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不同于溯源、考订和宏观比较的神话研究,本书致力于探索当代西南稻作族群民俗实践中的神话世界。生活在云南哀牢山腹地的哈尼人,在其围绕梯田稻作的文化实践中,有关宇宙、人神、生死、谱牒的基础性观念奠定了山地社会文化传承的基石。“神话观”在哈尼人的本土知识中主要体现为口头传统“哈尼哈巴”,并藉由祭祀、节庆、礼仪、服饰等文化表现形式反复表达和操演。基于对以上文化表现形式的深描,经典概念工具“母题”在动态实践层民俗文化27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雪宧绣谱
刺绣是中国女红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清代四大名绣更是将刺绣技艺推向了极致。苏绣之精细、雅洁,湘绣之鲜艳、豪放,粤绣之饱满、浓郁,蜀绣之精巧、神奇,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其中,尤以苏绣为盛。《雪宧绣谱》为中国*一部刺绣理论专著,作者集毕生的刺绣技艺,系统地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全书分绣具、绣事、针法、绣要、绣品、绣通等卷,详细阐述了苏绣十八种针法的运用,以及审势、配色、求光等刺绣要领。译注者在整民俗文化9.5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僰道留声
本书共收录十二篇散文,主要以图文方式展现古僰人的活动地及最终消亡地-四川省兴文县有关僰人的历史和文化,实地采访、探索400多年前僰人消亡的前因后果,以及僰人消亡后,有关兴文县的苗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古建、美食等。民俗文化8.7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元宵与灯会(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悠久历史——起源发展、起源于远古人类以火把驱邪、由误射神鸟引起的张灯习俗、丰富意蕴——彩灯文化、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趣味盎然的元宵节咏灯诗、源于唐诗名句的最早灯联、绚丽多彩——各地灯会、定型于隋朝的元宵灯节、元宵灯会在宋代盛况空前等内容。民俗文化6.8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古代民俗
本书通过古文字研究、歌谣等古代文学材料分析、中日民俗比较的方法,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祭神祝告等诸多方面,并发掘背后的民族特质与文化思想,从而探讨了中国古代民俗的基本内涵、起源与早期发展脉络。其中相应地介绍、吸取日本民俗学的成果,在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上均有探索。民俗文化11.8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
作者以不同层面反映中国民间幻想故事面貌的四部故事集,以及个人第一手资料为蓝本,进行了确定边界内的量化分析。作者在全面吸收瑞士民间童话研究者麦克斯·吕蒂(MaxLüthi)的民间童话样式理论和其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了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以把握民间幻想故事和其它民间叙事体裁之间的界限,读出其特定文体所蕴含的意味。民俗文化16.4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中国民俗概论
《中国民俗概论》通过建构“中国民俗”的概念来描述中国人的生活传统,具体从生产、工商、生活、社会组织、节庆、人生礼仪、游戏和观念等方面描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对于读者理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活传统,对于了解中国民俗的巨大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民俗文化33.6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民俗学概念与方法:丹·本-阿默思文集
丹·本-阿默思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教授,是犹太民俗、民俗学理论,以及非洲口头传统研究的著名学者。30多年前,他的关于母题的文章就已被翻译成中文,激发了国内学者不少人对母题的兴趣,此后的“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结构分析”等理论一直为国内民俗学所重视。这本文集是一本完整介绍他的学术思想的译文集,可以完整地展示他的理论思想及其在半个多世纪的进化发展,以及民俗学学科在过去的五十多年的变化。该民俗文化29.3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生肖动物熟语文化意义研究
十二生肖文化是我国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十二生肖动物熟语是反映十二生肖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本书以与十二生肖动物相关的熟语为研究对象,涉及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首先是对十二生肖涉及到的熟语及其意义进行搜集、整理及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先从熟语分类角度对搜集到的材料按生肖动物进行第一次分类,然后在整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各类生肖动物的文化义,依据动物熟语概括义对材料进行第二次分类。其次是对民俗文化16.3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
本书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背景下,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急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吸收西方文化软实力学说有益成分而去其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的弊端,以首席专家所在文艺学、艺术学和民俗学为主要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取得综合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政府管理文化与民俗文化统一部署建设;建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家代表性文民俗文化25.7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元代风俗史话
