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母华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西征启航

天刚有点亮,那柔柔弱弱的光,好不容易才从云彩缝里挤出来,洒在华胥氏族的营地上,就好像给这片被旱灾折腾得够呛的地儿,轻轻刷了一层金漆。华胥一整晚都没合眼,眼睛里全是血丝,可眼神那叫一个坚定。折腾了一晚上,她心里门儿清,族人要想活下去,往西迁是唯一的活路。虽说前头的路两眼一抹黑,到处都是危险,可她咬咬牙,决定带着大伙闯一闯,去寻那说不定藏在西边的一线生机。

“族人们啊,咱现在被逼到绝路上了,留在这儿,只有死路一条。不过我信老天爷会保佑咱,西边肯定有块好地儿等着咱去开荒!收拾收拾包袱,咱这就出发!”华胥站在营地正当中,腰杆挺得笔直,声音又响又有劲儿,在每个族人耳朵边上嗡嗡响。

族人们心里头七上八下的,对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地儿,那是舍不得啊,对前头不知道啥样的路,怕得要命。可对华胥,那是打心眼里信得过。大伙闷不吭声地收拾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包袱,抄起自家做的家伙事儿,扶着老人,拉着小孩,跟着华胥,凑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搬家队伍,朝着西边就开拔了。

队伍一脚迈进茫茫荒野,脚下的地干得裂口子,放眼望去,四周全是黄不拉几、死气沉沉的,太阳在头顶上挂着,热得能把人烤熟,好像要把世上所有的水汽都抽干。每走一步,就扬起一股子土,呛得人直咳嗽。队伍里,小孩们紧紧拽着爹娘的手,眼睛里又是好奇又是害怕;青壮年们身上担子重,又得照顾家里人,还得时刻提防着周围冒出来的危险;老人们走路一摇一晃,可眼神透着股子坚毅,嘴里嘟嘟囔囔地求老天爷保佑。

就这么在荒野里苦熬苦挣,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多少夜。带的干粮越来越少,能找到的水也快没了,累得不行、绝望得要命的情绪,在队伍里慢慢散开了。可华胥一直走在最前头,她拿自己当榜样,用行动给族人打气。时不时地,她回过头,给落在后面的族人喊加油:“再坚持坚持,咱就快到啦!”

好不容易,他们走到了陇山山脉跟前。瞅着眼前这一座连着一座、起起伏伏的大山,华胥心里头既盼着能有点希望,又有点担心。这山里头,说不定藏着他们盼星星盼月亮想要的生机,也说不定藏着一堆不知道啥样的凶险。可这会儿,退路早就没了,她深吸一口气,带着族人扎进了这大山里头。

刚进陇山山脉,天黑得跟锅底似的,“唰”一下就把他们给罩住了。四周全是山,山上石头奇形怪状,黑灯瞎火的,伸手不见五指。冷风“呼呼”地从山谷里刮过,那声音听得人头皮发麻。

突然,四面八方传来一阵一阵的狼嚎声,把夜里的安静给撕得粉碎。那声音嗷嗷叫,此起彼伏,就跟从地狱里冒出来的恶鬼在咆哮似的,吓得人腿都软了。紧接着,黑影乱窜,一群饿狼借着夜色,张牙舞爪地朝族人扑过来。狼眼睛里闪着绿油油、凶巴巴的光,呲着牙,流着哈喇子,月光一照,那哈喇子看着都瘆人。

华胥一点没慌,反应快得很,扯着嗓子喊:“大伙别慌!围成个圈,男的拿着家伙站外圈,女的和孩子站里头,拿树枝、火把挡狼!”她的声音稳稳当当,就跟黑夜里的一盏灯似的,让慌了神的族人找到了主心骨。

族人们赶紧按华胥说的做。男人们握紧手里的棍棒、石头家伙,排成一道结实的防线,跟狼对峙;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捡树枝,点着火把,把烧得旺旺的火把递给男人们,想用火吓退狼群;孩子们躲在大人身后,吓得直哭,又使劲憋着不敢出大声。

狼越扑越凶,爪子在空中划来划去,发出“嘶嘶”的声响。有几个族人被狼抓伤了,鲜血直淌,可他们咬着牙,死死守着阵地。华胥在队伍里跑来跑去,一边给受伤的族人包伤口,一边给大伙打气:“大伙稳住,狼怕火,只要咱们心齐,肯定能把它们打跑!”

