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数字经济下企业的必然战略
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转型发展的时代。对企业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拥抱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2.1 数字经济,已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智能物联网,再到元宇宙,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2年达到5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5%,稳居世界第二,且继续保持15%以上的高位增长速度。由此表明,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和我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一种时代趋势,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无数人共同参与和营造出来的,卓越人士也好,平凡人士也好,识别、认识并利用这种趋势,挺立潮头,站在风口,是最佳选择。保底的做法,也至少是要跟上数字化潮流,不要被时代和同行抛弃。
2.1.1 数字经济,引领并牵引第四次产业革命
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是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农耕技术开启了农业经济时代,产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演变,如今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数字化变革,孕育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数字经济最早在1995年由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提出,早期这一概念常被认为是互联网经济或信息经济的代名词,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不断扩大。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其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可以划分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化及数据价值化四大部分,如图2-1所示。
图2-1 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
(1)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包括信息通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及新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
(2)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数字与经济融合的部分,是数字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3)数字治理化:包括多元治理,以数字经济+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4)数字价值化: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随着数字产业不断成熟,新的业态和生产模式逐渐形成,传统产业也受益于数字产业的成果,开始产业升级,进入产业联合和产业融合的阶段,最终凭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塑生产力。同时,数字治理化引领生产关系深刻变革,数据价值化重构生产要素体系和数字经济生态。
数字经济已经从概念变成现实,并日益塑造人类经济和生活的新常态,小到送餐机器人、数字电视,大到IoT、AI,数字经济已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新的高端、前沿、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成果还在不断迭代更新,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回顾历次产业革命,我们发现每次产业革命都由核心技术引领,通过赋能千行百业“破圈”发展,形成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正在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如图2-2所示。
图2-2 人类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从发明、改进和使用机器开始的。随着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新型产业相继出现。通过使用蒸汽机技术提升生产力,人类自此进入“机械化时代”。
第二次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突飞猛进推动了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其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的相继发明,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与使用,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让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内燃机等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出行和沟通方式,世界也从“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
第三次产业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这一次的科技革命更多地运用在了第三产业中,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开辟了世界信息化时代。
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基因技术、清洁能源及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信息通信产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型产业也相继出现,人类正加速迈入数字化社会。
如果问数字化对产业的意义是什么,那便是既有新的挑战,又有新的可能。数字化转型不是系统,不是单纯的各种新技术的叠加,而是开发数据生产要素,产生更高价值的方法体系。按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定义:“数字资源将渗透产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会带来拥有无限可能的、新的产业组合。这种新的产业组合跟以往完全不一样,机会只多不少。”
2019年8月,华为发布面向2025年通信能源十大趋势,认为数字化智能世界正在加速而来。
(1)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管家。随着5G、AI、IoT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家政、健康等服务行业,将出现护理、管家、社交等机器人,给人类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2)采用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率将增长到10%。以5G、VR/AR、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使能的超级视野,将赋予人类新的能力,帮助我们突破空间、表象、时间的局限。
(3)智能个人终端助理将覆盖90%的人口。受益于AI及IoT技术,过去你找信息,未来信息主动找你,智能世界将简化搜索行为和搜索按钮,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体验。
(4)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全球15%的车辆。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将行人、驾驶员、车辆和道路互联互通,有效地规划道路资源,实现零拥堵和紧急规划虚拟应急车道。
(5)机器从事“三高”工作,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0多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可以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处理高危险、高重复性和高精度的工作。机器人无须休息,几乎不会犯错,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
(6)97%的大企业将采用AI。AI、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大幅度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7)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随着AI、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跨语种、跨地域沟通将更为便捷高效。
(8)全球所有企业都将使用云技术,而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85%。未来,数字技术将逐渐以平台模式被世界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企业与企业之间将开放合作,共享全球资源。
(9)全球将部署650万个5G基站,服务于28亿名客户,58%的人口将享有5G服务。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需求正在驱动5G快速商用,5G将渗透各行各业。
(10)全球年存储数据量将高达180 ZB。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使用原则和第三方数据监管机构,全球年存储数据量将大幅度上升。
