自然宣泄,其行为具有破坏性。
这时需要的是“心理补偿”。纵观古今中外的强者,其成功之秘诀就包括善于调节心理的失衡状态,通过心理补偿恢复平衡,甚至增加建设性的心理能量。
有人打了一个颇为形象的比方:人好似一架天平,左边是心理补偿功能,右边是消级情绪和心理压力。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加重补偿功能的砝码而达到心理平衡,你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了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待你完成的任务,并有充分的乐趣去享受人生。
那么,应该如何去加重心理补偿的砝码呢
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情绪是伴随着人的自我评价与需求满足状态而变化的。
所以,人要学会随时正确评价自己。有的青少年就是由于自我评价得不到肯定,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并且未能进行必要的反思,调整自我与客观之间的距离,因而心境始终处于郁闷或怨恨状态,甚至悲观厌世,最后走上绝路。由此可见,青年人一定要正确估量自己,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能过分高于现实值。当某些期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要善于劝慰和说服自己,不要害怕,没有遗憾的生活是平淡而缺少活力的生活。遗憾是生活中的“添加剂”,它为生活增添了改变与追求的动力,使人不安于现状,永远有进步的余地。处处有遗憾,然而处处又有希望,希望安慰着遗憾,而遗憾又充实了希望。正如法国作家大仲马所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没有遗憾的生活是最大的遗憾。
为了能有自知之明,常常需要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因此,经常与别人交流思想,依靠友人的帮助,是求得心理补偿的有效手段。
必须意识到你所遇到的烦恼是生活中难免的。心理补偿是建立在理智基础之上的。人都有感情,遇到不痛快的事自然不会麻木不仁。没有理智的人喜欢抱屈、发牢骚,到处辩解、诉苦,好像这样就能摆脱痛苦。其实往往是白花时间,现实还是现实;明智的人是承认现实,既不幻想挫折和苦恼突然消失,也不追悔当初该如何如何,而是想到不顺心的事别人也常遇到,并非是老天跟你过不去。这样你就会减少心理压力,尽快平静下来,对那件事作个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挫折面前要适当用点“精神胜利法”,即所谓“阿Q”精神,这有助于逆境中进行心理补偿。例如,实验失败了,要想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被人误解或诽谤,要想到“在骂声中成长”的道理。
但是,在作心理补偿时也要注意,自我宽慰不等于放任自流和为错误辩解。一个真正的达观者,往往是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最无情的批判者,是最严格要求自己的进取者,是乐于向自我挑战的人。
记住雨果的话吧:“笑就是阳光,它能驱逐人们脸上的冬日。”
(二)心理平衡的自我测定
据心理学家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进行测定和评价:下面4个方面问题各有若干项目,你可根据自己最近一周内的实际感觉,在各项题前标上1~5。其中“1”表示自觉无该项症状;“2”表示自觉有该项问题,但发生不频繁或不严重;“3”表示自觉有该项症状,程度为轻到中度;“4”表示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表示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严重。
1. 人际关系敏感度
主要指个人不自在感与自卑感。
(1)对旁人责备求全;(2)容易哭泣;(3)感情容易受到伤害;(4)感到人们对你不友好、不喜欢你;(5)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6)感到比不上别人;(7)当别人看到你或谈论你时感到不自在;(8)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2. 忧郁度
表现症状是苦闷忧郁的感情和心境,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的愿望,丧失活动力等。
(1)对异性的兴趣减退;(2)感到自己精力下降,行动迟缓;(3)想结束自己的生命;(4)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整自己;(5)与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或不自在;(6)责备自己;(7)感到孤独;(8)感到苦闷;(9)过分担忧;(10)对事物不感兴趣;(11)感到前途没有希望;(12)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13)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3. 敌对度
表现为敌对思想、感情及行为。
(1)容易烦恼和激动;(2)自己不能控制而大发脾气;(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4)有想摔东西或破坏东西的念头;(5)经常与人争论;(6)大叫或摔东西。
4. 偏执度
主要指思想方面偏执。
(1)责怪别人制造麻烦;(2)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3)感到有人在监视你、议论你;(4)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5)认为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6)感到别人想占你的便宜。
用各单项得分之和除以项目数,得到某方面的均分,若均分高于3,表明你可能在该方面失去了心理平衡。通过测试,可以使你对自己有所了解,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自我身心调节,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向有关方面专家咨询治疗,不致给自己带来更大麻烦。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和成熟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与引导,更需要各级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积极措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适应未来所需要的建设者。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