可狼太多了,还特别凶猛,族人慢慢有点顶不住了,害怕的气氛在人群里蔓延开了。就在这节骨眼上,伏羲灵机一动。他瞅瞅四周,地上有散落的兽骨和空心草茎,脑子里一下子闪过个主意。他麻溜地捡起兽骨和草茎,凭着平日里对各种东西的观察琢磨,三两下就用灵巧的双手做成个骨哨,放嘴边一吹,发出又尖又刺耳的声音。

这声音来得突然,狼群愣了一下,好像被这从没听过的声音给镇住了。骨哨声在山谷里回荡,就跟一道看不见的墙似的,让狼群心里发毛。伏羲一看有戏,吹得更起劲儿了,那尖锐的哨声划破夜空,听得人心惊肉跳。吹了一会儿,狼群慢慢往后退,最后消失在夜色里。

族人们这才松了口气,脸上全是逃过一劫的庆幸。华胥看着伏羲,眼睛里满是欣慰和赞赏:“伏羲,你今天可立了大功,这骨哨救了咱全族人的命。”伏羲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妈,这也是没办法,我突然想到,没准儿能用这招吓退狼群。”

打完这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队伍歇了歇,接着往前走。一路上,大家更小心了,眼睛瞪得像铜铃,时刻盯着周围的动静。华胥心里明白,一点都不能大意,每一步都关系着族人的死活。

走到一个山坳的时候,女娲眼尖,在乱糟糟的杂草里瞅见几株不认识的植物。这些植物叶子又宽又大,绿得冒油,在这荒山野岭里显得特别扎眼,果子圆滚滚、饱饱满满的,看着就诱人。女娲兴奋地招呼大伙:“快来瞅瞅,这是啥玩意儿?”

大伙围过来,仔细瞧。华胥凭着多年对植物的了解,心里隐隐有点盼头。她摘了颗果子,轻轻咬一口,果肉软软乎乎的,还有股淡淡的清香。“这味儿……好像能吃。”华胥又惊又喜地说。

大伙一听,纷纷跟着尝。发现这果子不光好吃,吃了还特别顶饿。再仔细一研究,原来是能种的黍稷,这一发现可把整个氏族高兴坏了。在这艰难的搬家路上,农耕文明的光算是冒出来了,就跟一盏灯似的,给族人带来了新希望。

“有了这黍稷,咱就有活下去的底气了。等找到合适的地儿,开荒种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华胥激动地说。

有了希望撑着,搬家的脚步更坚定了。族人们揣着对未来的盼头,继续往西走,他们信华胥,跟着她,肯定能找到心心念念的新家,开启新生活。

后头的日子,困难还是一个接一个。有时候碰上陡峭得要命的山峰,得手脚并用地往上爬;有时候遇到水流湍急的河,得砍树做木筏才能过河;还有的时候,凶猛的野兽冒出来,全靠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

可每一回困难,都让族人更抱团;每一回挑战,都让华胥的本事更显眼。在她的带领下,华胥氏族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困境里扎了根,发了芽,朝着不知道啥样的远方,使劲儿开出希望的花。

慢慢往西走,气候越来越湿乎,山山水水越来越好看,树啊草啊也更茂盛了。族人们看着这些,心里满是欢喜,知道离希望之地越来越近了。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们走到一片大得没边的平原。这儿土地肥沃得流油,河流跟蜘蛛网似的纵横交错,气候舒服得很,就跟世外桃源似的。华胥瞅着这片地,激动得眼泪哗哗地流:“族人们,咱们终于找到新家了!”