本书从饮食、丧葬、信仰等方面阐述元代的风俗,展示了元代独有的基于民族融合的风俗特点,具体而生动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文化29.5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中华文化公开课(套装七册)
此套装书包含《中华文化公开课——礼仪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茶文化十二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化名人六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民俗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体育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科技文化九讲》《中华文化公开课——军事文化五讲》。民俗文化119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广府文化(第10辑)
本书为第10辑,设有广府历史地理与城市文脉研究、广府文学与艺术研究、广府民俗文化研究、广府商业文化研究四个栏目。拓宽广府文化研究的领域,加强对现有侨批局旧址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增加广州市的历史厚度,推动荔湾区的文创事业的发展。民俗文化19.7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佤族祭词研究
祭词是佤族祭师“巴猜”们代代口传的祭祀文本,是一种“活形态”押韵口头传统,是佤族口头传统的典型代表。内容涉及佤族生产劳作、贺生送葬、男婚女嫁、建造新居等,语言方面秉承了佤族古歌的特点,在韵律、语义与结构、语用与修辞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通过祭词,可以了解佤族的民俗、历史,也可以深入分析佤语的特点。民俗文化8.2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
本书分为三部分,“节气研究”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农具研究”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乡土景观研究”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浜村相依”、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民俗文化25.2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
本书主要使用文献学及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对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的形式和内容展开全面研究,一方面将其置于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试图总结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书写的三种模式:月令模式(自上而下的视角),个人回忆模式(平等视角,老百姓节日活动)、节日阐释模式。另一方面将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置于宋代特有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环境中,探讨宋代岁时民俗中渗透的儒家意识形态以及娱乐化因素,并梳理中国古代节日民俗文化13.1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峰会:影响20世纪的六场元首会谈
重回20世纪外交现场,见证战争世纪中催生新秩序的大国角力。剑桥大学教授读出档案之中的鲜活历史,还原二战、冷战、越战、中东冲突背后的外交战。六场峰会,百年进程,攸关数十亿人命运的谈判与妥协。曾经,几个大国元首会面,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运。1938年,慕尼黑会议,张伯伦和希特勒会面,此后纳粹更加肆无忌惮,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生灵涂炭。1945年,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密会八日,确立战民俗文化30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东海道五十三次
东海道五十三次,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从江户到京都的驿道──东海道──途中所经过的53个宿场。东海道是当时日本最繁华的驿路,沿途风景名胜、名店特产众多,历来是浮世绘的经典画题,著名的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葛饰北斋都曾进行过系列创作。本书以广重经典版《东海道五十三次》为主,附以北斋、国贞等大师创作的东海道浮世绘,并一一对比,讲解其中的风景故事、地方风俗及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广重以安闲的笔调再现了东海道随季民俗文化6.6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史诗学读本
从19世纪后期在华传教士把西方史诗引入中国,到20世纪20-30年代对东西方史诗的介绍,再到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发现和学科的建立,后至21世纪初史诗研究的发展以及观念和范式的转换,中国史诗研究的著述已经蔚为大观。本书精心遴选的二十五篇论文基本上反映了百年来中国史诗学的前沿性成果,在中国史诗学发生和发展脉络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见解独特,且影响力持久,是史诗学界同仁们一直称道和反复引证的经典性理民俗文化31.4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红白喜事场景主持、致辞技巧与范例大全
我们举办各种仪式来纪念和提醒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装扮起来也就是俗话说的红白喜事,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读者的生活带来便利。民俗文化57.6万字2.2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