1. 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像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2. 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3. 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4. 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5. 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程度、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6. 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7. 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8. 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青少年由于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
(四)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
1. 倾诉
倾诉可取得内心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
2. 旅游
当一个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恼时,他应到大自然中去。山区或海滨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阴离子。空气中的阴离子越多,空气越新鲜,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增强,心理就愈容易平静。
3. 读书
读感兴趣的书,读轻松愉快的书,获得一本好书会使人爱不释手,那么,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4. 听音乐
音乐是人类美好的语言。听好歌,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会使人心旷神怡,沉浸在幸福愉快之中而忘却烦恼。放声唱歌也是一种气度,一种潇洒,一种对长寿的呼唤。
5. 求雅趣
雅趣包括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从事你喜欢的活动时,不平衡的心理自然会逐渐得到平衡。不管面临何等何样的烦恼和威胁,一旦你喜欢的活动一展开,脑海里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了。
6. 做好事
做好事,获得快乐,平衡心理,内心得到安慰,感到踏实;别人做出反应,自己得到鼓励,心情愉快。仁慈是最有价值的品质,从自己做起,与人为善,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手,施一份关心给人。
7. 忘却
忘却也是保待心理平衡的好办法。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苦涩、忘记失意、忘记昨天、忘记自己、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脆弱的情怀、忘记你曾有的羞悔和耻辱,这样你便可乐观豁达起来。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对于荣辱、富贵、贫穷、诽谤、嫉妒、酸楚等一笑置之,那么你就得到解脱了,心理就平衡了。要忘却有害无益的人和事,保持心理平衡。
(五)减少心理不平衡的10种方法
生活中,常常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引起我们心理上的波动。如何平衡自己的心理,以下告诉你10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1. 当机立断
悬而未决的事情绝不会自行解决,相反只能让人更多地处于不安状态。
2. 寻找港湾
你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以补充新的活动。房间不要堆得太满,四周放些自己喜爱的东西:如一张对你很重要的画,一束香气四溢的花,每天到这里一次。
3. 积极思维
你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推卸责任不仅毫无用处,而且还会削弱自信,必须停止自己是牺牲品的想法。
4. 减少刺激
不需要知道一切,相信已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不必参加肤浅的谈话,只需对与自己有关和感兴趣的问题发表看法。
5. 每天沉思
沉思能带来力量和心灵的平静,每次至少有10分钟不被打扰,最好是没有任何依靠,背挺直坐着,闭眼、深呼吸。
6. 寻找自信
你是有才能的,只是很少得到欣赏,也可能连自己也低估了你的长处和才能,但你必须将至少一种能力变为业余爱好,如书法、绘画等。
7. 自我发泄
你有权发火,被压下的怒气往往使人变得抑郁、消沉和听天由命。
8. 享受生活
每天享受一些好的东西,在别人欣赏你的同时你也会越来越自我欣赏。
9. 回归自然
自然能使人获得安慰和解脱。
10. 献出爱心
在对他人做了友爱的举动时,也就是为自己内心的心理平衡做事情。
(六)面对挫折的心理应对方法
