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战后日本政治思想
第一章 日本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政治思想史研究之于政治学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目前,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之外,对于日本、印度、俄罗斯等重要国家的思想史研究仍有待发展,对于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国家的相关研究尚多有空白,这无疑需要学界的努力。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资源深刻重塑了全球面貌,但即使同一个“自由”或“民主”的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诠释和实践很可能大相径庭,或可能远远脱离传入时的本义和初衷。各国不同的理解实践背后所体现出的思想,其意义可能并不亚于原本传入的思想本身。若以某种概念或制度为标准,也许可以说某一国家的政治思想并无“重要的”贡献;但对于具体国家的政治变迁以及别国对它的认识而言,所有国家的政治思想无疑都是“重要的”。更何况,在人类对真正的“普世价值”的探索还远未结束的情况下,过早地判断甚至在了解之前判断某种政治思想是不是“重要的”,本身就是对理性闪光的背离。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政治思想史研究都应更自觉地探求超越西方政治思想单一线索的可能性。
在此,日本政治思想史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对象。日本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其政治思想有独特的脉络和特征。日本历史上一系列思想转变都不是彻底的另起炉灶,而是传统思想与外来思想复杂地相互影响、复合地体现自身的过程。语言文化的相似往往使人容易忽略中日在思想上的差异,日本“西化”的形式则往往使人容易忽视西方概念在日本真正的内涵。日本思想的存在方式,一方面显现出不同于中、西的线索,另一方面也因其同时与二者相关联,为反观中、西提供了难得的场域。近代以来,日本思想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历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西方思想向中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日本为媒介的。要把握亚洲国家在思想方面的异同,探索东方思想资源提供更广阔视角的理论可能,都需要更具体地反观日本这一特殊的存在。
鉴于日本政治思想与西方、中国的差异,其研究无法直接照搬西方或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日本学界的相关研究有其自身特点,也提供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方法,但在许多基本问题上也存在着争论和分歧,同样不能不加区别地采用。本章希望在概述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日本学界对著名学者丸山真男[1]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讨论为切入点,对日本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初步分析。丸山的方法是否如学界通常所称是“近代主义”?“近代主义”在日本究竟意味着什么?丸山受到如此多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他的方法应当被继承还是被“超越”?这些问题与日本政治思想的方法乃至根本特质密切相关,对其的解答也可能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思想史研究提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