数字化、智能化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本质特征。第四次产业革命将带来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巨变,它的深度与广度将会超过之前的产业革命,将释放前所未有的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2.1.2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产业发展
数字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球竞争取胜的战略制高点。各国都在蓄力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力求抢先打造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智能社会,赢得全球数字经济市场和全球治理的未来话语权。
2021年6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以下简称《分类》),《分类》中详细界定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五大类。其中前四类是数字产业化部分,第五类隶属产业数字化,重点体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八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作出部署:①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②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③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④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⑤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⑥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⑦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⑧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我国整个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连续11年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1.5%,如图2-3所示。相关专家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将会超过50%,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
图2-3 2017—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从结构上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如图2-4所示。2022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1.7%,占GDP比重为33.9%,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图2-4 中国数字经济内部结构
华为原企业BG(Business Group,业务集团)总裁丁耘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产业化GDP占比基本一致,但是对于产业数字化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部分的GDP占比,中国为31.2%,发达国家为46.9%,差距很明显。所以我国产业数字化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产业数字化将继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是未来一段时间发展数字经济关注的重点。如今,产业数字化已经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做”的问题。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出发:
(1)替代驱动,即通过信息技术对生产管理工序的人工环节的替代实现效率提升,如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
(2)连接驱动,即随着信息化终端客户的增加,客户红利驱动大连接,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的发展。
(3)数据驱动,即大连接沉淀大数据,联网终端之间的信息沉淀在数据中心,经过数据清洗、加工、处理、分析,成为新生产要素。
(4)智能驱动,即大数据驱动大智能,新一代AI通过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的算法,挖掘数据资源,产生机器智能,赋能产业,如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双轮,将推动我国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现有分工格局,向着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从而实现健康发展的数字经济形态。
2.1.3 数字化趋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
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表现为数字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数字技术向其他产业渗透。其中,数字技术渗透率反映的是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提速,数字经济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的渗透率均不断提升,呈现出“三二一”产业逆向渗透的趋势。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第三、第二和第一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和10.5%,同比分别提升1.6个、1.2个和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渗透率增幅与第三产业渗透率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服务业和工业数字化共同驱动发展的格局。而发达国家的第三、第二和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占比在2020年分别为51.6%、31.2%和14.0%,由此可见,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数字经济日趋实体化,将推动产业数字化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机遇,华为希望成为一个积极的发起者、推动者,和伙伴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通过全面云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开启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
【案例】华为成立煤矿军团,推动煤矿产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新基建加速布局,矿山智能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智慧煤矿是5G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500座以内,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但全行业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仅建成800多个。根据安永咨询公司测算,平均一座煤矿的改造费用约为2.06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煤矿智能化的市场空间将高达3100亿元。
2021年2月,华为成立了煤矿军团,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创新,构建以鸿蒙矿山操作系统、工业承载网、云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应用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架构智能矿山,推动煤矿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1年9月,华为将鸿蒙开发套件开源,联合万泰、联力科技等30多个伙伴,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共同开发出了矿山领域的首个IoT操作系统:鸿蒙矿山操作系统。通过制定行业接口、协议标准,有效推动了行业设备的数字化适配,解决了在煤矿作业环境下各式各样的设备联通问题,加快了煤矿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
在2022年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上,华为云CEO张平安宣布华为发布15大新的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煤矿aPaaS。煤矿aPaaS是华为云为智能矿山打造的“盘古矿山大模型”,该模型可以对海量矿山数据进行预训练。在实际应用时,伙伴和开发者不需要从零开始训练模型,只需要输入小样本的数据进行调优,即可快速生成不同矿山场景下的AI服务。
如今,华为煤矿军团已服务于中国各大煤炭集团、金属和非金属矿业集团,并取得了部分成效。在2022年两会期间,华为煤矿军团的成果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认可,被认为是国家“新基建”的一大重要成果案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指出:“我国发布了全球首套煤矿专用高可靠5G网络,改造后的煤矿大量采用无人操作系统,高危岗位人员数量减少一半以上,对保障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非常有利。”