由于自然(含个体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压力或不和谐,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以至出现心理障碍;由于需要不能满足,动机不能实现,可产生挫折和心理冲突。如应对不当,心理会失去平衡,甚至精神崩溃。通过合理的心理应对以维持心理平衡是心理保健的重要措施。心理应对在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中逐步获得并随社会阅历而不断丰富。心理应对具有个性特征,对同样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对同样的生活事件也可能采取不同的应对。心理应对一般可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大类。但需指出的是,消极的心理应对由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暂时维持心理平衡而不致使人精神崩溃,因此也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消极心理应对的过度运用或运用失当有可能形成心理病态。
增强对刺激或压力的耐受力和挫折的容忍力是心理平衡的根本。在现实困难面前,自觉地克服矛盾,以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积极态度去想方设法达到目标,是应予鼓励和支持的。但我们也不能要求人人、事事、时时都能采取坚毅刚烈的意志行为。因为作为个人免不了会有软弱和心理暂时失控的时候。但那种失败主义和精神病态的现象则应尽力杜绝。
面对挫折的心理应对形式多样,分述如下。
1. 升华
改变不被社会所允许和接纳的动机和行为,导向比较崇高的目的,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具有建设性作用,有利于社会和个人发展,被社会所接纳,谓之升华。如追求异性的爱情,但限于种种因素而不能实现,用写诗作赋或书画音乐来抒发其不能倾泻之情感是属升华。歌德因夏绿蒂另有所爱而初恋失败,著《少年维特的烦恼》,脍炙人口。南通才子范曾婚恋受挫,发奋作画,成为当代名画家。孔子厄而著《春秋》,太史公腐而《史记》出,都是升华的范例。“化悲痛为力量”也是升华。
2. 补偿
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称为补偿作用。高度近视不能参加运动竞技,就在学问上下功夫;身体残缺,发奋钻技术;中年丧偶,热心公益;身边无子女,热心少儿教育。一来为自己所受挫折争气,做出成绩,赢得社会尊重,弥补心理创伤;二来努力工作、学习可以充实大部分时间,使自己免于思虑不快事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社会群众团体及社会服务活动,减轻内心空虚苦闷,松弛精神紧张状态,都能使生活和心理得以充实和具有活力。补偿可分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直接对挫折经验、生理缺陷、自卑情绪进行补偿为直接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间接补偿。
3. 鼓劲
即增强努力,发现目标难以达到时,鼓起勇气、增强干劲,经过努力实现动机而获满足。不但可增强自信,而且可以获得成功的经验,“跳一跳摘果子吃”,可以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增进心理健康。
4. 认同
认同是深层次模仿,如学习模范人物,模仿其行为和形象,进而把他的典型性格、思想品德内化为自己的生活准则,是为认同。作为心理应对的认同,是指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和满足时,将自己比拟为其他成功的人物(包括虚构人物),借以分享成功者的愉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人的痛苦和焦虑。
5. 合理化
亦称文饰作用(或“找辙”),当个人的动机或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或由于从事某项工作失败时,为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并为维护个人的自尊,总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以开脱“合理”的辨解,自圆其说,称为“找辙”。找来为自己掩饰或辨护的理由常经不起推敲(并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被社会接受。伊索寓言中狐狸跳起来摘不到熟红的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酸葡萄非我欲也”,扬长而去。“酸葡萄”心理是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是没有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是不值得关注和争取的,以冲淡内心欲愿和不安。“甜柠檬”心理则百般强调凡是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推诿是“找辙”的一种形式,即把自己的过失或失败归因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推卸责任而减轻内疚。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时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把失败归因于天意,临死前“找辙”来文饰无颜以对扛东父老的内疚,以维持心理平衡;上班迟到,赖交通堵塞;考试失利,怪老师不公平;自己不努力学习,抱怨条件不好;生产上不去,领导怪群众,群众怨领导等等,均属推诿。
援例也是“找辙”的形式之一,凡事都有前例可循,不论具体历史背景如何,总是前有辙后有车,找些理由来解释种种事实的需要,也可使人觉得有“不得已”的苦衷而谅解之,等等。
6. 韬晦
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使对方被假象所迷惑而忘却自己的存在或不再注意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免遭到不测。刘备起兵之初,寄曹操篱下,表现出一种无所作为的假象,以缓解紧张。《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一章中有精采描述。
7. 幽默
幽默可化解挫折困境、尴尬场面,并赋予生活以情趣和活力。幽默是与乐观相联系的,幽默一笑解千愁。幽默是一种以奇特、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等形式的良性刺激。当被认识后可导致欢快感。它超越滑稽、逗眼,寓意微妙深邃,给人以启迪和韵味。歌德一次路遇地痞,地痞不给让路并说:“我不给傻子让路。”歌德退让在道旁说:“我正好相反。”此即幽默一例。
