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三重门在校园内引起的反响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种书居然也能出版!”
罗振宇手里捧着《三重门》看了一个小时,越看脸越黑。
这本书字里行间都是在表达对教育制度,教育工作者的不满,而且里面的内容还涉及未成年早恋问题。
这让在教育体系内工作了十几年的罗振宇相当不爽。
《三重门》在罗振宇眼里简直跟邪典无异。
“怎么能让学生看这种小说,学生不以成绩为导向要以什么为导向!”
罗振宇气的声音都有些发抖了。
他觉得《三重门》这本小说简直就是在冲击他的三观。
要知道中学时代的学生大多数都没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天知道这本书会把多少学生的三观给带歪。
“罗主任,这是怎么了?”
看到罗振宇黑着脸对着那本书自言自语,中年女老师放下手中的试卷和红笔好奇问道。
“不像话,这太不像话了!”罗振宇深恶痛绝的说道。
虽然三重门这本书他只看了一点,但是光是这一点内容里所表达出来的东西。
就足以让罗振宇这个教育工作者相当不满了。
罗振宇把书一扔,《三重门》这本书就丢在了女教师的面前。
“这本书的价值观太歪了。”
女教师好奇的捡起面前的书,粗略的翻了翻一目十行的看了十几页。
五分钟之后,她停下手中翻书的动作,有些明白为什么罗振宇这么义愤填膺了。
这本叫做《三重门》的书通篇下来时不时的就讽刺一下当下的教育制度。
罗振宇性格古板,也难怪会对这本书的内容不满。
不过在她看来《三重门》这本书倒也没有完全说错。
书内主角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现实中的学生同样也是在面临的。
但是这种暴论她可没敢当着罗振宇这个老古板说出来。
对方是年级主任,是自己的上级,这种跟上级对着干的傻事她可不干。
“观点确实偏激了一点。”
放下书本后,女教师给了个自认为中肯且不违心的观点。
罗振宇哼了一声,“何止是偏激,这就是三观扭曲。”
说话间罗振宇起身匆忙出了办公室,很是担忧的说道,“不行,我要去再巡视一遍,看看其他学生手里还有没有这本书,这种书不能出现在我们年级的学生手里。”
苏兰芝看着年级主任匆忙的身影,摇了摇头。
哪怕是年纪相仿,工作年龄差不多,她自己都觉得罗振宇这个年级主任有些过于古板了。
永远都守着那一套教学方式和思维。
偏偏学校领导最器重这样的,每年都让他当年级主任,带尖子班。
苏兰芝把目光看向眼前压在试卷上的《三重门》。
想了想又重新拿起来从第一页认真翻阅了起来。
在苏兰芝看来,这本书的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里面关于对校园内生活的描写,以及师生们的形象的刻画都很贴近现实。
苏兰芝觉得通过《三重门》这本书的视角去研究一下如何让师生关系的矛盾缓和下来也未尝不可。
-----------------
一周后,知味书屋。
徐志尚发现今天来书店的学生明显比平时的周末要多了好些人。
王博文依然是准时的出现在店里,跟徐志尚熟练的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往上次的角落里走去。
“咦,老板,我上周买的那本《三重门》没有货了吗?”
在角落的书架翻了一圈之后,王博文没有找到《三重门》又跑出来疑惑的问道。
“怎么小小年纪眼睛就不好使了,这不是在那摆着嘛。”
徐志尚摇摇头嘲笑了一句之后手指了指门口书架的方向。
“哦,换位置了嘛,我说怎么找不到。”
王博文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徐志尚好奇问道:“你不是上次买了一本,怎么又要买。”
“嗐,别提了,上周买的那本第二天就被我们年级主任给没收了,倒霉得很。”
提起这个王博文就很是郁闷。
徐志尚闻言,以一副长辈的口吻对眼前的年轻人劝道:“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别因为看这种课外书耽误了学习。”
“老板你应该去我们学校当老师啊,语气跟我们年级主任一模一样。”
王博文撇了撇嘴,对着徐志尚竖了个大拇指揶揄道。
徐志尚笑呵呵的也不生气,转而问道:“这本书这两天卖的还挺多,有这么好看吗?”
正如徐志尚上周所预料的那般。
《三重门》这本书在这个周末已经陆续卖了几十本了,已经成为了书店内除教材习题之外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王博文摇摇头,说道:“它不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它真是那种很少见的那种。”
顿了顿,王博文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崇拜继续说道,“这个作者很懂我们中学生,他的文字很幽默,文笔也很朴实,但是就是这么朴实的文字总能写到我的心坎里,甚至还会帮我们学生群体发声,声讨当下教育制度的缺陷和不满。”
虽然还没有见过这名叫做江然的作者,也不知道他是男是女。
但是王博文已经把他奉为自己的人生知己了。
事实上经过一周时间的发酵,看《三重门》的风气已经在星海市不少学校小范围内传播开来了。
学生群体对这本书的共鸣感是非常强烈的。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上会更加的感性,很容易能够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因此看过《三重门》的不少学生,确实会对当下的教育制度产生抵触和反抗的叛逆情绪。
随着这股风气的见长,追捧《三重门》的学生越来越多。
除了学生群体之外,还有一个群体也注意到了《三重门》这本书。
那就是教师群体。
英才中学高一年级主任罗振宇。
光是一周时间就抓到了好几个上课或者晚自习看《三重门》的学生。
这种情况在星海市各个中学内不是个例。
好些教师都从学生手中没收过《三重门》这本书。
不过在看过这本书之后的教师群体中,对这本书的看法却产生了好几种观点。
一个是罗振宇这种把《三重门》视为邪典异端的。
另一种则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一本书而已压根影响不到学生的想法。
还有一种则是类似于苏兰芝一样。
认为《三重门》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客观性,承认当下体制内的束缚以及对教育困境的无奈的同时试图去理解学生。
好些学校的教师甚至会因为在看待《三重门》时所产生的不同观点展开辩论。
本质上,这就是教学理念和思维上的碰撞。
随着学生们的争相阅读,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辩论。
《三重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星海市的各大中学校园内慢慢的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