随着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从搭建试点走向融合应用,2023年数字经济向第二和第一产业的渗透率或将加速提升。我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也必将迈出新的、更大的步伐,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2 数字化,引发“光明和黑暗”两极分流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室所长鲁春丛指出:“各行业数字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呈现‘三二一’产业逆向渗透的趋势。同时数字经济发展有三个效应,即涟漪效应、马太效应和生态效应。”
其中,涟漪效应指的是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融合产生巨大贡献,以及贡献持续保持的过程。可见,数字化是新一轮企业大分流的开始。
笔者经常听到很多人(包括很多学者)高谈阔论,说中国最近百年的落后,是信仰、文化或政治制度导致的。其实这种论调是本末倒置的,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完全缺席了第一次、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我们只是借助改革开放抓住了一点尾巴。本质上,生活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的生活水平是由生产水平决定的。
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我们中国企业界必须迎头赶上,因为当今全球的竞争,主要形式就是企业间的你争我夺。数字化危中存机,找到了方法,形成了竞争力,企业就能抓住机会,就能持续强大;抓不住机会,其必然像昔日的清朝,看似强大,但必然会衰败,乃至死亡。
2.2.1 在数字智能时代,企业要跟上数字化潮流
随着半导体、通信、云计算、AI的普及和发展,ICT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化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与挑战,使得竞争者随时都可能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如果企业仍然基于确定性的思维模式、运营模式和组织行为惯性,不能紧跟数字化潮流,终将被时代无情抛弃。
进入数字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成了系统化工程,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将被重新定义。在新时代的各种挑战下,如技术转型不断、客户需求多元化、组织变革方向模糊等,为了保持营收和利润增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1)时代的变化:在VUCA时代,国内外形势呈现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以激活组织与个体的创造力,满足客户需求。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重构自身的价值,获得组织效能的提升。
(2)技术的演进: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必将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塑,进而促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开始转变,引发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经济形态的转型升级。
(3)客户体验的升级:客户需求愈发多元化,需要更加聚焦客户体验,丰富接触体验。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商业游戏规则,例如,今天想找饭馆吃饭,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由自己决定了,而是根据美团、大众点评等各类App来做决定,这就是数字化给生活方式带来的一种改变。众多客户已经率先数字化,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4)企业管理的窘境:企业面临诸多管理问题,如组织庞大、上下环节冗长、复杂的单体大系统等,持续发展下去必然导致某一天管理成本大于收益。组织要解决如何取得外部和内部整体效率最大化的问题。
【案例】美的数字化转型的动因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传统制造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2017年,美的正式执行数字化发展战略,进入“工业互联网”和“数智驱动”转型时代。美的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因源自多个方面。
(1)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家电行业的生产、营销、支付、融资等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经济模式已经不利于匹配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美的集团顺应数字经济时代潮流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布局良久,希望通过更为高级和深入的转型,实现数字化发展的成功跃迁。
(2)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数字技术能够帮助美的实现迎合客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目标,如利用数字技术对产品批次进行标号,使得客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家电产品的真假和优劣,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售后服务保障。
(3)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提供的高效快捷产销模式,使得传统家电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逐渐成为末流之态,发展举步维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美的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商业模式的重构,将实体制造与网络数据连接,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
一方面,传统家电企业容易生产出大量投入大、耗时长的产品,同时也容易因为积压库存而产生大量的仓储成本,导致收益率低。另一方面,传统家电企业因没有掌握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使得生产过程中次品概率偏高,致使企业成本偏高。美的一直在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方面寻求方法进行变革,从而推动企业流程的数字化转型,这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和效能的可行之举。
如今,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只要有一部手机,我们就能解决众多问题。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毫无疑问是大势所趋。我们的生活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面对残酷的竞争,企业唯有紧跟数字化潮流,顺应时代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2.2.2 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加速数字化转型
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涉及云计算、大数据、IoT、AI、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基于此类技术形成的各类数字化平台,其服务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1.云计算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按需提供IT资源,并且采用按使用量付费的定价方式。云计算本身的虚拟化、整合一体化、可靠性高等特点将助力其在5G时代持续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面,云计算产业链包含了数据通信、半导体、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IDC、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核心环节。
2.大数据
相比信息时代,大数据不但是革命性的技术,更是核心生产要素。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客户盈余浪潮的到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产业正快速发展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通过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人们可以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
3.IoT
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IoT是数字世界的神经末梢,感知、复制物理世界并执行边缘计算,统一的IoT云基础设计是建设数字世界的关键。在城市各项精细化管理中,IoT有众多丰富的应用方式,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基于AI的人脸识别技术提升城市安防水平,以及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等。
4.AI
AI是现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在整个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中扮演着“最强大脑”的角色。AI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AI的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在工业领域,AI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工业缺陷检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安保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信息;在艺术领域,AI写作、AI绘画盛行,AI已经变成画作、音频、文本等信息的“创造力辅助工具”。AI作为人类最重要的通用技术,将极大地提升数字社会的生产效率和生活体验。
