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空间演化及其地方效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银行业空间演化效应研究

2.2.1 银行业空间演化下的地方金融环境

地方金融环境包括金融机构的完整性和与企业的联系紧密程度。随着全球化、技术创新、国际竞争的程度加剧,金融机构向着更集聚的方向发展,地方金融环境发生变化。地方金融环境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地方金融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特别是用于创新投入的资金;其二是地方金融环境嵌入立体化的金融网络之中,生产信息、技术信息可以沿着全球金融网络传播到本地,金融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银行的有效市场范围通常在本地,距离与商业贷款的成功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Brevoort和Hannan(2004)研究了距离与商业信贷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随时间的演化。结果证实了借贷者与银行机构之间的距离对于能否获得信贷的可能性是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随距离的衰减效应而明显,特别是对小企业的贷款。金融机构空间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供应,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入,可能加剧区域间的发展差距(Klagge and Martin,2005)。不过也有研究经过实证检验发现银行的信贷配置与贷款企业和银行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不支持信贷配置的地理属性(Carling and Lundberg,2005)。实证结果没有发现信息不对称性随距离增加而增大,也不支持银行信贷配置与距离有关。Petersen和Rajan(2002)对此的解释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增强了银行监控贷款企业的能力,相比之下对地理邻近的需要程度降低。技术进步很可能会消减地理距离的限制(Moore et al.1998)。由此可以推断,当前由于银行机构撤并而引起的贷款者与银行之间距离的增加并不完全是阻碍信贷配置的成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银行业的空间演化塑造了地方层面新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纪以来金融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提升,随着资本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环节,金融化成为社会学科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金融化被认为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是以金融为驱动力的资本主义经济转型过程(Boyer,2000),象征着资本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熟。从微观视角来看,金融化重点强调了资本市场对企业和普通家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强调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Erturk et al.,2007)。从宏观视角来看,金融化重新塑造了当今经济地理景观(Pike and Pollard,2010)。Pike和Pollard(2010)回顾已有研究发现,金融机构数量激增而且渗透到经济社会空间的各个领域,增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强化了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经济地理学者认为金融可能嵌入在更大范围内的不均衡发展之中(Hall,2013)。应该认识到经济金融化过程实质上是将金融置于区域经济格局演变中的核心地位,需要着重强调金融在解释经济地理现象时的综合角色(Pike and Pollard,2010)。金融化是塑造区域金融环境的重要力量,金融化改变了区域内的生产结构和所有权结构。相比于对金融系统的传统认识,金融化过程丰富了多元化的地方经济发展路径。

金融化会带来以下变化:首先,金融市场的介入打破了区域内原来资本要素的限制,也打破了全球价值链下本地的嵌入方式。其次,金融化重新定义了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目标,经营金融化的企业需要努力迎合资方(包括股东、基金投资者等)的利益诉求(Williams,2000)。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投资者,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私人投资者成为主导企业经营的幕后推手,都有可能使企业突破本地创新模式和产业升级路径,甚至脱离本地区的社会联系和文化联系,由市场关系取代信任关系。最后,金融化的影响力也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Langley,2006,2007),如养老金入市、私人商业保险、个人投资等逐渐取代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金融化消除了组织边界和地域边界,连接起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端,方便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资本汇聚起来,投资到资本回报率更高的行业和地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