族人们高兴得欢呼雀跃,纷纷跪地,感谢老天爷的保佑。他们麻溜地动手,搭房子、开荒种地、种黍稷,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华胥氏族在这片新土地上,扎下了根,慢慢发展壮大,创造出了更灿烂的文明。

而华胥,这位了不起的首领,她的名字永远刻在族人心里。她的智慧、勇气和决断,领着氏族走出绝境,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在她的影响下,伏羲、女娲等后人接着干,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硬邦邦的基础,让华胥之光,永远照着华夏大地。

在新家园安稳下来后,华胥可没满足。她心里清楚,要想让氏族一直兴旺,就得一直往前奔,得提前想好以后的事儿。于是,她把伏羲、女娲还有族里有脑子的人召集起来,一块儿商量以后咋发展。

伏羲提了个主意,说应该再好好研究研究天文历法,根据季节变化和天象规律,把农事活动安排得更合理,好多打粮食。女娲接着说,得加强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做更多好看又好用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既能满足族人的需要,还能拿去跟周边部落换东西,促进贸易。

华胥觉得他们说得在理,就着手安排。她挑了一批机灵的年轻人,跟着伏羲学天文历法知识;又鼓励妇女们跟女娲学手工技艺,培养出了一帮手艺精湛的工匠。

在农业方面,伏羲带着学生们白天黑夜地观察天象,记录星星咋走、气候咋变。折腾了好长时间,他们弄出一套更准的天文历法,能准准地预测季节更替、雨水多少,给农业生产指了条明路。族人们照着历法,合理安排播种、收割时间,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仓库里堆满了丰收的粮食。

在手工技艺方面,女娲和工匠们也成果满满。她们把陶器制作工艺改得更好了,烧出来的陶器精美又耐用,上头的图案五花八门,不光本族人喜欢,周边部落看了也眼馋。另外,她们还用兽骨、贝壳啥的做出漂亮的饰品,像项链、手镯这些,成了族人的心头好,也给跟周边部落的贸易添了新亮点。

随着华胥氏族越来越兴旺,周边一些部落主动凑过来,想跟他们交朋友,搞贸易或者文化交流。华胥心眼儿大,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她知道,只有跟周边部落处好关系,互相学习,才能让氏族越来越强。

在一次跟周边部落的交流活动中,华胥氏族把自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精美的手工艺品拿出来展示,在场的部落都竖大拇指。同时,他们也从别的部落那儿学到些新知识、新技能,像养牲口的方法、编渔网的技巧这些,让氏族的生产生活更丰富了。

可发展的路哪能一直顺顺当当呢。正当华胥氏族红红火火往前奔的时候,一场大水跟猛兽似的席卷了周边地区。洪水来势汹汹,冲毁了好多部落的房子、农田,好多人无家可归。华胥氏族待的平原虽说地势高点,可也受了影响,部分农田被淹了,一些房子也破了。

面对这场灾难,华胥赶紧组织族人抗洪救灾。她亲自带着青壮年加固堤坝,疏导水流;女娲带着妇女们照顾受灾的族人,给他们送吃的、穿的、住的;伏羲用他学的天文历法知识,预测洪水走势,给抗洪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族上下一起努力下,华胥氏族终于熬过了这场洪水危机。经此一役,他们不光积累了抗洪救灾的经验,还让族人间的凝聚力更强了。周边部落看到华胥氏族在灾难面前这么团结、坚强,对他们更佩服了,纷纷来求帮助、求合作。

华胥氏族在华胥的带领下,继续往前冲。他们不断开拓创新,在农业、手工业、文化等领域大步前进,成了周边地区的佼佼者。而华胥,这位伟大的国母,她的名字就像天上最亮的星星,永远在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为了梦想和希望,勇往直前。

