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宏彩教授博士毕业来浙江工作时,我们就已经相识。近二十年来,我们有很多的合作和交流,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宏彩教授一直在从事监察体制改革的研究,无论是冷门还是热门时期,他都始终在这一领域耕耘。今天读了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的成果,为他取得的新的成绩而高兴。
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铁腕治腐、正风肃纪;另一方面,开创性地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浙江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三个试点省市之一,对该问题展开研究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宏彩教授凭借自己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第一时间开展研究,第一时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立项,第一时间出版学术专著,体现了学者的执着和担当。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建立在长期的田野调查和跟踪研究基础之上。作者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跟踪研究,先后访谈了一百多名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举办了三十多次座谈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初期,各种矛盾、各种问题涌现尤其充分,深入地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对课题研究尤为重要。作者对实践的了解十分充分,从而使本书始终站在实践前沿、改革前沿,研究成果很接地气,这是一般的研究者难以做到的。
其次,它建立在独特的学科视角和分析框架之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研究主要有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三种路径。政治学主要从权力结构优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法学主要从改革的宪法基础和法治路径进行分析,公共管理学主要从治理效能提升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这几年的研究来看,前两者的研究较多,后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书主要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运用当代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建立了主体、客体、行为三重维度的分析框架。这三重维度涵盖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有利于用整体的、系统的思维方式研究和阐释改革实践,提出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最后,它建立在扎实的前期研究成果和学术积累之上。作者二十多年专注于权力监督改革特别是监察体制改革研究,发表了系列质量较高的成果,本书的部分成果已经发表于权威期刊。在这一系列的前期成果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观点,例如,如何建立从“单向吸纳”到“双向赋能”的地方监察机关组织结构,如何建立动态平衡的权力赋予机制,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如何在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中寻求平衡,如何建立健全地方监察委员会绩效评估机制,如何超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化国家廉政体系建设,等等。
当然,由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本身处于初级阶段,对改革的研究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仅仅经历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对其研究目前也只能是整体上的和宏观层面的。这也是本书的局限所在。当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时候,本书论述的许多问题还可以专门进行研究,完成系列专著。无论怎样,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第一批国家课题、第一批学术著作,本书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宝贵的探索,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不管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务人员,都能开卷有益、收获良多。
2022年,我主持的第四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制度完善研究”正式立项,宏彩教授担任子课题的负责人。我们将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为国家权力监督体系的完善贡献绵薄之力。
是为序。
陈国权
2023年初于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