8. 克己利他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克服非分欲求,净化自身言行,以求心理平衡。利他行为中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获得自我满足。克己并非一定苦行禁欲。当然禁欲主义和苦行僧活动也是一种求得超脱而得心理平衡的一种形式,寄希望于来世,行施慈善救济以弥补早年有害社会的罪过。
9. 修正目标
根据主客观情况,重新解释目标,延期、或修订、或转化,以解决因目标难达而受挫折的情境。
10. 难得糊涂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坎坷,为官不得志,老年写“难得糊涂”以自慰。在被扭曲的社会处境下学会“难得糊涂”可以保全自身,并维持心理不致过分不宁。这与“王顾左右而言它”有相似义。
11. 反向
一般来说,个人行为的方向与其动机方向是一致的,但有时其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在方向上正好反向,南辕北辙、口是心非和“形左实右”。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可能是由于严重的自卑所致;过分的奉迎献媚者,可能是怀有敌意或某种企图;过分溺爱子女的继母,可能是包藏祸心;在特别爱慕的异性面前,反不如对待一般异性朋友那样自然和谐,甚至显出故意回避;病人十分关注自己的病情,但在别人面前反而故作无所谓的姿态,均属反向。
12. 幻想
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把自己置于一种脱离现实的想像的境界,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方式来应对挫折或取得满足。白日梦是幻想,个人可借之暂时离开挫折处境在虚幻中追求满足。白日梦偶尔为之,可缓冲紧张状态而有所助益,但若完全依赖幻想来解决实际问题,则属不正常了。通过幻想,使自己变弱为强,转败为胜,自夸以保持自信,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儿童以幻想方式处理心理问题属正常现象,如失去父母的儿童,往往幻想他们的父母多么慈爱,这种理想化对儿童是安慰。若成人终于沉溺于幻境之中则属病态了。
13. 投射
把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称投射。某些人自己有某种恶念狂欲,却坚信别人也有这些念头,以此来保持心理安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个职工相信别人也占公家便宜,那么,他占公家便宜时则不感到羞愧。一个学生考试作弊,他会说别人也作弊,而且更严重。不少人责怪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而未查觉自己有类似问题。以“五十步笑百步”者,习惯于投射来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会影响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也会影响和别人的交往。在投射类的心理测验中,被测者可通过投射暴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为医生提供线索来分析病因。
14. 内向投射
是投射作用由外及内的摄入形式。将他人的特征转移到自己身上,以达到相抗衡或据为已有的目的。有时人们把爱或恨的对象象征性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失去他所喜爱的人时,他常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举动或喜好,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相反,也会转化为对自己的不满或恨,严重时会导致抑郁和自杀。
15. 退化
当人们遇到挫折时,放弃已经习得的成人方式而用早期幼稚的方式去应对处境和问题,或用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谓之退化。晋级遇阻,大哭大闹如同小孩就地打滚耍赖,是退化。如有的病人曾受重创或重病死里逃生,虽然以医学观点来看,目前身体虽已复原,但病人藉有种种借口而不愿出院,这是因为病人经受巨大打击,不愿再去承担成人的责任,以免承担随之而来的恐惧与不安。退化现象在癔病性格人中常有表现。
16. 压抑
把不被社会所接纳的念头、情感等在其尚未被觉察时压抑在潜意识层,或把痛苦的记忆主动忘掉、排除在记忆之外,从而免受动机冲突、紧张、焦虑而形成的心理压力。这些被压抑的内容并非消失,遇有机会仍会逸出,如触景生情。压抑的内容虽然不被意识,但往往能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如梦境、记忆或言行上的一时失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压抑的动机和冲动。倘若内心蕴藏着被压抑的经验过多,超过意志的控制力和个体耐受性时,有可能发生心理失常、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等等。癔症病人常把内心难以接受的欲望压抑下来,甚至自我感觉丧失,不觉得自己是自己,而是什么别人;也可产生心因性记忆丧失,把某些曾发生过的不快事件作选择性遗忘。
17. 否认
否认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如亲人突然死亡,自己患了绝症,事业一败涂地,但根本不信会发生类似情况。这种心理应对是最低级原始的一种形式,如“掩耳盗铃”、“眼不见为净”。否认可以缓冲突然来临的打击,不致于过分震惊和过度悲痛,以避免精神崩溃,维持一时心理平衡,使心理上有所准备以接受痛苦的现实。
以上各种形式的心理应对分别属于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应对。某些消极色彩的应对(如退化、否认)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压力太大、打击太重而导致精神崩溃,维持暂时的心理平衡以求得转机或使心理上有所准备,则具有积极意义。由于人格形成和社会化过程的复杂多样,人们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方式常是不同的。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适当的应对方式对心身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乌云总会过去,阳光就在前方”——愿你的生活天天充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