华胥氏族在新家园发展得红红火火,人口越来越多,村子慢慢往外扩,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可华胥心里清楚,繁荣背后藏着麻烦,好多挑战正偷偷摸摸地靠过来。

随着部落壮大,资源分配成了大问题。猎物、粮食、水源,哪一样都关乎生死,稍微分得不匀,就可能闹别扭。华胥把部落里的长老和有脑子的人叫到篝火边,商量咋办。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老愁眉苦脸地说:“首领,现在人越来越多,狩猎队每次带回来的猎物虽说不少,可分到各家就有点紧巴巴的,长此以往,怕是要出乱子。”大伙听了,都点头,脸上都是发愁的样儿。

华胥想了一会儿,眼神坚定地说:“咱得弄个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依我看,按各家的人口数量、劳动贡献来分物资,既能保证公平,又能激励大家好好干活。”大伙听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最后都认可了这个方案。于是,华胥安排人手,详细记录每家的情况,开始试行新制度。刚开始,有人心里不乐意,觉得自家干活多,分的却跟别人差不多。华胥耐着性子劝,把利害关系跟他们讲清楚,强调团结和公平对部落长远发展有多重要。慢慢的,大家接受了新制度,部落里头又和谐了,干活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与此同时,周边部落的动静华胥也一直盯着。有个叫炎族的部落,打仗勇猛,锻造手艺也不错,听说华胥氏族过得好,心里起了歪心思,时不时在边境挑点小事,抢牲畜、抢财物。华胥意识到,得赶紧加强部落的防御力量,要不就没安稳日子过了。

她把伏羲、女娲还有年轻勇士们召集起来,商量咋对付敌人。伏羲眼睛瞪得溜圆,说:“妈,我们可以在部落周边修高墙,挖壕沟,设机关陷阱,让敌人进不来。另外,我还能训练一支厉害的弓箭手队伍,远距离打击敌人,挫挫他们的锐气。”女娲也跟着说:“我带着妇女们多做些结实的盾牌、防护衣物,保障勇士们的安全。”华胥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赶紧安排下去。

部落上下齐心协力,男人们挥汗如雨,修防御工事;女人们没日没夜地赶制军备;伏羲严格训练弓箭手,教他们咋射得准、咋配合。折腾了好几个月,华胥氏族的防御体系初见成效,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立在平原上。

炎族再来犯的时候,刚一进部落周边,就掉进了重重陷阱。尖刺陷阱扎得他们士兵嗷嗷叫,壕沟挡住了他们的路。紧接着,伏羲领着弓箭手占高处,万箭齐发,箭多得像蝗虫,打得炎族军队措手不及。女娲带领的妇女队伍在后方呐喊助威,给勇士们提供支援。炎族军队从没见过这么顽强的抵抗,大败而归。

此役过后,华胥氏族的威名传遍四方,周边部落纷纷来交好,有的求结盟,有的想通商。华胥以宽厚仁慈之心接纳了他们,她知道,只有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才能让部落长治久安。在她的推动下,一个以华胥氏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不同部落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文化与技艺得以广泛传播。

随着部落联盟稳定发展,华胥开始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文化传承。她深知,一个民族要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跟没根的树一样,长不了。于是,她让伏羲专心研究天文历法、文字符号,把这些传承下去;让女娲负责歌舞、绘画、手工技艺等文化艺术的发扬,让孩子们从小就浸润在部落的文化氛围中。

伏羲不负所望,经过多年观察钻研,他把天文知识和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准、更复杂的八卦历法,不但能预测季节、气候,还藏着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给部落的农事、狩猎指了条明路。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记事符号,用来记录部落的重大事件、传承知识,这就是文字的雏形。

女娲这边,她组织族中的妇女和孩童,把部落的传说、英雄事迹编成歌舞,在篝火旁、节日里尽情演绎。那些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饱含着对祖先的敬仰、对生活的热爱,凝聚着族人的精神力量。她还改良了绘画颜料,用矿石、植物汁液调出绚丽多彩的颜色,在陶器、兽皮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展现着部落的生活风貌与美好愿景。

