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什么要进行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作为一种投资策略,它的目标并不是追求绝对收益,而是为家庭寻找风险与回报的最佳平衡点。即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总的回报;或者在总的回报一定的情况下,降低风险。配置多类资产可以增强投资的稳定性,防范单一市场风险,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通常认为资本市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3种可以获得投资收益的工具,分别是择时交易、证券选择和资产配置。如果投资者对这3种工具的性质和特点都有足够清晰的认识,那么投资者将会在投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择时交易指的是选择股票买入和卖出的时机,并试图从中获利。在股票走势的波浪线上,投资者内心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最完美的择时,获得最高的收益,也就是在一个相对最低点的时候买入,然后在相对最高点时候卖出。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几乎没有投资者可以做到完美择时。择时就像预测明天的天气,你永远不知道哪一朵云彩里有雨。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19年曾经做过一项统计,罗列了各类账户的收益情况,从表1-2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不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在择时收益上都是负的,也就是说投资者总体上都不具有择时能力。
表1-2 A股散户与机构收益对比
注:数据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单个账户的年化水平。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知名投资人对择时的看法。
2017年,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推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本书后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专访时,当被记者问到“什么样的消息你觉得有用?比如,很多人会说‘我入场太晚了,道指已到2万点,我错过了机会,现在只能等回调’。你对这类人有什么建议?”,巴菲特回答道:“他们不知道入场时机,我也不知道,如果这是一场伴随余生的游戏,你最好早些入场,那些为了等待自以为是的正确时点而徘徊不前的人,是非常错误的,我从未见过任何人能连续把握入场时机。实际上,投资股票最好的方法是随着时间推移持续买进,你可以建立多元化投资,将风险分散到你所拥有的众多公司。”当然,熟悉巴菲特投资风格的人都知道巴菲特之所以不看重择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本人对美国国运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华尔街著名对冲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对择时交易也是持否定的态度。他在《原则》和《债务危机》两本书中都一致认为,任何一个人长期基于单一投资风格或者单一投资资产都是很危险的,因为你的投资收益率将极度依赖你所预测的未来。事实上,没有人能成功预测未来。
除此之外,美国知名投资人彼得·林奇(Peter Lynch)也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用了一整章阐述了不要去预测股市的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下。因此,无论是从数据上还是投资名人的态度上,我们发现,希望通过择时达到超额收益其实是不太奏效的,胜算的概率是很渺茫的。如果你只是个知识和经验都很有限的普通投资者,那么我建议还是不要过多把资金放在择时上。
既然择时不靠谱,那么证券选择是否可靠呢?证券选择指的是投资者或投资管理人,比如基金经理,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和数据主动、理性地去挑选主观认为未来可以产生超过市场收益的资产并形成投资组合。
相对地,有主动投资就有被动投资。被动投资指的是投资者或投资管理人不必像主动投资一样积极主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所处行业未来发展潜力或股价波动,只需要参照市场指数投资构成指数的成分股就可以了,因此被动投资有时也被称为指数型投资。一般而言,在指数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年份,投资者往往会偏好主动投资以追求更高的收益;而在指数表现较好的年份,主动投资就要给被动投资让路了。
巴菲特之所以强烈推荐指数型投资,那是因为美股大盘指数近10年始终保持着长牛的趋势。从数据上来看,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曾经在2022年发布过一份标普指数研究报告,统计了2016—2021年美国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的收益对比,美国指数基金收益跑赢了大部分基金经理的主动型投资收益;美股大盘股有76.23%的公募基金经理和85.81%的机构账户跑输标普500指数;中盘股有65.81%的公募基金经理和64.71%的机构账户跑输标普中型400指数;小盘股有80%的公募基金经理和机构账户跑输标普小型600指数。
回到中国市场,就在最近的2023年,我国主动型股票基金年度收益的中位数为-12.55%,而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的年度收益中位数则为-9.12%,可以看到,专业的基金经理都无法稳定战胜市场,更不用说普通投资者了。
现代投资组合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通过分析近30年来美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大量的投资数据后得出结论:在所有参与投资的人中,有约90%的人没有获得财富上的成功,而投资成功的仅占比10%,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资产配置。布林森(Brinson)、胡德(Hood)和比鲍尔(Beebower)3位学者在1986年发表的《资产组合表现的决定性因素》(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学术文章中通过数据论证了资产配置是整个资产组合回报收益的主要决定因素[2]。2016年,学者斯科特(Brian J. Scott)等人在另一篇学术文章中利用数据论述证实了上述结论,而且还总结出了资产配置、择时交易和证券选择之间的关系[3]。
全球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领航(Vanguard)曾经做过一项统计,如图1-5所示,证券选择和市场择时对投资结果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三者加起来才不过8.5%,其中择时交易占比为1.80%,证券选择占比为4.60%,其他因素占比为2.10%。而对资产组合收益影响最大的是资产配置,占比为91.50%。因此,从数据来看,证券选择和市场择时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资产配置才是各位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重点。
图1-5 资产配置、证券选择与择时对资产组合变动的影响
资料来源:先锋领航。
那究竟什么是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一种长期、多元化的投资。说得更直白些,就是将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与其说是提高投资收益率,不如说是改善风险收益比,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图1-6为2002—2016年美国各类指数走势变化图,相比单独持有其中一个指数标的的投资,若你同时拥有以这4种指数为投资标的的投资,我们可以看到这4种指数除了在某些特别的年份具有同向变化外,大多数年份有涨也有跌。以2007—2009年这段时间为例,如果你仅拥有以标普500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其中任意一个为标的的投资,在金融危机时期你的教训必将是惨痛的,最低可逼近-60%。这时,假如我们再加入一个收益比较平稳的彭博债券指数,并赋予所有指数相等的权重,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机期间,除单独持有彭博债券指数产生的收益外,总体平均收益(比较细的那条实线)其实是要高于单独持有其他3种指数的收益,尽管收益率依然为负,但相比原来接近-60%的收益率,资产组合的风险已经减少了一大半。在其他年份,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投资组合的收益基本处于股票和债券收益的中间位置。
图1-6 2002—2016年美国各类指数收益变化
资料来源:先锋领航。
当然,实际投资中虽然投资权重会有所不同,但让投资者在特定的风险水平上获得更高的收益或在特定收益水平上承担更低风险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便没有投资经验的人也知道天上不会随便掉馅饼,更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但出人意料的是,马科维茨却认为这种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是经济领域中罕见的“免费午餐”,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投资者可以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持收益不变,或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收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持有少于3种类别的资产算不上多元化资产配置。美国耶鲁大学基金掌门人大卫·斯文森(David Swensen)认为尽管股票和债券差异表现出的多元化效应足够优秀,但如果这2种资产的比例占据了你总资产的90%,那这种资产配置就称不上多元化。在大卫·斯文森看来,5%~30%是每类资产应该占有的比例,且建议股票类资产的占比应当稍高一些[4]。