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2004,我要当导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柏林首映

按照国际惯例,热门影片需要召开首映发布会。

通常晚上首映的话,发布会在中午举办。

但由于组委会调整了时间,导致《心迷宫》剧组根本来不及准备。

所以,首映直接开始,省去了发布会的环节。

放映厅内,坐着稀稀疏疏的观众。

粗略统计,上座率不足五成。

在黄金时段,这点观影人数算是比较寒酸了。

《心迷宫》这部电影没有大牌演员,起码没有让欧洲观众耳熟能详的演员。

导演和制片人,也是籍籍无名。

前来观影的人,自然不会太多。

其中超过一半是影评人和前来捧场的同行,以及各国发行商。

剩下的一小半,才是真正的观众。

比如《孔雀》剧组的导演顾常维偕同夫人蒋纹莉和主演章静楚,就来到了影院支持。

这位专业摄影出身的导演和田老师是一代人,同样毕业于北影。

过来支持一下同胞兼校友,也是应有之谊。

另外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参展影片都是个人首部导演作品。

陈锋和对方聊天的时候,很敏锐地察觉到,顾导演和女主角似乎……。

看样子,导演勾搭女主角,确实是行业常态。

两人寒暄了几句,影院里的灯就熄灭了。

电影正式放映!

画面中,丽琴点燃了手里的香。

第一个俯拍的镜头,让现场的影评人微微点头。

还算可以,没有拉低电影节的档次。

随着剧情的展开,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放映厅变得安静下来。

《心迷宫》电影的剧情结构很巧妙,逻辑也非常缜密。

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属于相当友好的文艺片了。

大部分参展的片子,都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类型。

《心迷宫》只要认真看了前五分钟,观众就能沉浸其中。

但那些影评人可不一样。

他们需要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电影的方方面面。

构图结构,光线变化,演员的表现力,剧情走向……等等。

刷刷刷……

不少影评人掏出了笔记本,开始写着什么。

刚进来的时候,他们还有些困惑。

这部新人电影,怎么突然被调整到了晚上的黄金时段。

电影放映了半个小时后,这些疑问都有了明确的答案。

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以探讨人性为主题,巧妙的剧情加剧了矛盾的爆发力。

冷峻的画面,给人一种真实感。

厚重的色彩质感,又让影片摆脱了纪实风格惯有的低级感。

因果循环的神秘压抑,带有几分宗教意味。

欲语还休的镜头语言,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思考。

此刻,顾常维的脸上也不禁露出赞许。

他看电影不太重视剧情结构,更关注镜头语言和光线变化。

因为他本身就是摄影系的毕业生,曾给老谋子、陈诗人还有姜纹当过摄影师。

如果说内地评选一位最佳摄影师的话,顾常维应该是当仁不让。

《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等经典影片,都是由他掌镜。

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心迷宫》的镜头运用有一定的生涩。

如果由他来做摄影师,画面的质感会更棒。

当然,这是作为行业第一人的眼光来进行评价。

虽说镜头运用有些生涩,但还是很有想法的。

看影片质量,确实够得上冲奖。

想到这里,顾常维的目光穿过座位,落在陈锋的身上。

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二十出头的年纪,创作出一部质量上乘的佳作。

出道第一部影片,就进入了评委会的最终评奖环节。

不出意外的话,这部电影即便是拿不到重量级奖项,起码也能拿到个安慰奖。

这个年龄取得这样的成就,很难不让同行嫉妒。

哗哗……

一百多分钟的放映结束,现场的掌声逐渐从稀疏变为热烈。

影评人的喜好各有不同,但眼光还是有的。

这的确是一部好片子,很难相信是新人导演的作品。

观众们的反应更为热烈,精彩烧脑的剧情更能赢得他们的欢心。

陈锋带着主创人员,走到大荧幕前,鞠躬道谢。

热烈的反应,符合他对电影的期望。

这句话有点狂,但也是真实的心理写照。

“长江后浪推前浪,咱们北影后继有人,老田能收到你这样的弟子足以欣慰了。”

顾常维实名羡慕,不是客气话。

二十出头的大四学生,新人新作杀入柏林电影节的评奖决赛圈。

主竞赛单元的入围作品有二十三部影片,但进入最后评选环节的只有八部影片。

这样的成就,不要说华语电影圈,即便放眼全球,也没几个能做到的。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陈锋用北影的校训,回应了顾常维的夸奖。

“呵呵!”

顾常维无言以对,只能微笑。

真是个骄傲的家伙,坦然接受了刚才的夸奖。

但对方有这样的资格。

如果他在同样的年纪,取得同样的成就,应该也没办法谦虚。

《心迷宫》的首映,收获了成功。

现场的观众离开放映厅后,极力向周围的朋友推荐这部电影。

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本次电影节上最值得一看的片子。

首映的第二天,四大场刊同时给《心迷宫》打了高分。

柏林电影节的正牌场刊《每日银幕》,打了3.2的高分。

华语场刊给的评分最高,达到了3.6。

意大利场刊的评分为:3.1

国际场刊评分:3.0

场刊的评分机制中,满分是四分。

四大场刊能够同时给予高评分,足以证明电影的优秀。

场刊的打分者是各家专业电影杂志派出的专业影评人,与奖项的评委是完全不同的两批人。

所以经常会出现场刊评分高的影片,最后颗粒无收的结局。

但各大媒体刊登的影评中,也是以好评居多。

好莱坞报道者:充满悬疑和东方哲理的电影,有着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呈现了人性中的复杂与迷失。

BBC文化:一部既紧张又引人深思的作品,值得反复琢磨,通过紧张的悬疑节奏和复杂的叙事结构,深刻探索人性的阴暗面与心理迷惑。

卫报评论:冷峻的镜头下,每一帧画面可能都蕴含着导演深刻的用意,神在怜悯世人的同时,审视着人性中的黑暗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