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斯里兰卡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人口发展状况

一 人口总量及发展变化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21年,斯里兰卡总人口约为2215.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约为1067.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8%;女性人口约为1148.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2%。在总人口当中,性别比为93.0,偏离国际平衡区间96—106。换言之,斯里兰卡男女性别比例较失衡,性别结构不合理。

从人口变化趋势来看,2000—2021年,斯里兰卡总人口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00年总人口约为1877.8万人,到2021年总人口约为2215.6万人,总人口增加了约337.8万人;2000—2021年,斯里兰卡男性人口变动趋势同总人口变动趋势一致,呈上升趋势。2000年,男性人口约为939.6万人,到2021年男性人口约为1067.4万人,男性人口增加了127.8万人。2000—2021年,斯里兰卡女性人口变动趋势同总人口变动趋势一致,呈上升趋势,2000年女性人口约为941.2万人,到2021年女性人口约为1148.2万人,女性人口增加了207.0万人。

从性别结构来看,2000—2021年斯里兰卡女性人口数量一直高于男性人口数量,总人口性别比介于92—100,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99.5下降到2021年的93.0。[1]

表Ⅰ-2-1 2000—2021年斯里兰卡人口总数和分性别的变化情况

续表

图Ⅰ-2-1 2000—2021年斯里兰卡总人口数量和总人口性别比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POP.TOTL?locations=LK。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从人口数量来看,1960—2021年斯里兰卡总人口呈上升趋势。1960年,斯里兰卡人口约为987.4万人,到2021年人口数量已增至2215.6万人,人口净增1228.2万人。[2]

图Ⅰ-2-2 1960—2021年斯里兰卡人口数量变动(万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POP.TOTL?locations=LK。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 世界人口展望》,预计2030年斯里兰卡总人口可达2218.7万人;2050年斯里兰卡总人口数量为2181.5万人;2075年斯里兰卡总人口数量为1900万人;2100年斯里兰卡总人口数量为1469.5万人。显然,从联合国相关报告的人口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斯里兰卡总人口数量变动将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3]

表Ⅰ-2-2 斯里兰卡人口发展预测

二 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一)人口自然变化趋势与特点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斯里兰卡出生人数为30.6万人,死亡人数为16.1万人,人口呈正增长,其中人口自然增长14.5万人。出生人数、死亡人口和自然增长人数变化较大,人口的自然增长与出生人数变化相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85年呈波动上升,出生人数从1950年的28.5万人上升至1981年的42.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数从1950年的13.3万人上升至1981年的32.6万人;第二阶段:1981—2021年呈波动下降,出生人数从1981年的42.2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30.6万人,人口从1981年的32.6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14.5万人。[4]图Ⅰ-2-3显示了斯里兰卡出生、死亡、自然增长人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

图Ⅰ-2-3 1950—2021年斯里兰卡年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人数变化(万人)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表Ⅰ-2-3 斯里兰卡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人数变化

截至2020年,斯里兰卡人口出生率为14.2‰、人口死亡率为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从人口出生率来看,1960—2020年斯里兰卡人口出生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1960年的36.6‰下降到2020年的14.2‰;从人口死亡率来看,死亡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斯里兰卡1960年的死亡率为11.1‰,到2020年,斯里兰卡的死亡率为7.1‰;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随着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和死亡率的小幅变动,斯里兰卡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斯里兰卡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60年的25.5‰下降到2020年的7.2‰。[5]

图Ⅰ-2-4 1960—2020年斯里兰卡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DYN.CBRT.IN?locations=LK。

(二)生育水平变化趋势

截至2020年,斯里兰卡总生育率为2.0。在1960—2020年,斯里兰卡总生育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波动范围在2.0—5.5。1960年,斯里兰卡总生育率为5.5,为这一阶段的最大值;2018年总生育率为2.0,是这一阶段的最小值。

(三)预期寿命变化

截至2020年,斯里兰卡的总人口预期寿命为76.4岁,男性预期寿命为72.6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0.1岁。1960—2020年,斯里兰卡人口预期寿命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60.7岁上升到2020年的76.4岁。其中,男性人口预期寿命、女性人口预期寿命变动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女性预期寿命一直高于男性预期寿命。男性人口预期寿命从1960年的59.1岁上升到2020年的72.6岁,女性人口预期寿命从1960年的62.8岁上升到2020年的80.1岁。

图Ⅰ-2-5 1960—2020年斯里兰卡总和生育率变动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DYN.TFRT.IN?locations=LK。

图Ⅰ-2-6 1960—2020年斯里兰卡预期寿命变化(岁)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DYN.LE00.IN?locations=LK。

三 人口城乡分布情况

(一)城乡人口规模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斯里兰卡总人口数量为2215.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数量为417.9万人,约占18.9%;农村人口数量为1797.7万人,约占81.1%。

从城市人口数量变动上看,1960—2021年斯里兰卡城市人口数量整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1960年,城镇人口为162.2万人,约占16.4%;2021年城镇人口为417.9万人,约占18.9%。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呈持续上升趋势。1960年,农村人口为825.2万人,约占83.6%;2021年,农村人口为1797.7万人,约占81.1%。

从城乡人口来看,1960—2021年农村人口一直高于城市人口,并且农村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造成城乡人口数量差距不断加大。1960年,城乡人口数量差距为663万人,2021年,城乡人口数量差距高达1379.8万人。[6]

图Ⅰ-2-7 1960—2021年斯里兰卡城乡人口数量变动情况(万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DYN.LE00.IN?locations=LK。

(二)人口城市化水平变化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斯里兰卡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了18.9%。1960—2021年,斯里兰卡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从整体趋势上看,1960—2021年斯里兰卡人口城市化水平介于16%—19%,且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发展趋势。

1960—1982年为第一阶段,人口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16.4%上升到1982年的18.7%;1982—2014年为第二阶段,人口城市化水平呈下降趋势,从1982年的18.7%下降到2014年的18.2%;2014—2021年为第三阶段,人口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18.2%上升到18.9%。[7]

图Ⅰ-2-8 1960—2021年斯里兰卡人口城市化水平变动(%)

说明: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全国总人口×10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DYN.LE00.IN?locations=LK。

四 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斯里兰卡全国行政区分为25个区,根据斯里兰卡中央统计局统计数据,2021年首都科伦坡人口最多,为247.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2%;甘帕哈为全国人口第二大区,为24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

对比2014年的人口数据可以看出,马塔莱区、汉班托塔区、马纳尔区、穆莱蒂武区、拜蒂克洛区、安帕拉区、亭可马里区、布塔拉姆区、阿努拉德普勒区、波隆纳努瓦区、巴杜拉区、莫纳拉加拉区的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在2021年均有提升,其中穆莱蒂武区的人口比重涨幅最大,为0.38%,其余州区都有小幅度的上升和下降。[8]

表Ⅰ-2-4 2014年、2019年、2021年斯里兰卡不同地区人口情况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