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评价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产业融合发展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于技术发展的变革和扩散引发的新产业范式。而文化和旅游融合需要打破产业边界,使原先分属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功能、服务、技术、要素、资源和产品等流动起来,推动要素由生产效率较低的部门向较高的部门转移,最终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融合深度不够、产品供给能力不高、要素投入不足等问题,反映出两个产业融合不充分和供给质量不高的现状。已有研究针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效应、动因以及业态发展等方面关注较多,而对其质量概念及评价研究关注较少。与此同时,在持续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和勠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旧存在,决定了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更需要“空间”概念的引入。据此,本书提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概念和评价模型,通过时空演化特征解析了两个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的现实,并借助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分析探究了两个产业融合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形成机制,为促进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19BGL141),内容上遵循“探理—建模—实证—启示”的逻辑体系。具体而言:①探理分析。以产业融合、条件趋同、技术效率、耦合等理论为支撑,结合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践,从理论上阐释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②建模分析。通过数理推导构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扎根理论、专家访谈和统计分析从发展要素(Element)、发展效应(Effect)、发展环境(Environment)三个维度构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3E指标体系,并通过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③实证分析。首先,通过非参数随机前沿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和融合指数;其次,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Kernel密度估计、Bayesian时空层次非线性法等时空分析方法,重点探究了我国31个省(区、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质量的总体时序特征、静态时空差异和动态演化规律,并进一步按融合质量划分为热点区、温点区和冷点区三种发展类型;最后,借助社会网络从整体特征、个体特征和块模型上,分析了融合质量的空间关联及溢出特征,构建了空间邻近竞争机制假设和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了影响两个产业融合质量的驱动力因素框架体系,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空间溢出效应假设验证及驱动机制的实证分析。④启示分析。在系统总结前述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书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从历史阶段特征来看,先后经历了消费市场需求拉动—产业供给结构优化—供需协同扩散三个演化阶段;从等级变迁特征来看,2009年融合指数由轻度失调类型升迁至濒临失调类型,2010—2015年则始终徘徊于濒临失调类型阶段,直到2016年才升迁为勉强协调类型。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则经历了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相持博弈和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产业三个阶段,每一次阶段转换都会显著提升融合程度。同时,相持博弈阶段会影响下一阶段路径选择,本质上是技术效率提升的结果;两条融合路径指数与其理想水平的偏离度呈现间断交替波动趋势。

(2)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呈现出由东部至西部阶梯递减的空间格局,但向高等级类型的升迁现象多发生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其发展相对活跃;从静态空间差异来源而言,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主要来源;总体动态演化趋势上,东部与西部地区融合指数均出现双峰现象,中部出现单峰的集聚现象,而融合路径则均出现双峰现象;局部线性变化趋势上,地区两个产业融合质量水平与其发展速度呈现正向关联的马太效应特征,与其加速度则呈现反向变动趋势,其中东部部分热点地区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特征。

(3)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地区之间空间关联特征显著,表现出空间邻近的同伴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省份之间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由空间关联特征可知,整体空间关联网络关联程度偏低,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网络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增强;个体空间关联网络中,整体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类型省份处于核心地位,呈现“核心—边缘”空间关联网络格局。由块模型分析可知,净溢出板块成员由热点类型省份构成,双向溢出板块成员多来自温点类型省份,经纪人板块省份属于温点类型和冷点类型,主受益板块由冷点类型省份构成。

(4)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受邻近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五大系统发展共同作用影响。实证结果基本证明了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从驱动因子层来看,创新发展驱动是核心力,实现融合质量增长动力由资源比较优势向创新驱动竞争优势转换;协调发展驱动是集聚力,实现融合质量增长结构由数量规模向结构优化转变;绿色发展驱动是共生力,实现融合质量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绿色低碳转变;开放发展驱动是影响力,实现融合质量增长格局由“请进来”向兼顾“走出去”转变;共享发展驱动是支撑力,实现融合质量增长成果由非平衡向包容共享转变。

与已有研究相比,本书创新如下:

(1)基于技术效率思想提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概念。已有研究多围绕耦合协调视角展开,且鲜少针对文化促进旅游产业(以文促旅)和旅游促进文化产业(以旅促文)的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深层次探讨。本书不仅提出了两个产业融合质量概念,还进一步从两个产业融合路径和融合指数两个层面展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评价研究,为深入探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效等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基于条件趋同理论构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评价模型。现有研究多基于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等理论探讨文化和旅游融合机理,而运用条件趋同理论并构建评价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的较少。本书构建了融合质量评价模型和测度方法,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3)将空间邻近竞争机制引入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提出了“见优思齐”假说和“见劣思缓”假说,探讨了本地与邻近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关联,将更有利于从全局视野统筹协调好地区之间产业融合过程中各类空间要素资源及利益关联,最终提升地区产业融合质量水平。

张新成

2023年6月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