在一次盛大的部落联盟庆典上,华胥氏族展示了他们的文化瑰宝。伏羲演示八卦历法的神奇,众人惊叹不已;女娲带领的歌舞队伍翩翩起舞,赢得阵阵喝彩;精美的手工艺品、绘有神秘图案的陶器,更是让其他部落大开眼界。华胥氏族成为了文化的引领者,吸引着周边部落纷纷效仿学习。

然而,平静的发展之路又被打破了。一场少见的疫病悄悄在部落联盟中蔓延开来,患病者高烧不退、浑身乏力,咳嗽声此起彼伏,恐慌迅速笼罩着各个部落。华胥心急如焚,她深知,若不及时控制疫病,部落将面临灭顶之灾。

她立刻召集部落中的巫医、智者,四处寻找草药,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伏羲运用他对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的知识,推断疫病的源头可能与气候异常、

水源污染有关,建议净化水源、隔离病患。女娲则带领妇女们照顾病患,熬制草药汤,安慰他们的心灵。

华胥亲自走遍部落的每一个角落,检查卫生情况,督促大家遵守防疫措施。在全族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斗争,疫病终于得到了控制。这场灾难让部落联盟更加团结,也让华胥深刻认识到,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断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

岁月悠悠,华胥渐渐老去,但她培养出的伏羲、女娲等接班人已然能够独当一面。看着部落联盟在他们的带领下继续繁荣发展,华胥心中满是欣慰。在她弥留之际,她将部落的未来托付给了伏羲与女娲,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孩子们,我们华胥氏族历经千辛万苦,才有了今日的辉煌。你们要继续团结族人,传承文化,不断开拓进取。记住,我们的根在这里,我们的使命是让华胥之光,永远照耀这片大地。”

伏羲与女娲跪地,泪流满面,发誓定当不负所托。此后,他们继承华胥的遗志,携手并肩,带领部落联盟走向更高的巅峰。

在农业方面,他们进一步改良种植技术,引进新的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让族人衣食无忧;在手工业上,鼓励创新,打造出更加精良的工具、武器与装饰品,促进贸易交流;在文化领域,持续深耕,完善文字体系,丰富歌舞、绘画内涵,让华胥氏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就说那农业种植吧,伏羲带着一帮年轻人,天天在田地里钻研。他们发现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土质,适合种不同的庄稼。以前大家只是凭着经验种,收成时好时坏。现在,通过仔细观察、反复试验,他们找到了最适合本地的几种谷物搭配种植法,还懂得了轮作的窍门,让土地一直保持肥力,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仓库里的粮食堆得满满的,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啦。

女娲在手工业这边也不含糊。她组织妇女们开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新材料。有一回,她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黏土,烧出来的陶器质地更加细腻,颜色也格外好看。于是,大家就大量采集这种黏土,烧制出一批又一批精美的陶器,上面绘制着部落里的日常生活、狩猎场景,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陶器不光自家爱不释手,拿去跟周边部落交换,人家都抢着要。

还有啊,在打造工具和武器上,伏羲发明了一种新的锻造方法,让铜器更加锋利耐用。以前打猎、干活,工具动不动就坏,现在新家伙什儿一上手,效率提高了一大截,不管是开垦荒地,还是抵御外敌,都更有底气了。

在文化传承这块,伏羲把之前创造的简单记事符号不断完善,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能表达更多意思的文字系统,族里的孩子们从小就跟着学习,用文字记录下部落的点点滴滴,知识和经验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去。女娲教孩子们歌舞的时候,融入了更多的历史故事和生活智慧,孩子们一边唱跳,一边就把先辈们的精神学到了心里。

周边部落看到华胥氏族发展得这么好,都眼馋得很,纷纷派年轻人来学习。华胥氏族也大方,毫不藏私,把自己的技术、文化都分享出去,整个地区的发展都被带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