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组织关系是影响组织活力的重要因素

组织关系包括组织权力与组织成员的关系,成员与成员的关系,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文化认知是组织关系的基础,组织内、外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是组织关系的表现。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大约是3.7年,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8.2年,日本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长达12.5年。我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8年,欧美国家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大企业的平均寿命长达58年。

另有数据显示,全球百年以上企业大约有5万家。其中,日本超过百年历史的企业有25321家,位居世界第一;第二是美国,有11733家;排名依次而下包括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占据了全球百年企业排行榜的前十名。

作为世界人口基数领先的大国,中国百年企业仅有75家,包括吴裕泰、六必居、王老吉、同仁堂、张小泉、陈李济等。这些百年企业中,最古老的六必居成立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寿命接近500年。日本超过500年历史的企业有147家,超过千年历史的企业达21家。前文介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日本金刚组,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1445年。

长期战争导致人的平均寿命缩短。同理,企业寿命的长短与历史发展环境息息相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因素,文化影响因素也不容小觑。

日本长寿企业数量多,与其历史环境因素密不可分。日本偏居岛国,较少遭受外敌侵略,社会结构稳定给日本企业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相似地,美国建国仅200余年,其百年企业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也有社会稳定的原因。具体来说,自美国建国以来,其本土就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德国虽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且战火曾经吞噬了德国全境,但其真正经历战火的时间非常短暂,总体来说,德国社会长期以来是稳定的,成就其百年企业数量排名第三。

政经环境的稳定性对企业的寿命有影响,而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寿命的影响同样重要。社会文化影响人的认知,认知影响组织行为,行为决定组织成就和寿命。学术界研究企业的长寿基因,将日本和德国重视工匠精神的社会文化列为主要原因。日本和德国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中国古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自不必赘言,德国则属于全民珍爱《道德经》的国家之一,其哲学家如马克思、黑格尔等的思想中,处处闪烁着老子思想的光芒。受哲学思想的影响,日本与德国的企业都比较重视基础和本质,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工匠精神文化,有助于企业重视技术、质量等合乎顾客诉求的根本性发展要素,从而得到客户信赖,增加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中国作为老子思想的发源地,尽管不缺乏支持企业长寿的经营思想,但长期以来,社会文化轻视商业,做企业不是优秀人才的第一选择。加上战争不断,兵荒马乱,企业难以长久。社会文化歧视商业行为,杰出人才走向仕途,没人愿意从事商业,决定了企业家群体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长寿企业的数量。

中国封建社会的外部环境不利于企业发展,但依然有75家企业成为百年老字号,说明影响组织健康长寿的因素并不能以归因外部为借口。组织毕竟由人集聚而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企业视角外延放大到组织话题,可以体会组织“得众”方面,即组织与内、外部人的关系对组织寿命的影响。

文化环境影响组织关系,组织关系决定了内、外部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态度,这对组织建设提出了两个必答题。

第一,如何使组织成员为了组织而具有持久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如何让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的组织成员数量无限放大,形成集聚性企业动能?

这两个问题是组织活力和权力稳固的核心命题,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各类组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将组织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那么这个组织的发展便不是问题。

如果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走向了反面,那么无论多么强大的组织,也会如《韩非子·喻老》所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历史上类似大秦帝国因为陈胜、吴广起义而快速崩塌的案例众多。略作延伸来说,如果一个地方想要发展经济,一方面塑造营商环境,另一方面用组织创新提升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聚局面。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落脚在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上,形而上的说法是“组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