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的设计:实践逻辑与理论依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服务项目的焦点

在服务项目焦点的确定上,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服务设计思路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用类型化的思维方式确定服务的具体焦点,这个焦点可以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弱势人群面临的困难,如高龄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参与或者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提升等,也可以是某种类型的单位在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如失独家庭的情感创伤、小区邻里的互助或者农村社区的贫困帮扶等。显然,在这种类型化的服务焦点确定过程中,虽然服务焦点明确了,但它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抽离出来的,变成一种静态的服务介入的要求(Sands & Nuccio,1992:492)。在这种情况下,与这一焦点相关联的生活场景中的其他方面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都被排除在了项目服务的范围之外(Hick & Pozzuto,2005:xvi)。可以说,这样的项目设计只见“树木”,不见周围的“森林”。

就拿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城市就学的流动儿童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常常是多层面的,从个人课业上的困难到家庭亲子互动中的冲突,再到适应城市社区环境的压力等,这些不同层面的生活挑战是相互关联的。如果运用类型化的思维方式仅仅概括抽离出流动儿童课业上的困难或者家庭亲子互动中的冲突等,并将此作为服务焦点,我们很快就能够发现,不仅流动儿童的其他生活方面会被忽视,而且服务焦点类型化之后,它与流动儿童日常生活之间的动态关系也会被掩盖掉。这样,服务焦点就被硬生生地与其赖以生存的日常生活场景割裂开来,成为孤立的服务内容,不仅难以推动服务对象发生改变,而且难以带动服务对象整体生活状况的改善。

以成长为导向的专业服务设计思路就不同了,它把服务对象的生活改善作为服务目标。这样,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底遇到什么困难以及这样的困难如何解决就成为这种专业服务设计思路下的服务项目焦点。因此,就以成长为导向的项目服务而言,它的关注焦点不是服务对象的类型化的服务需要,而是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困境中的应对能力,即在生活困境面前服务对象是采取什么方式应对的,其中有效的部分就需要保持,而无效的部分就需要改变。正是因为需要协助服务对象调整困境的应对方式,所以社会工作也就拥有了自己的服务要求:针对服务对象在生活困境中应对能力的提升,设计和规划不同类型的专业服务,将它们组合成有成效的服务项目。这里既涉及服务对象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涉及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特别是重要他人的支持关系的改善,以及社会环境支持状况的加强等。显然,在以成长为导向的专业服务设计中,无论社会工作者使用的是个案工作还是小组工作或者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他始终都需要围绕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遭遇的困难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见,服务对象在生活困境中的应对方式——行动,才是以成长为导向的服务项目设计的焦点。

正是基于对服务对象在生活困境中的应对方式的考察,以成长为导向的项目专业服务设计在服务焦点的确定上也就拥有了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变动性。也就是说,服务对象的任何改变,包括社会工作的服务介入,都需要放在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去考察,因为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服务对象的成长改变进程,都会以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遭遇的不同困难以及不同的应对要求呈现出来。这样,对于专业服务项目来说,它的服务焦点就与实践的场所和时间密切相关,是服务对象在特定生活场景中呈现出来的成长改变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就连服务对象成长改变本身也需要作为服务项目焦点的考察内容来规划。

在确定服务项目的焦点时,还有一个方面也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关注,就是项目服务的关联性,即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之间关系的考察。在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服务设计思路下,服务对象是专业服务的中心,周围他人则是服务对象的重要外部资源,社会工作者需要考察的是周围他人是否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而周围他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方式则不在服务考察的范围内。这样,周围他人的日常生活就成为社会工作者关注的边缘,他们的成长改变要求常常被忽视。显然,这样理解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利于服务对象的成长改变的,使服务对象成为被照顾、被关注的对象,忽视服务对象生活责任感的培养。以成长为导向的专业服务设计思路不同于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服务设计思路,它把周围他人,特别是重要他人也作为有着自己成长改变要求的项目服务的关注对象。因此,周围他人也就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的外部资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难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成长改变要求也是项目服务范围内的考察内容。他们与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作用方式恰恰是专业服务考察的重点,因为对于服务对象来说,周围他人为他们提供支持;同样,对于周围他人来说,服务对象也可以为他们提供重要支持。可以说,在以成长为导向的专业服务设计思路下,服务项目的焦点包括与服务对象想解决的困扰相关联的一系列互动关系,以及这些互动关系所处的生活场景。

可见,以成长为导向的服务项目的关注焦点是服务对象应对困境的方式,它始终需要围绕服务对象在生活困境中的应对行动以及相关联的互动关系进行考察,不同于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项目,只关注服务对象的类型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