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知识生产、专业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高地,是教育、科技、人才与创新的重要联结点和空间集聚地。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鲜明标识。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是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志性文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省级党委教育工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课程思政的工作规划与实施方案,聚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围绕教学队伍、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平台搭建等出台指导意见,推动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等不同类型高校,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师范类、农林类、医药类等不同类别高校,结合院校特点和学科特色创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由注重学科德育的局地探索迈向全面推进和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教学实践创新的高频词汇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河南师范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国家“111计划”实施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即将走过百年风华,在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优良传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遵循建章立制、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凝练成果与扩大服务的原则,聚焦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程教学“主渠道”,以师范教育为支撑,遵循学科差异和专业特点,深度推进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与师范教育的有机融合,着力打造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德育共同体,着力创新党委管总、职能部门统筹、院系主体实施、专业特色发展、多学科协同与多部门联动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探索并不断完善“专业+思政+师范”的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由政策驱动和外生牵引向价值追求和内生发展的范式转变,着力打造集样板课程、教学团队、特色化研究示范中心于一体的河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品牌。
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落地和深入发展,2021年12月8日,河南师范大学印发了《河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提出全面发动、分批建设、示范引领、抓核心、全覆盖、全过程、建立标准、产出导向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行动思路。学校建立课程思政重大研究课题征集制,围绕课程思政理论层面的“疑问困惑”、教学实践维度的“有序推进”、组织实施层面的“一体协同”等重点难点问题,向全校公开征集选题,在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校教育科学研究基金中设立课程思政专项,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等制度,支持教师潜心研究和创新教学实践,开展高水平的课程思政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学校坚持一流教研涵养一流教学、培养一流人才,一流教学、一流人才检验一流教研成效的思路,依托高水平教学实践凝练一流教研成果,以一流教研成果引领高水平教学实践,形成教学实践、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的良性循环,着力打造扎根于实践、具有鲜明学科属性和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成果。
经济学专业扎根于经济实践,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天然地带有“高大上”与“接地气”的双重属性。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是备受海内外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知识,并将其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是新时代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本书从政治经济、产业经济、宏观经济和数字经济等不同“剖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典型案例与创新实践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渗透于丰富多彩的经济实践的思政元素,编写涵盖微观、中观与宏观等不同层面,涉及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不同主题的教学案例,是学校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尝试和成果总结。
课程思政是一项正在深入推进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受研究视野和研究素材等方面的限制,虽然编写组数易其稿,但是本书难免存在不足,欢迎各位同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书编写组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