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7 16:25:32
封面
版权信息
插图
编委会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制动在交通运输工具中的意义
1.2 交通运输工具常用制动方式
1.2.1 列车动能转移方式
1.2.2 制动力形成方式
参考文献
第2章 交通运输工具制动技术的发展
2.1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
2.1.1 人力制动机
2.1.2 空气制动
2.1.3 液压制动机
2.1.4 电机械制动
2.2 汽车制动技术的发展
2.2.1 人力机械制动
2.2.2 液压/气压制动
2.2.3 电子机械制动
2.3 飞机制动技术的发展
2.3.1 人力制动系统
2.3.2 气压/液压制动系统
2.3.3 液压防滑制动系统
2.3.4 全电防滑制动系统
第3章 EMB系统设计
3.1 制动系统设计要求
3.1.1 一般原则
3.1.2 制动系统功能要求
3.1.3 制动系统安全要求
3.2 EMB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2.1 供能装置
3.2.2 制动指令与通信系统
3.2.3 制动控制系统
3.2.4 制动执行机构
3.3 EMB系统制动计算
3.3.1 一般原理
3.3.2 轨道车辆EMB系统制动计算
3.3.3 汽车EMB系统制动计算
3.3.4 飞机EMB系统制动计算
3.3.5 EMB系统功耗计算
第4章 EMB控制系统
4.1 制动力管理
4.1.1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力管理
4.1.2 汽车制动力管理
4.1.3 飞机制动力管理
4.2 EMB制动力调节
4.2.1 PI控制
4.2.2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4.2.3 自校正控制
4.2.4 改进型PID控制
4.2.5 其他控制方法
4.3 防滑控制
4.3.1 滑行检测
4.3.2 滑行控制
4.3.3 防滑控制展望
4.4 闸片间隙调整和磨耗在线监测
4.5 备用电源管理
4.6 故障检测及处理
第5章 EMB执行机构
5.1 EMB执行机构的形式与组成
5.1.1 浮动式EMB执行机构
5.1.2 杠杆式EMB执行机构
5.1.3 直推式EMB执行机构
5.1.4 集成式EMB执行机构
5.2 EMB执行机构的结构与功能
5.2.1 电动机选型和结构特点
5.2.2 运动转化装置
5.2.3 减速增力装置
5.2.4 间隙调整装置
5.2.5 制动力保持装置
第6章 摩擦副及其检测方法
6.1 摩擦副技术要求及种类
6.1.1 技术要求
6.1.2 种类
6.2 热力学仿真
6.2.1 理论基础
6.2.2 热流密度
6.2.3 摩擦面积的确定
6.2.4 热流分配系数的确定
6.2.5 对流换热系数的预测
6.3 试验方法
6.3.1 机械性能试验
6.3.2 摩擦性能试验
6.3.3 摩擦副测温
6.3.4 环保性能试验
第7章 EMB系统防滑控制
7.1 概述
7.2 黏着
7.2.1 黏着系数
7.2.2 附着系数
7.3 防滑控制技术发展历程
7.4 防滑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7.4.1 一般原则
7.4.2 轨道车辆防滑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