5.5G
5G的全称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之前的通信技术,5G最重要的一个进步就是能实现“人机物互联”。5G等高质量网络加持智能新世界,催生着新基建、新产业、新业态。
5G技术不仅能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还能在工业生产、大型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依托5G技术,进行了智慧化升级改造。在这里,许多大型设备都已经实现了远程化、智能化操控;在青岛海尔5G智慧工厂,检测人员通过佩戴5G+AR眼镜扫描生产线上的产品,就能将所有要检测的数据直接上传到后台数据中心,同时进行分析计算,检测既高效、又准确;河南尉氏县沈家村有了智慧型的农田5G基站,可以每天对空气含水量、降雨量、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风向、日照等参数进行精准分析,村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测、查看自家农田的情况。
2020年,中国启动“新基建”,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2020年3月23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业内首份《“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AI、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新基建”的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投资累计将超过17万亿元。
(1)在5G方面,公开数据显示,到2025年,将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5G网络,预计需要5G基站500万~550万个,以每个基站平均50万元计,直接拉动基站投资约2.5万亿元。5G基站基建将带动多类型终端及AI、VR、高清视频等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快速上升。预计到2025年,5G全产业链相关投资累计将超过5万亿元。
(2)在AI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预计到2025年,AI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资约为22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快速进步,促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AI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3)在工业互联网方面,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个工业App培育及百万家企业上云。根据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预计到2025年,新增投资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
(4)在特高压方面,到2025年,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其将带动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建设安装等领域的业绩增长,推动电力互联网、配电网等智能网络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相关投资累计将超过1.2万亿元。
(5)在高铁、轨道交通方面,预计到2025年,投资规模约为4.5万亿元,并将带动轨道、道路建设、电工电网、装备制造、轨交车辆及零部件等行业高速发展,推动城市群旅游等经济发展。预计到2025年,相关投资累计将超过5.7万亿元。
(6)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面,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超过3.6万座充换电站,全国车桩比将达到1:1,预计投资规模将达到900亿元,带动充电桩和充电站零部件快速发展,充电运营更趋合理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相关投资累计将超过2700亿元。
华为认为,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转型基石,数字化发展要靠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云、AI、网络等是关键的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从5G、AI、IoT等新兴技术的角度看,它们未来也将创造数十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如图2-5所示。
图2-5 2023年技术影响的经济价值
根深才能叶茂,土沃才能花繁。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加速器,决定着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和厚度,为产业格局打开、经济发展、社会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3 持续管理变革及数字化,构筑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数字化的冲击下,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增长,就需要打造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是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二是能快速捕捉机会点,拉开竞争差距的数字化发展能力。
华为通过持续的管理变革和数字化,逐步构筑了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能力。任正非曾说:“只有持续管理变革,才能真正构筑端到端的流程,才能真正职业化、国际化,才能达到最佳业界运作水平,才能实现低运作成本。”在过去的20多年中,华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流程、组织及IT等方面的数字化变革,如图2-6所示。
1998年:华为启动了与IBM合作的“IT策略与规划”(IT S&P)项目。华为在IBM顾问的帮助下定义了企业竞争定位、业务构想和变革愿景,并规划了华为未来三到五年需要开展的业务变革和IT项目,主要包括IPD、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及财务四统一等相关项目。
1999—2003年:集成产品开发项目。IPD就是指产品从有概念开始直到面市,全程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产品开发作为一项投资来管理,重组产品开发流程和管理体系,以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并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是一种先进、卓越的产品开发模式。
图2-6 华为在流程、组织及IT上的数字化变革
注:APS即高级计划与排程。
1999—2004年:集成供应链项目。通过ISC变革,华为用一个统一的系统替代了原来零散的体系,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了集成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从各自为政的供应链功能型组织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集成供应链”体系,通过供应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形成竞争优势,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质量,节约了企业成本,更为企业全球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2006—2014年:集成财经服务变革项目。IFS变革总共20个项目,包括从线索到回款、从采购到付款、项目核算、总账、共享服务、业务控制与内部审计、报告与分析、资金、成本与存货等。华为通过两个阶段的变革,系统性地提升了全球财务能力,实现了损益可视、风险可控、准确确认收入和现金流入加速,有效改善了企业的管理效益。通过IFS变革,华为财经得以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级的财经组织。
2007—2016年: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群建立了从线索到回款(LTC)、从问题到解决(ITR)等流程,规范了全球销售业务,将合同质量标准构筑在流程中。
2016年至今:2016年,华为通过了数字化转型变革规划,规划明确要用五年时间完成业务数字化转型,一系列的变革项目由变革指导委员会完成立项。华为公司董事、CIO(首席信息官)陶景文提出了“实现全连接的智能华为,成为行业标杆”的数字化转型目标。
华为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变革背后其实就是持续的数字化变革,这些数字化变革支撑了华为的高速发展。任正非在总结华为数字化转型成果时说:“华为20年的持续努力,基本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和较完整的管理流程,支撑华为进入了全球领先企业行列。”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优秀的企业往往能够抢占先机,通过自身在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和能力沉淀,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建立自身在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能力,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到底是艰苦蜕变,通过变革走向光明,还是孤芳自赏或自甘沉沦,抗拒改变走向黑暗?那些不能及时完成变革和转型去适应数字化时代变化的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肯定会越来越大,并最终被时代淘汰。
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